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弱智兒童勞動意識培養指導
- 學生熱愛勞動教育與班級主題活動
- 孫仲儀 高天編著
- 1156字
- 2021-05-27 14:17:41
如何讓低年級中度弱智兒童知道為什么要勞動,怎樣勞動,真正體會到勞動的光榮并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自立精神。要想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和自立精神,就要激發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培養愛勞動的情感,實踐是:
首先讓學生夸夸自己的父母(或長輩)是如何能干,從對能干父母(或長輩)的熱愛中引導他們產生對勞動的熱愛之情。再給他們講故事,看圖片,了解工人叔叔農民伯伯他們是怎樣辛勤勞動的,讓他們從圖片中了解到鋼鐵是怎樣煉出來的,漂亮的玩具是如何經過一道道工序由叔叔阿姨做出來的,農民伯伯忙著收割,田埂上稻谷堆得像一座座小山的情景,讓學生知道他們是怎樣辛勤耕耘的。最后讓學生就有關的知識內容說說,念念,唱唱,跳跳。經過一系列的活動,弱智兒童不但從理性上認識了勞動,更在實踐中逐漸了解了勞動的重要性,是勞動創造了財富,愛勞動是光榮的。
(2)幫助學生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掌握日常生活的本領,首先讓弱智兒童知道自己的事情應該自己做,例如:穿脫衣服,整理自己的書包,擺好自己的桌椅等一些日常的勞動技能,具體方法是先請能干的學生做一遍,然后老師再示范講解正確的操作過程,結合勞技課比比誰做得好,激發學生參與勞動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勞動積極性。
其次要求學生能為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在家里幫助父母掃地、擦桌子、收拾碗筷、撿菜等。在學校幫助老師擦窗臺、擺桌椅、清掃包干區,定期評比,表揚做得好的學生,鼓勵操作有困難的學生。同時,讓學生在角色游戲中模仿成人勞動,學習簡單的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快樂。如學生在“工廠”里制作各種玩具,用紙析出“猴子”、“褲子”、“衣月良”、“皮球”、“小烏”、“帆船”后,送到“商場”,當看見有許多人來“買”,學生便會產生成功的體驗。
最后,發揮自然角的作用,讓學生輪流照料自然角。這樣學生既獲得了動植物的有關知識,又學到了墑單的種植管理技能。
(3)創設勞動環境,養成勞動習慣。首先讓學生輪流做值日生,要完成各項工作,像擦桌椅、清掃等,逐步向他們提出更高的要求,幫助他們改正一些缺點,熟練勞動技能。
其次根據弱智兒童的勞動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內外打掃干凈,老師天天檢查督促,使學生慢慢地養成天天勞動的習慣,勞動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
最后讓學生去廚房幫阿姨撿萊,拔拔花壇中的草,清掃校園,讓弱智兒童在為別人做好事的同時又一次鍛煉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的光榮。
(4)校內校外相結合,鞏固勞動習慣。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必須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老師應主動與家長聯系,使家長認識到培養弱智兒童愛勞動、會勞動的重要性,要求學生在家里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適當做些小家務,讓其父母說說孩子多能干。老師還應經常和家長溝通情況,商討好的教育方法,如此持之以恒,弱智兒童定會養成愛勞動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