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價值

1.1.1 研究背景

解釋要素收入占比變化是研究中國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問題的關鍵。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中國經濟的“增長奇跡”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典范。但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過程中,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問題和矛盾卻不斷凸顯,在經濟方面主要表現為日趨嚴重的收入分配問題,這一問題正從負面減緩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一是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影響經濟的長期均衡發展。從2000年開始,中國的基尼系數已經超過國際基尼系數的警戒標準(0.4),直到現在仍在高位波動。高收入者的收入過高,低收入者的收入太低是收入差距問題的內在原因,這一原因直接造成過高的收入差距。應該看到,資本收入是高收入者的主要收入,而勞動收入則成為低收入者的主要收入。因而,羅長遠、張軍(2009b)認為勞動收入占比逐年降低是收入差距不斷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二是居民收入在整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比過低。簡而言之,居民、企業和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各自分得的收入比例為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通過對我國1992年后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問題的研究發現:1996年以后不論是在初次分配階段還是在再分配階段,我國居民部門所獲得的收入比例都呈下降趨勢,進入新世紀,我國最終居民收入占比從69.29%下降至62.68%,且這一下降趨勢還在繼續(李揚、殷劍鋒,2007)。諸多學者對我國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進行過研究,盡管研究方法與數據存在差異,但總體結論卻非常相似,即在國民收入總體份額不斷擴大的過程中,居民獲得這塊經濟“蛋糕”的份額在不斷縮小,企業與政府獲得的份額卻越來越大(安體富、蔣震,2009;張全紅,2009;方福前,2009;白重恩、錢震杰,2009b;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課題組等,2009)。若選取一些發達國家的富有代表性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來看,中國的企業和政府部門占有的國民收入比例也較高,居民收入份額則偏低(安體富、蔣震,2009)。勞動收入是居民收入尤其是低收入居民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白重恩、錢震杰(2009b)認為勞動收入太低是居民收入過低的主要原因。從以上中國收入分配表現出的兩個問題來看,只有先真正解釋勞動收入占比變化的原因,才能夠更好地研究中國的收入分配問題。

研究要素收入在中國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的比例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白重恩、錢震杰(2009b)通過測算得出,中國的勞動收入占比自改革開放就呈現較大的波動,1978~1995年勞動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在60%左右,而進入2000年后,勞動收入占比迅速下降到45%,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勞動收入所占的份額都要低。兩個疑問由此產生:一是從長期來看,勞動要素在一個國家獲得的收入占整個收入份額的比例應當不會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是由新古典宏觀經濟理論可以推導得出的基本結論,中國的勞動收入占比為什么沒有呈現這一相對穩定的特征?二是勞動收入占比60%以上是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的普遍情形,許多低收入國家也保持50%以上,中國的勞動要素獲得的收入在整個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為什么會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要低?這兩大疑問也因此成為“卡爾多特征事實”的兩個悖論,成為我國學界長期爭論的熱點。因而,我們在研究收入分配問題時,回答這兩個疑問有重要意義。一方面能夠探究勞動要素的收入在整體收入中所占比例降低的理論與現實解釋,從而為遏制中國不斷擴大的收入差距提供政策建議;另一方面能夠從深層次明晰我國不斷創造經濟增長奇跡的根源,為繼承和創新現有經濟理論與實現經濟長期穩定增長提供全新的視角。

為研究我國各要素在整體收入中所占比重,就必須對收入分配制度進行分析。就理論視角而言,不同的制度設計對應著不同的收入分配占比。無論是計劃經濟時期的收入按照等級進行分配,即等級越高,收入越高,還是市場經濟時期按照產品供求進行分配,都是一種產出分配的規則,因此勞動收入占比問題不應該是技術問題或者生產問題,而應該是制度設計問題。Matthews(1986)認為制度不僅是重要的,而且是可以分析的。從制度角度分析收入分配問題還兼顧了新古典理論一直忽視的交易成本問題,因而這是一個更為直接有效的分析方法。結合我國的經濟發展歷程,當“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成為黨和人民的工作重心時,雖然三大產業結構和各要素的技術構成隨之發生改變,但本質上可以說是另一種制度設計方案。總而言之,制度因素是解析中國經濟發展問題時不能撇開的環節,將中國的勞動收入占比問題置于制度框架下進行分析,可以成為并且應該成為收入分配領域研究的一個重要基石。

