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小學生家庭勞動教育指導

家庭中的勞動教育對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對培養孩子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培養孩子對家庭、對親人的責任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有重大意義。

當前的小學生尚具有一定的勞動觀念,知道勞動的重要,但很缺乏勞動的習慣和技能,不少孩子在生活中懶惰成性。根據調查220名l~6年級學生,每天早晨起床自己收拾被褥的僅占26.4%,飯后經常洗碗筷的只占13.2%。其中五年級學生,自己洗手絹、襪子等小衣物占64.1%,倒垃圾占62.2%,幫助燒飯菜占20.9%,拖地板占42.9%,掃地、擦灰塵占55.5%,買菜占25.8%,洗衣服占28.5%。以上調查表明,當前小學生懶惰問題很嚴重,缺乏勞動習慣,對自己應當干的事,甚至連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和家務勞動,都沒有達到起碼的要求,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家長的重視。

現在的小學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孩子的生活條件日益優裕,不少家長對子女嬌慣,什么活兒也不讓孩子干。據調查,有的低年級的孩子早晨起來伸出一只胳膊讓媽媽給穿袖子,又伸出另一只胳膊讓爸爸給穿另一只袖子;有的早晨起來伸著脖子等家長給戴紅領巾,伸出腳等家長給系鞋帶;連刷牙都由家長擠牙膏。更有甚者,有的家長怕累著孩子,把學校的值日勞動也包起來,親自去代勞。這樣,大部分“小皇帝”、“小公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優越生活。他們或是不愛勞動,或是不會勞動,或是沒有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這種現象不解決,將直接影響下一代人的全面健康成長。因此家長要高度重視孩子們的勞動教育。

勞動不但能提高孩子的覺悟,而且能發展智力。一位教育家說過:“孩子的才能和天賦的起源在他們的指尖上,形象地說,從他們的手指淌出涓涓細流,匯成創造思想的源泉。”這位教育家告誡人們不僅要把勞動看作生活的必需,而且要把勞動看作人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財富的多方面表現。

勞動能培養孩子具有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勞動人民是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的創造者,是實現“四化”大業的主力軍。勞動人民對自己所從事工作的熱愛和勞動成果的珍惜是與辛勤的創造性勞動密不可分的。種糧的農民絕不會把饅頭、面包扔掉。制造桌椅的工人,也不會用刀子在上面留下自己的姓名。自己洗的衣服穿起來在意,自己燒的飯萊可口,自己種的花草愛護……勞動將使孩子逐漸樹立起熱愛勞動,熱愛勞動人民,熱愛勞動果實,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勞動還可以促進意志品質的形成,勞動習慣的形成過程也是意志形成的過程。

例如:每天早晨起來自己疊被子,自己打掃臥室,沒有相當的意志力是不可想象的。

再如自己洗衣服、倒垃圾、刷廁所等勞動,沒有不怕臟、不怕累的思想是不行的。不難看出,勞動對孩子性格的形成起獨特的作用。勞動是孩子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一環,是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勞動不僅鍛煉了孩子,而且也可以使孩子從中受到教育。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愛勞動首先是是孩子情感生活的范疇。只有當勞動給孩子帶來快樂時他才渴望勞動。勞動的快樂越深刻,孩子就越珍惜自己的榮譽,越清楚的在勞動中看到自己的努力,自己的榮譽。勞動的快樂是強大的教育力量,這種力量能使孩子認識到自己是集體的一員。”要使勞動不成為額外的負擔,家長千萬不能用勞動懲罰孩子。如果孩子形成了一種成見,勞動就是懲罰,這給整個教育工作造成的損失是難以估量的。

我國人民有一條金科玉律,任何勞動都是值得尊敬的。如果孩子看到父母很尊敬地和電梯女司機、郵遞員、清潔工打招呼,就會使孩子明白一條十分重要的真理:日常的平凡的勞動都是很重要的,在我國一切勞動都是受尊敬的。

在勞動教育中,不能溺愛。認為“孩子小,大人干就行了。”或者認為“學習就夠累的了,只要學習好就行了。”往往孩子應該做的事,就由大人代替了。這是不對的,要想改變孩子對勞動的態度,家長必須以身作則,真正認識到勞動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重視從小就培養孩子的勞動習慣,將使孩子終身受益。

