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0章 順手為之

  • 援明傳
  • 不必嘗
  • 2998字
  • 2023-10-16 06:42:36

盧傳廷笑道:“子生子,再生孫,子子孫孫無窮盡矣...

而且被圈養的藩王們,也找不到別的事情可做,唯有不停的生子,提高資產的同時,還能追尋快感。”

殿中武將們一陣哄笑。

盧傳廷:“明廷因為藩王這項龐大的開支,用于民間的救濟和應對變故的財政,其實已經寥寥無幾…

而且,財政的脆弱,也造成了國家在面臨巨大變故時,毫無抗壓的能力...

而東林黨人不顧家國,只知斂財,阻撓了朝廷收取關稅、商稅以及海禁,導致了巨大的財政赤字...

之后就再也沒有能力建立一支強悍的軍隊...

薩爾滸之戰、松錦之戰和孫傳庭的潼關之戰,大家都把責任推到了崇禎皇帝身上,認為他太過于心急,導致了這三次戰役的失利...

其實不然!

只是因為當時的明廷,根本無力支撐巨大的消耗,沒有了財政,就沒有了后勤,更失去了動員百姓的能力...

軍餉發不出來,軍隊怎么會有士氣。補給跟不上,吃不飽穿不暖,談何打仗…

崇禎皇帝殫精竭慮、獨木難支。連箱子底都刮干凈了,如果不催著他們盡快的決戰,用不著別人來打,他們自己就會餓死!...

所以,即便換一個明君圣主坐上他的位置,明廷也是積重難返、無力回天的...

而迫于財政壓力,裁減掉的朝廷機構,造成了李自成的失業,連年的干旱和加征的三餉,也成了李自成星火燎原的助力,最終,埋葬了大明王朝...

說到底,都是因為沒錢沒糧!...

所以,財政才是明朝滅亡的根本!”

殿中眾臣對于經濟,幾乎全都不擅長,四書五經固化了他們的思維,斷章取義的理學,更加讓他們漠視商道、鄙視商道。

細思之后,不由一臉的急切!

閻應元眉頭緊皺,趕緊出班問道。

“主公,可有解決之法!”

盧傳廷笑道:“閻公勿憂,解決財政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開征商稅、廣開海港、促進貿易、士紳一體納糧等等措施,都能有效的解決財政的困境!”

閻應元聽完舒了一口氣,商稅已經開始征收,開海也是遲早的事情。

可是下面遺老們卻不淡定了,他們都是士紳,和那些泥腿子一體納糧,這怎么能成。

可是之前已經被盧傳廷的一通亂拳打的暈頭轉向,只能縮著脖子不敢上前。

看著形態各異的眾人,盧傳廷擺手笑道。

“財政方面,我會另辟蹊徑,我現在要說的也不是財政!”

眾人皆是一愣,既然說的不是財政,那你這嘚啵嘚啵一番長篇大論,到底意欲何為!

遺老們驚喜交加,趕緊追問:“哦!那就好,那總督大人想說什么。”

盧傳廷神情嚴肅,繼續說道。

“因為太祖皇帝是農民出身,缺乏系統的教育,雖然聰明絕頂,后期也拼命的讀書,但是,他還是缺乏完整的知識體系...

這于常人而言,自然是微不足道,但是對于一個皇帝而言,可以說的上是巨大的災難。因為,他缺乏頂層制度的設計能力...

所以,明朝的制度,基本上完全沿用了前元的制度,比如軍戶制度,再比如貨幣制度...

一個國家,不但沒有鑄幣權,還因為后期的財政壓力,不顧后果的濫發寶鈔...

銅的稀缺,導致了通縮,寶鈔的發行,導致了通脹,有明一朝,經濟的混亂,是歷朝歷代從未出現過的,這樣又如何能夠長治久安...

所以,改制已經迫在眉睫!...

人類五千年的文明,放在宇宙的尺度上,只不過是彈指一揮間。

任何的社會制度,都可以被看做是文明的一種實驗。

所以,制度的頂層設計有缺陷,就要考驗制度的糾錯能力,才能擁有頑強的生命力...

關于明朝后期的財政赤字,張居正實行了一條鞭法、卻只能做到曇花一現...

為何?

因為制度的固化,和僵硬的官僚體制,讓他們不能靈活的變通…

如果在萬歷時期,明廷就實行士紳一體納糧,或者放開藩王的限制,讓他們自尋出路,明朝,至少能夠續命百年...

但是,政策的執行和實施,也需要統治者巨大的決心,號稱眾正盈朝的東林黨人,是不會讓這項政策落到實處的,甚至連軍餉,未出京城就已經被貪腐了六成以上,祖制成了他們斂財的工具,而民心,也成了他們博取利益的籌碼...

所謂的眾正,大家也看到了,就屬他們投降的最快。稱之為一群豬狗都不過分!”

殿中爆發了一陣嘲笑聲,而一些曾經加入過東林的遺老們,趕緊用袍袖遮面!

