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俄羅斯地位不斷上升

俄羅斯是名副其實的能源資源豐富的世界大國。2013年俄羅斯探明原油儲量930億桶,占世界儲量的5.5%,居世界第七位;天然氣探明儲量31.3萬億立方米,占全球儲量的16.8%,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伊朗);煤炭儲量1570.1億噸,占世界儲量的17.6%,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因此,可以說俄羅斯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能源資源儲量大國。

俄羅斯不僅是能源資源儲量大國,也是能源生產大國。2013年俄羅斯是世界第一大原油生產國,產量為1078.8萬桶/天,占全球產量份額的12.9%;俄羅斯也是世界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國,產量高達6048億立方米,僅次于美國,占全球產量的17.9%。同時,俄羅斯也是世界第七大煤炭生產國,產量為16510萬噸,占世界產量的4.3%。

俄羅斯不僅在能源資源儲量上得天獨厚,而且在世界能源產量格局中也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也正因為如此,俄羅斯積極利用本國的能源優勢謀求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經濟影響。21世紀以來,俄羅斯制定了全方位的能源戰略,提出“突破北美、穩定西歐、爭奪里海、開拓東方、挑戰歐佩克”的總體戰略思路,通過這一系列的措施,俄羅斯成為21世紀能源地緣政治新格局中一支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其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不斷得到提升。

首先,恢復對傳統勢力地區中亞-里海地區的影響力。

冷戰結束后,俄羅斯失去了對中亞-里海地區的影響力,面對美歐政治、經濟勢力的滲透及“顏色革命”的發生,俄羅斯幾乎無力應對。但俄羅斯與這些國家地緣政治聯系中的能源因素使俄羅斯尋找到了恢復在該地區影響力的突破口。一是與里海國家加快解決里海法律問題。2002年初,俄羅斯提出以“劃分海底、水域共享”的原則共同開發里海,同年5月和6月,俄羅斯分別與哈薩克斯坦和阿塞拜疆達成了里海部分資源分配的協議。二是利用能源基礎設施加強對中亞 -里海國家的控制。阿塞拜疆、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家的能源基礎設施非常薄弱,出口外運主要依靠俄羅斯的能源基礎設施。俄羅斯在與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簽署的天然氣開采協議中規定,45%所開采的天然氣由俄羅斯支配。2002年6月,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簽署15年的能源合作協議,規定每年經俄管道外運哈石油1750萬噸。俄羅斯通過這樣的方式控制了這些國家的經濟“生命線”,使這些國家在面臨美歐拉攏的時候,不敢貿然造次。同時,俄羅斯還利用軍事力量威懾另外兩個不愿意合作的里海國家——伊朗和土庫曼斯坦。2002年8月在里海地區進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名為打擊地區恐怖主義,實際上是對伊朗和土庫曼斯坦施壓。馮玉軍、丁曉星、李東:《俄羅斯新能源外交及其影響》, 《現代國際關系》2002年第9期。在伊朗核問題上,近年來俄羅斯改變了支持伊朗的政策,公開表示支持聯合國制裁伊朗,這無疑也是俄羅斯打壓這位不聽話伙伴的重要手段。

其次,俄羅斯掌控歐盟“氣”門。

歐盟能源消費量僅次于美國和中國,約占世界能源消費總量的14.5%。但歐盟地區是能源資源最為貧乏的地區,其大多數成員國均依賴能源進口,21世紀初歐盟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和石油的比重分別為41%和16%, 2009年歐盟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和石油分別占該地區進口量的50%和30%。歐洲國家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成為俄羅斯拉近與歐盟的關系,提升其在歐洲地位的重要基礎曹英偉:《俄羅斯地緣政治重建中的能源因素》, 《西伯利亞研究》2009年第2期。,也是俄羅斯與歐盟展開博弈與合作的重要利器之一。由于歐洲地區能源資源儲量非常少,未來的能源產量也必將隨之減少,因此,2010年6月11日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首席執行官阿列克謝·米勒表示,歐洲天然氣進口量在2020年前將達到4150億立方米,2030年突破5000億立方米。中國能源網:《俄氣:歐洲天然氣進口量2030年將達5000億立方米》, 2010年6月13日,http://www.china5e.com/show.php?contentid=105359。這就意味著,未來的歐洲不得不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天然氣。從這個意義上講,俄羅斯掌握著歐洲“血液”及“生命線”,極有利于俄羅斯提升自己的國際政治經濟影響力。

