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國內外理論研究綜述

“思想政治教育”屬于中國特有概念,國外有其實而無其名。相對于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屬性和內容,美國、法國等稱其為“公民教育”,英國、德國、加拿大等稱其為“政治教育”,俄羅斯稱其為“思想道德教育”“民族精神教育”,西班牙稱其為“共處之道教育”,日本稱其為“社會科”“道德時間”“政治教養”等,新加坡稱其為“生活教育”“傳統美德”等。但無論如何,這些都不是我們理解的高等教育領域內的一個獨立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然而,國外學術界對學科政策這一學術領地一直比較關注,只不過對學科政策內涵的理解與我國的認識有一定區別。因此,這里重點介紹國內外學科政策的研究現狀和國內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研究狀況。

一、國內外學科政策研究概況

學科政策研究是指政策研究人員為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提升學科建設水平,運用政策分析的方法,對學科政策的內容與本質、制定與執行、環境與價值、結果與評價等方面進行系統歸納,以促進政策科學化和系統化的研究活動,一般有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宏觀層面是指考察國家為適應學科建設和發展的需要而制定的相關政策,對整個學科布局和學科建設產生的影響;微觀層面是指考察國家針對具體學科制定的政策,對滿足該學科建設和發展需要的影響。

1.國外學科政策研究關注的三個焦點

學科政策是從“science policy”派生出來的一個獨立概念,國外對學科政策的研究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一是從科學政策的視角,研究國家優先發展領域和資助政策,一般表述為“research policy and setting priorities”;二是從教育政策和教育管理的視角研究規訓和懲罰政策,一般表述為“disciplinary”或者“discipline policies”;三是從教育質量的角度,對具體學科領域發展政策的研究,一般表述為“subject policies”或者“discipline policies”。

2.國內學科政策研究的兩個視角

(1)基于科學政策研究的視角。學科政策對國家及其科學的發展影響深遠,甚至具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不同國家的學科政策因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發展、社會結構變化、科學體制不同等多種因素影響,也會表現出較大的差異性。龔旭將世界主要發達國家的學科政策分為全面發展型和重點發展型兩種基本類型。龔旭:《學科政策與科學政策——基于科學基金的思考》, 《中國科學基金》2006年第3期。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科技規劃就已經開始重視學科政策的建設,改革開放以來,學習國外學科資助政策的先進經驗,調整加快學科政策建設,更是我國科技管理部門的重要任務。吳旺順通過對世界上30個國家科學產出的評估與比較,將我國基礎學科發展置于科學技術發展大系統中,考察科學研究水平、學科的發展趨勢、學科結構布局、學科發展戰略等,分析科學產出與學科政策的相互關系。吳旺順、朱東華:《科學產出結構差異與學科政策》,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4年第6期。朱東華等深入研究了美、英、日、法、原西德、印度六國的學科資助政策,并從分析和對比六國學科發展的趨勢入手,研究我國各學科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認為從總體上來看我國學科發展的特征與印度相近,又與英、法等國有相似的地方。朱東華、劉喜珍:《六國科研經費投入比較對我國學科政策的啟示》,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3年第2期。199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團對英國、瑞典的學科政策及學科交叉研究進行了考察。薛瀾認為中國學科政策考慮優先領域是必要的,但優先領域很難用科學的方法制定,唯一的依據是利用科學計量學進行一些國際比較。薛瀾、龔緒:《歐洲的學科政策及學科交叉研究》, 《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98年第8期。1998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學科資助政策評估:問題與對策”課題組及其研究人員在《科學對社會的影響》上連續發表國外學科資助政策方面的論文,從學科資助機構、重點學科領域和經費分配及預算等多方面介紹了美、英、德、澳、印度等國的學科資助政策,從科技政策宏觀角度對我國基礎學科建設提供了政策借鑒。學科政策是國家科學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科政策的制定受科學政策的指導和約束。如果一個國家沒有相對獨立于決策者的學科政策研究,容易產生不受總政策指導和制約的單體決策,容易導致學科比例一定程度的失衡,會影響科學研究的學科設置、學科經費分配、人員配備和各學科間的相互關系等,更會影響本學科自身的科學發展。

