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基本思路與研究方法

一 基本思路

本書旨在回答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過程中富有爭議的或尚未深入探討的幾個問題:其一,傳統農業合作社產權結構發生演變的根本動因是什么?其二,一個合作組織的內部契約選擇行為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其三,不同產權類型合作社的組織形式、行為特征以及經濟績效有何內在聯系?我們對以上問題的具體回答,即引出了本書的基本思路。

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在闡明農民專業合作社屬于一種農業產業化組織協調方式的前提下,通過產業組織理論和制度影響理論的運用,提出一個一般性的解釋框架;其次,運用SSCP分析框架,對合作社的組織特性、產權結構、契約行為和運營績效等問題分別展開分析。尤其是分析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現實發展的數據和案例,對所提出的問題給予解釋,對每一個問題的回答都構成了相對完整的部分;最后,總結和借鑒國際發展經驗,結合我國實際情況給出提高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績效的對策建議。研究的基本思路可以用圖1-1表示。

圖1-1 本書研究的基本思路

二 研究方法

本書綜合運用農業經濟學、產業經濟學、新制度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等原理,遵循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原則,采用宏觀分析與微觀分析相結合、實證分析與規范分析相結合、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統計分析、計量經濟學檢驗和比較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重點研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制度安排與運營績效問題,解釋了組織內、外部各變量間的相互關系及其變化規律。各個章節的主要研究方法如下。

(1)制度分析方法

所謂制度分析法,是指“在主流經濟學理論和方法的基礎上,運用新制度經濟學有關理論和方法,對某種制度安排、變遷或現象進行分析的過程”徐旭初:《中國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的制度分析》,經濟科學出版社,2005。。在第5章對農業合作社產權結構演進的制度分析中,本書運用了新制度經濟學的以下基本思想和觀點:第一,產權安排是在既定的內、外部約束條件下的博弈均衡解;第二,組織創新是制度變遷的一種外在表現;第三,制度變遷的內在動力是經濟主體獲取最大的“潛在利潤”。

(2)統計分析與計量經濟學檢驗

在本書的第6章和第7章,本書通過收集江西贛州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組織結構、內部治理與運營績效等方面數據,運用具體的統計分析方法(如統計描述、方差分析、均值比較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基本達到了反映當前農民專業合作社生存與發展真實狀態的目的。另外,本書針對第6章中的“合作社契約選擇的影響因素”和第7章中的“合作社績效的影響因素”,分別建立了相應的計量經濟模型(如二元Logistic模型、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并通過統計軟件的回歸分析方法對其進行了實證檢驗。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加上計量經濟學工具的運用,使我們不僅能夠對制度進行定性描述,還使得定量的分析和比較更加便利。

(3)案例分析方法

案例分析方法注重一個單獨的事件,其意義在于:“對大量同類現象的集中反映——樣本意義;對已有假設和命題的檢驗——檢驗意義;發現新問題,提出新假說——發現意義。”羅必良:《經濟組織的制度邏輯》,山西經濟出版社,2000。本書在第4章中,在比較三種不同類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經營模式、制度特征和社會經濟效果方面的共性和個性分析時,采用了案例分析的方法。通過案例研究和對比分析發現,由能人大戶主導的利益聯結緊密型合作社在帶動能力和發展潛力方面,要相對優于農民自發組織型合作社和龍頭企業主導型合作社。兩種方法的結合也可以更好地發現決定一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績效水平高低的關鍵性因素。

(4)比較分析方法

通過對比和比較來總結規律、發現問題,是經濟學研究的傳統方法。比較分析的過程可以是橫向的,也可以是縱向的。本書大量運用了比較分析的方法,包括在第5章中農業合作社與IOFs產權結構特征的橫向比較、基于組織演化的農業合作社產權結構類型的縱向比較,在第7章中對不同制度結構和行為特征的農民專業合作社經濟績效的比較分析,以及在第8章中對國際上三種不同運營模式下的農業合作社進行的比較分析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昌县| 马公市| 当涂县| 聂荣县| 白银市| 三明市| 堆龙德庆县| 新沂市| 唐山市| 犍为县| 北安市| 宜昌市| 叶城县| 芜湖县| 库车县| 永定县| 玛沁县| 高密市| 五家渠市| 翼城县| 囊谦县| 昌邑市| 邵东县| 佛山市| 织金县| 阜康市| 丁青县| 闻喜县| 新密市| 措美县| 浪卡子县| 玉溪市| 萨迦县| 宜良县| 周至县| 萨嘎县| 洛浦县| 乌兰县| 江达县| 大余县|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