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周世宗南征北戰
- 宋史演義(現代白話版)
- 蔡東藩
- 5176字
- 2018-07-17 20:12:15
周世宗回朝后,準備再次征討江南。但考慮到水軍不如南唐強大,便命人在城西汴水中建造了幾百艘軍艦,派南唐降將督練水師。同時招兵買馬,日夜操練,準備水陸并進,直逼江南。
就在此時,南唐派遣員外郎朱元出兵江北,攻奪舒州(今安徽安慶市)、和州(今安徽巢湖市和縣)、蘄州(今湖北蘄春縣),兵鋒直指揚州、滁州。揚州、滁州守城的周將聞風而逃。周世宗聽說后非常生氣,但無奈水軍還沒有操練成熟,不得已臥薪嘗膽,靜待時機。
另一方面,周世宗命令周將李重進加緊拿下壽州,同時讓他警惕唐軍援軍偷襲。截至下令的時候,壽州城已經被周將圍困了半年之久。南唐節度使劉仁贍堅守壽州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防御做得無懈可擊。李重進接到周主詔命后,格外小心,把步兵分為兩隊,一隊屯駐城下,專心攻城;一隊扼守要道,防止敵軍援兵前來偷襲。而他自己則在其中調度指揮,絲毫不敢怠慢。不久,唐將朱元、邊鎬、許文等率軍數萬前來支援壽州。各軍在紫金山安營扎寨,和城中烽火遙相呼應;同時唐軍還在南邊修筑甬道,連綿數十里,運輸糧草,以解壽州城的燃眉之急。李重進趁著夜色偷襲甬道,殺敗唐將,奪走了數十車糧草,小勝回營。雖然只是小勝,但是對唐軍的士氣打擊很大。朱元吃了敗仗,不敢逼近,只是守在紫金山,遙作聲援。
周世宗聽說唐軍支援壽州,害怕李重進獨木難支,于是任命王環為水軍統領,親自督軍戰船,從閔河進入淮河。浩浩蕩蕩的水軍戰船一字排開,旌旗蔽空,百舸爭流。這個消息傳到唐軍大營,朱元等人驚恐萬分,飛速向金陵(今南京)求援。唐主又派齊王李景達和監軍陳覺率兵五萬,前去支援。
過了幾天,周世宗渡過淮河抵達壽州。朱元登山遙望,只見戰船密密麻麻,順流而來,縱橫排列,秩序井然,不禁吃驚地說:“都說南方人擅長駕船,北方人擅長騎馬。誰知道北方人今天也能乘船行駛,反而比我們南方人還要敏捷,真是出人意料。”
朱元突然看到領頭的那艘大艦,緩緩靠岸,岸上周將紛紛叩拜。他仔細一看,船上坐著一位身披龍袍的大元帥,估摸著他就是周世宗了。在他旁邊還站著一位威風凜凜、相貌堂堂的大將,比周世宗還要威武,朱元禁不住好奇,指著那位大將問部下:“他是誰?”有個部下曾經經歷過滁州大戰,認識趙匡胤,便站出來說道:“這就是那個趙匡胤!”朱元嘆息說道:“我聽說他智勇雙全,多次大敗我唐將,今天遙看他的風采,真是名不虛傳吶!”
