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瓜拉尼語地名

瓜拉尼人是南美印第安人的重要一支,約有170萬人,主要居住在巴拉圭。此外,在玻利維亞、阿根廷、烏拉圭和巴西也有少部分瓜拉尼人。瓜拉尼人操瓜拉尼語(Guarani),屬安第斯-赤道語系的圖皮-瓜拉尼語族。1992年頒布的巴拉圭共和國憲法規定,瓜拉尼語和西班牙語同為巴拉圭的國家官方語言。從2006年起,瓜拉尼語又與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一起成為南美洲南方共同市場的官方語言。在巴拉圭等國,有許多源于瓜拉尼語的地名。

1.巴拉圭的瓜拉尼語地名

(1)表示自然地理特色的地名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內陸國家,南回歸線橫貫中部,從北向南的巴拉圭河把全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河東為丘陵、沼澤和平原;河西有許多原始森林和草原。巴拉圭的許多瓜拉尼語地名同當地的地理環境、自然景觀聯系在一起,記錄著國家城鎮、山川等自然因素的歷史變遷。

伊瓜蘇瀑布(Cataratas del Iguazú)與伊瓜蘇河得名于瓜拉尼語。當地有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一個酋長的兒子深深愛戀著一位公主,可公主因病雙眼失明了,小伙子站在河岸上,祈求諸神幫助公主恢復視力。祈禱過后,大地突然裂為峽谷,河水噴涌而出,小伙子被卷進山谷中,而公主則重見光明,她成為第一個看到伊瓜蘇瀑布的人。印第安瓜拉尼語稱該瀑布為“伊瓜蘇”,意為“大水”。第一個探訪該瀑布的西班牙探險家是德巴卡(Alvar Nu?ez Cabeza de Vaca),1541年他將瀑布命名為圣瑪利亞(Santa María),但這個名字并未得到人們的認可,瀑布始終被人們稱為伊瓜蘇。

科迪勒拉省城鎮皮里貝布伊(Piribebuy)之名源于瓜拉尼語“Pirí vevui”,意為“清涼的感覺”,因為這個地方曾有許多清涼的小溪。

中央省城鎮伊帕內(Ypané)由西班牙總督多明戈·馬丁內斯·德伊拉拉(Domingo Martínez de Irala)建于1538年3月23日。原名皮圖姆(Pitum),瓜拉尼語意為“藥用水”。現名則代表注入巴拉圭河的三條河,其中的“y”意為“水”,“pa”意為“注入河的水”,“ne”是指干旱時節干枯的沼澤和河流的氣味。

中央省城鎮伊帕卡拉伊(Ypacaraí)之名源于瓜拉尼語,但其名來源有幾種說法。一說源于商店老板問顧客的一句話:“先生,要水嗎?”這里“caraí”意為“先生”,“y”意為“水”,“pa”在瓜拉尼語中是后綴,表示提問。一說“ypa”譯為“湖”,“karai”譯為“神圣的”,全詞義為“圣湖”。一說西班牙人到此地時問土著人這個湖叫什么名字,土著人回答“Ypa karai? ”意思是“先生,你指的是水嗎?”后來這句問話竟成了當地的地名。一說伊帕卡賴(Ypacaraí)意為“乞求湖”,起因是湖水曾淹沒皮拉尤谷,1603年,傳教士路易斯·德博拉尼奧斯(Luis de Bola?os)曾向上帝乞求不要讓湖水再泛濫,故得此名。

卡瓜蘇省城鎮伊烏(Yhú)以伊瓜蘇河支流伊烏河命名。伊烏(yhú)瓜拉尼語意為“黑水”。

伊塔普阿省城鎮奧埃瑙(Hohenau)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地勢高的草原”或“地勢高的田野”,建于1900年3月14日。

瓜伊拉省紐米區(?umí)之名由瓜拉尼語“?u”(田野)和“mí”(后綴縮小)組成,全詞義為“小田野”。

科迪勒拉省城鎮卡庫佩(Caaguazú)是該省最大的城鎮,建于1845年。其名源于瓜拉尼語的兩個詞“ka'a”和“guasu”。“ka'a”意為“草”或“山”,全詞義為“大山”或“大草”。

中央省城鎮蘭巴雷(Lambaré)建于1766年,其名源于瓜拉尼語“El Ambaré”,意為“陰影下的國家”,因附近的山而得名。

瓜伊拉省城鎮伊塔佩(Itapé)由傳教士路易斯·德博拉尼奧斯(Luís de Bola?os)建于1860年,取名為“塞羅茶托”,西班牙語意為“不高的山”。后改名為“伊塔佩”,其名瓜拉尼語意為“扁平的石頭”。

