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中國交通運輸服務的可持續性

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是在可持續發展理論背景下,基于既有運輸體系存在不可持續性因素這一現實而提出的,因此,交通運輸可持續發展的焦點就在于如何按照可持續性的基本要求實現交通運輸與經濟、社會、生態的協調發展以及交通運輸部門自身的發展。由此,應該從以下3個方面理解可持續運輸的基本內涵。

一 交通運輸的經濟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系統作為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其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為適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交通運輸必須采取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交通運輸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包括以下兩層含義。

第一,從運輸與國民經濟關系的角度,要求運輸滿足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對運輸資源的需求。

第二,從運輸系統內部角度,要求實現交通運輸效率,即經濟與財務的可持續性。

二 交通運輸的社會可持續發展

運輸的社會可持續性,即要充分發揮運輸消除貧困以及拉動落后地區發展的功能,充分發揮運輸調節與改善社會公平的作用,同時促進發展利益在社會所有成員間公平分享。實現交通運輸的社會可持續發展,要由單純追求數量擴張向注重綜合效益和長期影響轉變,要由滿足個體需要向兼顧公眾利益轉變,要由單一的被動疏解向源流并重的雙向控制轉變。

三 交通運輸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交通運輸的生態可持續發展,即要求在推進交通運輸系統建設與發展的同時,重視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在強調交通路網、河道擴張的同時,注意對交通系統的監管,保證交通運輸與環境、生態保持協調與相容的關系。將運輸業的發展對環境與生態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人類生活與健康的負面影響最小化。

改革開放初期,交通運輸與經濟發展的不適應性日益突出,交通運輸已成為國民經濟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由于運力不足,全國近1/3的加工能力處于閑置狀態。旅客運輸也處于全面緊張狀態,“行路難”成為當時突出的社會問題。民用機場少,設施落后,飛機運力不足,買票難、乘機難的問題十分突出。在“八五”到“十一五”戰略規劃中,國家提出了一系列發展交通運輸業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政策,不斷加大對交通運輸建設的投資力度。1978年,全社會完成交通運輸固定資產投資額63.6億元,“六五”和“七五”規劃期間,年平均投資額分別為103.0億元和221.2億元。從“八五”規劃開始,國家加大了對交通運輸建設的投資力度,這一時期是我國交通運輸建設和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時期?!鞍宋濉币巹澠陂g年均完成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812.3億元,“九五”規劃期間年均完成投資額1997.1億元?!笆濉币院?,我國以前所未有的投資力度和建設速度年均完成交通運輸業固定資產投資額5313.6億元,2007年達12278.5億元,創歷史新高。改革開放30多年來投資規模的不斷擴大對加快基礎設施建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交通運輸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泾川县| 长武县| 商河县| 高陵县| 原阳县| 和平县| 虹口区| 礼泉县| 浦江县| 淮北市| 理塘县| 普陀区| 中山市| 宁乡县| 镇赉县| 澄城县| 澜沧| 德兴市| 平武县| 云林县| 日照市| 同心县| 蛟河市| 寻乌县| 清远市| 奉节县| 工布江达县| 公主岭市| 静宁县| 广河县| 黎平县| 汶川县| 师宗县| 衡阳市| 德清县| 永泰县| 柳河县| 如东县| 肃南| 东乌| 广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