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的秋天,王世華從山陽初中畢業,考上了SL市商縣中學的高中部,王世華也就從山陽縣再進一步地升上了高中,再一步地跨出了深山,進入了SL市。SL市當然要比山陽縣大得多,盡管山陽比王世華出生的板巖鄉要大。所以隨著學校的不斷升高,王世華的眼界也不斷地開闊了,王世華處的環境也在不斷的改變。
進入商縣中學,王世華被編在秋六零級一班。這次升學,也就是初中升高中,又是王世華人生的另一個轉折。因為王世華同班有很多人都不再上學了,他們有的回家務農了,有的中途參加工作了。板巖鄉整個一個鄉,在王世華的同學們當中,只有他一個人考上了商縣中學讀高中。
此時,山陽縣到商縣,雖然有汽車,但是為了省錢,盡管從山陽縣到商縣有120里山路,王世華卻始終堅持步行。行李王世華就放在學校里,根本沒有帶回家。其實他所擁有的,還是那一點簡單的行李,不過是一個小木匣,一床被子,一條粗布床單,還有幾件舊衣服。冬天王世華就將床單鋪在稻草上,夏天,他就把被子鋪在下面,上面蓋一個單子,就這樣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學習生涯。
商洛地區只有一所高級中學,可見文化之落后,整個山陽縣沒有高中,只有一所初中。那么要是從初中畢業以后,學生們也只好到商洛地區來上中學了。這里地方更大了,城市也更加繁華了,交通也更加方便了。SL市當時叫做商州,或者叫商縣,北面有去西安的汽車,東面有去丹鳳、商南,直到河南的公路。
學校就位于市的西北角,一個窯頭村。這是一所修建不久的新學校,比起山陽縣初級中學來說要闊氣多了,教師宿舍全是一排排的磚瓦結構,沒有土坯結構的房子了。還有簡單的理化實驗室,也就是物理實驗室和化學實驗室。
學校的食堂雖然不大,但是畢竟有了食堂,學生們吃飯就不用站在露天吃了。學校還有一個操場,甚至還有一個小澡堂。當然這個澡堂,也是十分簡陋的。中間只有一個大水池,就算是一個澡堂了。澡堂每個月開放兩次,一次是教師用,一次是學生用。學生用的時候,又分為男生和女生。盡管上午是男生用,下午是女生用,這已經比原先好得多了。
雖然王世華和同學們都住大通鋪,但是比起山陽縣住在地面上要好的多。他們每人都有一塊床板,再也不用打地鋪了。吃飯在食堂,雖然有桌子,但是沒有凳子,大家有時候也不愿在桌子邊上吃飯,有的時候干脆就把飯菜端到外面蹲著吃。不像山陽縣中學,大家天晴就在樹下吃,下雨只好蹲在房檐下吃飯,比那時的情況好得多了。
商縣中學的任課老師也都是來自外地的大學畢業生,在王世華的眼里,這些老師簡直就是知識淵博,無與倫比的大學問家,“大圣人”。王世華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的語文老師林老師,他是一位湖南口音的老教師,他的古文和現代漢語,都講解得非常出色,像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范仲淹,魯迅,郭沫若等這些人的名著,他給學生們講得十分生動。尤其是他講課的聲調,簡直叫人聽起來就像是唱戲一樣。
當這位林老師給王世華和同學們講《天上的街市》那一課的時候,他不僅給他們講,還給學生們手舞足蹈地比劃著,真正好像他們在葡萄架下,聽到了牛郎織女正在輕聲地對話那種情形。林老師每次講這些大文豪的代表作品,都講得出神入化,引人入勝,課堂上從來沒有人打斷過他的講話。在他講課的時候,也從來沒有人打過瞌睡。由此看來,學生不愿意聽課而打瞌睡,主要的問題還在于教師而不是學生。如果教師講得非常生動,非常有趣,那么學生在課堂上是不會打瞌睡的,王世華現在才悟出了這個道理。
教王世華們數學的老師叫李繼華,他給他們教代數課。教三角、教幾何的老師叫潘志娟,這兩位老師都是同鄉,據說他倆都是陜西師范大學數學系畢業的。雖然說是1957年畢業的教師,但是他們的教學都非常認真,講課效果也非常好。
1957年,李繼華老師剛分到學校,還兼任王世華他們的班主任,所以學生們對他非常尊敬,在王世華的眼里,大學畢業簡直就是大學問家了。
后來李繼華和潘志娟這兩位老師結婚了,當他們舉行婚禮的時候,王世華他們全班的學生都前去祝賀,參加了他們的婚禮。當時的房子也很小,學生們只能站在屋外,隔著窗子看一看這對新人,暗暗地為他們送上衷心的祝福。
