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泳博強迫梅勇做自己的聆聽者,把自己在吃面的時候若有所思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一邊說出來一邊進行整理,整理自己的思路,以便更加明確更加堅定。
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學生都曾經思考過自己的學校學習的知識的實用性問題。寧聲濤思考過,江泳博也有自己的思考,至于張連城,他也有他的一套理論和想法。
把英語和數學這兩個主科罵的一文不值之后,江泳博又把一些“副科”夸贊了一番。最后他總結說:“雖然我的語文不太好,古文看不懂,古詩記不住,成語也亂用,作文寫不出,不過我還是知道,語文是非常重要的,在以前,語文可是叫做國文!國文是什么意思?我的理解是國文就是國家的文字國家的文學國家的文化!沒有國文那還談什么教育?所以把英語和數學與國文相提并論,簡直扯淡!只有國文才配比其他學科采用更高的分值,就算語文考試200分都沒有問題。”
“語文兩百分?那我也只有幾十分啊。”
“按我的語文水平,如果語文200分,那我可能也只有一百三四。不過我覺得國文必須要重視,從實用性來說,你可以不用其他知識,但是生活在中國,你就必須要用國文。不學語文就是賣國!”江泳博太激動,以至于忘了梅勇不聽他的吩咐,又開始說話了。他的要求是梅勇的回答最多就是一個字或者兩個字,這次梅勇居然接口了十四個字。
“那我們算不算賣國?我上次的語文才41分,你呢?”
“我也只有67分。我們當然不算賣國了,我們雖然語文學的不好,可是我們也在學習啊。我看語文的時間是最多的,只是我的能力有限,目前沒有學好而已。同時,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天天也都在學習語文啊。是不是?我們一說話一聽話一寫字一聽歌其實都在學習語文的。我們這怎么算賣國呢!”
說著說著,兩人已經走到了江泳博家樓下。
“好吧。我也不聽你說我媽的故事了,我現在有些激動,我找到人生目標了。我要好好的立志,好好的想想我需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必須做什么。明天你再告訴我我媽又是怎么對你們的。你先回去了吧。明天見!”
江泳博上樓,梅勇自己回自己家去。
第二天中午,江泳博和梅勇各自拿著自己家里帶的飯菜去學校食堂蒸熱,然后就在食堂外面的壩子里石頭桌子和長條凳上吃起來。
“好了,我媽的事情是怎么回事?現在你老老實實的告訴我。我記得你說我媽兩次幫助你們,是吧?我爸是個軍人,軍人幫助過人,救過命,似乎也不算是個稀奇古怪的事情。我媽要是個醫生護士或者大富豪之類,什么救死扶傷或者開粥場接濟災民我都可以理解。我媽也就是一個普通的工人,她能干什么施恩的事情呢?”
“我想想。”
“你還要現編嗎?”
“不是,我是聽我媽說過幾次了,不過有點模糊,有些具體的事情有點模糊,我想想我媽是怎么說的。”
江泳博理解梅勇那個大腦袋,如果是進入復述模式,比如說講他爸的故事,思路比較清晰,說話也很明白,如果是用他自己的思維自己的語言來講,恐怕說到初中畢業也未必能夠把事情給理清楚講清楚。
“我有個外婆。”
“嗯,很多人都有外婆,也不對,是每個人都應該有外婆,只不過有些人出生之后呢沒見到過外婆。”
“我媽說是你媽的幫助才救了我外婆的命。”
“你媽說我媽救了你外婆的命?”
“不是,不是我媽說你媽救了我外婆的命,是幫助了我們才救了我外婆的命。”
“這么亂啊。哦,你的意思是,我媽不是直接救了你外婆,而是間接的救了你外婆吧。”
“我媽就是這個意思。”
“那好,你繼續說。”
“好像是81年的時候,長江發生了大洪水。”
“等等,我記得有31年大洪水和54年大洪水,沒有聽過81年大洪水呢?”
“那我就不知道了。”
后來江泳博才知道,長江發生特大洪水最著名的當然是31年和54年的全流域大洪水,81年那次只是長江上游和幾條支流發生了大洪水,并不是聞名全國的長江全流域大洪水。
“那你接著說,你說,81年大洪水,那個時候我才2歲,你也只有4歲吧。”
“我——”
“不對啊,你們家距離長江很遠啊,你們家不是在高原邊上嗎?高原也有洪水?”