周主登陸后,親自披堅執銳,率領士兵攻打壽州城。趙匡胤帶領偏師,攻打紫金山唐軍大營。唐將邊鎬、許文開寨迎戰,兩軍對陣,陷入廝殺。沒打幾個回合,趙匡胤忽然下令撤退,假裝敗退。邊鎬、許文不知道是計,率軍追擊。趙匡胤邊戰邊退,撤到壽州城南,突然調頭反殺,用長槍大戟刺入唐軍陣營。唐軍前隊紛紛落馬,這時邊鎬、許文才知道中計,正準備整隊奮戰,忽然從左、右兩邊各沖出一支隊伍,原來是周將李懷忠和張瓊的人馬。
兩支周軍搗入唐軍陣內,好像老虎進了羊群,無人能擋。邊鎬、許文只好慌忙沿原路撤退。不料后面的步兵被斬斷數截,首尾不能相顧,到最后只剩下數十騎隨著邊鎬、許文逃回了紫金山。趙匡胤率軍大喊道:“降者免死!”于是,進退兩難的唐兵都下馬棄甲,跪在路旁投了降。
趙匡胤收編了降軍,在紫金山山下安營扎寨。邊鎬、許文兵馬全部覆沒,他們期望朱元能出兵接應,令人沒想到的是,朱元的寨前竟然豎起了白旗,獻降了周軍。兩手空空的邊鎬和許文看到唐軍大勢已去,只好丟盔卸甲,偷偷翻過紫金山,抱頭竄走了。
唐齊王李景達和監軍陳覺正準備率水師進入淮河,恰好碰到了周軍水師統領王環,雙方也不廢話,大戰瞬間爆發。正在酣戰的時候,周世宗親自率領數百人在河岸督戰。周水師看到周主親自前來,越戰越勇。由于紫金山已經被蕩平,不久,趙匡胤也分兵趕到。李景達和陳覺還不知道邊鎬和許文大敗的噩耗,獨自勉強支撐,可是眼見周軍的兵馬越來越多,不禁奇怪。李景達命人登高遙望,不看還好,一看發現周軍大旗插遍了整個紫金山。李景達驚訝地對陳覺說:“難道紫金山各個軍寨已經被周兵奪去了?”陳覺回答:“要不是這樣,為什么山上都是周字的旗號?看來我們只好回撤了,不然也要全軍覆沒啊!”
李景達也是鼠膽,經過這么一嚇,于是下令撤軍。軍士接到命令后,自然喪失斗志。戰艦一調頭,周軍乘勢追殺,被奪走的軍艦器械不計其數,唐兵要么投降,要么淹死,總共折去了兩萬多人。李景達再次狼狽逃回了金陵。
壽州城內的劉仁贍被周兵圍困長達半年之久,已經是鼓衰力竭,械盡糧空。這次又聽說援軍慘敗,急火攻心,竟然臥床不起。周世宗大軍壓境,向城內射入詔書,勸守將投降。唐監軍周延構跟左騎都指揮使張全約商量:“主帥病重,不能理事,況且現在兵疲糧絕,怎么可能守得住這座城池呢?與其被敵軍攻入,慘遭屠戮,不如趁機開門投降,生靈還可以免遭涂炭,兄臺覺得怎么樣?”張全約覺得很有道理,于是代替劉仁贍擬寫降表,出城獻降。此時的劉仁贍已經不省人事,周主敬佩他的忠心和毅力,特令他的家屬好生照顧,并封他為天平節度使,兼中書令。然而,沒過多久,劉仁贍病情加重,不幸去世,周主追封賜爵為彭城郡王,把清淮軍改為忠正軍。
壽州已被攻下,周世宗班師回京。趙匡胤也隨駕還京,由于趙匡胤又立大功,周世宗加封他為義成軍節度使,晉封檢校太保。沒過多久,周世宗又出兵攻打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泗州(今江蘇泗縣),趙匡胤毛遂自薦愿當先鋒,行軍到十八里灘,只見岸上唐軍大營綿延十幾里。周主知道兵貴神速,想打唐軍個時間差,于是命趙匡胤火速渡河,給唐軍來個出其不意。唐軍沒料到周軍竟然來得這么快,一時間來不及防備,紛紛潰散。唐營外停泊著戰艦,艦內早就空無一人,趙匡胤乘勢登上戰艦,直抵泗州城下。
泗州守將范再遇早就被“趙匡胤”這三個字嚇破了膽,還沒開打就獻城投降了。趙匡胤還是老樣子,進城之后禁止士兵擄掠,對百姓秋毫無犯,百姓也知道感恩,簞食壺漿,夾道歡迎周軍進城。周主聽說趙匡胤已經奪下泗州,便移師濠州。濠州陪練使郭廷謂知道和周軍抗衡只能是以卵擊石,于是命令參軍李延鄒擬寫降表,棄城投降。李延鄒不答應,被郭廷謂殺死。郭廷謂自作降表,開門歸降。
