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考大學
- 云出終南岫
- 雨新桐
- 3725字
- 2018-02-14 23:23:51
1957年到1960年,王世華他們的戶口和糧油關系全部轉到了商縣中學的學校里。
當時,學校里專門有一塊實驗田供他們學習種植。試驗田大概有二畝多地,學校要求種上冬小麥。于是學生們開始深翻地,挖了至少有1米5深的壕溝,下面埋上肥料、樹葉和青草,在上面再蓋上土,就這樣一層一層的一直將這1米5深的深溝埋平,然后在最上面再種上小麥。
種植小麥,也不是按正常的播種量進行播種的,而是要密植,厚厚地幾乎把小麥撒了整整一層。過了不久,小麥苗出土了。開始的時候,麥苗長勢非常旺盛,可是,過了冬季,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當小麥開始分蘗的時候,就都全部倒伏在了地上。
這可怎么辦呢?學生們拿小木棍兒和草繩試圖把麥苗扶起來,可是倒伏的小麥仍然站不起來,因為麥子實在種得太密密麻麻了,麥稈長得比較細弱。那一年到了最后,小麥顆粒無收,完全是一地的麥草,全部荒在了田里。
除了深翻地,王世華和同學們還積極參與了大煉鋼鐵的運動。在學校的一個角落里,老師們請人圍起了一個煉鐵的土爐子。這個大爐子大概有五米多高,王世華和同學們把收來的廢鐵全部砸成小塊兒,然后再用木炭來煉鐵。
煉鐵的木炭從哪里來呢?學生們要走到周圍很遠的農村,到山區里面去,一個叫甘露塘去背木炭。
因此,王世華和同學們每周六都要去山里背回木炭,走的路相當遠。大家出發之前天還沒有亮,每人包里帶上兩個玉米面饅頭,學生們都戲謔地把它稱作“手雷”,因為涼的時候,這玉米面饅頭硬的要命。
實際上,到了學校指定的地點,深山里那些老鄉的家里,木炭有的在樓上,有的儲存在地窖里,將他們原來準備出售的多年積攢下來的木炭,實行一平二調,讓他們交出來,老鄉們的內心其實也不怎么情愿。
就這樣,學生們每人根據自己的體力情況,有的人擔的多一些木炭,有的人則背的少一些。一路上,他們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一般來說,都要經過一天的時間才能走回學校。
當然除了參與擔木炭的運動,參與深翻地的運動,學生們還進行捕捉麻雀,消滅老鼠等等。在當時,全國的形勢都是這樣的,所以大家就跟著一起施行了。
轉眼間兩年過去了,王世華已經升學到了高三,升學高考就在眼前,同學們之間有的是協作,互相幫助,但也有的是互相競爭的。
隨著王世華和同學們的年齡逐年增長,對社會和對自己的前途,大家也有了一些模糊朦朧的認識。
王世華在外語老師的慫恿和鼓勵下,糊里糊涂地在高三時報考了西安外語學院。可是王世華只身在外,也沒有人可以征求意見的,更沒有人對王世華未來的道路進行指點,不想,這一決定就確定了王世華一生的命運。
高考時,王世華根本沒有覺得有任何的壓力,考場就設在他們學校,考完就算了事了。可是這事面臨轉戶口的問題,這確實讓王世華大傷腦筋。因為,王世華他們都來自農村,擔心自己如果考不上大學,戶口就要轉回農村老家了,又要回到深山里務農,那么這十年的學習功夫也就算是付諸東流了。
王世華心想,如果考不上,下一步該怎么辦呢?母親和哥嫂多年來的辛勤勞動,他們的心血,王世華將如何進行回報呢?所以等待錄取通知,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個十分難熬的過程。
為了等待錄取通知,王世華和同學們決定先不回家,他和同班的五個男同學租了兩輛架子車,來到商洛衛校的一個建筑工地,去給衛校拉架子車墊土方。大家苦干一個多月,掙了幾十塊錢。
王世華想,這樣可以為自己以后上學買點日用品課本和書籍了。他還用平生以來的第一次自己掙的錢,買了一個布被面,還買了幾件其他的生活必需品。余下了一點錢,王世華就留作以后的車費,他十分謹慎地保管了起來。
當時錄取通知書要留一個郵寄的通訊地址,王世華擔心在學校通訊地址不保險,就把地址留在了自己的老家,把戶口和糧油關系暫時都裝在自己的口袋里。
因為錄取通知的通訊地址,寫的是王世華的老家,也就是山陽縣板巖鄉廟臺村,所以王世華將自己那僅有的一點簡單行李暫時寄存在學校的一個雜物間里,他們幾個人就空人返回了老家。
商縣離板巖鄉還有二百多里地,因為山陽縣離商縣120里,山陽縣離世華家還有65里,那么加起來,已經快到二百里了。
為了節省路費,王世華在整個上學期間,都從來沒有坐過汽車,往返學校他一律步行。王世華就這樣步行著走回家里,一方面幫助家里干些農活,另一方面繼續等待錄取通知書。
這是決定王世華命運的一份通知書。
記得8月中旬,有一天下午時分,王世華正在村子場邊的大磨上磨糧食。他遠遠地看見公社的文教專干和另外一名工作人員戴著草帽,從溝那邊的山梁上向他家走來。
走到他家的時候,他們問王世華,“你是不是叫王世華?”
