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我國產業西遷與西部地區優勢產業發展的國內背景

一 21世紀以來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

改革開放后,東部地區在地理位置優勢和政策優勢的雙重有利條件下,率先獲得經濟快速增長。到2011年,東部十個省份,以不到全國10%的土地面積,集聚了全國37.90%的人口,52.04%的國內生產總值,58.63%的工業總產值,86.18%的進出口總額(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貨物進出口總額,其中出口和進口分別為85.52%和86.89%)。

但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在我國不平衡的發展戰略主導下,在改革開放初期充分享有作為人口大國的人口紅利,在參與國際經濟貿易中作為小型經濟體而獲得更多貿易得益,以及在國家對外開放政策優勢主導下大量吸引外商投資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進入21世紀后,東部地區在改革開放之初獲得經濟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要么正逐漸消失,要么被大大削弱。首先,從政策優勢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之初賦予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等優惠政策,隨著西部大開發、促進中部崛起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重大戰略的實施,高新技術開發區在全國各地的廣泛設立,以及諸如重慶兩江新區等政策特惠區的建立,而被極大地削弱了。其次,從人口紅利的角度看,改革開放之初的東部沿海地區在外商投資的帶動下,由于勞工工資明顯高于中西部地區,因而獲得了大量來自中西部地區的廉價勞動力。這些廉價勞動力為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在東部沿海地區出口導向型產業發展模式下,依靠廉價勞動力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企業將勞動力工資長期維持在較低水平,導致其與中西部地區在國家政策扶持下逐步提高的勞動力工資相比,優勢已經大大縮小,加上城市住房、生活成本的大幅度攀升,其對中西部地區勞動力的吸引力減弱。再加上我國經濟正面臨劉易斯轉折點的問題,導致東部沿海地區出現了日益嚴重的用工荒問題,東部地區經濟發展中的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最后,從外商投資的角度看,盡管目前我國吸收的外商投資仍然主要集中在東部地區(2010年東部地區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占全國的83.9%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商務部投資促進事務局:《中國外商投資報告(2011)》,經濟管理出版社,2011,第68頁。),但也存在以下問題:一方面,該比例在不斷下降(低于截至2010年底的86.5%);另一方面,大量始于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的東部地區外商投資企業也同樣面臨轉型乃至轉向的問題;而且在東部地區經濟日益服務化的背景下,所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資中金融資本占有較大的比重,可能會加劇東部地區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因此,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在土地、勞動力、能源等要素供給趨緊等方面的壓力下,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刻不容緩。正因為如此,21世紀初,在西部大開發戰略的總體背景下,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轉移日益受到學術研究領域和各級政府的關注。事實上,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地區的轉移能夠在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充分利用地區資源、促使勞動力分布的改變、減輕社會壓力等方面對西部地區產生深遠影響,并且能夠為東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發展空間,對于東部地區乃至我國的產業結構調整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中西部地區在“充分發揮資源豐富、要素成本低、市場潛力大等優勢的基礎上,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的產業轉移,不僅有利于加速中西部地區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而且有利于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經濟轉型升級,在全國范圍內優化產業分工格局”國務院:《國務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 28號,2010年8月31日。

正是在此背景下,2010年8月,《國務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要依托中西部地區產業基礎和勞動力、資源等優勢,推動重點產業承接發展,促進西部地區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能源礦產開發和加工業、農產品加工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等產業及加工貿易的發展”國務院:《國務院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國發〔2010〕 28號,2010年8月31日。。2008年8月《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承接產業轉移工作的通知》和2011年6月《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承接產業轉移的實施意見》等地方政策的出臺及2010年10月廣西桂東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建設啟動和2011年2月重慶沿江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的設立,標志著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向西部地區轉移的進程加快。

二 我國外向型經濟向內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本小節的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2012)》或筆者依據其中的數據所展開的計算或分析。