1.1.2 理論價值

(1)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收入分配理論的精華,并進行合理發展。結合中國當前經濟發展的新形勢和新特點,以馬克思所有權關系決定分配關系的理論為基礎,本書提出以勞資合約的治理模式,即剩余控制權的配置為微觀基礎的初次分配理論,并吸收了馬克思主義按照勞動分配收入的理論精華。馬克思主義按勞動貢獻參與收入分配的理論“源頭”是社會主義國家應當實行按照勞動貢獻,而不是按資本貢獻參與收入分配,而我國目前以及今后很長一段時間的分配方式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這可以看作馬克思主義分配理論運用的“活水”。本書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按勞分配理論的基礎上,試圖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生產與分配的本質關系揭示出來,進而探索與我國初級階段發展相適應的、可以實現效率與公平并重的初次分配理論。

(2)從制度視角系統性地研究了我國收入分配問題。制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下許多文獻研究收入分配問題時都或多或少涉及制度,但較少有學者進行系統的分析,往往只是對相關制度進行零散的表述與引用。本書將去除目前已有的制度經濟學研究成果的不合理之處,批判地運用這些研究成果來構建一個系統性的收入分配框架。這有益于探究我國目前存在的收入分配問題的根源,進而尋求科學的破解之道。

(3)搭建的初次分配理論基石有效地融合了效率和公平。筆者另外開辟了一條研究收入分配問題的近路:從微觀產權制度的方向研究這一問題。各要素所有者之間的產權交易就是實現初次分配的過程,因此,初次分配中效率雖然較高,但是沒有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即公平性不強,這是目前實行的制度設計方案的一大不足。但本書研究收入分配的理論基石是微觀產權制度,這一產權制度正好能夠有效地實現初次分配領域中效率和公平相協調。

1.1.3 應用價值

(1)為緩和目前我國收入分配層面存在的突出矛盾提供有效的破解之道。本書認為合約治理角度能夠很好地從理論上解釋當前我國初次收入分配領域存在的突出問題,當前初次分配階段存在的矛盾主要有:企業內高層領導與底層員工收入之間的矛盾、壟斷性行業與一般行業收入之間的矛盾、基本職工與農民工收入之間的矛盾等,都可以通過本書的研究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一定的政策措施,給黨和政府進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參考意見。

(2)為改革各種類型企業的治理結構提供科學依據。本書能夠為各種類型企業的治理結構創新提供科學指導,因為本書創新的勞資合約治理模式能夠有針對性地實現效率與公平相協調。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問題因企業類型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但剩余控制權配置方面存在的缺陷是其共同根源。從產權制度的視角分析各種類型的企業,本書設計的勞動集體產權與物質資本產權相融合的治理模式,能夠達到效率和公平兼顧的目標,為各種不同性質的企業優化收入分配方式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改革意見。

(3)為破解宏觀經濟運作中出現的三大難題提供新視角。勞動要素在整體收入中分配比例的上升能夠有效縮小收入差距。我國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儲蓄投資轉化機制失衡、國際貿易失衡、國內外資金流動失衡等均可以通過收入分配差距的縮小有效緩解,收入分配差距縮小還有助于解決企業的人力資本積累緩慢和技術創新動力后勁缺乏等問題。收入分配體制改革要逐步深化,國民收入總體份額中居民收入所占比例要逐漸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要著力提高,初次分配中勞動者的報酬占比要提高,群眾的財產性收入也應當想方設法地提上來,這些改革措施都能夠直接或間接地擴大消費需求,成為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更重要的是能夠從本質上解決宏觀經濟運行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充县| 鹤岗市| 疏勒县| 泽普县| 龙井市| 阿克| 洛扎县| 洞头县| 农安县| 孝义市| 浦县| 察雅县| 本溪市| 汨罗市| 峨山| 长海县| 胶州市| 惠水县| 赤峰市| 措勤县| 鲁山县| 广汉市| 石屏县| 渭南市| 边坝县| 永善县| 望奎县| 平原县| 德保县| 满城县| 双鸭山市| 济阳县| 福鼎市| 临清市| 桃江县| 来凤县| 沁阳市| 化德县| 石河子市| 云南省| 登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