(1)自己的事自己干。培養孩子良好的勞動習慣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可以說是最經常、最基礎的內容。它是勞動的起點,又是其他勞動內容的基礎。

①什么是“自己的事”。首先要明確“自己的事”是屬輕微的勞動。針對孩子的年齡特點,是力所能及的事,如學習方面的削鉛筆,包書皮,整理書包,準備文具等;生活方面的穿衣、洗漱等;集體方面的值日、掃除等;家庭方面的做飯、洗碗、掃地等。

②放手讓孩子干自己的事。要放手讓孩子去干自己的事,既不要怕累著孩子,也不要怕孩子干不好。要想培養孩子會做事,就應該讓孩子有自己的一份勞動任務,如鋪床、縫扣子、熱飯、洗小件衣物,準備上學用具等。當孩子干得好時,要給予表揚,孩子干得不好時,家長要給以指導,千萬不能責罵或挖苦諷刺。

③反復訓練循序漸進。家務勞動有難有易,開始不要讓孩子做復雜勞動,應該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提出較高要求,讓孩子反復訓練,循序漸進。由于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水平有時不能平衡,往往心到手不到,干事拖拉,丟三落四,這種現象是正常的。家長要認真幫助孩子找出問題所在,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再讓孩子重新做,達到家長滿意為止。

④讓孩子體會勞動的快樂。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我們要使學生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時代盡量多和成年人一起勞動,對成年人來說,勞動是一種幸福和享受。共同感受勞動的快樂是自我教育的第一步。”當孩子學會自己照顧自己時,他的內心會流溢著自豪和歡樂,會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做人的尊嚴,因為這是他勞動所得。家長要讓孩子養成自己的事自己干的良好習慣,就必須從一點一滴的事做起,在自我服務和家庭勞動中,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2)艱苦樸素、勤勞節儉。今天的孩子可以說是在“蜜罐”中長大的,要什么有什么,想吃什么,家長給買什么,只要孩子開口要,家長就千方百計地去滿足。孩子們所要的東西來得太容易了,丟了不找,壞了不心疼,不知道愛惜。我們必須教育孩子們,讓他們知道“艱苦樸素,勤勞節儉”是我們的“傳家寶”。

教育孩子不亂花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長在孩子身上肯花錢,孩子的生活越來越幸福。很多孩子,平時口袋里的零用錢已從過去的幾角錢,變成幾元錢,十幾元錢,甚至更多。學校組織學生去春游,家長給孩子帶了滿滿一書包吃的東西,燒雞、雞蛋、香腸、面包、水果、糖、飲料以外,還給不少零花錢。學生花錢大手大腳,毫不吝惜,發展下去是很危險的。有的學生口袋里有錢,就常去玩電子游藝機,買不適宜的書或看不應看的錄相。由于年齡小,分辨是非能力差,不但影響學習而且發展下去容易變壞。

所以,家長要有計劃地給孩子零花錢,讓他們把錢攢起來,購買文具、圖書,養成從小不亂花錢的好習慣,當然,家長的榜樣作用也是十分重要的。家長不講排場,不比闊氣,樸素節儉,對孩子的成長是無聲的教育和影響。

總之,要讓孩子在自我服務、家庭勞動中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樸素的好品質;培養孩子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強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的情感,使孩子在家庭這個搖籃里健康成長,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童年,美好的少年時代。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将乐县| 珲春市| 藁城市| 岳阳市| 师宗县| 武平县| 潼关县| 漳浦县| 海原县| 溧水县| 青海省| 剑河县| 阜阳市| 沙雅县| 民和| 望城县| 大同县| 分宜县| 阿克| 丽水市| 泸溪县| 甘谷县| 靖远县| 澜沧| 杭州市| 仙游县| 武夷山市| 中山市| 名山县| 马尔康县| 喀什市| 博乐市| 彝良县| 晋中市| 乌鲁木齐县| 武夷山市| 泸溪县| 哈尔滨市| 苍溪县| 长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