(2)基于高等教育政策研究的視角。高等教育意義上的學科既是大學開展教學活動的基本組織單元,又是學者從事學術研究的分類體系、對象和邏輯起點。現代高等教育發展越來越強調大學的知識傳播和學術研究的功能,大學也越來越認識到加強學科建設對于提高辦學的綜合實力和水平的重要性。譚鏡星認為大學的學科通過社會的知識政策逐步實現學科制度化,不再遵循知識分類體系的本質路線發展,所以,制度化的學科是大學學科的本質。譚鏡星、曾陽素等:《從學科到學科群:知識分類體系和知識政策的視角》, 《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7期。左兵認為我國重點學科建設制度的發展歷程表明,重點學科建設是政府和高校對學科建設價值與利益訴求經過充分表達,高校在政府政策的導引下,積極參與并不斷完善的制度化過程,是學科生態自然發展的結果。左兵:《政策導引下的重點學科建設制度分析》, 《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10期。20世紀80年代后期,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開始在我國逐步形成并發展起來,但是,作為高等教育政策一部分的學科政策至今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在這個意義上,學科政策內容是指政策文本中為解決學科組織機構建設、師資培養、經費分配、專業發展、課程建設、教材建設以及學科規劃、實施、評價等問題而制定的系列規范措施。概括起來說,包括學科組織政策、學科知識政策和學科活動政策三大內容。康翠萍:《一種分析范式:中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80頁。孫菲認為學科政策內容分析具有教育政策內容分析的基本屬性,學科政策評價的標準是完整性、科學性和創新性相統一。孫菲:《關于我國高校英語學科政策內容分析的探討》,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所謂完整性是指政策內容全面、要件完整,科學性是指政策內容的各要素關系明確、邏輯清晰,創新性是指不斷進行政策理論創新。

二、國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研究現狀

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是一個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為基礎的學術共同體。學科建設的核心要素當然是學科的知識體系建設,而學科知識體系建設又必須以形式多樣的組織載體及其內部成員為主體,依托一定的學科建設實踐活動方式才能得以體現,離開學科建設的組織載體及其內部成員的學科建設,是根本無法實現的。孫其昂:《學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載武東生、佘雙好《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第6輯),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212—220頁。本研究通過大量的文獻分析,發現學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理論探索也主要集中于學科組織、學科知識、學科活動三個層面,其中有部分學者嘗試從不同的側面闡述了相關政策對學科建設的影響。研究總結整理如下。

1.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組織建設的研究

這方面的研究一般圍繞學科體制、師資和經費等內容展開。

(1)思想政治教育學科體制建設研究。近年來,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可大致概括為兩個視角:一是從學科組織建設情況及職能發揮的視角來分析。例如,陳占安認為,2008年以前,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組織機構的設置差別很大,嚴重影響了學科建設和發展。中央出臺政策要求各高校獨立設置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二級機構并明確職責職能以后,對其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陳占安:《關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實施五周年之際》, 《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第11期。孫其昂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組織化程度是學科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建構體系完善和職能健全的學科組織,有利于推進學科創新發展。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再定位與建設對策》, 《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二是從學科組織管理體制的視角來分析。例如,馮剛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不能落到實處,能不能得到加強和改進,領導體制是組織保證,工作機制是關鍵環節,制度建設是有力保障。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研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第317—318頁。由此可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組織機構設置、職能分配以及管理體制等方面建設,對學科有序、合理和高效發展具有深刻影響。

(2)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師資建設研究。這方面理論研究可總結概括為三個視角:一是從學科師資建設歷程與特點的視角來分析。例如,陳洪濤等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學科教師隊伍從之初通過多渠道培訓組建,發展到目前設立準入資格的高要求。政策已經呈現對師資素質要求越來越嚴格、待遇越來越公平、管理越來越制度化的趨勢。陳洪濤、張耀燦:《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相關政策發展研究》,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年第7期。陳謝等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教師隊伍的“兼職化”,在高校教師職務評審委員會中設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議組,明確輔導員為思想政治理論教師的一部分,分別是不同歷史階段的顯著特點。陳謝、廖海洪等:《1978年以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政策變遷研究》, 《中國電力教育》2009年第12(上)期。二是從學科師資建設的現狀與不足的視角來分析。例如,陳占安認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存在問題,主要原因是管理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政策不配套。因此,還應該繼續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制度化、系統化,逐步培養合理的教師梯隊和高水平的師資力量,從根本上提高和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質量。陳占安:《關于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思考——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05方案”實施五周年之際》, 《思想理論教育》2010年第11期。三是從學科師資發展趨勢與對策的視角來分析。例如,孫其昂認為師資建設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核心元素,學科隊伍建設的目標是專業化、專門化和專家化,并形成結構合理的梯隊。而專家化來自專業化和專門化,現階段主要任務是“專門化”,包括從事科學研究、教育教學、社會服務等工作的專門化,成為事實上的思想政治教育從業人員。孫其昂:《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再定位與建設對策》, 《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12期。