中央省城鎮伊塔(Itá)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石頭”。由多明戈·馬丁內斯·德伊拉拉都督(Domingo Martínez de Irala)建于1539年。這里因生產大量陶瓷,被稱為“陶瓷之都”。

中央省城鎮伊陶瓜(Itauguá)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屬于一個地方的石頭”。由馬丁·德巴魯亞男爵(Martín de Barúa)建于1728年。

涅恩布庫省城鎮烏邁塔(Humaitá)之名由瓜拉尼語的“yma”(古老的)和“itá”(石頭)組成,意為“古石”。

科迪勒拉省城鎮伊塔庫魯比德拉科迪勒拉(Itacurubí de la Cordillera)建于1871年9月18日。其名源自瓜拉尼語,城名中的伊塔庫魯比(Itacurubí)是該地區一種特殊石頭的名字,城名后半部分則是表明該城位于科迪勒拉省。

瓜伊拉省城鎮伊塔佩(Itapé)由傳教士布埃納文圖拉·德比利亞斯博阿(Buenaventura de Villasboa)建于1672年5月2日,其名的瓜拉尼語意為“扁平的石頭”。

巴拉瓜里省城鎮伊比蒂米(Ybytymí)之名源于瓜拉尼語“Yvytym”,意為“小沙丘”。另一說是由“yby”(土地)、“ty”(山)和“mí”(后綴縮小)組成,意為“小山”或“小丘”。

巴拉瓜里省城鎮伊布奎(Ybycuí)源于瓜拉尼語“Yvyku'i”,意即“沙”。

(2)以動植物為名的地名

巴拉圭國家雖小,但因地處南美洲中部,動物種類非常豐富。巴拉圭共有哺乳動物194種,禽類716種,爬行動物171種,兩棲動物81種,魚類261種,其中不少為珍稀品種。瓜拉尼人常用動物名稱來為一些地區命名。

涅恩布庫省城鎮瓜蘇夸(Guazú Cuá)之名來源于當地一種鹿的名稱。阿古斯丁·費爾南多·德皮內多(Agustín Fernando de Pinedo)建于1775年,當時稱“弗朗卡德洛斯雷莫里諾斯鎮”(Villa Franca de los Remolinos)。在三國聯盟戰爭期間,該城居民棄城逃亡,返回時發現城里棲居著許多名為“瓜蘇夸”的鹿,于是該城便以這種鹿的名稱作為城名。

巴拉瓜里省城鎮亞瓜龍(Yaguarón)原名“哈瓜魯”(Jaguarú),在瓜拉尼神話中,哈瓜魯是指當地一種狗或大型的美洲豹,后音變為亞瓜龍(Yaguarón)。

上巴拉那省城鎮埃爾南達里亞斯(Hernandarias)建于1896年,是上巴拉那省最古老的城鎮之一。原名“塔庫魯普庫”(Tacurú Pucú),瓜拉尼語意為“高的白蟻巢”。現名是為紀念殖民時期印第安希甘特省首任土生白人省長埃爾南多·阿里亞斯·德薩韋德拉(Hernando Arias de Saavedra)。

巴拉圭森林面積占全國面積的54%,植物種類也很多,約有13000種,尤其多珍貴硬木,盛產破斧樹和馬黛茶樹等。巴拉圭的許多地區用植物命名。

科迪勒拉省城鎮卡拉瓜塔伊(Caraguatay)之名由瓜拉尼語的“caraguatá”和“y”組成,“caraguatá”是巴拉圭的一種植物名,“y”意為“水”。全詞義為“水中的卡拉瓜塔”。該城建于1770年9月24日,原名為“Puesto Mbocajaty”。

卡寧德尤省城鎮庫魯瓜蒂(Curuguaty)之名源于瓜拉尼語,其名中的“curugua”是該地區廣泛種植的一種名叫“香蕉瓜”的植物,全詞義為“香蕉瓜之地”。

圣佩德羅省瓜亞伊比區(Guayaibí)設立于1992年9月10日,其名源于巴拉圭一種名叫“guajayvi”的植物。

瓜伊拉省城鎮姆博卡亞蒂(Mbocayaty)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長滿椰子樹的地區”,因為該地區曾有大片椰子種植園。

瓜伊拉省城鎮亞塔伊蒂(Yataity)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灰葉椰生長的地方”,灰葉椰是棕櫚科的一種。1809年,巴托洛梅·奧維多上尉(Bartolomé Oviedo)買下這一地區,建立了亞塔伊蒂鎮。

