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弟和我說,小鎮上有一個老太太,手里一直拎著一個紅色的布袋子,穿的破破的,沒有飯吃,特別地可憐,每次都餓兩三天,逢集的時候就去牛肉面館搶飯吃。
“你見過?”我半信半疑地問道。
“嗯,我見過,我去吃牛肉面的時候親眼見過,不信你問爸爸,他也見過。”弟弟的話吸引了我,也說服了我,我去問了問爸爸。
爸爸告訴我,那個老太太是幾個月前出現在鎮上的,她有點瘋癲,時好時壞的那種,在鎮上到處流浪,一般不逢集的時候見不到她,逢集的時候經常出現在牛肉面館,就是為了填飽肚子。
鎮上逢集的傳統是每三天逢集一次,難道說,她三天才能吃一頓飯,還是搶來的?
我想象著弟弟和爸爸講給我的畫面,想象著那個老太太的樣子,想象著周圍人的眼光,心里久久不能平靜。
或許是“吸引力法則”起了作用,在一個逢集的日子,在一家牛肉面館,她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我當時牽著弟弟的手走在街上,我一直在低頭看著手機,沒有在意周圍的人和事。
“姐姐,你看,她就是我給你說過的那個搶面吃的老太太。”
弟弟的話,讓我迅速將視線從手機上移開,不得不承認,我很好奇。
我朝著路邊的牛肉面館看去,門口的臺階上,坐著一個年邁的老人,她的頭發沒有全白,遠處看起來是灰色的那種,她大概七十歲的樣子,上衣和褲子,還有鞋子都是黑色的,但是卻打了許多個補丁,她的手里拿著一個紅色的布袋,緊緊地捏在手中,時不時地轉頭向牛肉面館里面看一眼。
我邊走路邊和弟弟說著關于她的故事。
“她沒有搶飯呀,你看她只是坐著。”
“你不知道,姐姐我給你說,她坐在那里等著呢,只要有一個人去吃飯的小孩,小孩的飯剛端上的時候,她就把人家的飯碗搶過來,她紅色的袋子里面,一直裝著一個塑料袋,她就把面條全部撈進塑料袋里,連筷子也一起塞進包里,把碗放回面館的桌上,然后就坐到門口去吃了。”弟弟一口氣就說了一長串。
“她只搶小孩子的嗎?”我想知道如果沒有單獨的小孩子去吃飯的,老奶奶是怎么做的。
“嗯嗯嗯,她不敢搶大人的,一般大人吃飯的時候,她就在那里等著人家吃,一看到有人吃剩下走了,她就連忙過去把人家吃剩下的飯也撈進她的塑料袋里,在店外的臺階上吃飽,再收集一些剩飯把塑料袋裝滿就走了。”
“但是哪里有那么多剩飯給她搶?”
“不不不,她會走遍街上所有的牛肉面館,而且先去那些人多的店里。”
“可是別人會趕走她的呀。”店里的老板肯定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她來攪和生意。
“那個老太太脾氣特別差,三言兩句就會打人,尤其在不正常的時候,對別人又打又罵的,小孩子都很怕她,有一次我去吃面,看見她在門口,我就趕緊走了。”弟弟突然加重了語氣。
“啊?”
我回頭看了老奶奶一眼,她不知道哪里來的飯,已經坐在那里吃了,看來弟弟說的沒錯。
可是她為什么出現在小鎮上呢?
她既然處處流浪,衣服上的補丁又是誰打的呢?
她不逢集的時候都待在哪里啊?
……
我最終通過各種打聽,終于知道了那位老奶奶的一連串的故事。
她是附近村莊的一個老人,神經上出了一點毛病,動不動就對家人又打又罵,兒媳受不了老人的胡鬧,就將她安置在一個石棉瓦搭的小破屋里,還常常不給她飯吃,用許多人的話講,就是盼著她死。
她經常從家里跑出來,因為餓著,就跑到集上到處搶吃的,后來發現牛肉面館經常有剩飯,就抓住牛肉面館不放了。
至于她身上的補丁,是她的女兒給她補的,她在不逢集的日子,偶爾在腦子清醒時去女兒家待著,女兒挺孝順,給她買了新衣服,但她就是罵著不穿,女兒就把她那件穿了很多年的衣服補了又補,女兒想留住她,但是她總是砸著東西不待,女兒沒有辦法,也就隨她去了,她于是成了在鎮子周圍到處流浪的人。
我第二次見到她,還是在牛肉面館門口,這一次,我親眼看見了一場“牛肉面館的‘搶劫’”。
在一家店門口,她端著一碗面,正在往塑料袋里撈著,身后站著一個哭泣的小男孩,就在這時,店里的老板娘出來,將小男孩哄著帶了進去,過了一回兒,老板娘又出來,手里拎著一包面,遞給老奶奶,然后說了些什么,老奶奶就將手中的空碗給了老板娘,把面裝進她的紅布包里,拎著走了。
“姐姐,你看到了吧,我沒有騙你哦。”
“嗯,看到了,她很可憐耶。”
“嗯嗯,我也覺得。”
我牽著弟弟的手,走在街上,我不知道弟弟的內心是怎么樣的,但是我的內心,卻產生了一種叫做“難受”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