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公主再嫁
- 宋史演義(現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5613字
- 2018-07-17 20:12:16
宋太祖登基大位,為了祭拜先祖,特地派兵部尚書張昭言修建四親廟,尊高祖趙眺為僖祖文獻皇帝,曾祖趙珽為順祖惠元皇帝,祖趙敬為翼祖簡恭皇帝,他們的妻子皆為皇后。父趙弘殷為宣祖昭武皇帝,每年都有五次祭拜。廟宇建造好后,趙匡胤尊母親杜氏為皇太后。先前派遣楚昭輔進京,安撫趙匡胤的家屬時,杜氏聽說陳橋兵變后,吃驚地說道:“我兒一直都胸懷大志,今天果然成功了。”
等到杜氏被尊為太后,在大殿上,百官群臣包括趙匡胤在內,都行叩拜之禮,然而杜氏卻滿臉愁容,左右不解地問道:“都說‘母以子貴’,如今你的兒子已是天子,太后為什么還不高興呢?”杜氏擔憂地說:“圣人曾經說‘為君難’,天子在萬民之上,如果能治理得當,臣服天下,那還說得過去;要是做了一個昏君,恐怕以后連做個平凡人的機會都沒有,你們說是不是?”宋太祖聽后,叩拜道:“謹遵慈母教誨,孩兒一定做個好皇帝,不敢有違!”
后來,太祖冊立夫人王氏為皇后。太祖原配賀氏生了一兒兩女,兒子叫昭德。周世宗顯德五年,杜氏病逝,太祖便娶了彰德節度使王饒的女兒。周世宗在世時,曾經賜封她為瑯邪郡夫人,到后來冊立為皇后,真是福分不淺吶。
宋太祖有兩個妹妹,其中一個已經去世,被追封為陳國長公主;還有一個已經出嫁,但是不幸亡夫,年紀輕輕守了寡,太祖封她為燕國長公主。公主芳齡守寡,不免寂寞感傷,整天皺著眉頭,郁郁寡歡。太祖念及兄妹之情,看到妹妹整天悶悶不樂,自然非常心疼。
湊巧殿前副點檢高懷德不幸妻子去世,于是太祖想出了一個移花接木的辦法,也算是兩全其美。這個高懷德是真定人,父親是周朝大將,曾經擔任天平節度使。高懷德出生將門,生得一副好身材,虎背熊腰,英姿不凡,并且他正值青壯年,按理應該再結姻緣。
太祖于是和杜太后商量,打算將燕國長公主許配給高懷德。杜太后遲疑地說:“這恐怕不太好吧!”太祖勸解道:“我妹妹青春年少,才不過二十幾歲,我怎么忍心讓她獨守空房,抱恨終生呢?”杜太后說:“還是先問問你妹妹的意思再說吧。”
太祖退出后,太后便召燕國長公主談話。公主聽到“再嫁”兩個字,不禁兩頰微紅,低頭不說話。杜太后說:“我這個做母親的也不敢教你變節,但是你哥哥可憐你寂寞寡歡,所以才想讓你再嫁。”公主支支吾吾地回答說:“我哥哥既然貴為天子,宮里宮外都應該由他說了算,女兒怎么好違抗?”說到“違”字的時候,臉上的桃花越來越紅,自己覺得難為情,便向太后拜別出去了。
原來公主在大殿上見過高懷德,看他儀表堂堂,暗中仰慕已久。現在哥哥、母親想撮合他們結為夫妻,真是意外驚喜。太祖聽說妹妹有答應的意思,連忙諭令趙普、竇儀做媒,找高懷德面議。高懷德也見過公主,見她長得年輕貌美,也很心動。況且她又是皇帝的親妹妹,娶做繼室,現成的皇親國戚,高懷德當然滿口答應,樂得合不攏嘴。趙普、竇儀聽后,開開心心地回宮復命去了。于是太祖下令,選黃道吉日,舉行婚禮。
婚禮這一天,滿朝文武都來道賀,皇親貴族的婚禮,說不完的繁華,道不盡的熱鬧。高懷德在外面陪客人,等酒席散了,才回到寢室。公主這時已經換了淡妝,和顏相迎。他們在燈下對望,一個豐容體滿,風姿綽約;一個廣頤方額,神采奕奕。兩人當即攜手入帳,同圓好夢。從此,情天補恨,缺月重圓,他們的結合也算是少了一個憂郁寡歡的怨女和一個黯然神傷的曠夫了。