巴拉瓜里省基因迪區(Quiindy)之名一說源于瓜拉尼語“Ky'?ty”,是指紅辣椒;一說是指該地夜晚經常出現的歐洲螢的名字。

卡瓜蘇省城鎮卡阿瓜蘇(Ka'aguasu)之名由瓜拉尼語“ka'a”(草)和“guasu”(大的)組成,全詞義為“大的草地”。

伊塔普阿省伊塔普阿波蒂區(Itapúa Poty)設立于1996年,其名瓜拉尼語意為“伊塔普阿之花”。

卡寧德尤省城鎮庫魯瓜蒂(Curuguaty)由胡安·格雷戈里奧-佩德拉薩(Juan Gregorio de Bazán y Pedraza)建于1712年5月15日,取名“Villa de San Isidro Labrador de los Reyes Católicos de Curuguaty”,簡稱“庫魯瓜蒂”(Curuguaty)。瓜拉尼語中“curuguá”一詞是生長在當地的一種植物名。

(3)以瓜拉尼部族村落或酋長名為名的地名

西班牙人到達巴拉奎之前,瓜拉尼人是巴拉圭的主人。他們在這里休養生息,勤勞耕作,并為許多地方取了帶有瓜拉尼人特色的名字。這些地方的名字,或是來自村落名,或是來自本部落酋長名,或是與本部族生活習慣相關的名稱。

伊塔普阿省阿蒂加斯將軍區(General Artigas)是1789年由西班牙總督華金·阿洛斯-布魯(Joaquín Alós y Brú)設立,當時名為坎戈博維(Cangó-Bobí)。其得名源于一個民間傳說。從前有兩個出身望族的印第安兄弟,哥哥叫博維(Bobí),弟弟叫坎戈(Cangó)。最初哥哥的名氣大、勢力強,因而兄弟倆所在的村莊以哥哥的名字命名為博維村。沒過多久,博維有事離開村子一段時間,弟弟坎戈乘機上位,奪得了權力。博維回來時,已無法改變現實,只得離開村子向北發展,另建新村。從那時起,村名從博維村改為坎戈博維。后來這個名字也成為所在區的名字。1942年改為現名,以紀念烏拉圭國父阿蒂加斯將軍(General Artigas)。何塞·加斯帕爾·羅德里格斯·德弗朗西亞(José Gaspar Rodríguez de Francia)執政時期,阿蒂加斯被流放到巴拉圭,并在巴拉圭去世。他曾在博維村居住。

中央省城鎮瓜蘭巴雷(Guarambaré)由西班牙殖民者多明戈·馬丁內斯·德伊拉拉(Domingo Martínez de Irala)建于1538年,其名源于瓜拉尼土著酋長瓜蘭巴雷(Guarambaré)之名。

科迪勒拉省城鎮阿蒂拉(Atyra)最初名叫“Atyhá”,由總督多明戈·馬丁內斯·德伊拉拉(Domingo Martínez de Irala)建于1538年。“Atyhá”源于瓜拉尼語,原為一土著村莊名,其瓜拉尼語意為“成員開會的地方”。

卡薩帕省城鎮塔瓦伊(Tavaí)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小村子”。

中央省城鎮卡皮亞塔(Capiatá)由總督馬丁·德萊德斯馬·巴爾德拉馬(Martín de Ledesma Valderrama)建于1640年,但有學者認為該城的奠基者是佩德羅·盧戈·德納瓦拉(Pedro Lugo Navarra)。其名存在三種解釋:一是根據埃斯特萬·安東尼奧·羅梅洛教授(Esteban Antonio Romero)所說,該名由“Capipi”(一酋長名)和“at?”(冷酷的)組成,全詞義為“冷酷的卡皮皮”;一是根據魯文·達里奧·塞斯佩德斯神父(Rubén Darío Céspedes)所說,由“Cará”(另一酋長名)和“pire at?”(勇敢的)組成,全詞義為“勇敢的卡拉”;三是神父魯文·達里奧·塞斯佩德斯(Rubén Darío Céspedes)認為,卡皮亞塔(Capiatá)派生于“kapi'i”和“at?”,“kapi'i”意為“麥秸”,“at?”意為“堅硬的”,全詞義為“硬麥秸”,在該地多見此種麥秸。

中央省城鎮瓜倫巴雷(Guarambaré)興建前,該地區的村鎮為部落酋長瓜倫巴雷擁有,后便以他的名字為城市命名。

卡薩帕省城鎮尤蒂(Yuty)之名一說在瓜拉尼語中是指“聚會的地方”,有人問當地人來自何方時,他們回答“Ayu aty hagui”,意思是“我來自聚會的地方”。后縮寫為“Yuty”。一說瓜拉尼語意為“有刺之地”。

