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技術與市場關系簡述

所謂市場,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就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它是人類生活中各種經濟關系最為集中展現的地方。而技術作為人類改造自身生產生活的主要工具,與人類的經濟活動也是密切不可分離的。因此,技術的經濟維度就集中體現在了技術與市場的關系之中。

最早的市場出現在原始社會末期,那時的生產力有了一定的發展,人們除了生產能夠維持自身所需要的基本物質之外,也能夠獲得一些剩余產品。但在這些剩余產品中,并不是所有產品都是產品持有者所需要的,于是不同產品的持有者開始將多余卻不需要的產品進行有償地轉讓,以獲得自身所需要但卻不能自己生產的產品,這就是最早人類所進行的經濟活動——物物交換,被交換的產品在“交換”這種經濟活動中成為商品。隨著生產力的進一步提高,剩余產品也逐漸增加,產品交換的規模開始擴大,早期特殊、偶然的物物交換開始發展成為固定、必然的經濟活動,于是出現了商品固定交換的場所,也就是早期的市場形式。

一 市場發展的影響因子

從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出,市場的出現不是偶然的,它是人類經濟活動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市場作為集中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將關于商品的經濟活動以某些特定方式固定下來,其出現又進一步為商品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的保障,所以我們說,市場是商品經濟發展的載體和條件,而商品經濟的發展也是市場存在的重要原因。市場的發展是一系列與市場相關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這里我們將結合圖例來進行分析,看看市場發展是如何受到這些相關因素影響的,以及這些相關因素又是如何作用于市場的。

如圖導-1所示,從整體上看,市場主要包括以下幾個因素:(1)進行市場活動的主體;(2)市場活動主體所指向的客體;(3)市場主體進行經濟活動所遵循的交易準則;(4)市場主體投入的所有成本;(5)市場主體獲得的所有收益;(6)市場主體參與市場運行的方式。在整個市場經濟活動中,市場主體根據經濟活動的交易準則,采取交易準則范圍內的多種形式進行成本的控制,以獲得更好的經濟利益;而影響市場發展的所有要素則在市場實踐中,以某種特定的實踐方式形成彼此間的聯系,共同作用于市場的發展。

圖導-1

說明:這里為了更精確地闡述市場的運行機制,我們將政府從市場的主體中獨立出來加以分析,目的是強調政府宏觀調控對市場自發性活動的影響。但實際上,隨著現代市場經濟發展的完善,政府也被視作直接參與市場活動的主體。

二 技術對市場發展的作用

影響市場發展的因子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它們都會受到技術發展的影響與制約。隨著市場經濟的轉型,傳統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經被取代,新的集約增長型的發展模式開始興起并成為主流的經濟發展模式,因此,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市場經濟競爭與發展的制高點,掌握新興的技術就意味著在市場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和控制權。

(一)技術對市場主體的作用

隨著市場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政府也被作為廣泛意義上的市場主體納入市場經濟活動中,成為直接參與和影響市場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樣一來,市場主體就主要包括四個大的群體:生產者、消費者、政府和私人中介,而在以經濟為主導的市場模式中,生產者為了降低成本,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必然要求助于技術的革新。傳統的經濟增長是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加來提高生產效率,從而增加收益,是非常素樸的經濟增長方式;而依靠技術的革新則可以在保持經濟增長、效益提高的前提下進一步削減成本,減少人力、物力的使用和浪費,比起傳統的“雙高”增長,可謂是“雙贏”的經濟模式。

對于消費者來說,消費者在市場中的利益主要是通過消費效用實現的。所謂消費效用是指消費者通過對某種產品的有形消耗(我們也將其稱為物質消費)或者以享受閑暇(我們稱為精神消費)的方式來達到自我身心的愉悅,使自我的需求、欲望得到滿足的消費量度。實際上,消費量度是可以被技術改變的,一般來說,技術的發展和革新總是使得消費效用的邊際效應相對提高。舉例來說,在電腦出現以前,人們如果想看電影就必須要提前去影院買票入場,但影院的位置總是有限的,所以每每總會有一些人是不能如愿以償地買到票看上電影的,于是這部電影對于這些人的消費效用就呈現出了負的指數,整體上則必然影響到該電影對整個消費群體的消費效用。但是電腦出現后,不僅影院可以滿足消費群體對某一電影中的消費需求,電腦也可以具備影院的部分功能,提高該電影對消費群體的消費效用,盡管在這個過程中,電腦仍然不能完全代替人們對影院的需求,但是它卻彌補了對不能進影院的那部分消費群體的消費效用,從整體上提高了某部電影對整個消費群體的邊際效應。