誰知道斷弦剛續,戰鼓又響,一道詔書傳入高府。原來,太祖命令高懷德跟隨自己一同討伐李筠,即日出師。燕國長公主又不免傷感離別之苦,心里埋怨哥哥太沒人情了。李筠,太原人,先后在唐、晉、漢三朝供職,戰功累累。到了周朝,李筠被提拔為檢校太尉,領昭義軍節度使駐守潞州,跟趙匡胤官職相當。太祖登基后,加封李筠為中書令。李筠本來想拒絕,因為左右一再勸諫,才勉強拜受。李筠設宴張樂,為宋太祖派來的使者接風洗塵。酒過三巡,李筠忽然命人掛起了周太祖的畫像,對著仰望了好久,痛哭流涕。他的左右看到都嚇了一跳,連忙跟使臣解釋:“李公喝多了,有點失態,大人千萬不要見怪!”酒席散去,使臣拜別回到京城,并向太祖一一稟報,太祖也沒有說什么。
北漢主劉鈞聽說李筠對趙匡胤不滿,于是修書一封,拉攏李筠一起起兵。李筠也正想舉事,長子李守節進諫說:“潞州只不過是個小地方,恐怕敵不過大宋,還望父親三思啊!”李筠生氣地說:“你懂什么?趙匡胤欺負寡婦孤兒,謊稱遼、漢侵犯,蓄謀發動陳橋兵變,回京逼宮,廢黜少主,幽禁太后。這種大逆不道的人,我為什么要甘愿做他的臣子?今天我要為周討逆,替天行道。即使不成功,我也死而無憾了!”李守節哭著對父親說:“父親要是真想舉兵,也要想個萬全之策。依孩兒看來,不如將北漢的書信寄給朝廷,宋主見我們忠誠,當然不會懷疑我們,那個時候再見機行事,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李筠聽完,說:“這倒是一條好計,我就派你送信,同時打探宋朝的舉動。你要是遇到志同道合的故人,還可以一起約定,里應外合。事關機密,你一定要小心!”李守節領了父親的命令,即日南下趕往汴京。
到了汴京,李守節入朝覲見太祖,并呈上北漢的書信。太祖看完后,說道:“你父親能如此忠誠,朕真的很欣慰。你可以留在這里為皇城使,朕不會虧待你的。”李守節叩恩退出。太祖便親自寫下詔書,又派使臣去了潞州。李守節留在京城供職,他見京城上下一片安穩繁華的景象,各鎮也都甘愿臣服,毫無異言,心想潞州獨木難支,要是舉兵起事很難成功,便修書給父親,勸他歸效朝廷,打消跟宋廷抗衡的念頭。
可誰想,李筠卻一意孤行,就是不聽勸。不但如此,他還將朝廷派來的使者羈押,不肯放歸。宋太祖聽說后,便召見李守節:“你父親謀反的跡象已經敗露,你要留在這里抵罪了。”宋太祖前番留他在京城做官,看來是已經打算好了的。李守節慌忙叩拜說:“臣曾經哭著勸諫過父親,叫他不要生有異心,我是清白的。”太祖說:“朕早就知道你的態度,也留意你很久了。朕現在特赦你,你回去告訴你父親,朕不是天子的時候,他可以自有行動,我管不著;現在既然朕已貴為天子,他就應該堅守做臣子的原則,不要鬧事。”李守節叩頭辭別,返回潞州。
回到潞州后,李守節將自己在京城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訴了李筠,勸父親浪子回頭,放使者回去。李筠聽后,火冒三丈:“你既然已經回來了,還怕什么?”當下李筠吩咐幕府草擬檄文,歷數宋太祖不忠不孝的罪狀,布告天下。李筠一面派監軍周光遜聯絡北漢一起討逆,一面派大將儋珪偷襲澤州。
儋珪精通馬術,每天能跑七百里。領命后,他帶著幾百精銳,飛奔到了澤州。澤州刺史張福還不知道潞州兵變,當即打開城門迎接儋珪。儋珪不等張福開口,就一刀將他砍死,然后麾兵進城,拿下了澤州。李筠收到告捷信后,非常高興。從事閭丘卿建議道:“公孤軍起兵,勢單力薄,雖然有北漢助陣,恐怕不能長遠。宋朝兵多將廣,我們恐怕很難與他們交鋒,不如西下太行,守住洛邑(今河南洛陽),向東爭奪天下,才是上策。”