(3)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經費建設研究。近年來,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可總結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學科物質資源建設的角度來分析。例如,蔡龍生認為中共中央[2004]16號文件及其系列文件,要求各高校按照規定的師生比配備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輔導員、心理健康(咨詢)教師,并提供專項工作經費。但是,目前高校本身并不具備獨立落實這些政策要求的能力。因此,設立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是國家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選擇。蔡龍生:《設立政府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的思考與分析》, 《當代教育論壇》2011年第3期。王樹蔭認為:有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項經費嚴重缺乏,要創新可持續發展的工作機制,必須保證有充足穩定的資金來源,努力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人員及教育對象的生活困難。王樹蔭、王炎:《新中國思想政治教育史綱》,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90—393頁。另一方面是從學科政策資源運用的角度來分析。例如,韓丹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本身作為一種資源,政策內容體系表現出比較混亂的現象,導致人們難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以至于預期教育目標無法達成。而一項政策在周期性運行中,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沒有保障性支持,政策創新也無法實施。韓丹:《論我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政策創新的路徑選擇》, 《大慶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第2期。由此可見,學科經費是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物質保障,通過政策規范有效解決學科經費的籌集、分配、管理等問題,是推動學科健康發展的基礎和途徑。

2.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知識方面建設的研究

相關理論成果主要圍繞學科專業、學科課程和學科教材等內容展開。

(1)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研究。這方面理論研究的文獻大致可分為三個視角:一是對專業發展歷程的研究。例如,宋錫輝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是伴隨著新中國的成立而建立的比較老的專業,以1984年教育部發出的三份文件為政策轉折點,將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分為政治教育專業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兩個大的發展階段。宋錫輝、代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發展歷程及其啟示探究》, 《保山學院學報》2010年第1期。二是對專業特點與方向設置的研究。例如,顧海良、梅榮政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在發展中,還有很多方面與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不符,如專業方向不夠凝練、專業課程設置不夠合理、專業思想不夠穩固、培養方案不夠科學等。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加強專業各層次培養方案的研究與制定。顧海良、梅榮政:《中國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報告(1978-2008):馬克思主義理論》,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497—501頁。周國平從人才培養角度出發,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特點不突出,對學生的吸引度有所下降,招生已存在困難。周國平:《學科準入與分等視野下學科的合法性危機探討——以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為例》, 《教育發展研究》2012年第2期。三是對專業培養目標與方案的研究。例如,張耀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發展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培養目標只提培養思想政治工作者,弱化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科研能力。當前的改革既同中學新課程改革的精神不符,也落后于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設置。有關部門應盡快拿出不同層級人才培養方案合理銜接的樣板,供各學科點參考執行。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業創建30年的回顧和展望》, 《思想理論教育》2014年第1期。總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必須從國家對人才培養要求的戰略高度確定專業建設的系列相關問題。

(2)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研究。這方面理論研究可分為兩個視角:一是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的視角來分析。例如,有學者從政策變遷的角度,以中國社會發展的大政策為背景,以改革開放為界,把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建設分為前后兩個階段。也有學者以關鍵政策為節點,把改革開放后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分為更詳細的“85方案”“98方案”“05方案”等小階段。再如,徐成芳認為,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視域下,思想政治理論課需要特別注意處理好目的與效果、學術性與大眾化、教學資源與行政資源、教師和學生等幾對關系,方能取得良好效果。徐成芳:《馬克思主義大眾化教育在高校推廣中應協調好的五對關系》, 《文化學刊》2012年第1期。二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建設的視角來分析。例如,劉軍認為,改革開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幾乎沒有什么變化。改革開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經歷了20世紀80年代初、1984年、1993年、1998年四次較大的調整。劉軍:《試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體系的優化》, 《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8期。但是,進一步改革和優化思想政治教育專業課程體系,任務仍然十分緊迫。張耀燦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有弱化現象,課程設置總的來看仍偏多偏雜,改革創新亟待加強。邱柏生認為,當前,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本科課程體系應在原有專業基礎課、必修課和選修課三大板塊基礎上,調整成幾大學科板塊課程,并且進一步加強專業選修課程。邱柏生:《試論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建設的主要任務》, 《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由此可見,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建設直接關系學科教學的實效性,當前的教學現狀是過去課程政策輸出的結果,進一步完善政策內容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教育效果的一種途徑。

