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測度、現狀與影響因素

一 中國城鄉收入差距的測度與比較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迅猛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極大提高。國家實施了一系列措施以改善農村人民生活,比如取消農業稅、規定糧食收購最低限價等。但是由于城鄉二元經濟存在、受教育程度不均等一系列原因,中國城鄉收入差距仍然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城鄉收入差距的程度通常用城鄉居民收入比這一指標來表示,該指標可以直觀地衡量城鄉收入的相對差距。除此之外,恩格爾系數、城鄉差別基尼系數及結構相對系數(陳宗勝、周云波,2002b)、泰爾指數(魏后凱,1996)、十等分組分析法、城鄉收入差距的絕對值、城鄉居民收入增長率(陳永清,2006)、城鄉消費和儲蓄差距等指標也經常被用來反映城鄉收入差距。本書中,城鄉收入差距用指標城鄉收入比(=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純收入)來衡量,根據歷年統計年鑒,本書收集了1978~2014年全國31個省區市的數據,計算結果如表2.1所示。

表2.1 1978~2014年中國城鄉居民收入及差距比較

續表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歷年統計年鑒。

說明:2013年、2014年統計口徑有變化。

從圖2.1、圖2.2和表2.1中可以看出如下幾點。

(1)197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343.4元,2014年增加到28843.85元,增加了83倍;同樣,我國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由1978年的133.6元增長到2014年的10488.88元,增加了77.5倍。由此可見,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但是,從表2.1可以看出,我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雖然有相同的變化趨勢,但隨著收入的提高,二者差距不斷擴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之比最高達3.33(2007年和2009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鄉收入差距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根據圖2.2,我國城鄉差距可以劃分為五個階段:1978~1984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在不斷縮小,但變化幅度不大;1985~1994年,我國城鄉收入差距不斷擴大,城鄉收入比在1994年達到2.86; 1995~1998年,城鄉收入比經歷了短暫的下降;1999~2009年城鄉收入比持續上升,2002年首次超過3.0, 2007年和2009年達到最大值3.33; 2010年至今,我國城鄉差距在緩慢下降,但城鄉收入比仍保持在3.0以上,同時城鄉收入差距絕對值在持續擴大,城鄉收入差距問題仍然十分嚴重。

(2)改革開放以來,我國31個省區市中(見圖2.1),城鄉收入差距最大的幾個省份從大到小排列有:西藏、云南、貴州、甘肅、青海;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幾個省份從小到大排列有:上海、北京、天津、江蘇、吉林、遼寧、黑龍江、浙江。可見,城鄉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中,除去東北三省(吉林、遼寧、黑龍江)之外,還有江、浙、滬和北京、天津。從這些可以看出,城鄉差距最大的省份都是地區生產總值最小、經濟最不發達的西部地區,其表現的城鄉收入差別也更大,矛盾更突出。而經濟發達的東部省區市,城鄉差別也更小。下文將具體分析影響江、浙、滬3個省市城鄉收入差距的因素。

圖2.1 我國31個省區市平均城鄉收入差距( 1978~2014年)

圖2.2 我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趨勢( 1978~2014年)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克苏市| 互助| 石嘴山市| 怀安县| 武强县| 五寨县| 武安市| 伽师县| 贺州市| 营口市| 深水埗区| 绍兴县| 佛坪县| 封开县| 凤翔县| 嫩江县| 北流市| 渝中区| 武宣县| 革吉县| 香港| 龙南县| 武威市| 佛山市| 梧州市| 阳谷县| 谷城县| 林周县| 灌阳县| 武宁县| 大连市| 绥化市| 安多县| 枣强县| 托里县| 雷波县| 上栗县| 神池县| 偏关县| 台江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