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國文學:中古到伊麗莎白時期
- (美)威廉·約瑟夫·朗恩
- 767字
- 2019-02-01 15:59:51
第四節 學習文學的目的
學習文學除了有閱讀的快樂,讓我們的想象進入一個新天地自由馳騁之外,還有一個很確定的目標,那就是認識人。人從來都是有雙重性的:不僅有表面,還有內心;人不僅是做事者,還是做夢者。要認識人,無論是哪個時代的人,我們知道的要比他們的歷史更多,才能認識他們。歷史記錄人的事跡,人的外在行為。然而每一個重大行為都源于一個理想,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閱讀人的文學,他的理想就記錄于此。例如,我們閱讀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就會發現他們是海上的流浪人,是海盜、探險家、猛吃豪飲的人;我們也會了解他們的棚屋、風俗習慣,還有他們侵擾和劫掠的地方。這些當然很有趣??墒牵f到這些古老的先輩,我們大多數人還是不知道我們最想知道的事情——不僅僅是他們的所作所為,還有他們的所想所感,他們如何看待生死,他們喜歡什么,害怕什么,他們尊崇人與上帝的什么品性。一旦我們由歷史轉向文學,我們立刻就會知曉一切了。這些硬漢不僅僅是戰士和海盜,他們就像我們一樣,他們的情感會在后代人的靈魂里立刻得到回應。一讀到他們的吟游詩人的歌詞,我們肯定會為他們對自由和大海的狂熱的愛而感動;讀到他們熱愛家園,我們就會柔腸寸斷;讀到他們對首領誓死忠誠,我們就會熱愛國家。他們選出首領,把他托在盾牌上以示服從。仰視著他們稱為一切的父的上帝,在女士面前我們就會更加自尊,在生活的憂傷和困頓面前憂郁、謙遜但自信。吝嗇的歲月給我們留下了少而又少的詩歌的斷簡殘篇,可是我們一旦讀到這些,所有這一切還有許多更加強烈的感情就會穿越我們的靈魂。
任何時代任何民族都是這樣。要理解他們,我們不僅要讀他們的歷史,這記錄著他們的事跡;還要讀他們的文學,這記錄著使他們的事跡成為可能的夢想。亞里士多德說“詩歌比歷史更加嚴肅和富于哲學性”,歌德也說文學就是“教化整個世界的”。這的確是高明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