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影響高速鐵路基礎作用的構成要素

一般來說,影響高速鐵路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的基礎要素包括高速鐵路的技術基礎和沿線區域的經濟、社會基礎。其中,在影響高速鐵路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作用的基礎要素中,高速鐵路的技術基礎是指在沿線區域內,利用一定的基礎設施與運載工具,在一定運輸網絡內為該區域提供人員、信息和物資位移服務的技術系統。該技術系統主要由路網、運載工具以及利用這些路網與運載工具的人員、信息和物資等組成。因此,高速鐵路的技術基礎是區域內人員、信息以及物資流動的技術或載體基礎。而區域的經濟基礎是指人們利用資源在該區域內進行物質資料生產、流通、分配與消費活動時的價值創造。一定的區域經濟基礎是影響高速鐵路基礎作用的物質基礎或“硬”基礎。而區域的社會發展基礎可以認為是區域內人員參與或組織的一些管理活動以及開展這些管理活動所具備的文化素養、意識形態、精神氣質等,這可能會包括政府部門及鐵路企業的管理水平,人們對市場意識、法律意識、規則意識等方面的認知水平。因此,區域的社會基礎可以說是影響高速鐵路基礎作用的管理基礎或“軟”基礎。

將上述要素放在同一層面上是基于如下考慮:其一,本書討論的主要內容是高速鐵路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問題,因此要論證高速鐵路的基礎作用就需要討論其基礎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問題,而高速鐵路的技術基礎、區域經濟基礎與社會發展基礎恰恰就是決定上述作用的決定要素;其二,上述決定要素中的任何一方面的發展都可能會促進或制約另一方面的發展,進而抑制高速鐵路在區域經社會發展中的基礎作用,因此只有協調好它們之間的關系,才能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到更高級的階段;其三,從高速鐵路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高速鐵路建設運營、裝備制造及其相關行業的發展壯大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高速鐵路的技術基礎和沿線區域的經濟、社會基礎對高速鐵路發展具有重要的基礎作用與驅動力,其具體關系如圖2-1所示。

圖2-1 區域高速鐵路發展的基礎要素及其驅動作用

除了圖2-1所示的高速鐵路自身技術水平和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質量,即技術和經濟社會基礎兩大基礎要素之外,還有組織管理制度。這里的組織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兩個層面:其一是促使高速鐵路作為一種新型的交通運輸方式很好地融入既有交通運輸體系的組織管理制度,這里涉及各種運輸方式之間的協調和契合;其二是高速鐵路與所經區域之間實現良好嵌入的組織管理制度。對于該部分的表述,本書在高速鐵路與交通運輸結構以及高速鐵路發展模式等內容中予以闡述。

一 沿線區域經濟社會質量對于高鐵基礎作用的影響差異

從國內外城市發展實踐看,高速鐵路對輻射區域內各城市的影響存在較大差異,而成功借助高速鐵路而加快發展的城市往往具有大致相似的特征,這些特征主要是,具有更有利于城市發展的軟環境、市內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較完善、擁有合理的定位和適宜的發展戰略。

軟環境較好的高鐵城市易得發展先機。有些學者認為高速鐵路降低了生產要素流入客站城市的阻力,為強化客站城市的資源吸引力、形成集聚效應創造了條件。日本東海道新干線開通后,東京大都市圈的凈遷入人口遠大于大阪和名古屋大都市圈,引起原本在大阪和名古屋發展的地方企業自發地向東京靠攏,并在東京建立企業總部,從而引發了明確指向東京的集聚效應。