政府,相對于其他的市場主體而言,是一個特殊的市場主體,因為政府不僅要遵循市場主體所應當遵循的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的市場交易原則,而且它作為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的關鍵,會用“看不見的手”無形地去矯正市場交易中的一些污垢和弊病。從市場經濟的發展來看,在早期,政府宏觀調控的方式主要是依靠自身的權力和信用,通過政策法規頒布實施的主要方式來加強對市場的調控,本質上采取一種“由外而內”的方式。但是由于政策法規在本質上仍然屬于外在于市場的因素,所以在實際上它的影響力和影響周期往往會與預計的有一些出入,并且這些政策和法規在一定程度上也擾亂了市場自身的邏輯進程。所以在當代市場經濟中,為了克服傳統宏觀調控手段的弊端與不足,政府會以技術為武器來進行另一種模式的宏觀調控。技術作為具有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的產品,可以直接在市場中進行流通,本質上是市場的內部組成要素,政府通過對技術的調控來對市場進行調控,能夠讓“看不見的手”更加深入地把握市場的不足,調節范圍更加廣泛,調控力度更加有力,可以說,技術就是政府進行宏觀調控的有力工具。

對私人中介而言,擁有先進的技術也是提高自我市場競爭實力的重要基礎。作為飛機訂票系統的CRS在20世紀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被投放到美國的市場中使用,最早它的作用只是作為飛機訂座系統使用的軟件,其開發商和制作商也是依附于航空公司存在的子公司。然而,隨著市場產品一體化的發展,人們發現只將CRS系統自身作為單一的飛機訂座系統并不能在市場中占有主導權,也不可能只依靠單一的模式加快自身市場發展的進程。于是,經過再三思考后,CRS也開始走向多元化、集成化,從單一的訂票系統發展成了旅游一體化的系統,成為集飛機訂票、酒店預約、休閑活動為一體的綜合性系統GDS。現在GDS系統的銷售額和市場地位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前身CRS,并且現階段的GDS系統正在逐漸向IT行業滲透,試圖在繼其縱向發展后,實現橫向發展上的突破。從CRS到GDS系統的變革,說明了技術對于市場中介不可忽視和取代的重要作用與地位。

(二)技術對市場客體的作用

市場客體是市場主體指向的對象,主要包括有形的產品和無形的服務兩大類。無論對生產者還是消費者而言,商品的質量都是影響其市場地位的重要因素,生產者通過商品質量占有市場和消費者,消費者通過商品的質量滿足自身的需求,在這樣一個滿足與被滿足的過程中,生產者和消費者通過商品的質量建立起了長期合作交流的關系,可以說,產品質量越高,二者之間的關系越密切、穩定。而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者職業素養的提高,技術已經成為提高和穩定商品質量的重要工具,高技術帶來了產品的高附加值,生產者提高產品質量的主要途徑就在于技術。

隨著人類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逐漸興起,在發達國家其所占比例已經開始超過作為以農業為標志的第一產業和以工業為標志的第二產業。與服務業的興起相應,以服務為主的市場也開始出現,在服務市場發展的過程中,技術進步也起著重要的作用,以中國深圳的家政服務市場為例,在深圳剛剛進入改革開放階段時,經濟發展處于急劇上升期,但是設施規劃卻相對落后,于是出現了服務業和服務市場發展滯后的局面,家政市場并不完善,甚至對雇傭的勞動力都沒有進行嚴格的身份認證和實名登記,許多詐騙團伙乘虛而入,利用對家庭的保姆勞動力輸入進行團伙盜竊、詐騙,嚴重影響了社會的和諧與穩定,造成了服務市場買賣雙方關系的不信任,家政市場出現危機。但是從客觀上看,家政市場的不完善固然有人為的因素,然而中國作為人口大國,在技術相對落后的情況下,單純依靠“人力管理”難免會出現紕漏,在總結吸取教訓后,家政市場也開始走向技術化,例如,通過網絡加強對勞動力的管理和輸入,出現了網上預約、網絡交流、網絡輸入等一系列網絡技術一體化的模式,對身份認證也有了相對可靠安全的技術管理模式,由此可見,技術的提高不僅能推進有形產品的發展,也能帶動無形服務市場的完善。