教王世華外語的老師姓范,叫范傳禮,他是哈爾濱外語專業學校畢業的。王世華當時是外語課的課代表,所以和他接觸的也很多。范老師的外語講得非常好,王世華之所以后來報考了西安外國語學院,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范老師的啟發和誘導。這些老師對王世華的印象都非常深刻,尤其是這些主課的老師,例如語文,數學,外語,因為接觸的比較多,所以印象更為深刻。
最有趣的是教王世華他們化學的那位王偉老師,他教化學的時候,特別是帶領著學生們做實驗的時候,王老師一再地告訴他們,裝完硫酸、鹽酸的試管洗完之后,一定不許把水向外亂甩,以免灑到別人的身上或者衣服上。因為酸液會把衣服燒出一個洞,或者把皮膚燒傷。
可是盡管王老師反復強調,可是同學們總是不認真聽。在一次做化學實驗的時候,王世華的班里有一位學生,洗完的試管里面還有一些殘留的酸液,他隨便地甩了一下,結果將一部分鹽酸溶液淋在了化學老師的身上,當場就把王老師的褲子和鞋還有一雙襪子,都燒了不少的洞。
王老師當時非常生氣,王世華從來也沒見過他這樣發脾氣。他發了一通火,說學生們不聽話,他反復的給他們講解,不許這樣甩,可是大家都不聽。而且更令王世華不可理解的是,他當場要求那位“肇事”的同學賠他一雙新襪子。
學生們都覺得王老師太小氣了,一雙襪子算什么?可是到后來,王老師有一次在課下和他們聊天的時候,他說:“我也不是要這雙襪子,也不是缺這雙襪子,就是把我的衣服燒幾個洞也沒什么關系。幸好沒有傷著人,比如燒傷腿或者腳,但是老師要你賠我一雙襪子,我就是想對你進行一次教育,讓你一生都不要忘記這個教訓。以后在做化學實驗,特別是在做那些硫酸,鹽酸這些有很強腐蝕性液體的實驗的時候,千萬要小心謹慎。”
就是這樣簡單的一件事情,使王世華和全班同學都深深銘刻在心里。
另外給王世華們教物理課的老師,世華記得他的名字叫做楊能仁。說起他的名字是個能人,他真可謂是一個能人。楊老師是一個四川人,矮矮的個子,帶著一副眼鏡,講話是滿口的四川口音,他教物理課教得非常好,據說他還是商洛地區的先進教師呢!
有一次在王世華他們做物理實驗的時候,突然發生了意外的爆炸事件,當時學生們都沒有經歷過這種可怕的事情,頓時間,教室門窗的玻璃都被炸壞了。
但是楊老師鎮定自若,讓學生們立刻躲到實驗臺的下面,幸虧當時沒有人員受傷。發生這起事件以后,楊老師告訴學生們,在做物理實驗或者化學實驗的時候,隨時都可能發生一些意外和危險,所以在做實驗的時候大家一是要小心謹慎,二是要提高警惕,三是要把教室的門窗一定都要打開,萬一有緊急情況發生,可以及時撤離現場,避免有什么人員傷亡。
王世華把楊老師的這些教導牢牢地記在了心里,所以在王世華后來當了教師,他平時上課的時候,從來不把教室的大門關死,無論是前門或者后門,即使是在冬天,王世華也讓門虛掩著。他擔心萬一發生什么意外,也許讓教室里的人可以及時逃離現場。
要說王世華的體育老師,是一位年齡比較大的老師,他姓王,名叫王炳坤,可能年紀已經快五十歲了。據說他是西安體育學院畢業的,因為年齡大了,所以平時上體育課的時候,每次給學生們做示范動作,他做不到,就讓王世華他們班上另外一個名叫王祥博的同學來代替他進行示范。
王老師每次講解后一個動作,隨后就要進行示范。這時他就說:“王祥博,請出列。”王祥博就按照老師的命令,立即出列,來給同學們做動作示范。
當時王世華覺得這十分好笑,一個體育老師只會講理論,不會實踐,這算是什么體育老師呀?現在王世華才明白,是因為他年紀大了,胳膊腿兒已經硬了,像單杠雙杠這些有危險性的動作,他講解可以,可能進行示范就有一定的困難了。但是王世華當時不了解,可是現在慢慢想起來,已經對老師十分理解了。
因為這件事情,王世華又想起自己初中的體育李老師。據說李老師是商州人,在給學生們做跳馬動作示范的時候,剛跳過跳馬就失去平衡,不小心翻滾在地上,把他的右腿摔斷了。只是從此之后,李老師就再也不能教體育課了。
回想這些事情,王世華都覺得當老師確實不容易,尤其是當體育老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一般必然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老師猶如一盞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學生,是自豪和光榮的,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