城市內部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是否完善,影響城市借助高速鐵路加快發展的效果。生產者往往更傾向于便捷的交通條件——更容易接近產品的原料和商品市場,對此中心城市往往比中小城市更具優勢。如果中小城市的公共服務設施與基礎設施不完善,則城市外部高速鐵路帶來的便利更易讓生產者感受到中小城市內部的不便利,從而導致中小企業向中心城市的搬遷,帶來中小城市人口與產業的外流、向大城市集聚的現象。法國TGV高速鐵路沿線的城市——里爾的實踐證實了以上推測。法國TGV高速鐵路沿線的里爾,借助高速鐵路改善其交通條件的機會,同步改善或開發、建設各種服務設施,里爾工業區迅速轉變為新興產業區,與此同時,周圍其他中小城并未與里爾一樣同步改善或開發、建設各種服務設施,其結局是,第三產業不斷從周邊其他中小城市遷出而向里爾聚集,周圍中小城市因而遭受到嚴重打擊。

定位合理、發展戰略適宜的高鐵城市能實現快速發展。當區域內不同城市的定位能夠有效互補時,則中心城市可能帶動中小城市甚至城鎮一起加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的城市群。在此方面,德國高速鐵路就是很好的例子。德國的高速鐵路系統ICE是在德國社會經濟發展到很高水平之后才出現的。其高速鐵路并不是完全為了緩解客運壓力,也不是為了讓沿線城市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是進一步縮減各城市之間的時間距離,使得德國境內和跨境的旅途和商務活動都變得更加舒適和便捷。其中,德國黑森州的卡塞爾是一個承接產業擴展外延的典型城市。卡塞爾人口不到20萬,漢諾威—烏爾茨堡高速鐵路經過該市,從卡塞爾乘ICE到法蘭克福和漢諾威都不到1小時。高速鐵路給卡塞爾帶來了機遇,這座城市利用高速鐵路帶來的時間縮短的便利條件,成功實現了:①振興老城中心;②新建高速鐵路車站以擴大城市空間;③承接周邊大城市的產業轉移。這方面的一個教訓是法國的勒克魯索鎮。法國的勒克魯索鎮是一個因煤礦關閉而陷于經濟重構的地區,雖然高速鐵路大大縮短了該鎮與巴黎的距離,但該鎮既沒有配合高速鐵路同步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改善,也沒有根據本地實際挖掘自身優勢,通過確定自身在區域產業鏈中作用而進行科學定位并制定發展戰略,最終的結果是,其工業并沒有因高速鐵路的刺激而獲得發展,在TGV運行6年后,車站附近也只有2家小公司。

二 短期與長期對于高鐵影響效應的差異

時間也是影響高速鐵路對于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產生基礎影響差異的重要因素。受社會資金支撐生產發展能力的限制,高速鐵路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過程比城市軌道交通等服務區域相對局限的交通體系更漫長。持續的期限不同,影響的效果也不一樣。從短期看,高速鐵路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對城市要素市場的沖擊,是即時效果,在高速鐵路開通運營之后即可顯現;而在長期,大量勞動力、資金、技術的涌入,不斷促進城市要素市場的分化和整合,降低生產要素的相對價格,增強城市產品競爭力,最終推動了經濟社會結構的調整,是高速鐵路對城市經濟社會形成較長時間影響造成的,因此需要經過一段時間才能逐漸實現。

短期對市場產生影響。從短期看,高速鐵路將對城市的生產要素市場產生沖擊性影響。首先,高速鐵路能夠給旅客帶來舒適、方便、快捷的運輸服務,觸發旅客改變交通方式選擇,引發了各交通方式的競爭,從而對交通市場產生沖擊;其次,高速鐵路改善城市交通條件,大幅縮短了原本分割的市場之間的時間距離,降低了城市匯聚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直接生產要素的社會交通運輸成本,從而對城市直接生產要素市場產生了影響。

