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 中國工科博士生培養模式概況

從培養規模來看,高校在我國的研究生教育中占據了主體地位,承擔了絕大部分工科博士生的培養任務,而人才培養并非工程院所的主要使命。

我國科研機構具有培養博士生和授予博士學位的資格是有其歷史原因和現實條件的。新中國成立后由于急需高水平科研人員和高校師資,我國自1951年起就借鑒蘇聯的模式和制度,開始嘗試在高校和科研機構培養研究生。科研機構研究生的培養目標主要是儲備自身體系內部所需的后備人才。1981年學位制度正式確立,經過“文革”后的百廢待興,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亟須利用一切有效的教育和科技資源發展壯大,具備研究生培養經驗和條件的科研機構也進入了研究生招生的范圍,因此,部分科研機構獨立培養研究生并授予學位的職能得以保留至今。

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科技管理體制改革后,原屬各產業部門和國防科技系統的應用型、以生產經營活動為主的工程研究院所目前已大部分轉制為研究型的企業,改制后的工程院所仍保留了研究生招生、培養和授予學位的資格。截至2007年,我國共有123個工程院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占科研機構碩士生培養單位(284所)的43.31%, 46個工程院所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占科研機構博士生培養單位(122所)的37.7%。2007年,工程院所共計劃招收工學碩士研究生2405人、工學博士研究生439 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中國學位授予單位名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轉引自鄭義《工程科研院所研究生教育發展對策探析》,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0年第10期。2007年全國共招收工學碩士研究生124671人,工學博士研究生21647人教育部:《2007年教育統計數據·高等教育·分學科研究生數(總計)》, http://www.moe.gov.cn/s78/A03/moe_560/moe_2896/moe_2904/201001/t20100129_50556.html。,工程院所博士研究生的招生規模在全國所占比例僅約2%。這種情形的產生一方面是由于自20世紀末以來高校的研究生規模實現了大幅度增長,并通過“211工程”等項目獲得了國家政策和經費上的支持,工程院所雖一直保有博士生招生資格,但規模并未實現顯著增長;另一方面是由于國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政策導向發生了變化,考察歷次對博士學位授予單位、學科和專業的授權審核就可以發現,從第五批審批開始,一般已不再把科研機構作為新增學位的授予單位。陳洪捷等:《博士質量概念、評價與趨勢》,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從科研分工來看,高校以基礎研究為主,工程院所以應用研究為主,經過20世紀80年代的科技體制改革,大部分工程院所已轉制為研究型企業,高校、工程院所和生產型企業之間形成了銜接有序的科研分工(見圖2-1)。由于工科博士生培養與科研之間存在著緊密結合的關系,因此不同類型培養單位/科研組織的博士生培養模式也呈現出不同的特色。

圖2-1 高校、研究型企業/工程院所和生產型企業的科研分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师宗县| 武邑县| 历史| 东莞市| 富民县| 平昌县| 固始县| 永安市| 延吉市| 文山县| 顺义区| 开平市| 卫辉市| 长白| 六盘水市| 陇南市| 呼和浩特市| 汶川县| 大洼县| 舒兰市| 普格县| 吴江市| 顺义区| 象州县| 饶河县| 嫩江县| 贞丰县| 常熟市| 江北区| 张掖市| 改则县| 遵义市| 翼城县| 永平县| 伊吾县| 松江区| 昌吉市| 信阳市| 同德县| 福泉市| 吉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