閭丘卿分析得確實很有道理,奈何李筠卻說:“我是周朝的老將,和周世宗情同手足。禁衛軍都是我的舊部下,聽說我起兵討逆,一定會倒戈歸附的。況且我還有儋珪這等驍勇大將,還怕踏不平汴梁嗎?”閭丘卿見李筠不采納自己的建議,黯然退去。
不久,北漢主劉鈞率兵到來,李筠在太平驛迎接,拜伏在路旁。不愿意臣服宋朝,倒甘愿叩拜漢主,真是可笑!漢主當即封李筠為平西王,賜馬三百匹,召見密談。李筠在交談時,總是說自己蒙受周室厚恩,不敢不報,劉鈞也只是沉默,不予回答。原來周、漢是世仇,李筠提及周朝,不免惹漢主猜忌,所以漢主才不愿意答話。漢主臨走之前,派宣徽使盧贊監督李筠。李筠和盧贊一起返回潞州,心里憤憤不平,總是當著盧贊的面抱怨漢主。
盧贊秘密稟報漢主,漢主又派平章事衛融去勸慰李筠。但李筠總是悶悶不樂,他見漢主派遣的援兵越來越少,心中非常悔恨。可是箭在弦上,又不得不發,只好留下李守節守城,自己率兵南下。
警報傳達宋廷,太祖立即下詔,命令石守信為統帥,高懷德為副帥,興師北征。當時高懷德正在府里和燕國公主把酒言歡,聽到詔書頒到,急忙出來領旨,等詔官走后,高懷德對公主說:“北漢劉鈞這次真的和李筠聯合起兵,侵犯我大宋邊疆了。”公主聽后,不禁惹起情腸,臉上帶著幾分憂慮。高懷德將公主摟入懷中,勸慰道:“公主不要擔心,區區跳梁小丑,有什么害怕的?我大宋大軍一出,不久就可以凱旋了。”公主眼含淚光道:“但愿夫君馬到成功,早日與我團聚。”高懷德又和公主喝了幾杯后,就戴著朝冠進宮去了。
石守信先行趕到,正在和太祖商議軍事。高懷德搶步入殿,下跪叩拜。太祖說道:“兩位愛卿這次出征,一定不要讓李筠西下太行,必須速戰速決,扼住要塞。朕親自在后方接應你們。”從宋太祖的擔心可以看出,閭丘卿的建議確實很有道理。高懷德和石守信叩頭領命,退朝整軍,準備出發。
臨行時,高懷德回府辭別公主。公主再三囑咐他一路小心,并把他送出門外,依依不舍。高懷德在途中聽說太祖已經派遣慕容延釗、王全斌從東路出兵,夾擊李筠,于是也放膽前進。
行軍到長平,高懷德望見前方有敵營駐扎,于是下令擺開陣營,準備戰斗。李筠躍馬而出,看到石守信和高懷德,大喊道:“石、高兩位將軍為什么甘心為逆賊效力?快快倒戈,和我一起殺入汴都,還可以將功補過!”石守信怒道:“李筠你個匹夫聽著!你是唐、晉的老臣,為什么后來又投靠了周室?唐、晉亡國你坐視不理,今天大宋接受禪讓,周主也安然無恙,你反而囂張跋扈,這是什么道理?快快下馬投降,我還可以免你一死!”高懷德還沒等他說完,便挺槍出陣,領兵沖殺。李筠也不甘示弱,率兵對戰。雙方來來回回,殺得難分難解,眼看天色將晚,便各自收兵。
第二天雙方又出兵鏖戰,正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突然慕容延釗帶著一隊人馬沖殺過來。突如其來的援軍將李筠的陣營沖得七零八散,李軍頓時大亂。石守信、高懷德乘勢掩殺,把李軍斬斷好幾截。李筠不敢戀戰,便從側面突圍,逃回大營。
戰后,諸將紛紛獻功,呈上首級,一共三千多顆。石守信一一記錄下來,又和慕容延釗、高懷德商議進兵。慕容延釗說:“王全斌將軍已經繞道直指澤州,我們應該去接應才是。”石守信說道:“事不宜遲,即刻出發!”當下傳令三軍拔營,向澤州進發。
行軍約數十里,到達了大會寨。這大會寨依山而建,地勢險要,李筠收集敗軍,在這里把守,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宋軍鼓足勇氣,猛撲好幾次,都被亂箭飛石擋了回去。高懷德大怒,準備親自冒險領兵攻打。慕容延釗說道:“且慢!王將軍要是到了澤州,寨內一定會有消息。他們要是知道澤州失守,一定會軍心大亂的。等他們軍心一亂,我們再進攻拿下大會寨就簡單多了。”于是慕容延釗下令安營扎寨,休整一晚。第二天宋軍再進攻,還是不能攻下,又過了一天再次進攻,又同前番一樣,被打退回去。