(三)技術對市場其他因素的作用

技術除了對市場主體與客體產生重要作用之外,還能對市場交易規則、市場利益分配方式等一系列市場要素產生重要影響。技術與市場互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市場的調節來實現技術本身的經濟社會價值,并且技術內在地為市場提供了一種驅動力和原動力,推動了市場無邊界的國際化進程。不僅如此,技術通過對市場導向的影響,內在地改變著政策制定者和利益相關者的政治敏感度和經濟立場,于是在政治因素的影響下,交易規則必然會有所改變,當交易規則發生變化時,利益分配方式也就隨之改變,于是一定市場經濟下形成的價值行為準則、倫理道德也就會隨之發生改變。可以說,這是一場均衡博弈的游戲,游戲的掌控者就是技術。

三 市場活動不完備性對技術的影響

市場作為人們進行經濟活動的場所和載體,是經濟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它是自發而不是以某種規定方式形成的,人們只能改變市場的模式和規則,卻不能人為地抑制市場的出現和消失,就如經濟從根本上是決定人的思維方式一樣,人只能反作用于經濟與市場。因此,在人與市場的作用與反作用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市場自身的一些缺陷與不足,而這些缺陷與不足也可能會對人類經濟活動和技術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

(一)市場活動過程盲目性對技術的影響

所謂市場活動過程的盲目性并非是指市場經濟活動本身的非理性,相反,市場主體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往往都是盡量展現出自身理性的一面的,例如在進行市場分析或市場決策時,理性因素的比例與作用都是遠遠大于感性因素的。因此,我們說市場經濟活動過程的盲目性不是針對主體的出發點和行為而言的,而是指在市場經濟活動中,市場主體行為從理性出發所產生的過程悖論,即“理性的狡黠”。“理性的狡黠”是黑格爾先生的一個哲學名詞,筆者將其引申到市場經濟活動的過程中,意指市場并不是可以用理性完全預測的,從個體主體的理性出發,得到的結論和結果往往是在預測之外的。市場經濟活動會產生“理性的狡黠”的根本原因有兩點:第一,市場本質上是多主體的集合體,而在進行某種特定具體的經濟活動時,集合體中的每個個體往往是從自身出發,將自身利益與市場集合體分離開來,并非總是將自己看作不可分割的集合體的一部分。這與經濟活動主體在經濟利益與經濟目的上的獨占性和排他性有關,但這種排他性和獨占性也引起了經濟活動中常常出現的一個困境:經濟活動必須在社會整體框架下進行,根據古典經濟學的分析,整體的框架越是充分、完整,每個個體在其中得到的利益越多,社會總體的經濟增長模式就越優越,因此每個個體只需要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就可以實現社會整體的發展與進步。然而,在實際中,這一構想卻遭到了打擊,首先是市場的承載力是有限的,市場也有承載的邊界,經濟發展、資源消耗必須在市場承載的范圍內,不然也會出現市場的崩潰。古典經濟學只是考慮到將個人利益的簡單疊加等同于整體框架內經濟的增長,是一種機械的計算方式,結果往往是理性不可計算和預測的!這樣,個體需要依靠市場中的集合體實現自身利益,但是個體在理性思考中卻是從自我利益出發的,這便出現了“理性的狡黠”。