再次,俄羅斯成功地吸引了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大國與其加強能源合作。

2003年俄羅斯出臺了《2020年前俄羅斯聯邦能源發展戰略》,明確提出把加強與東方國家的能源合作作為能源外交戰略的重點,決定把其出口到亞太地區的石油比重從3%提升到30%、天然氣提高到15%。針對當前世界主要能源消費大國開展的多元化能源外交戰略,俄羅斯也提出了豐富能源出口市場多元性的應對之策。近年來,俄羅斯成功地與世界主要大國建立了能源合作關系。

俄美能源合作。俄羅斯國際政治影響力的不斷恢復迫使美國在進軍黑海地區的能源合作時考慮與俄羅斯加強合作。2002年5月24日,俄美兩國簽署了《俄美能源對話聯合聲明》,規定雙方能源合作的基本原則和發展方向,同年10月1~2日,俄美首屆實業界能源峰會在休斯敦成功舉行。2004年俄美能源對話發展到新階段,6月9日,兩國能源工作組在莫斯科討論了擴大雙方能源合作問題,兩國計劃依據產品分成協定規定的條件開發俄國巴倫支海什托克曼天然氣田,并建立了一座面向美國市場的液化天然氣廠,俄美兩國之間的能源合作主要是擴大俄羅斯能源出口美國的市場份額。2009年9月,新上臺的美國總統奧巴馬表示希望加強與俄羅斯在里海和黑海地區能源問題上的合作,與小布什政府勾畫能源走廊,孤立俄羅斯的做法明顯不同。2010年6月17日,俄羅斯石油公司與美國雪佛龍石油公司簽署合作開發黑海大陸架石油的協議。根據該協議,雙方將成立一家在俄羅斯注冊的合資公司,共同開發黑海大陸架的沙茨基海嶺,雪佛龍石油公司將對前期的地質勘探工作進行投資,勘探階段的投資總額將達到10億美元,如果勘探工作順利,雙方將繼續實施后續的合作項目,整個項目的總投資額可能超過1萬億盧布(1美元約合30盧布)。雖然俄美能源合作各有所圖,但表明能源資源極為豐富的俄羅斯的影響力正不斷得到提升,美國希望通過各種外交戰略手段“孤立”俄羅斯的企圖失敗后,不得不尋求新的手段向該地區滲透和施加影響,至少在能源領域,美國這個能源消費大國已經不能完全無視俄羅斯的重大影響了。美國同時意在警告其中東盟國,美國有力量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俄羅斯獲得足夠的能源資源保證自身的能源安全。2010年7月,俄羅斯與美國就開展能源合作達成了重要共識。在雙方發表的聯合聲明中,兩國表示雙方的能源部門將在能源合作方面加強協調統一行動,合作的內容主要包括可再生能源、節能、能源安全等。《俄美確立能源合作發展戰略22日在華盛頓磋商》, 2010年7月23日,http://www.cs.com.cn/xwzx/04/201007/t201007232523437.htm。不過近年來,隨著歐亞地區局勢的變化,尤其是烏克蘭局勢的影響,美國聯合西方加大對俄羅斯的制裁力度,雙方的能源合作陷于停滯階段。

俄國與東北亞能源消費大國的能源合作。俄羅斯是東北亞地區中日韓蒙俄五國中唯一具有油氣出口潛力的能源大國,俄羅斯戰略決策者已經充分意識到俄羅斯的這一優勢地位,能源牌成為俄羅斯與這些國家開展博弈與合作的戰略利器。中國、日本、韓國等能源消費大國顯然也意識到了俄羅斯的這種戰略地位,因此,21世紀以來,加強了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步伐。俄羅斯充分利用該地區諸消費大國尤其中日之間的競爭,待價而沽,提升影響。

