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OPEC控制力下降

OPEC即石油輸出國組織(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是以中東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主的能源輸出國組織,在當前世界政治經濟領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OPEC成立于1960年,創始成員國包括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及委內瑞拉,其后又有多個國家加入。截至2010年7月,OPEC成員國共包括12個,分別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伊朗、伊拉克、委內瑞拉、卡塔爾、利比亞、阿聯酋、阿爾及利亞、尼日利亞、厄瓜多爾和安哥拉。印度尼西亞和加蓬曾先后加入過OPEC,但分別于2008年和1995年退出了這一組織。2007年安哥拉加入,成為OPEC最新成員國。

表1-7 OPEC成員國變化情況

資料來源:整理自OPEC官方網站。

OPEC的建立與當時蓬勃興起的民族運動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成員國對西方石油壟斷資本單方面連續壓低原油價格極為不滿,OPEC成員國希望通過協調合作共同打破西方石油資本的壟斷,維護共同的經濟利益。

從探明原油儲量來看,OPEC在全球能源地緣政治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據OPEC官方統計,2013年,OPEC占全球原油儲量的81%,非OPEC原油儲量僅為19%。在OPEC成員國中,沙特阿拉伯、委內瑞拉、伊朗、伊拉克儲量最為豐富,分別占全球儲量的22.0%、24.7%、13.1%和12.0%。緊隨其后的是科威特和阿聯酋,分別占全球儲量的8.4%和8.1%(見表1-8)。OPEC官方公布原油探明儲量情況與英國石油公司(BP)公布的數據有差異,其中差別較大的包括委內瑞拉、伊朗、利比亞、卡塔爾及安哥拉。BP公布的這些國家的原油儲量分別為2983億桶、1570億桶、485億桶、251億桶、127億桶。

BP公布的12個OPEC成員國原油儲量占世界比重分別為沙特阿拉伯(22.0%)、委內瑞拉(24.7%)、伊朗(13.1%)、伊拉克(12.0%)、科威特(8.4%)、阿聯酋(8.1%)、利比亞(4.0%)、尼日利亞(3.1%)、卡塔爾(2.1%)、阿爾及利亞(1.0%)、安哥拉(0.7%)和厄瓜多爾(0.7%)。雖然OPEC公布原油儲量數據與BP相比少了約8億桶,但兩家權威機構公布的數據均表明OPEC是世界原油儲量的中心。

表1-8 2013年12個OPEC成員國原油儲量情況

資料來源:參見OPEC Share of World Crude Oil Reserves 2014, http://www.opec.org/opec。OPEC公布數據與BP公布數據有差異。

表1-9 OPEC原油儲量與其他地區比較

資料來源:參見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2013年,OPEC(不包括伊朗)石油出口收入計8210億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石油收入占了主要地位,約計2740億美元,約占OPEC總收入的1/3。其他OPEC成員國石油出口收入情況如下:科威特920億美元,伊拉克860億美元,尼日利亞840億美元,委內瑞拉620億美元,阿爾及利亞570億美元,阿聯酋530億美元,卡塔爾420億美元,利比亞330億美元,安哥拉270億美元,厄瓜多爾110億美元。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公布的2015年1月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測,OPEC在2015年獲得4460億美元石油出口收入。出現如此巨大下降的原因在于OPEC石油出口量下降和石油價格的持續走低。《2014和2015年OPEC凈石油出口收入預計下降》, 2014年12月29日,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ro-reading/fortune/2014-12-29/content 12958929.html。

自成立之日起,OPEC就在國際能源格局中產生了重要的影響。20世紀60年代,OPEC主要在反對西方石油公司壓低油價、提高石油租地使用費、取消外國石油公司銷售補貼、收回未開采的石油租讓地等方面展開聯合行動,基本達到了阻止國際原油價格下跌趨勢的目標。20世紀70~80年代,OPEC開始聯合行動,利用中東十月戰爭、伊斯蘭革命及兩伊戰爭的有利時機,連續提高石油價格。這一時期OPEC成員國采取的聯合戰略主要包括提高油價、收回資源主權、實施國有化,通過這一系列的行動,該組織摧毀了西方掠奪性的石油租讓制,成員國收回了石油資源主權、油價決定權,使國際原油價格由20世紀60年代的1.8美元/桶上升到了38.63美元/桶,致使該組織成員國經濟收入急劇上升,國際政治經濟影響顯著增強。20世紀80~90年代,西方意識到OPEC所帶來的影響,尤其是原油價格的急劇攀升震驚了西方世界,因此他們開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對抗OPEC,比如積極發展節能措施、加大與非OPEC成員國的合作力度、成立國際能源機構、開發可替代能源、建立石油戰略儲備等。這些措施對OPEC造成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國際油價一度陷入低迷狀態,該組織許多成員國經濟受到嚴重打擊,這種狀況的出現也與OPEC采取的“限產保價”的石油戰略密切相關,這一措施使該組織的石油市場份額由1973年的55.8%下降到1985年的28.5%。但是有趣的是,2003年9月和2004年2月,OPEC兩次實施“限產保價”戰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推動了新一輪油價的上漲。OPEC采取這一措施之所以未像20世紀80年代那樣失去巨大市場份額,主要是因為地緣政治因素的變化,例如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以及中東地區局勢動蕩,引發了石油消費國的心理恐慌,使他們在國際石油市場上瘋狂搶購石油。