第二,理性本身是有不足的,它只能盡可能地把握自身,而不能完全控制他人。在市場經濟活動中,不同的理性主體對自身活動進行不同的計劃和規劃,采取不同的策略應對不同的市場風險,而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個人并不可能充分考慮到市場中其他主體的行為和思想,加之市場主體的利益多元化和市場因素的復雜化,市場中的經濟模式也往往是靈活多變的,即使用理性考慮全局也很難完全控制整個市場活動過程,“中文房間”“中文房間”本來是約翰·賽爾提出用來挑戰“人工智能”悖論的典型案例,但是這里可以用來說明理性本身的不足。因為約翰提出該悖論的時間是20世紀80年代,那時的人工智能一度被瘋狂地視為人類理性的外化,是人類智慧的最高結晶。因此,這個悖論在挑戰人工智能的同時,也暗暗地諷刺了所謂的“理性”。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中文房間”的提出者約翰·賽爾(John Searle)是一位著名的美國哲學家,他假設自己被關在一個全封閉的屋子里——這個屋子里有它看不懂的中文字卡片和一本他能看懂的關于漢語使用的英文說明書。約翰假設這時有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在外面以字條的形式與屋子里的他進行中文對話,而他可以對照漢語使用手冊,找出合適的漢字組成適當的回應語句,與外面的中國人進行有效的交流,但實際上他根本沒有任何漢語知識,也就談不上對漢語對話所有完全的理性思考。這實際上是對計算機之父阿蘭·圖靈(Alan Turing)的挑戰,阿蘭認為當一個人工智能可以用某種方式與人類進行毫無阻礙的交流時,該人工智能就應當是被認為“能夠思考的”,人工智能從這個意義上講,就是對人類理性的模擬和復制,是人類理性的一種表征與外化。然而,在約翰看來,人工智能并不是完全理性的,或者說無論人類如何讓自己的理性外化,尋求達到完全與預期相吻合的效果,其結果都是不可能的。這也就是說理性有時候并不是人們想的那樣“聰明”,就如“中文房間”的例子一樣,理性只能盡量掌控自我,但在模擬或者與他在交流時,它便有可能走向自身非理性的一面。

基于此,一直以理性為導向的技術在受到市場盲目性影響時,其理性在技術運用中作用的發揮必然會受到影響,從而加劇技術的負面效應。而這也是人類經濟越發展,技術負面效應也在某種程度上愈加劇烈的原因。

(二)市場活動結果反饋滯后性對技術的影響

市場經濟活動結果反饋的滯后是與經濟活動過程的盲目相關的。市場主體進行市場活動的依據是價格尺度,價格是受到價值規律影響的,而價值規律則體現為價格圍繞價值的上下波動,在市場中是市場主體進行生產活動的參考標準。一般來說,當產品價格上漲,超出這一產品的實際價值時,生產者會對該種商品進行加倍擴大規模的生產,這樣一來,該產品的市場投放量增加,于是逐漸開始供過于求,導致產品堆積,產品利潤呈現下滑狀態,一旦利潤超過邊際值,形成零利潤時,生產商便會停止該產品的生產,于是該產品在市場中的投放量便會減少,甚至為零,最后退出市場,直到消費者再次對該產品產生需求,刺激該產品在市場中的投放時,生產商才會重新生產該產品,并且逐漸擴大該產品生產規模以滿足其供不應求的市場局面,直到產品數量達到邊際收益時,產品的數量才會在一段時間內趨于穩定(如圖導-2所示)。這是一個封閉循環的過程,在循環的過程中環環相扣,一個環節直接決定下一個環節,并可能對未來幾個環節產生影響。

圖導-2 市場經濟關系示意

封閉的循環有一個明顯的特征,那就是信息傳遞過程的時間差非常明顯,換句話說,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關于某一產品的信息不僅會發生內容上的不對稱,更會有時間上的不對稱。一般而言,生產決定消費,但是消費對生產也會有反作用,這個反作用反饋的及時與否決定了該生產何種程度的邊際效應以及生產的效率。從圖導-2中我們可以看出,生產者的市場敏感度總是要落后于價格的市場敏感度,這也決定了市場的經濟活動結果自發調節和反饋的相對滯后性,這種滯后性不僅會影響買賣雙方的供求關系,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資源的浪費,使得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利潤偏離于預計值,而這也就是有一些先進的技術,例如綠色技術在市場中總是不能及時占主導地位的原因。

主站蜘蛛池模板: 星座| 濮阳市| 林芝县| 克什克腾旗| 比如县| 巴彦淖尔市| 米泉市| 从化市| 香港| 广河县| 德阳市| 阳曲县| 增城市| 西乡县| 综艺| 东城区| 二连浩特市| 驻马店市| 仁怀市| 咸丰县| 彝良县| 个旧市| 简阳市| 金沙县| 宜阳县| 濮阳县| 明水县| 乌拉特后旗| 图片| 丘北县| 讷河市| 西贡区| 祁连县| 巴东县| 长葛市| 图片| 龙岩市| 时尚| 米易县| 南通市| 双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