改革開放后,我國走的是出口導向型外生經濟增長方式。這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1978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僅為9.74%,但改革開放后尤其是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外貿出口快速增長,提高了我國經濟增長對出口貿易的依賴程度。1990年,我國的外貿依存度上升為29.78%,到2006年達到最高的65.17%。受全球金融危機及歐債危機的影響,我國的外貿依存度在2007~2011年盡管有所下降,但到2011年仍高達49.99%。二是對外貿易的波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加強。事實上,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最終消費支出對于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是相對穩定的,2000~2011年維持在4~5個百分點(最低的2003年為3.6個百分點,最高的2007年為5.6個百分點),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也在40%~50%;正常情況下,資本形成總額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也是相對穩定的,2000~2011年為4~6個百分點(最低的2000年為1.9個百分點,最高的2009年為8.1個百分點),對我國GDP增長的貢獻率也在40%~50%,但在其他因素導致經濟增長乏力的時候,投資的增加也會增強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比如2009年)。因此,貨物與服務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主要是體現在經濟增長率中扣除消費和投資外的剩余部分。但凈出口對我國經濟增長的這種剩余影響卻左右著我國經濟增長率的走勢。針對我國2000~2011年GDP增長率與三大需求對我國GDP增長拉動作用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GDP增長率與最終消費支出、資本形成總額和貨物與服務凈出口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585、-0.151、0.470。可見,貨物與服務進出口對我國GDP增長率有較強的正面影響。此外,1991~2011年我國外貿出口總額增長率與GDP增長率之間的相關系數也達到了0.402,同樣表明出口對我國GDP增長的正向影響。

出口導向型外生經濟增長方式使得我國經濟增長率日益受到國際經濟形勢波動的影響。改革開放以后,我國經濟增長大致經歷了1981年、1986年、1989~1990年、1998~2001年、2008~2009年以及2011年之后這六次劇烈的波動,其中后三次分別受到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的影響。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率從1992~1996年連續5年超過10%下跌到1997的9.6%、1998年的7.3%,并在1999~2001年徘徊在8%左右。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率從2003~2008年連續6年超過10%下跌到2009年的8.3%。而在歐債危機影響下,始于2011年的我國經濟增長率回落則至今未見回升趨勢。世界經濟波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率的影響,主要體現為,我國出口產品的主要消費國(美國、歐盟、日本等)在全球性經濟危機影響下,經濟增長陷入衰退停滯狀態而對進口產品需求下降,從而導致我國出口產品的外部需求減少,進而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率的回落。

而要減輕國際經濟形勢波動對我國經濟增長的影響,我國經濟由出口導向型的外生增長方式向內生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勢在必行。事實上,這種轉變也是我國經濟規模不斷擴大和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的必然要求。從經濟規模角度看,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的GDP總值僅占世界的1.76%,在世界各國中排第10位。到2010年,我國GDP占世界的比重上升到9.32%,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種變化意味著,改革開放之初基于比較優勢,依賴于貿易紅利促進國民福利的提升對我國已不再適用。而且,我國勞動力工資的不斷上升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使得我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單純依賴于價格的競爭力日益降低。因此,延續之前出口導向型外生經濟增長方式,通過擴大外部需求以解決內部需求不足進而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政策難以為繼。而從經濟發展水平角度看,到2010年我國人均GDP為2423美元2000年基準,世界銀行數據。,接近于經濟由外生增長方式向內生增長方式轉變的臨界值(依據筆者的測算,約為3500美元參見第二章圖2-6。),并會在我國經濟繼續保持較快速增長和人民幣不斷升值的雙重因素下快速接近并超過該臨界值。因此,在當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無論是從經濟規模還是經濟發展水平角度,都是我國實現經濟由外生增長方式向內生增長方式轉變的重要時期。

我國經濟由外生增長方式向內生增長方式的轉變意味著我國經濟政策重心必然因此轉變。在出口導向型外生經濟增長方式中,政策關注點集中于產出的增加,因而往往在遇到世界經濟不景氣從而導致我國經濟增長率下滑時采用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以刺激經濟恢復快速增長,比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的四萬億元投資等政策。但在我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同周期背景下,一方面,我國的經濟政策必須與世界各國之間相互協調,從而造成我國經濟政策自主性大為削弱;另一方面,由于面對相同的世界經濟環境和相似的經濟走向(繁榮或蕭條),在各國經濟政策同步的情況下我國經濟政策的有效性將會大大降低。因此,我國經濟政策關注點也將從實現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技術引進向主要依賴于自主技術創新的轉變,通過擴張國內需求來緩解我國有效需求不足。這也同時意味著我國經濟在參與國際貿易的過程中,其重心不再是單純通過量的擴張來緩解國內需求不足,而應該是在參與國際分工中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玉溪市| 南靖县| 大方县| 广河县| 尖扎县| 清新县| 衡山县| 枣强县| 宜良县| 岳池县| 中方县| 扶余县| 久治县| 株洲县| 姜堰市| 玛曲县| 隆回县| 大城县| 织金县| 长春市| 德兴市| 贵定县| 宿迁市| 庆云县| 揭西县| 府谷县| 阳春市| 永靖县| 根河市| 嘉荫县| 永泰县| 上栗县| 三明市| 介休市| 微博| 淳安县| 漳平市| 徐汇区| 邹平县|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