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確定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戰略是由新民主主義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根本原因

優先發展重工業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而在當時,中國的工業基礎比蘇聯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時要薄弱得多,同時資金也比它少得多。前面講到,近代中國僅向列強賠款一項就累計約19億兩白銀,相當于今天的1000億元人民幣。如果算上物價上漲的因素,這1000億元起碼相當于20世紀50年代的1萬億元。“一五”計劃基本建設投資是400多億元,可見過去的賠款對于我國意味著什么。因此,要優先發展重工業,對我國來說更需要在經濟體制上實行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以便把有限的資金和其他各種資源集中用于重工業建設;更需要輕工業企業降低成本,以便提高效率,多繳利稅;更需要農業較大幅度地增加產量,以便向國家提供更多的商品糧和可供出口換匯的農副產品。但那時,輕工業主要集中在私營企業,其中大部分雖然已經納入了加工、訂貨、統購、包銷,以及公私合營等國家資本主義的軌道,但生產資料仍然屬于資本家個人,要提高生產效率、節約原材料,難免要將老舊企業進行合并重組,這勢必觸及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所有制;私營企業的利潤雖然已經采取了“四馬分肥”的辦法,但仍然有20%要落入資本家個人的腰包,要進一步把資金集中用于工業化建設,也勢必觸及生產資料的資本家所有制。這些顯然與新民主主義的政策是不相容的。另外,廣大個體農民經過土改,生產積極性有了極大提高,但小農經濟的生產力畢竟有限,并且缺少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因此產量無法獲得大幅度的增長,難以滿足實行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之后,城市對商品糧大幅度提高的需求。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根據當時農業生產條件的限制和人們實踐的結果,最實際最有效的辦法是把個體農民組織起來,將私人手中的土地、牲畜、大型農具等生產資料集體化,興辦合作社。這樣做,還可以防止土改后農村出現新的兩極分化,與社會主義的方向相一致。而這與新民主主義的政策顯然也是不相容的。總之,要優先發展重工業,要搞快速工業化,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對資本家所有制實行國有化,對個體農民所有制實行集體化。而這樣做,顯然都超出了新民主主義的經濟范疇,是在向社會主義過渡了。

優先發展重工業除了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需要具備對工業資源的勘察、對工業設備的設計和制造、對工業技術的了解和掌握等能力。這些,當時中國不具備,只能通過蘇聯的援助予以解決。而蘇聯的援助不是對個別項目的援助,而是全面援助,涉及經濟、科技、國防、教育等多個領域。因此,要使援助順利進行,雙方在經濟制度乃至工作方法、工作程序上都需要有所銜接,用今天的話說,叫作“接軌”。比如,蘇聯的工業企業是國營的,貿易企業也是國營的,如果中方對接的是私營工商業,在價格計算上會發生許多實際困難。再比如,蘇聯實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何時交貨,何時進行設備安裝,何時試運行,都要按照計劃來做。如果中方沒有計劃,或者執行計劃不嚴格,合作也會很困難。而要嚴格執行計劃,企業就必須國有化。這些在客觀上對中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同樣起到了促進作用。

對于為什么優先發展重工業必須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問題,毛澤東在關于過渡時期總路線中的工業化和三大改造是“一體兩翼”的比喻中已經作了回答,在1953年12月由中宣部起草并由毛澤東本人審閱修改的《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以下簡稱《提綱》)中,回答得更為詳細。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提綱》說:“我國的糧食產量一九五二年比一九四九年雖已增加百分之四十五,但按全國人口平均,每人每年只有五百多市斤的糧食,而同年(疑為‘期’,原誤——引者注)蘇聯平均每人每年卻有一千三百多市斤。小農經濟對天災無力抵抗;目前我國每年仍然有兩千萬到四千萬的農民受到輕重不同的自然災害。……許多地區農村中一般還有百分之十左右的缺糧戶需要幫助。這種建立在勞動農民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上面的小農經濟,限制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不能滿足人民和工業化事業對糧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長的需要,它的小商品生產的分散性和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不相適應,因而這種小農經濟和社會主義工業化事業之間的矛盾,已隨著工業化的進展而日益顯露出來。”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必要性,《提綱》說:“這是因為資本主義所有制和社會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本主義的生產社會性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生產的無政府狀態和國家有計劃的經濟建設之間之矛盾,資本主義企業內的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都是不可克服的。由于上述的矛盾,這些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低,成本高,資金很多浪費,擴大再生產的能力很小或甚至沒有,因而影響到工業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影響到國家計劃受到破壞。如果不改變這種情況,這個廣大部分的社會生產力就不可能獲得充分的合理的發展以適應國計民生的需要,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就不能全部實現。”

當年的這份《提綱》說明,盡管那時人們對于什么是社會主義和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認識水平,與今天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根本出發點,在于使國內生產關系和經濟體制盡快適應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的需要,以抓住朝鮮戰局緩和和蘇聯答應援助中國“一五”計劃建設的有利時機,加快工業化建設速度,則是十分明確的。這份《提綱》說道:“資本主義國家從發展輕工業開始,一般是花了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時間才能實現工業化,而蘇聯采用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從重工業建設開始,在十多年中(從一九二一年開始到一九三二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就實現了國家的工業化。蘇聯過去所走的道路正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榜樣。蘇聯因為采取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方針,從建立重工業開始,所以在一九四一年到一九四五年的衛國戰爭中,能夠擊敗德日法西斯主義的侵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因為建立了重工業,就有了機器制造工業,有了汽車、飛機、拖拉機等工業,就有了現代國防工業,就能使交通運輸業、輕工業獲得不斷的有力的發展,就能使農業獲得各種新式機器和化學肥料,迅速地實現農業的集體化。我國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正是依據蘇聯的經驗從建立重工業開始。”以上引文均見《為動員一切力量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斗爭——關于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學習和宣傳提綱》,《建國以來重要文獻選編》第4冊,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第693~734頁。這段話一方面表明,中國共產黨當年把工業化分為資本主義的和社會主義的,在認識上存在簡單化和片面性的問題;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共產黨當年之所以要提前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的確確是想學習蘇聯的辦法優先發展重工業,通過優先發展重工業實現快速工業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洱源县| 梅河口市| 商河县| 雷波县| 万盛区| 上林县| 新野县| 霍邱县| 喀什市| 南乐县| 锡林郭勒盟| 胶南市| 洪雅县| 靖宇县| 祁东县| 长宁区| 察隅县| 凤城市| 靖远县| 鞍山市| 武冈市| 翁源县| 会昌县| 山丹县| 马边| 鞍山市| 凌源市| 珲春市| 沈阳市| 正定县| 特克斯县| 稷山县| 临猗县| 高雄县| 巩留县| 同仁县| 独山县| 镇沅| 阿克| 新丰县| 彭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