泰州、海州守將聽說泗州、濠州相繼淪陷,紛紛歸附。隨后,周主開始進攻楚州。楚州防御使張彥卿和都監鄭昭業親自上城督軍,誓死守衛楚州。周主傾盡全力,猛攻不下。唐節度使陳承詔又出兵清口,和城中形成掎角之勢,互相呼應,因此楚州的守衛更加牢固。周主對此煩惱不已,只好調派趙匡胤前來助戰。
趙匡胤接到命令后,立即調集水師,順著淮河北上。到達清口時已經是黃昏時分,諸將建議尋找港口停泊,然而趙匡胤說:“聽說清口有南唐的守軍,他們肯定沒料到我軍會突然出現,正好乘著夜色偷襲,為什么要停船呢?”說完,下令揚帆加速行駛,大軍直指清口。
那晚正好夜色昏沉,暗淡無光。唐軍大營雖然有巡邏士兵,他們到了半夜見沒有什么動靜,便都回營睡覺去了。趙匡胤率兵悄悄摸上岸,點燃火炬,向昏睡的唐軍殺去。唐軍正睡得香,忽然被營外的喊殺聲驚醒,見帳外已經火光四起,殺聲震天,急忙起床,來不及披甲拿槍,周兵就已經闖入。唐軍赤手空拳怎么殺敵?周兵殺進寨門,一頓亂砍,數千手無寸鐵的唐兵慘死刀下,尸積如山。趙匡胤踹進將軍大營,不見陳承詔,猜他已經逃走,于是帶著百十號人繞過大帳,向前追趕,大概追了五六里路,忽然看到前方有個黑影一閃而過,當即快馬加鞭,追上查看。果然,這黑影正是陳承詔。倒霉的陳承詔好不容易逃出生天,偏偏這個趙匡胤喜歡痛打落水狗,無奈只好束手就擒。
趙匡胤帶著戰俘趕到楚州,周主大喜。兩軍合兵一處,輪番攻打勢單力薄的楚州城。守將張彥卿和鄭昭業拼死抵抗,怎奈勢孤援絕,城門終于被攻破。張彥卿和鄭昭業寧死不屈,帶領部下進行巷戰,最后只剩下幾十人。但是他們還是拒絕投降,張彥卿在混戰中被亂軍殺死,鄭昭業見大勢已去,也拔劍自刎了。周主不禁感嘆,如果南唐眾將都像這二人忠勇,南唐何愁被滅!周主隨后命令厚葬張、鄭兩人,并貼出安民告示,休整數天,準備再次南下。
唐主接到戰敗的消息,急得如坐針氈,寢食難安。江南的門戶已經洞開,唐主自知無力抵抗,于是派陳覺前去求和,表示愿意傳位給太子弘翼,歸附周廷,并獻上廬州、舒州、蘄州、黃州,以江為界,懇請周主罷兵。周主說道:“朕興兵只想奪取江北,如今你全國歸附,我還有什么好說的?”于是修書一封,息兵掩鼓。唐主自己除去帝號,奉周為天朝,江北從此平定。
周主凱旋歸朝,大小百官論功行賞。趙匡胤此番南征,又屢立大功,自然要特別獎賞。不久,唐主派遣使者來到周朝,偷偷地給趙匡胤一封信,并贈送他白金三千兩。趙匡胤笑著說:“這明擺著是反間計,我難道不知道?”于是他將書信、白金悉數奉上,周主稱贊他忠誠,晉封他為忠武軍節度使。這時,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舊病復發,醫治無效,竟然駕鶴西去了。周主又厚賜趙弘殷,追封為太尉,兼武清節度使官銜,冊封趙匡胤的母親杜氏為南陽郡太夫人。
周世宗顯德六年,周主認為北方還沒有收復,是自己的一塊心病。北漢曾經勾結遼國入侵邊疆,一直是個禍患。于是周主下詔書,準備親自征討遼國。當即召見趙匡胤,任命他為水路都部署,另外任命親軍都虞侯韓通為陸路都部署,兩軍先行出發,水陸并進,周主自己作為后應。
趙匡胤率領幾百艘戰艦出發,順風順水。大軍行駛到瀛洲、莫州,遼國兵民毫無防備,突然見到周兵到來心驚膽戰,全部落荒而逃。遼國寧州刺史王洪收到周兵入境的消息,正準備搬救兵守城,誰知道周兵已經兵臨城下。王洪據守空城,自知不能抵擋,便開城投降了。趙匡胤收降王洪,讓他做向導,進兵益津關。