一是對交通運輸市場的影響。從國外高速鐵路的實踐看,與民航的競爭大部分以高速鐵路獲勝告終。日本新干線將鐵路速度提高了一倍,運行時間從6.5小時縮短到3.2小時,優越的性價比吸引了絕大部分民航旅客,東京—名古屋航班停運;巴黎—里昂的TGV高速列車每小時發1趟車,全程旅行時間僅2小時,奪走了國內民航的大部分市場;連接倫敦、巴黎、布魯塞爾的歐洲之星列車以及巴黎與布魯塞爾之間的Thalys高速列車,也奪走了民航的相當部分市場份額;德國ICE高速列車導致漢莎航空公司降價,并逐步吸引了中短途航線的旅客。高速鐵路作為新型交通運輸方式,通過改善城市間的交通條件,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務誘發出大量客運需求,導致其客運量快速增長的同時促進了經濟增長,反過來,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帶來更多就業機會,為城市(圈)吸引來大量外來人口,人口增加進一步放大了交通需求。另外,高速鐵路具有較強的技術經濟優勢,在與公路運輸、航空運輸的競爭中吸引并轉移過來大量客源,造成運輸市場的重新分配,導致交通運輸市場的交通方式構成發生很大變化,從而對交通運輸市場產生重要影響。

二是對生產要素市場的影響。高速鐵路能夠改善城市間的交通條件,加快了勞動力、資金、技術的流動,在縮短城市間的時空距離的同時也擴展了城市吸引生產要素的范圍,從而顯著地降低了城市獲取生產要素的運輸成本和交易費用;運輸成本和交易費用的降低將促進城市間經濟貿易增長、提高市場效率,從而為市場整合和發展創造條件。如法國TGV將南特市到巴黎的旅行時間由原來的3小時降低到2小時,韓國高速鐵路KTX將首爾到釜山的旅行時間由原來的5小時降低到2.7小時,均促進了地區之間的經濟貿易,形成并擴大了產品、服務和勞動力市場。

長期導致城市發展結構調整。從長期看,高速鐵路為影響區內的城市吸引來豐富的勞動力、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增強了城市對優勢產業、企業的吸引力,優勢產業、企業首先向生產條件較好的中心城市聚集,促進中心城市產業升級,對生產條件和市場的爭奪也逐步帶高了中心城市的要素價格,促進產業布局調整:對信息、資金、高層次人才和生產技術要求較高的產業和企業繼續留在中心城市,而勞動密集型和使用土地較多的制造業則不斷向勞動力和土地成本較低廉的周邊城市轉移,推動城市群(圈)內各城市產業和人口重新布局,導致城市產業、發展結構的調整。如高效、快捷的日本新干線,就曾引起大量人才涌向發達地區,加快了高速鐵路輻射區域內各城市以高科技產業為主的第三產業的發展,導致城市經濟結構也得到相應調整。新干線通過減少旅行時間而改變了沿線各城市的社會經濟發展潛力,并進一步影響了社會經濟活動的空間分布,從而對社會經濟產生了長期影響。

可見,高速鐵路能改善高速鐵路輻射區域的交通狀況,提高各城市的可達性,大大降低區域內社會運輸成本和交易費用,使得城市(圈)能夠在更大的范圍里獲取資源,并以較低廉的費用為城市(圈)匯集大量勞動力、人才、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一方面降低了生產要素價格,另一方面,大量涌入的低廉、高質生產要素對原有生產要素形成沖擊,在市場規則的作用下,生產要素市場不斷整合并形成新市場。與此同時,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下降,為城市擴大生產創造條件,并不斷調整資本要素比,促進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都市| 德江县| 福州市| 汕头市| 寿光市| 米易县| 双鸭山市| 嘉兴市| 西安市| 娄烦县| 巴塘县| 肇州县| 察哈| 潞城市| 通州区| 如皋市| 锦屏县| 乐安县| 林口县| 洛浦县| 微山县| 中西区| 双柏县| 嵊泗县| 泸定县| 商水县| 吴堡县| 五原县| 普安县| 五峰| 桃园市| 合水县| 焦作市| 景泰县| 花莲市| 南木林县| 且末县| 昌乐县| 财经| 乌恰县| 惠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