盧傳廷:“而到了崇禎年間,就算打亂了重建,也不可能重新續命…

因為,兩億多人口,國家已經不堪重負,產出和消耗,完全不對等。根本沒有這么多糧食來養活他們…

何況,還要維持巨大的朝廷開支!禍亂已經不可避免。”

“所以,諸公,你們認為...有沒有改制的必要!”

閻應元和顧炎武立即上前,異口同聲的說道。

“必須改制。”

盧傳廷看著陳子龍,笑著問道。

“懋中,你認為我說的,還有什么需要補充的嗎?”

陳子龍絕非庸人,他的才華,絕對在這一群文人中間稱得上頂尖,只是眼界局限了他的思維,經過了盧傳廷的一番分析,他已經想通了前因后果!

神態隨之變得恭敬,鄭重一禮后方才回道:“督爺經天緯地之才,懋中受教,并無補充。”

盧傳廷微笑點頭,待眾臣消化了一番,接下來就要討論關于土地的問題。

這是個非常棘手的問題,又要從王朝周期律開始講起。

長篇大論,盧傳廷已經不想講了,好在政策的施行全部是他的嫡系負責,沒必要什么都講透,讓他們自己去摸索體會,方能明白這個國家最需要什么。

大浪淘沙,留下后的才是精英。

何況,務實就該有務實的樣子。

這個年代地廣人稀,大族就要有大族的土地。

要想樹靜、必先止風。

風!到底掌握在誰的手里!

當然誰有話語權,誰就能起風。

亂世沒有法度,失去了理想的大族,也根本不會顧及百姓的死活。

無謂的拉扯,只會徒耗國力,唯有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才能重拳出擊。

盧傳廷是從田畝人口的名冊上面找來的靈感。

反復推敲之后,決定土地半國有化。

以應天為例,人口大約150萬左右,耕地面積約280萬畝,均分田畝的話,每人大約兩畝左右。

但是,還有大量未曾開墾的土地,若是生產力足夠,再精修水利,耕地面積至少還要翻兩倍、甚至三倍。

而鎮江地區,人口20萬都不到。耕地面積約有220萬畝,每個人可以分到十幾畝田地。

一戶就算五個人,就可以分到六七十畝,偕老扶幼的,怎么能種得了這么多田?

北方地區連年戰亂,人口已經銳減,若是均分田畝的話,特別是平原地帶,每個人大約能分到50到100畝左右。

陜西地區更加離譜,估計每個人可以分到上千畝。

‘赤地千里’可不僅僅是個形容詞!

高產糧食,以后會成為這個世界的主色調,工業化之后的國度,對土地產出的依賴也會大大的降低。

能夠保持平均每人兩畝地,已經綽綽有余!

所以,盧傳廷直接下達了命令。

以當地實際情況為原則,制定統一的分田標準。

以應天為例,除去七十萬城市戶口,給農村戶口每人兩畝,其余的土地全部收歸國有。

人口膨脹之后,在國有土地上另行分田,分到土地的子民,會享有永佃權。

永佃權是指:從出生到死亡,分給他的土地,都是歸佃農所有。

為了防止土地兼并,無論私有公有的土地,一律不準買賣。

又考慮到了以后公共設施的土地征用,所以規定,國有土地可以優先置換私有土地。

為以后修建公路、鐵路、等公用設施打下基礎。

而國有田地的種植,將使用半承包半工分制,通俗的來講就是,可以承包給農民,他們也可以到國有田地里面做工,以換取工分。

而工分就是錢,會根據物價的浮動來制定標準。

因為勞役制的取消,所以,工分的價格應該很公道,不然,誰愿意幫你種田。

不但能給農民增加收入,還能完成工分到紙幣的轉換。

為以后建立銀行系統打下基礎。

而對于現在就擁有大片土地的地主,因為取消了賤籍,所以種田的成本也會飆升。

這樣一來,私有和佃農之間的區別,貧富之間的差距,會被無形中拉近了許多。

這個年代,大族也是被搶了一遍又一遍的,沒有必要雪上加霜。

何況,在盧傳廷宏偉的構圖中,這塊祖地上的人民,完全不需要依賴土地生存。

但是先期,盧傳廷還是在稅收上面作了點文章。

盡管以他的見識,根本不需要土地的稅收來提高財政。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汉阴县| 湖北省| 灵武市| 茂名市| 康马县| 南投市| 剑川县| 洛南县| 宜兰市| 曲阳县| 达州市| 喀喇| 盐山县| 惠水县| 博客| 漳浦县| 元氏县| 酉阳| 祁阳县| 宁陕县| 丽江市| 玉环县| 巧家县| 甘谷县| 盐城市| 温州市| 津南区| 乾安县| 隆德县| 武功县| 泸州市| 陕西省| 金平| 西平县| 昌邑市| 泸定县| 安龙县| 平原县| 云林县|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