科迪勒拉省城鎮托瓦蒂(Tobatí)之名由瓜拉尼語“toba”(臉)和后綴“moroti”(白的、蒼白的)組成,意為“白色的臉”或“蒼白的臉”。因為當地人的臉與眾不同,呈白色,故取此城名。另一說城名的得來是因為當地盛產一種白色的類似瓷土的物質,可用來制陶并可用作建筑材料。

卡寧德尤省城鎮卡圖埃特(katueté)是巴拉圭最年輕的城市之一,是根據1994年5月24日法令建立。其名得來歸功于亞歷杭德羅·恩西娜·馬林博士(Alejandro Encina Marín)。他在考察該地區以便確立一個城市中心時,用瓜拉尼語對當地人說“katueté voí”,意為“我肯定”,以此表示他對當地人忠厚、善良的肯定。后來,瓜拉尼語“Katueté”便成為該城鎮的名稱。

2.烏拉圭的瓜拉尼語地名

烏拉圭位于南美洲東南部,地處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東岸,因其地理景觀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被譽為“鉆石之國”。在其340萬人口中,白人占90%以上,印歐混血種人占8%。其實從遠古時起,烏拉圭地區就居住著瓜拉尼語系的印第安部族,主要是查魯亞人、格諾亞人和亞羅人等。16世紀初,西班牙殖民者入侵烏拉圭,烏拉圭的土著居民幾乎被全部滅絕。然而,一些印第安地名卻存留下來,成為研究烏拉圭歷史的重要佐證。

烏拉圭的印第安語地名,主要是瓜拉尼語地名。烏拉圭共有19個省,每省都有不少源于印第安瓜拉尼語的地名。塔瓜倫博省(Taguarembó)的名字一說與“tacuara”一詞有關,而“tacuara”派生于瓜拉尼語的“itá cuará”,“itá”意為“石頭或硬棒”,“cuará”意為“空”或“洞”,全詞義為“石洞”。塔瓜倫博省城鎮伊波拉(Iporá)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甜水”。馬爾多納多省城鎮艾瓜(Aigua)之名也源于瓜拉尼語,意為“流水”。

阿蒂加斯省一些城鎮的名字也源于瓜拉尼語。例如,阿拉瓜伊(Araguay)之名意為“海壽(植物名)河”;布蒂亞(Butiá)之名意為“海棗樹”;夸雷姆(Cuareim)之名意為“部落”;夸羅(Cuaro)之名意為“被占的山洞”;庫尼亞皮魯(Cu?apirú)之名意為“瘦女人”;庫魯魯(Cururú)之名意為“打呼嚕的蟾蜍”;伊塔庫姆布(Itacumbú)之名意為“爆開的石頭”;伊塔佩比(Itapebí)之名意為“薄石”;曼迪尤(Mandiyú)之名意為“棉花”;尼亞恩杜拜(?andubay)之名意為“果樹”;尼亞庫魯圖(?acurutú)之名意為“雕鸮”;尼亞平達(?apindá)之名意為“有刺的樹”;尼亞基尼亞(?aqui?á)之名意為“蟬”;亞卡雷(Yacaré)之名意為“小鱷魚”;亞庫伊(Yacuí)之名意為“野吐綬雞”;亞瓜里(Yaguary)之名意為“美洲豹”;尤克里(Yuquerí)之名意為“植物”。

3.阿根廷的瓜拉尼語地名

阿根廷有一部分人操瓜拉尼語,特別是在東北部地區有不少講瓜拉尼語的居民。從2004年起,瓜拉尼語還成為科連特斯省第二官方語言。在阿根廷各地保留了不少瓜拉尼語地名。

流經查科省的阿拉薩河(río Arazá)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番石榴河”。

阿根廷的巴拉那河的卡阿貝拉群島(islas Caá Verá)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閃閃發光的草”。

科連特斯省城鎮卡卡蒂(Caá Catí)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香草”。

科連特斯省城鎮亞佩尤(Yapeyú)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成熟的果實”。

恩特雷里奧斯省城鎮比亞瓜伊(Villaguay)之名源于比亞瓜伊河(arroyo Villaguay)。比亞瓜伊(Villaguay)為瓜拉尼語,其意有幾種說法:一說意為“老虎河”;一說意為“小老虎河”;一說意為“從樹干里涌出的泉水”或“蛇洞流出的河”。