益津關守將終廷輝登上關隘向南望去,只見周朝軍艦一字排開,旌旗飄搖,戒備森嚴,不由得大驚失色。他正發呆吃驚的時候,忽然聽到關下有人大喊:“快快開關!”當下俯身一看,原來是寧州刺史王洪,于是問道:“刺史大人來這里有何貴干?”王洪答道:“我這次前來,是為了關內數萬條性命,特地過來和你協商。”終廷輝于是將王洪請進關內,相見后,王洪說道:“周兵勢大,不好對付,還是降了吧!”終延輝躊躇了一會兒,又想不出什么好辦法,只好依了王洪的話,開關出降。趙匡胤好言撫慰終廷輝,并向他詢問這里的路徑。終廷輝答道:“從這里到瓦橋關只有數十里,但是水路狹窄,不方便行船。大帥要是想繼續前行,必須舍棄軍艦登上岸去。”
趙匡胤決定依從終廷輝的話,派遣裨將和王洪一起返回駐守寧州,并且留下幾百士兵和終廷輝一起把守益津關。考慮到陸路都部署韓通還沒到,不應該久留在這里,趙匡胤索性命令軍士全部登岸,向西邊的瓦橋關進發。
不到一天的工夫,趙匡胤就率軍到了瓦橋關下。關上守將姚內斌率領數千戰騎前來截擊,想乘著周兵立足未穩,殺個措手不及。不料,趙匡胤早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在岸邊設了陷阱,就等他前來送死了。姚內斌被趙匡胤暗算,倉皇逃回了關內。趙匡胤乘勝追擊,攻打了一天一夜,仍然未能攻下瓦橋關。
第二天,韓通率軍趕到,兩路大軍黑壓壓的一片,聲勢浩大,守將姚內斌哪里再敢抵抗,乖乖地獻關投了降。
不久,周主趕到,趙匡胤請周主入關。周兵一路高歌猛進,連拔遼國幾個關隘,周主非常高興,傳令三軍將士痛飲三天,并設下酒席大宴群臣,商討奪取幽州的事情。席間將士們表示出了擔憂:“陛下離開京城雖然只有四十多天,但卻一鼓作氣拿下了燕南各州。遼主痛失燕南,一定會大肆集結兵力死守幽州,還望陛下三思而后行。”周主雖然沒有說話,但臉上已經露出了不悅的神色。
散席后,周主召先鋒都指揮使李重進進帳,對他說道:“朕的志向是統一中原,削平南北,如今已經到了這里,況且已經攻奪了燕南各州,難道現在要罷手不成?你率領一萬人馬,明天出發,朕率領后軍殿后,這次不搗入遼國都城絕不回去!”李重進見周主態度如此堅決,只好答應退了下去。周主又命令孫行友帶領五千騎兵,馬上攻打易州,孫行友也領命而去。
第二天,李重進率兵先行,到了固安。守衛固安的將士全都逃走了,城門大開任周兵涌入。轉眼周主也趕到了,李重進便奉駕前進。走到固安縣北邊的時候,只見一條長河擋在面前,這條河水流潺潺,深不可測。李重進詢問當地人后,得知這條河名叫安陽河,河上的渡筏都被遼軍藏起來了。茫茫的河水阻擋了大軍前進的道路。
周主命令各軍采伐樹木,搭建橋梁,不到兩天橋梁便建好了。北方的天氣晚上寒冷,加上河邊濕氣重,周主日夜操勞,竟然染上了風寒。過了一天,周主的病情還是不見好轉,又臥床兩天。就在這時孫行友的捷報傳來,并押來了遼國刺史李在欽。周主帶病審問他:“愿意投降還是愿意砍頭?”李在欽也算是一條好漢,瞋目喊道:“要殺就殺,哪來那么多廢話!”周主便下令將他斬首。審問完后,周主覺得頭暈目眩,急忙退入寢室。又過了兩天,病情還是沒有好轉,諸將想請圣駕還都,又害怕觸動周主怒火,所以不敢請奏。唯獨趙匡胤奮然說道:“主子身體抱恙,長留下去,要是遼國大軍趕到,那該如何是好?我這就奏請陛下,立即班師回京。”說完便徑直走入周主的寢室,請他還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