圖1-1 2013年OPEC石油儲量與其他地區比較

資料來源:參見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但即便取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OPEC的控制力仍然在持續下降。其實早在1986年和1998年兩次油價暴跌,OPEC的控制力就受到了嚴峻的考驗,該組織必須通過與埃及、俄羅斯、挪威、墨西哥等非OPEC成員國加強合作才能勉強穩定并使油價有所回升。李天籽、王智輝:《歐佩克對國際石油價格的影響分析》, 《東北亞論壇》2007年第2期。21世紀以來,雖然OPEC成員國的市場份額有所恢復,但已經很難再恢復到歷史最高水平,2009年非OPEC成員國的市場份額超過了OPEC,分別為41.9%和41.2%,不過近年OPEC市場份額有所反彈,2013年其原油產量份額為42.1%,非OPEC市場份額為41.4%。

表1-10 OPEC原油產量變化情況(1999~2013)

資料來源:參見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4。

如果從OPEC和其他非OPEC成員國市場份額來看,非OPEC已經占57.9%, 20世紀70年代OPEC占50%以上的半壁江山的情況不復存在。從未來的發展趨勢看,OPEC的控制力還會進一步下降,這是因為:首先,絕大多數OPEC成員國的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石油。除了油氣資源以外,OPEC成員國資源非常稀少,石油業幾乎是這些國家經濟和財政的命脈,經濟建設、社會保障、國家安全及政治統治都必須依賴石油,石油的收入是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這一點從根本上限制了OPEC的控制力。以OPEC實施的“限產保價”戰略來說,在非常時期,比如地緣政治形勢突變時期可能發揮作用,但由于石油收入是國民經濟的主要來源,維系著一個國家的經濟民生,該戰略很難長期進行下去,如果時間過長,對成員國的經濟增長也非常不利。其次,非OPEC成員國能源地位的提升也使OPEC發揮作用的能力和空間不斷萎縮?,F今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均實施了能源外交戰略的多元化,以化解來自油價、戰爭沖突等對能源安全風險的影響。OPEC一味提高油價的后果可能導致非OPEC成員國的市場份額不斷擴大,最終影響OPEC自身經濟增長,正如20世紀80年代那樣,OPEC實施“限產保價”戰略使其經濟遭受重大損失。再次,可替代能源的開發以及節能技術的廣泛利用可以減輕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大國對石油的依賴。OPEC與世界石油消費大國之間的博弈主要建立在這些國家對石油消費依賴的基礎之上。進入21世紀以后,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主要大國對能源安全都有了新的認識,尤其是遭受了2008年的高油價之后,各國都意識到了依賴石油的風險,因此,各國的能源政策發生了較大的變化。變化的重點主要包括:一是擴大本國能源生產產能。二是加大核能開發力度。三是積極開發可替代能源。四是實施能源替代戰略,以天然氣替代石油或以煤炭替代石油。五是地緣政治局勢的發展使OPEC成員國的聯合協作出現不穩定性。在中東地區,伊朗與中東世界的矛盾較為突出,沙特阿拉伯等其他中東國家是美國的盟友,導致OPEC成員國之間的政治互信不斷遭到削弱。有的國家則隨著經濟不斷發展,原油儲量也在不斷減少,導致從石油輸出國變為石油進口國,從而迫使這樣的國家退出了OPEC,例如2008年印度尼西亞退出OPEC。六是OPEC成員國雖然是世界上的“能源大國”,但均沒有強有力的軍事后盾執行其能源戰略。

總之,導致OPEC控制力不斷下降的因素有很多,但根本在于石油是OPEC提升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的重要戰略武器,但同時石油收入也是這些國家賴以生存的基礎,這就決定了OPEC很難通過聯合協作實現原油價格最優化,從而也決定了OPEC的影響力逐步削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里| 吴江市| 吉木萨尔县| 许昌县| 罗甸县| 锦屏县| 保靖县| 论坛| 正定县| 莱西市| 银川市| 江都市| 淮滨县| 连州市| 墨江| 和顺县| 桃江县| 宁强县| 怀柔区| 嘉定区| 鹤壁市| 竹北市| 成安县| 南开区| 甘南县| 漠河县| 龙胜| 乌审旗| 阿拉善右旗| 双峰县| 云梦县| 新宁县| 嵊泗县| 石楼县| 灵宝市| 乳源| 永川市| 宣城市| 高淳县| 清水河县| 哈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