石守信和慕容延釗商量:“寨門固若金湯,并沒有出現內部瓦解的情況,看來王將軍還沒有到澤州吧。”慕容延釗說:“這我也說不準,我們還是再想想辦法吧。”石守信問道:“慕容將軍可有什么妙計?”慕容延釗貼著他的耳邊說了幾句,石守信覺得可行,于是決定試一試。
第二天,慕容延釗挑戰寨門,大罵李筠叛賊,罵得非常難聽。李筠是個火爆脾氣,被他這么一激,便按捺不住率兵出寨。雙方對陣,慕容延釗也不廢話,掄起大刀就是一頓亂砍,戰斗了二十多個回合。這時,高懷德縱馬前來助陣,大喊:“叛賊趕快受死!”慕容延釗見高懷德前來接應,便勒馬回陣。高懷德挺槍出戰,雙方又大戰了二三十個回合。高懷德佯裝敗下陣來,也倒退回陣。慕容延釗又跨馬出戰,李筠正殺得性起,狂吼道:“就是你們一起上,老子也不怕!”說著,揮舞著大刀,越戰越緊。
寨內的盧贊、衛融見李筠占據優勢,也出兵助陣。慕容延釗假裝害怕,勒馬奔回。李筠見宋軍不敵,步步緊逼,慕容延釗、高懷德索性鳴金退兵。宋軍奔馳了五六里,李筠已經殺紅了眼,哪里肯罷休,領著盧贊、衛融奮力追殺。就在這時,突然聽到一聲炮響,石守信帶領伏兵從路旁殺出。慕容延釗、高懷德也調頭殺回。突如其來的埋伏讓李軍慌亂不已。盧贊、衛融見中了埋伏,竟然調頭往北逃跑,真是患難見真情啊!剩下李筠一支人馬,怎么支撐得住?李筠連忙往回撤退,手下的士兵傷亡無數。李筠剛跑到寨門前,發現寨門已經插遍了宋軍大旗。只見有一位金盔鐵甲的宋將領著宋軍,從寨里殺了出來。李筠還以為是自己眼花了,等他確認之后,嚇得魂飛魄散,一邊破口大罵,一邊向西北遁去。
攻入大會寨的那位將軍原來是王全斌。話說王全斌想要繞道攻取澤州,一路上高山疊嶂,崎嶇得很。王全斌害怕孤軍深入,有所閃失。于是,他半途返回,繞到了大會賽的后方,偷襲李筠。來得早不如來得巧,正好李筠和石守信等人酣戰,寨內空虛,王全斌不費吹灰之力,便奪下大會寨。
四位將軍回寨后,皆大歡喜。忽然有殿前侍衛到來,說皇上的儀仗將要到來,石守信等人急忙出寨迎接。眾人將太祖擁入寨中,在大會寨暫時休息一晚。
第二天,太祖下令親征,隨即領各路兵馬向澤州進軍。一路上,群山連綿,亂石橫路,太祖親自下馬搬走擋路的石頭。將士們見太祖親自動手,急忙上前,爭搶清掃道路,不一會兒路障就被掃除,大軍得以繼續前行。快到澤州的時候,各個重要關隘都被李筠據守,阻止宋軍兵馬前進。原來,李筠向北逃走后,在路上偶遇盧贊、衛融,于是三人擇險據守,扎下大營。
太祖下令進攻,李筠、盧贊率軍抵御,慕容延釗、高懷德上前廝殺,李筠對陣慕容延釗,盧贊對陣高懷德,四匹馬攪在一起,盤旋了好幾個回合。不一會兒,只聽高懷德大喊一聲:“受死吧!”頃刻,盧贊被刺落馬下。忽然李筠軍中閃出一將,大喊道:“高懷德休要張狂,我來也!”高懷德一看,原來是河陽節度使范守圖,高懷德見他和李筠串通一氣,便罵道:“叛賊,你也要來找死嗎?”王全斌怕高懷德體力不夠,也拔刀助陣。戰了不到兩個回合,范守圖一個疏忽,被高懷德挑下戰馬,活捉走了。李筠見接連損失兩元大將,只好撇下慕容延釗,和衛融合兵一處,跑到了澤州城內。
宋軍追到澤州城下,四面圍攻。太祖派都校馬全義攻打南門,馬全義領命率十幾名士兵攀墻登城,他剛一得手,城中忽然著起大火,黑煙滾滾,烈焰沖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