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中就啟動了兩國的能源合作。1996年,俄中雙方簽署《中俄共同開展能源領域合作的政府間協定》,俄羅斯提出了建設兩國石油管道計劃,但此后幾年時間里,雙方石油管道計劃并未取得實質性進展。2000年雙方最終達成協議,決定修建一條從俄羅斯安加爾斯克直達中國東北大慶的石油管道(“安大線”),總長2400公里,預計2005年鋪設完成,每年可輸油2000萬噸,以后逐步增加到3000萬噸。但日本的介入最終使“安大線”流產。2003年6月,日本提出了“安納線”,即從俄羅斯的安加爾斯克直到海參崴地區的納霍德卡,日本承諾如果建成這一管道,日本將接收該管線所有的石油運量,并愿意出資參與俄羅斯在西伯利亞地區的油田開發項目。然而隨后日本未能兌現承諾,從而使它提出的“安納線”未能最終勝出。2004年3月,俄羅斯宣布了遠東石油管道的新方案:建設一條西起西伯利亞的泰舍特,東至俄羅斯太平洋沿岸的科濟米諾灣,全長4000多公里,被稱為“東西伯利亞—太平洋”石油管道,即“泰納線”。

雖然泰納線的建設并不是一帆風順,俄羅斯曾先后以拒絕提供貸款、破壞生態、提高要價等使該線建設處于不確定狀態中。2009年4月,泰納線建設進入了實質性階段,泰納線的中俄原油管道境外段正式動工,雙方共同簽署了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雙方管道建設、原油貿易、貸款等一攬子合作協議隨即生效。《中俄石油領域合作政府間協議今日簽署》, 2009年4月21日,http://news.sohu.com/20090421/n263528112.shtml。此后,中俄能源合作進入了快車道。2009年10月,王岐山在人民大會堂與俄羅斯副總理謝欽舉行中俄能源會談,進行第五次會晤,中俄原油管道項目進展順利,中方向俄方提供的貸款也已落實,標志著中俄兩國在能源領域進入長期戰略合作的新階段;2010年9月,王岐山在天津同謝欽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六次會晤,雙方簽署了有關石油、煤炭和電力等方面的協議和備忘錄;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投入運營,通過管道俄每年對華輸送1500萬噸原油,為期20年;2011年5月,王岐山與謝欽在莫斯科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七次會晤,雙方簽署了天然氣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的議定書;2012年4月,俄中500千伏輸電線路投入運營;2012年6月,王岐山與德沃爾科維奇在北京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八次會晤,共同簽署了《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八次會晤紀要》; 2012年12月,王岐山與德沃爾科維奇在莫斯科舉行中俄能源談判代表第九次會晤,雙方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能源局和俄羅斯聯邦能源部關于開展能源市場態勢評估合作的諒解備忘錄》《中俄煤炭領域合作路線圖》《中俄煤炭合作工作組第一次會議紀要》《中國國家電網與俄羅斯東方能源公司關于2013年供電量和電價的協議》有關能源合作的四項合作文件;2013年10月,中俄雙方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能、核電站、水電站等多個領域均達成合作意向并解決了許多之前積壓的問題;2014年5月,中俄兩國元首共同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并見證了能源、電力、航空、通信、地方等領域多項合作文件的簽署。《中俄能源合作20年大事記》, 2014年5月22日,http://energy.people.com.cn/n/2014/0522/c71661-25049224.html。

圖1-2 泰納線走勢示意

資料來源:http://news.sohu.com/s2008/russiaoil/

俄羅斯拋棄安大線的目的在于利用地緣政治的優勢,強化東北亞能源消費大國之間的競爭,從而不僅使俄羅斯獲得石油收入,而且提升它在該地區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因此,在后金融危機時期,俄羅斯同樣加強了與日本的能源合作。2010年6月,俄日兩國的伊爾庫茨克石油公司和丸紅公司簽署了能源領域合作備忘錄。合作備忘錄旨在確認雙方在天然氣和伴生石油氣上的戰略合作關系,包括建造天然氣管道、天然氣精煉廠和天然氣化工設施。2013年5月29日,日本國際石油開發公司INPEX與俄羅斯國企“俄羅斯石油公司”達成協議,將在俄遠東馬加丹州近海的鄂霍次克海開采海底油田。《日俄合作開采遠東海底石油 不影響中俄能源合作》, 2013年5月30日,http://finance.huanqiu.com/world/2013-05/3984231.html。

