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南嶺論文集
  • 南嶺
  • 3081字
  • 2019-01-05 00:32:57

也論商品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兼與鐘朋榮同志商榷?? 本文原刊于《江漢論壇》1988年第8期。

《江漢論壇》1987年第7期發表了鐘明榮同志的文章——《論按勞分配與商品經濟的矛盾》(以下簡稱“鐘文”),該文對我國現階段分配問題的議論,不乏精彩之處。但是,筆者以為,該文中的某些提法,似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特提出來與鐘朋榮同志商榷。

第一,“鐘文”中第一部分的通欄標題是“按勞分配是產品經濟的特有現象,而不是社會主義的共同特征”。對此,筆者是不敢茍同的。的確,按勞分配的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創始人提出來并加以發揮的,并且馬克思曾把按勞分配的實現與產品經濟的運行結合起來分析。但是,能否就此斷言,按勞分配是產品經濟的特有現象?當然不能,因為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分配形式固然與經濟運行的具體形式有關,但決定分配的卻不是經濟運行的具體形式,而是一定社會的生產要素的所有形式和結合方式。“在分配是產品的分配之前,它是(1)生產工具的分配,(2)社會成員在各類生產之間的分配(個人從屬于一定的生產關系)——這是上述同一關系的進一步規定。”《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第99頁。在我國現階段,多種經濟形式并存,公有制經濟中還有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之分,但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全民所有制。盡管目前正在進行全民所有制的改革,也絕不是對公有制本身的否定,而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的公有制。在公有制經濟中,勞動者是以自主聯合勞動中的一員出現在生產過程之中的。由于生產要素采取這樣的存在與結合形式,勞動者基本上無從憑借其他手段而只能憑借勞動獲取個人收入,勞動量也應成為領取個人收入的尺度。

不可否認的是,在我國的其他經濟形式中,由生產要素的擁有狀態與生產要素之間的結合方式所規定,個人收入中有一部分是按資金分配的。即使是在全民所有制企業中,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展開,企業自有資金的確認,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分離,個人收入中也不可能避免出現按資金分配的因素。但是,由于社會主義公有制的本質規定,在社會主義國家不容許存在食利者階層,并且,在社會主義社會,勞動者的經濟關系是平等的,因此,按勞分配(從主要方面和本質特征看)依然是社會主義分配的主要原則。在這個意義上,把按勞分配概括為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特征是正確的。總而言之,筆者與“鐘文”的分歧是,傾向于把個人收入分配的本質規定,與生產要素的直接分配及其結合狀態掛起鉤來,而不同意把它直接與自然經濟、商品經濟或產品經濟掛鉤,因為后者與按勞分配在本質上并不相互排斥。據此,筆者以為,在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中,盡管存在著非按勞分配因素,但畢竟是以按勞分配為主體。所以,盡管商品經濟條件下的按勞分配與產品經濟下的按勞分配存在一定的差別,二者畢竟不是本質上的差別。

第二,關于按經營成果分配與按勞分配。“鐘文”認為,在我國農村家庭承包經濟,與城市承包租賃企業中,個人收入的分配是按經營成果分配而不是按勞分配。什么是按經營成果分配?“鐘文”本身并未作具體說明。其實,按經營成果分配中的經營成果的內涵,理論界存在著兩種不同的看法。一種意見是,把經營成果理解為產品在市場上的實現程度,即產品出售后可換得的貨幣收入。由于產品及其實現程度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其中就涉及資金投放量的大小。因而,若按這種經營成果分配,本身就包括了按資金分配。另一種意見是,把經營成果理解為經營的成果,把經營理解為謀劃、決策、組織指揮、預測等行為,在商品經濟中,經營的好壞與企業生命生死攸關,經營的成果表現在或蘊含于企業產品所換得的收入中。由于“鐘文”在論證按經營成果分配以前就論及了按資金分配,從理論邏輯上看,把“鐘文”的按經營成果分配理解為按經營的成果進行分配似乎合適些。那么,按經營的成果分配與按勞分配有何關系呢?筆者認為,這里涉及對經營的理解。根據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在商品經濟高度發達的社會條件下,需要獨立的指揮系統,存在專門從事謀劃、決策、指揮、監督的人或機構,這些人的工作從某種意義上看,是一種復雜勞動。如果這種論斷成立的話,那么按經營的成果分配實際上就是按勞分配,而并非如同“鐘文”所言,按經營成果分配是對按勞分配的否定。

