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迦太基、羅馬與地中海
盡管擁有共同的歷史、語言和宗教,但希臘各城邦之間經常發生摩擦,無法保持長久的和平。長達2個世紀且幾乎沒有間斷的戰爭狀態,已經令其筋疲力盡。隨著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驟然崛起,希臘心臟地帶的勢力衰落了。亞歷山大大帝于公元前323年英年早逝,地中海東部遂落入實力強大的軍閥手中,他們在波斯帝國的廢墟上建立起新的國家。同時,在地中海中部沿海地區,以海洋為導向的國家正在使權力的天平遠離地中海東部。腓尼基人的迦太基殖民地控制了地中海西部的大部分貿易,而意大利南部的希臘城市既相互提防,也提防著迦太基和新興的羅馬共和國。到公元前5世紀末,作為拉丁同盟中主要城市的羅馬開始崛起,但是直到第一次布匿戰爭(公元前264—公元前241)時,羅馬人才開始在海上活動。在之后的5個世紀中,羅馬的成長和繁榮與其對地中海航線的控制密切相關。
如果沒有那些在海上進行戰爭和貿易的公民,羅馬共和國是不可能崛起的。如果羅馬人忽視航海,那么他們最多只是意大利半島上的鄰國的威脅而已。由于他們使自己的軍事能力適用于海上戰爭,才變得不可戰勝。通過增強自身及其同盟的海上力量,羅馬人將自己的統治擴展到伊奧尼亞。在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國正式被羅馬吞并之前的很長一段時期內,羅馬人對這些國家的對外事務都擁有發言權。他們能夠自由調動自己的軍隊,能夠從西西里島和非洲富裕的糧倉中獲取糧食。到公元之初,羅馬成為一個擁有地中海和黑海的大帝國。之后的幾個世紀被稱作“羅馬和平”(Pax Romana),不過也許稱之為“地中海和平”(Pax Mediterraneana)會更準確一些,因為羅馬人將地中海稱為“我們的海”(Mare Nostrum),他們是這一地區不容置疑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