俄印能源合作。俄印能源合作歷史悠長。1947年印度剛獨立,蘇聯專家不僅幫助印度進行勘探、打井和開采石油,而且為印度建立能源產業的基礎設施,如在蘭契、科亞里、巴拉馬尼和馬圖拉等建成了煉油廠,蘇聯一度成為印度最大的原油供應國。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不斷增長,印度能源短缺的問題日益突出,能源開發潛力巨大的俄羅斯吸引了印度的注意力。2000年10月俄印兩國簽署了戰略伙伴關系協議,雙方決定進行大規模的能源合作,普京做出決定讓印度國營石油天然氣公司參與“薩哈林-1”項目,占其股份20%。《俄專家認為俄印能源領域合作是兩國戰略伙伴關系重要課題》, http://www.cetin.net.cn/cetin2/servlet/cetin/action/HtmlDocumentAction?baseid=1&docno=300872。近年來,印度一直在謀求擴大從俄羅斯進口原油的份額。2007年1月,俄印雙方開始商談印度石油天然氣公司參與“薩哈林-3”項目的合作。但迄今為止,印度尚未實現從俄羅斯擴大原油進口的目標。俄印雙方的核能合作是兩國目前能源合作中最為核心的內容。前蘇聯幫助印度在其南部地區建立了一些核反應堆。2010年3月,俄羅斯與印度核能合作得到加強,雙方簽署了建造最多16個核反應堆的合作協議,同時簽署了庫丹庫拉姆核電站第3個和第4個機組建設協議。印度加強與俄羅斯能源合作的意圖不僅是因為經濟發展需要獲得能源“血液”,而且也是因為看重俄羅斯的國際政治地位可以對印度提升國際地位及影響提供幫助,同時也可以借助俄羅斯的力量來遏制中國的影響。2014年12月,俄印加快能源合作,俄羅斯決定在2035年之前為印度至少建造12座核反應堆,其中兩座位于庫丹庫拉姆核電站的核反應堆將于2016年前完工。2014年12月11日,兩國就庫丹庫拉姆核電站建設和設備運輸框架簽署協議。俄羅斯總統普京也在出席印度新聞發布會時表示,俄印兩國簽署了一份“非常重要”的協議,俄將為印度總計建造20多座核反應堆。他表示,“我們兩國在貿易和服務領域,以及新開辟的核工業領域的合作都已上升到了新的水平”。《俄印加快能源合作2035年前擬為印建12座反應堆》, 2014年12月16日,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4/12-16/6881978.shtml。

最后,挑戰OPEC的壟斷地位。

20世紀70~80年代,OPEC對國際油價的影響是壟斷性的,但近年來,隨著俄羅斯在能源地緣政治格局中的崛起,OPEC在推行提價政策時必須要與俄羅斯進行協調。但俄羅斯為了提升自己的影響,在處理與OPEC的關系時,主要采取競爭的態勢,搶占國際能源市場份額,削弱OPEC的國際影響。21世紀初,OPEC勸俄羅斯共同“限產保價”,俄羅斯一方面提出OPEC向俄羅斯投資500億美元的要求,另一方面抓緊機會增加原油產量,擠占國際原油市場份額,從而達到支配世界石油市場的目的。現今俄羅斯已經超越沙特阿拉伯成為全球第一大原油生產國,占全球原油生產份額的12.9%。隨著俄羅斯加大對亞洲市場的傾斜力度,OPEC的地位還將進一步受到俄羅斯的挑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阳市| 长垣县| 车致| 濮阳市| 滦南县| 庆元县| 乐山市| 江川县| 湖州市| 渑池县| 白玉县| 北京市| 柞水县| 西丰县| 三门峡市| 安塞县| 道孚县| 陇川县| 曲水县| 龙里县| 嵩明县| 思茅市| 波密县| 石棉县| 合江县| 东乡县| 锦州市| 衡阳市| 东乌珠穆沁旗| 德昌县| 上饶县| 抚远县| 平顺县| 巫山县| 义马市| 嘉鱼县| 普兰店市| 墨竹工卡县| 浪卡子县| 利津县| 平谷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