“你先說,你說完了我再說,不然我被你搞糊涂了,就記不清楚了。”
“好吧好吧,我不說了,你說你說。”
“我是出生在理姜縣的,我爸是甘肅的,不過聽說我們家老早也不是甘肅的,是我爺爺他們家里逃荒不知道怎么就去了甘肅最后就安家在那里。我媽就是本市的人,后來跟著家里的人去建元找活兒做。我爸以前一直是個村里的泥瓦匠,遇到有需要人手的時候也會和村里的人一起去XJ那邊收棉花。”
“嗯。”
“聽大伯說我爸打了人,打了一個欺負人的警察,然后就不敢在家里呆了。他就朝南方走,不過在南方又覺得南方人很精明,老是被算計。就在南方待不下去了,像回家鄉去,又怕被抓起來,就在他也不知道該到哪里去的時候,他在一趟火車上遇到了小偷偷東西,他看不慣就動手了,可是整個車廂里有四五個小偷,他也沒學過真正的武功,就被打倒了,還被捅了好幾刀。”
“哦。難道是我媽救了你爸?”
“不是你媽救了我爸,是我媽救了我爸。”
“那關我媽什么事兒?”
“那個時候我都還沒出生,你媽的事情是81年,我現在說的事情是76年。”
“哇,那個時候也有小偷啊。我還以為那個時候的人很單純,沒有犯罪分子呢。”
“我不知道。反正我媽就是這么給我說的。我大伯也是這么給我說的。”
“那好吧,有沒有小偷不重要。我就想知道我媽做了什么,而不是你媽做了什么。”
“好吧。我爸和我媽結婚以后——”
“怎么突然就結婚了,太快了點吧。”
“你不是說不要說那么多我媽嗎?”
“對啊,我想起來了,還有你外婆的事兒呢。關鍵人物我媽和你外婆都還不出場,你一直講的都是什么啊。”
“我媽生我的時候遇到了危險——”
“我知道我知道,你昨天講過了,不是說我爸恰好經過,把你媽送去了醫院嗎?”
“嗯。后來——”
“洪水呢?”
“什么洪水?”
“你說81年洪水的時候,我媽幫助過你們,間接的就救了你外婆一命。怎么說來說去,洪水也不見了?”
“好吧,我就說洪水了。當時發洪水,我爸爸媽媽外婆都不在理姜,我們到了渝州。渝州的洪水非常厲害。”
“腦子都亂了。你們家的人在全國晃來晃去的,看來我們還是看著地圖說才能講清楚了。”
“我爸媽在不是理姜的人,也沒有土地,是在我媽的一個親戚那里幫忙。81年洪水的時候,我爸爸媽媽當時在渝州去修路。”
“你外婆呢?”
“我外婆在理姜啊。”
“我媽呢?”
“我不知道。”
“太亂了,這個事情明顯沒有我爸的事情簡單。我簡直都有點被你弄糊涂了。”
“不糊涂啊。”
“好吧。你接著說,我不說話了,看來我再說下去,還說不定把你也搞糊涂了。”
“我媽媽生病了。我爸爸又要忙著去修路,所以就叫外婆去渝州幫忙照顧一下我媽。”
“嗯。”
梅勇說了話之后看著江泳博,以為他又要發問又要插嘴,結果這次江泳博說到做到,真的不問問題了。
“外婆在去渝州的路上被騙子把她帶著的錢給騙走了。于是她就待在寧堅走不了了。”
“她不是去渝州嗎?怎么來到寧堅了呢?”寧堅就是江泳博和梅勇所在的一個地區,后來才從地區升級為地級市。
“那個時候整個省里只有這條國道道路最好,班車最多啊。從理姜到渝州就要繞著圈子經過寧堅的,而且沒有直達班車,要中途轉兩次車。先從理姜縣到蓉景市,然后從蓉景市到寧堅,又從寧堅轉車去渝州。”
“哦。她為什么不坐火車呢?”
“我也不知道。”
“那好吧。你說。”
“寧堅是我媽的家鄉,外婆雖然離開了好幾年了,但還有一些親戚在寧堅,于是就想找人幫忙。不過正好遇到發洪水——”
“我明白了,可能是發洪水的原因,有些火車停運了,所以你外婆只好想辦法坐汽車。哈哈。”
“大概是吧,反正我不知道,不知道我媽給我講過沒有,我也沒有問過。我就記得說是坐汽車。”
“好吧。接下來呢?”
“外婆的老家也遭遇了洪水,那個時候洪水太猛了,沖走了很多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