(3)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教材建設研究。這方面理論研究可分為三個視角:一是對學科教材建設本身的研究。例如,佘雙好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有30年的歷史,基本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專業教材體系,奠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門專業的知識基礎。但是,由于教材體系的封閉性,削弱了問題意識和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也限制了學生對現實理論問題的關切。佘雙好:《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問題與走向》, 《思想教育研究》2014年第1期。石云霞總結認為,“05方案”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納入了中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大項目,從教材編寫原則的確定,到教材編寫提綱的審定,再到具體編寫過程都得到了中央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政策上的大力支持,為編寫出高質量的教材提供了根本保證。石云霞:《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史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173—203頁。二是對學科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研究。例如,楊建義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過程,涉及教材編寫者、教師和學生三方面主體,要實現有效轉化,要求教材編寫者要理解教師教學意圖,教師教學要考慮學生的理解和接受力,要堅持抓住教材體系的重點,了解學生思想的難點,突出教師學術的強點,回應社會關注的熱點。楊建義:《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體系向教學體系轉化的四個要點》,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3年第7期。三是對學科教材相關政策的研究。例如,李梁認為,不同時期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政策有不同的關注點,新中國成立以來,教材建設經歷了由單一化媒介形態到立體化多媒體的演變過程。當前,基本形成了以統編教科書為基本教材,教學參考書等為配套教材,“精彩一課”等為輔助教材的立體化教材體系。李梁:《新中國成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建設的探索歷程和基本經驗》,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年第1期。但是,在教材編撰、選擇、使用等諸多方面,還存在急需政策解決的問題。

3.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活動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學科活動主要是指通過學科規劃、學科實施和學科評價等形式,具體落實學科組織體系和學科知識體系建設內容的實踐活動。

(1)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規劃研究。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可概括為四種觀點:一是堅持從宏觀與整體視角進行規劃。例如,李遼寧認為堅持主導性、全局性、前瞻性、可操作性原則,構建包含學科目標、人員隊伍、知識體系、平臺體系和方法體系“五位一體”的學科戰略布局,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重要前提。李遼寧:《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戰略布局與行動策略》, 《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8期。二是堅持從科學化與規范化視角進行規劃。例如,馮剛認為應在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規律和學科發展規律的基礎上,以規范和標準為突破口與保障,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實踐工作為基礎,促進學科的研究領域、研究邊界、研究話語等協調統一,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科學路徑,推動學科創新發展。馮剛:《不斷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與發展的科學路徑》,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4期。三是堅持從借鑒與創新的視角進行規劃。例如,劉五景、金林南認為在借鑒相關學科理論成果的基礎上,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是,從根本上來講,并沒有處理好“借鑒”與“移植”的關系,要真正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創新發展,必須堅持在借鑒過程中能夠產出本學科獨有的高水平的理論成果。劉五景、金林南:《借鑒還是移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之思》, 《探索》2012年第1期。四是堅持從理論與應用的視角進行規劃。例如,鄧卓明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基本方向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必須做好學科建設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堅持開放性與弘揚民族性、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理念研究與實踐發展相統一的“五結合”機制與渠道。鄧卓明:《推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理論與實踐結合的五個統一》, 《思想教育研究》2010年第8期。可以說,在學科建設過程中,黨中央、國務院及其職能部門出臺的各項政策是學科發展的依據和藍圖,制定科學的、具體的、可行的學科規劃是學科建設的重要環節。