恩特雷里奧斯省城鎮瓜萊瓜丘(Gualeguaychú)之名源于流經此地的同名河。根據1715年傳教士波利卡波·杜福(Polycarpo Dufoo)所說,瓜萊瓜丘(Gualeguaychú)之名派生于瓜拉尼語“Yaguarí guazú”,意為“大的河水”或“大美洲豹河”。另有學者認為,瓜萊瓜丘意為“水流慢的河”或“小豬洞河”。

流經薩爾塔省的阿瓜佩河(Río Aguapey)其名的瓜拉尼語意為“赤狐的水塘”。

恩特雷里奧斯省城鎮查哈里(Chajarí)建于1872年5月28日。其名源于瓜拉尼語,查哈(chaja)是當地一種鳥的名字,查哈里(Chajarí)意為“查哈鳥河”。

米西奧內斯省城鎮阿納姆比(Anambí)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蝴蝶”。

科連特斯省城鎮伊塔伊瓦特(Itá Ibaté)之名由瓜拉尼語“itá”(石頭)和“ibaté”(高的)組成,全詞義為“高的石頭”。

科連特斯省城鎮伊塔蒂(Itatí)全稱普拉伊林皮亞康塞普西翁德伊塔蒂圣母(Pura y Limpia Concepción de Nuestra Se?ora de Itatí),由方濟各會傳教士路易斯·德博拉尼奧斯(Luis de Bola?os)建于1615年12月7日。伊塔蒂(Itatí)源于瓜拉尼語,名中的“ita”意為“石頭”,但“tí”的含義卻有不同說法,一說意為“鼻子,尖”,全詞義為“石頭尖”;一說“ti”意為“白色的”,全詞義為“白色的石頭”。

科連特斯省城鎮塔佩比夸(Tapebicua)之名由瓜拉尼語“tapé”(路)和“cua”(山洞)組成,全詞義為“路中的山洞”。

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城鎮佩瓦霍(Pehuajó)由曾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省省長的達爾多·羅查博士(Dardo Rocha)建于1883年7月3日。盡管瓜拉尼人從未到過此地,但其名卻源自瓜拉尼語。在瓜拉尼語中,“ajó”意為“沼澤”或“泥潭”,全詞義為“沼澤地區”或“深的泥潭”。

米西奧內斯省塔拜瀑布(Saltos del Tabay)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小村鎮”。

科連特斯省城鎮庫魯蘇夸蒂阿(Curuzú Cuatiá)之名源于瓜拉尼語,意為“刻十字”。從烏拉圭來到此地的西班牙殖民者和耶穌會傳教士稱此地為“十字驛站”(Posta de Cruz),因為此地曾為十字路口,有一個大的十字架標志。

科連特斯省城鎮伊圖薩因戈(Ituzaingó)之名由瓜拉尼語“itu”(土著人)和“zaingó”(上吊)組成,全詞義為“上吊的土著人”。

米西奧內斯省城鎮加魯帕(Garupá)之名由瓜拉尼語“ga”(獨木舟)和“rupá”(隱蔽處)組成,全詞義為“獨木舟的隱蔽處”。

米西奧內斯省城鎮加魯阿佩(Garuhapé)之名的瓜拉尼語意為“獨木舟之路”。

4.其他南美國家的瓜拉尼語地名

在巴西的印第安地名中,瓜拉尼語地名占一定比例,如前述巴西巴拉納州首府庫里蒂巴、馬托格羅索州首府庫亞巴等名均源于瓜拉尼語。

玻利維亞也有一些瓜拉尼人,并保留了一些瓜拉尼語的地名。例如玻利維亞瓜貝尼省城鎮瓜亞拉梅林(Guayaramerín),其名源于圖皮-瓜拉尼語西納波方言,意為“瀑布”。亞奎瓦(Yacuíba)為塔里哈省大查科州城市,其名由瓜拉尼語的“yacú”(雌火雞)和“ibá”(水塘)組成,意為“火雞的水塘”。塔里哈省大查科縣首府亞奎巴(Yacuiba)之名源于瓜拉尼語“Yaku-iba”,意為“飛禽水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度市| 皮山县| 固安县| 衡阳市| 吴川市| 衡阳县| 辛集市| 柳州市| 双鸭山市| 武邑县| 三亚市| 靖江市| 鹤庆县| 隆安县| 永宁县| 金华市| 镇远县| 桦川县| 祁东县| 随州市| 沐川县| 轮台县| 杭锦后旗| 陆河县| 西充县| 资中县| 丹巴县| 龙州县| 宣威市| 平武县| 杭锦旗| 南和县| 新竹市| 万山特区| 彰化市| 罗山县| 连江县| 太康县| 甘南县| 正定县| 涪陵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