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租的特征
何謂社會主義城市地租?根據馬克思關于“不論地租有什么獨特的形式,它的一切類型有一個共同點: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權借以實現的經濟形式”的論述,我們可以把它定義為:社會主義國家土地所有權在經濟上的實現形式。與資本主義城市地租相比,社會主義城市地租有如下特征。其一,作為經濟范疇,資本主義城市地租體現的是土地所有者、地產經營者與土地使用者之間的關系。剝削階級憑借其土地所有權和資本剝削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而社會主義城市地租,則體現了城市土地所有者、城市土地開發經營者、土地用戶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在這里,地租作為一個經濟范疇,第一次不帶有剝削性質。其二,在社會主義國家,一般說來,城市土地由國家所有,國家是地租的主要征收者。城市地租的征收取之于民,而國家將收取的地租,又通過另一條途徑用之于民。因此,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城市地租的收取與交納,既不會造就一個“食利者階層”,也不會造就一個“貧困階級”。其三,在資本主義社會條件下,由于大土地所有者征收地租,一方面造成了通過地租途徑聚斂起來的財富用于揮霍,從而造成了社會財富的浪費;另一方面,因一定的收入分解為地租、利潤和工資,從而削弱了土地經營者和其他資本的實力,加重了勞動人民的負擔。資本主義城市地租的征收與支出,從兩個方面阻礙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國家完全可以主動地掌握并運用地租這一經濟杠桿,通過地租的征收與支出,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從征收的角度看,國家可以憑借其土地所有權的壟斷,對那些用地不合理的土地用戶,征收高額地租,迫使它們搬遷他處或者變更土地用途。國家也可以通過減租或者免租的辦法,支持那些亟須發展的城市產業,特別是那些為人們生活所必需而又利小的行業發展。此外,國家還可以將地租資金化,以入股的形式參與非國有經濟實體,發揮國有經濟在其中的作用。從支出的角度看,國家可將集中起來的租金,用于城市土地的重新開發,促進資金的良性循環。國家通過地租支出對社會經濟的影響,體現在支出方向、支出結構、支出時序等方面。可見,社會主義城市地租與資本主義城市地租相比,由于各自賴以存在的社會結構、階級結構、經濟結構不同,因而其功能也有著不同質的差別。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城市地租的新特點,有助于我們正確對待它,發揮它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中的積極作用。
社會主義的城市地租,不僅以自己的特征區別于資本主義的城市地租,而且與社會主義農業地租相比,亦有所不同。其一,從經濟范疇上看,雖然二者都反映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但由于土地的公有制成分不同,因而地租所反映的經濟關系的復雜成分也不同。其二,由以上本質內容所規定,掌握地租這一經濟杠桿的主體也不同。在農村,地租杠桿的運用主體體現為國家。其三,地租杠桿的作用范圍不同。在農村,由于土地所有權的局限,地租杠桿的作用被限制在一個較小的地域內。城市地租收歸國有,地租杠桿的作用范圍則帶有全國性。辨析社會主義城市地租與農業地租的種種差別,是我們正視城市地租的理論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