世華說,“我就是王世華。”
年紀大一點的工作人員說,“恭喜你,你考上大學啦。是西安外國語學院。”
這是真的嗎?聽了這話,王世華當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工作人員十分肯定地說,“你看,通知書我們都已經給你送來了。”
這時候,世華才反應過來,連忙將他們二位領進了自己的家。
母親和世華的大哥世經,還有其他的鄉親們,大家得到這個消息都是喜出望外。
專干特意給他們送來錄取通知書,可是家里也沒有紅包,也沒有鞭炮,實在沒有什么東西可以招待人家的。想來想去,母親給他們每人煮了兩個荷包雞蛋,這大概在山里,就是最高的招待了。
經過一番攀談,他們千恩萬謝地送走了二位專干。因為這兩位同志,他們要步行五六里路,冒著8月的酷暑,專門給他把通知書送到家里,實屬不易。
送走客人之后,王世華獨自將通知書仔仔細細看了好幾遍,西安外國語學院,那大紅的印章后面的地址是XA市南郊八里村,上面還有開學的時間,以及自帶生活用品等等要求。
王世華心想,這一回,他多年的心血沒有白費,尤其是自己的母親以及大哥大嫂,他們一直以來的辛勞也沒有白費,現在他總算考上了大學。
至于大學將來是怎么上,他還一點沒有打算。他總覺得,XA市肯定要比商州更大一些,這樣他就可以一步一步的從終南山里向外邁出了腳步,就像一片云飄出了山岫。
記得那天晚上王世華幾乎沒有合眼,他思前想后,覺得考上了是好事兒,可是考上了也可能是壞事情。
上學,尤其是上大學還是外語學院,據人說要求的很高,像他這樣深山里來的窮孩子能否適應大學的生活呢?再說家中沒有任何的經濟來源,上學的費用從何而來呢?即使是往返的車費也無法支付啊!
想到這里,王世華的心中又感到十分的懊惱,就是在這樣的矛盾當中,他思前想后,不知不覺地睡著了。
假期很快就這樣過去了,到了快開學的時候,王世華就又步行走到了商縣中學,還有幾位考上的同學,他們都在那里等著他,然后他們集中一塊兒去上大學。
記得當時一起考上大學的,還有馬灘的兩位姓曹的同學,叫銀華的同學,還有一位丹鳳姓劉的同學叫劉成功,還有一位姓舒的同學,他們大概有五六個人考上了大學。
同學們來到一塊兒,大家都談論著,你考到哪個學校了,我考到哪個學校了,互相交流著,幻想著未來的大學生活和未來的學校是將是什么樣子的。他們都來自深山,根本沒有出過山區,所以對于XA市是什么樣子,大家都一無所知。
給大家做示范動作的那位同學王祥波,他也考上了西安體育學院。同學們在學校辦好了應有的手續之后,按照通知書的時間一塊準備到西安去上大學。
王世華就這樣離開了家鄉,把自己還是那樣一點簡單的行李,打了一個包就出發前去西安上學了。
當時從商縣到西安,雖然有汽車,但是沒有客車,只有卡車,他們幾個人就把自己的行李放到卡車的中間,然后人坐在上面,一共坐了兩排。
車就這樣開動了,同學們也就離開了商州市向西安奔去。因為王世華從來沒有坐過汽車,開始的時候還感到十分的新鮮,好奇,可是當地都是山路,汽車在秦嶺上盤來盤去,彎道特別多,不久他就開始暈車了。他首先感到心里惡心,頭暈,接著就開始嘔吐,還有其他幾位同學,也都有不同的暈車癥狀。
卡車開到秦嶺山頂的時候,突然下起了暴雨。因為出發的時候天氣還很晴朗,可是現在卻突然狂風大作,暴雨傾盆。卡車上面沒有篷布,大家只好就這樣淋著雨。不到幾分鐘,車上坐的人全身都已經濕透了。車廂里面裝了半車廂的積水,大家的行李也全部被雨水泡濕透了。
就這樣冒著大雨,大家一直一路前行,終于走到了西安火車站。錄取通知書上說的很清楚,學校在西安火車站設有接待站。因為這些外地來的同學從來沒有進過西安,怕迷路了,所以他們就在火車站集合。他們來到接待站以后,那些老同學對新來的同學都十分關心和熱情。他們把新生們從車上接下來,可是看到他們渾身濕透了,所帶的一點行李,也被雨水泡得濕了。
接站的老學生三五個人一起將新生的行李紛紛地從車上拿下來,把他們送上了西外的班車,然后盡快地送到了學校。
王世華來到西安外語學院,學校位于南郊八里村,距離火車站并不是很遠。王世華一看,他們的宿舍門上,已經把名字都分好了,每個人的名字都寫在了宿舍的門上,便于大家入住的時候尋找。
一般每個宿舍住六個人,世華的宿舍因為還是平房,所以沒有架子床,住的人比較少,只安排了四個人,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可是新生們的行李已經完全濕透了,衣服也都濕透了。老同學們非常熱情,立即將他們的衣服給世華和新生們換上。
世華把自己被雨泡濕的被子的水使勁擰干,然后搭在外面晾曬,就這樣晾了好幾天,被子還是沒有完全晾干。
因為是夏天,所以晚上沒有鋪蓋也無所謂。熱心的老同學們把他們多余的被褥或者被單借給世華他們一條,暫時鋪上。
就這樣將就著過了幾個夜晚,王世華和新同學們一起開始了自己的大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