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文獻綜述

2.1 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定位

2.1.1 國外研究

在稅收調節收入分配的作用方面,亞當·斯密認為“看不見的手”可以自動調節經濟活動,政府僅僅是“守夜人”。因此,他認為按要素分配在收入分配中占主導地位,而稅收對收入分配的調節處于次要地位。弗里德曼(1991)認為,“對低收入人群進行補助是政府應盡的職責,但使用累進所得稅和遺產稅來調節貧富差距會影響人們從事經濟活動的積極性,有損社會的經濟效率,從而提出了相應的負所得稅理論。該理論的主要內容是年收入低于規定標準扣除額的家庭將有資格得到一筆補償,其實質是通過補貼窮人的收入來擴展所得稅”。

瓦格納認為稅收在收入分配方面發揮了重要的調節作用,稅收能夠影響社會財富分配甚至影響人們的社會地位,因此應該通過累進稅來縮小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和財產差距。埃奇沃思認為,在社會福利最大化的條件下,社會上每個人的邊際收入獲得的邊際效用應該相等,因此應該通過稅收將富人的財富轉移給窮人,最終實現收入的均等化。馬歇爾認為應該采取累進性的稅收,保證窮人有一定的物質基礎用來保障身體健康和智力發展。庇古的研究表明,如果財富分配不均,將難以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因此應當通過征收累進所得稅和遺產稅促使社會財富的分配,以達到社會公平的目的。

當然,國外學者除了從公平的視角研究稅收外,很多學者如斯蒂格利茨、米爾利斯等基于效率的視角進行研究。但由于公平與效率難以兼顧,因此國外稅制尤其是個人所得稅出現了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單一稅和二元所得稅流行。單一稅最早在牙買加實行,目前很多國家采用了該模式。二元稅是將個人的全部所得分為勞動和資本,對其實行不同的稅率,目前實行該模式的主要是北歐國家,如丹麥、瑞典、挪威和芬蘭。

2.1.2 國內研究

盧仁法(1996)基于社會公平的視角,認為稅收應該有效地校正居民收入差距中的不合理部分,通過個人所得稅等稅種進行調控;李實、魏眾(2000)的研究表明,雖然居民收入差距的形成因素非常復雜,但是政府稅收政策調整滯后的確是一個重要因素;高培勇(2006)認為稅收是再分配中解決收入分配差距問題的極好通道,應將稅收調節居民收入分配的功能融入稅制體系的建設中去,讓稅收真正發揮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劉尚希、王亞珍(2004)認為,收入功能是個人所得稅最基本的功能,而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僅是派生功能;安體富、任強(2007)基于國民收入三次分配的視角,詳細闡述了稅收在調節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重要功能,而且稅收的調節作用在三次分配中均能體現出來;賈康、趙全厚(2008)的研究表明,對于體制不合理造成的收入差距調節的重點應該放在政策和制度的完善上,同時再配以必要的稅收再分配調節,這樣效果會更佳。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平县| 信丰县| 牙克石市| 余干县| 北票市| 固原市| 贺州市| 黎川县| 霸州市| 中牟县| 若羌县| 新化县| 霸州市| 海门市| 通城县| 察哈| 孝义市| 绥宁县| 绵竹市| 临汾市| 夏邑县| 宁远县| 登封市| 登封市| 柘城县| 临桂县| 西畴县| 长兴县| 嫩江县| 祁门县| 永春县| 开封县| 柘荣县| 新沂市| 新晃| 云龙县| 平潭县| 镇江市| 永昌县| 阳山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