第三,“鐘文”指出:“要發展商品經濟,就必須使企業預算約束硬化,就必須放棄按勞分配原則。”筆者認為,“鐘文”的這一論點是不正確的。首先,從論證方法上看,作者是把我國傳統的分配制度作為典型的按勞分配的。其次,作者引用了科爾內這樣一段話作為論據:“社會主義分配的傳統的、基本的原則是‘按勞分配’和‘同工同酬’。這種基本原則合乎邏輯的結論是,只有在工作表現上,即對社會福利的貢獻上存在著差別時,收入上的差別才是正當的。與工作無關的運氣好壞,外部條件發展的有利或不利所造成的一切差別都是正當的。”在上述兩個方面,作者似乎把按勞分配與企業預算約束軟化連接在一起。其實,從傳統的經濟體制來看,造成企業預算軟約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預算軟約束與按勞分配本身并無必然聯系,這是其一。退一步講,即使是預算軟約束與收入分配有必然聯系,在傳統的分配制度下,它只能是與“企業吃國家的大鍋飯,職工吃企業的大鍋飯”的分配制度聯系在一起,而與按勞分配無關。那種把傳統的分配制度歸結為按勞分配,再把按勞分配與企業軟預算約束聯系在一起,這種推理方法是難以使人信服的。從現實經濟過程來看,我國正在進行的經濟體制改革,在分配的環節上,就是要打破兩個“大鍋飯”,實行比較充分的按勞分配。要做到這一點,其中一個重要環節是,改革我國國營企業,使企業預算約束日趨硬化。可以說,較好地體現按勞分配原則與企業預算約束硬化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二者并不存在甲否定乙或乙否定甲的關系。

第四,關于按勞分配與開放勞動力市場。“鐘文”認為:“只要允許勞動力自由流動,而且勞動者的工資又由企業決定,則勞動力的供求關系必然會影響到勞動者的工資”。也就是說,勞動力的供求關系所引起的收入變動是對按勞分配的否定。為了論證這個觀點,“鐘文”舉例說明,若一企業中,甲乙兩種技術工人,所付出的勞動相同,由于甲工人短缺,乙工人過剩,則甲工人的工資肯定會比乙工人的工資高,否則甲工人會流向其他企業。這個例子貌似證明了作者的觀點。其實,若仔細琢磨琢磨,它又未嘗不可成為對作者觀點的一個反證。首先,若同一企業中,甲工人短缺,則必然需加班加點,才有可能與其他資源相適應或成比例配置,而乙工人過剩,則需采取相反的用工辦法。不然無法與其他資源成比例配置。在這種情況下,假設二者付出的勞動是同等的,理論上是不成立的。若廢除這種假設,無論甲乙工人的培養費用和勞動復雜程度是否相同,由于甲所付出的勞動多于乙,故收入也應多于乙,這正是按勞分配原則的作用所在。其次,按照“鐘文”的看法,勞動力是可以自由流動的,若過剩的乙工人不是滯留在原企業,而是流到了其他企業,從而使原企業乙工人與甲工人有強度相當的短缺。在此條件下,兩者付出的勞動相同,獲得收入也應相同。另外,若乙工人流向的企業與原企業乙工人同樣短缺,那么,在兩企業乙工人所付出的勞動相同,所獲收入也相同。這樣,勞動力供求關系通過工資而誘致勞動力流動,而勞動力的流動緩解勞動力供求不平衡,使勞動支出與所得趨于接近,這恰恰是勞動力流動與按勞分配的一致性。當然,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勞動力的供求不平衡,勞動與所得并非存在著一一對應關系,但勞動者力求使所得與支出相符的心理,將在勞動力流動制度下外化為一種行為,這種行為的合力使勞動所得與勞動支出相符成為一種趨勢,這種趨勢與商品經濟條件下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成為一種趨勢相仿。既然后者的出現并未否定而是證明了價值決定價格的客觀性,那么前者的存在定然不是否定而是證明,實行按勞分配與開放勞動力市場并非相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巴林左旗| 德清县| 博爱县| 佳木斯市| 法库县| 错那县| 独山县| 汪清县| 彭水| 巫山县| 漳浦县| 平度市| 施甸县| 承德市| 神农架林区| 海安县| 思南县| 霸州市| 饶河县| 靖远县| 乌拉特前旗| 庆城县| 塘沽区| 永安市| 永安市| 诸暨市| 六安市| 云霄县| 昌邑市| 宽甸| 抚宁县| 五河县| 苏尼特右旗| 安吉县| 西贡区| 荣昌县| 盐源县| 黄龙县| 洛川县| 苗栗县| 蒙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