(2)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具體實施研究。這方面的理論研究可分為三個視角:一是從學科設計與建設的角度來分析。例如,李遼寧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各要素應相互關聯,互為支撐,統籌安排,分步實施。要因地制宜構建學科發展戰略目標,突出學科特色,促進各個要素的協調發展。要制定相應的規范,開展分類評估,鼓勵創新,優化學科生態環境,最終達到學科建設的理想狀態。李遼寧:《內涵式發展:新時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年第3期。二是從學科政策制定與實施的角度來分析。例如,張耀燦認為政策如何實施,直接影響政策功能發揮和學科的發展,政策規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內容、任務和作用,要通過一定的實施政策和實施方法才能發揮作用。張耀燦:《中國共產黨思想政治教育史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60—363頁。因此,科學的實施政策是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政策目標實現的重要條件。三是從學科建設和學科政策環境的角度來分析。例如,徐艷國認為隨著教育現代化進程加快,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對于其學科定位、學科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成果推介等方面要有新的政策認知,為學科建設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徐艷國:《關于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建設的政策思考》,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4年第4期。

(3)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研究。這方面的研究文獻可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本身的角度來看。例如,張耀燦認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教育評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相關理論的指導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評價經歷了緩慢起步、曲折中前進、撥亂反正基礎上的恢復、學科支撐下的科學發展、繁榮興盛五個發展階段,在課程評價的目標、內容、過程等方面,逐步向科學化、多元性、制度化和發展性等越來越科學的發展趨勢轉變。張耀燦、曹清燕:《建國以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測評的發展歷程》,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年第6期。邱柏生認為,學科評價指標一般可以分為柔性指標和剛性指標,針對一個具體的單一學科,評價學科建設的核心和根本,主要還是考察其知識體系的發展情況是否完善,也就是要以柔性指標為主。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專門知識的豐富及本科生培養問題論析》, 《思想教育研究》2013年第7期。另外是從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策本身的角度來看。例如,邱柏生認為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政策本身的科學性問題一直處于評估領域以外,從來都假定政策本身是正確無誤的。實際上,同其他活動的決策一樣,也存在決策失誤和不科學的問題。邱柏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估指標體系問題》,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3年第11期。可以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評價是促進學科不斷專業化、科學化的必然要求,而進行學科評價政策研究則會促進學科評價活動更加客觀公正。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研究趨勢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總結反思,發現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研究尚有幾點不足。

一是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的內容體系缺乏全面認識。當前研究還沒有清醒地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一個獨立學科,學科建設具體應包括哪些方面內容,或者說還沒有形成共同的認識。相關研究零散地表現在對學科師資、專業、課程、教材等具體問題的關注上,對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內容體系及各子系統的具體要素,還缺乏整體的、清晰的認識,還沒有自覺建構出較為完善的學科建設內容體系。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研究以應用研究為主,缺乏歷史研究和政策研究意識。當前研究多是就事論事,以相關政策作為背景材料,說明就師資建設、專業發展、課程和教材建設等具體問題,還沒有理清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內容與學科政策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和相互作用,對學科建設與學科政策之間的歷史脈絡缺乏清晰的認識,對學科建設與學科政策內容體系研究還處在一種自發而非自覺的狀態。

三是研究方法多是運用文獻法對政策進行文本敘述,缺少對政策分析方法的運用。已有的研究停留在只有極少數學者借鑒教育政策分析的方法,對教師隊伍政策、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政策等進行初步研究的階段。而從學科建設和學科政策辯證關系的角度,結合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特點,系統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內容、學科政策內容及其發展歷程的研究少之又少。

因此,本研究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策內容分析的視角,對其學科建設的內容體系進行全面的系統認識,并分析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歷史演變歷程。最終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政策的視角審視學科建設,提出完善學科建設內容體系和學科政策內容體系的對策建議,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新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宣县| 景泰县| 滁州市| 定南县| 尉犁县| 华蓥市| 连江县| 扎赉特旗| 枣强县| 金川县| 青冈县| 泸州市| 江山市| 西吉县| 陆川县| 绥芬河市| 辰溪县| 纳雍县| 手游| 井冈山市| 栾川县| 彰化县| 九台市| 株洲县| 华坪县| 措勤县| 太谷县| 潜山县| 巴里| 资溪县| 万山特区| 汽车| 井陉县| 交城县| 邢台市| 潜山县| 巍山| 普宁市| 桂东县| 虎林市|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