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推開切面店的門時,這條剛剛被翻新的老街已經熙熙攘攘一片熱鬧的景象。事實上,每天像復制品一般的此番情景與其說是熱鬧,倒不如說是紛擾——一種悶熱夏季令人躁動不安的紛擾。這種俗世凡塵的紛紛擾擾,讓人片刻不得安寧。你會恍惚覺得,活著就是和一切無法抗拒的侵犯進行一場殊死搏斗,到最后,在絕望的無盡糾纏中,隨著時間的洪流與一切冰釋前嫌的同時也一同覆滅了。
這是清晨時分。但人們由于黏糊糊的炎熱,不得不杜絕了嗜睡的惡習,早早地拖著昏昏沉沉的身體,帶著一副懶洋洋的神情,在蒸籠般的街道上,漫無目的地溜達來溜達去。遇見熟人了,便例行儀式一般,問一聲不痛不癢的早間問候;在沒有熟人相遇的情況下,便耷拉著腦袋,低垂著肩膀,瞇縫著眼睛,打著昏昏然的瞌睡,漠然地與也許見過很多次,其實并不陌生,只是懶于相識的陌生人擦肩而過。這條無數人終年為著某種看似一清二楚、實則模糊不清的理由踱來踱去,迷惘地尋找著存在的正當性以及活著的目的性的街道,從各個犄角旮旯里彌漫出的腐臭氣味兒,混合著男人身上散發出的那股臭烘烘的汗味兒,令任何一個想清醒的人都羞于清醒。而昏睡似乎是任何一個不愿沉睡的人,終其一生都在隱隱地并竭盡全力地與之作對的事。
一世便每天一早一晚穿行在這條即便被翻新過,看似煥然一新,但依舊散發出一股難以茍同的陳腐味道的老街上。像所有不得不生存在這個惡臭世界的女子一樣,對這種氣味兒既深惡痛絕,又百般無奈。
切面店就端端正正地坐落在這條翻新過的老街上,是由南向北左手邊第二家商鋪。雖然只是個彈丸之地,卻占據著黃金位置。位于切面店正前方的這條被歷史眷顧的老街可謂四通八達。由南向北直直地橫穿過去,垂直地與另一條寬闊的柏油馬路相接,立刻便與城市公園面面相覷。這個公園與這座城市一樣古老而歷久彌新。像所有其他地方的城市公園一樣,這個公園一進門也是左右兩條路,最終這兩條路會在你愿意承認的某一點接頭,就這樣在公園的外圍畫了一個整圓,成為了公園最長的、也是標志性的步道。在這條兩邊種滿了各種植物的步道上,常年有熱愛運動的人伴著初升的太陽揮汗如雨,而我們的主人公一世便是其中最堅持不懈的一位。
這個年近三十的姑娘不知不覺成為了這一帶的風云人物。幾乎有六年,人們發現這個姑娘每天早晨六點準時到公園跑十六公里,風雨無阻。這是個嬌小玲瓏的姑娘,人們覺得她有理由十分可人。不知何故,令人十分困惑的是,即便是在炎炎夏季,這個姑娘晨跑時照例戴著一副口罩,把自己恬靜的面龐捂得嚴嚴實實的,好像生怕別人看到她的廬山真面目似的。有幸見過這位姑娘的容顏的人,發現這個姑娘的容貌很奇特,說不上特別美,卻尤為吸引人。讓人過目難忘。她的氣質非常優雅,舉止從容,初見給人一種沉穩憂郁的印象。有晨練習慣的人由于天天看到她,總想和她說幾句話。他們迫切地想了解她。了解她多大,在哪里工作,結婚了沒有;如果結婚了,孩子有多大。這就像小人物總想了解大人物是一個道理。這些做事總是半途而廢的平凡人,渴望了解這個擁有如此堅強意志力的姑娘。這個姑娘的恒心和毅力令他們震撼。但令人遺憾的是,姑娘一般低著頭,顯得冷漠而疏離,似乎不愿被別人打擾。人們感覺到了這一點,就盡量克制著自己的好奇心。但還是有一些對她不屈不撓的精神充滿欽佩之情的人,忍不住要和她搭訕。有一個六十多歲的老人,經常在大清早去公園散步,他隨身攜帶著一個收音機,每天邊走邊聽廣播。廣播的聲音很高,人們老遠就能聽到。這個老人比這個姑娘還要固執。一年365天,只要老胳膊老腿不出毛病,他就天天去公園散步。散步時遇到姑娘,他總要問她跑了幾圈了——他知道姑娘每天跑四圈。姑娘也不作答,只用手指比劃一下。跑了一圈啦,她就舉起一根手指;跑了兩圈啦,她就舉起兩根手指。如此這般,這一問一答幾乎每天發生。老人不認識姑娘,姑娘也不認識老人。多年來他們也沒有說過一句話,但他們卻保持著這樣一種奇特的而又十分溫馨的關系。每次姑娘看到老人,心里就蕩漾起一陣溫暖。她知道他又會問她那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她依舊會以相同的方式作答。有時她不想回答了,在經過他身邊時,她就加快步伐,在他不備之際,飛一般從他身邊跑過。當他發現她時,她已經跑出去老遠了。老人知道問也白問,她聽不見了,這一天他就沒問;有時姑娘一連幾天都遇不見老人,她的心里就升起一股莫名的擔心,害怕從此以后再也見不到他了。她知道他的年齡預示著這種突然消失的本質:這很可能不是暫時的消失,而是永久的消失。難道神出鬼沒的死神不是始終窺視著我們脆弱的生命嗎?但某一天老人又顫顫巍巍地出現了,依舊帶著那臺過時的收音機,音量放得震天響。姑娘老遠就看到他踉踉蹌蹌的背影,聽到收音機的廣播聲。她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沒覺得有多高興,但在經過老人的身邊時,會故意放慢速度,在回答老人的問題時,手指舉起來的時間會刻意加長。
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那么孤獨,有時我們需要和別人保持一種沉默但卻并不冷漠的聯系。就像這位姑娘和那位老人。今生他們雖然毫無瓜葛,來生也不期許有何牽扯。但人生的這一時期,他們用別樣的方式讓彼此感到溫暖,這種溫暖使這一老一小的疲憊的心靈得到一種小小的慰藉。
切面店所處的位置比較高,因此它能洋洋自得、居高臨下地俯瞰不遠處的一條熙熙攘攘的十字街。組成十字街的其中一條街,就是剛剛簡單描述過的那條老街了。這條老街曾是其所處的這個城區唯一的一個露天集市。像全世界所有的露天集市該有的那番景象一樣,大清早一開市,這里便人頭煽動、熱鬧非凡。但是這座城市的這個露天集市自有它自己的特點,這個特點只符合這座城市的民俗習慣。開市前,依賴這條并不寬敞、可以說其實相當狹窄的街道生存的商販便陸陸續續從各地趕來。他們有的開著農用車,有的騎著電三輪,有的蹬著平板車,車上無一例外都裝滿了蔬菜、水果和其他一些日用百貨。在破曉前,他們爭分奪秒地把這些東西運到此地。看吧,不消一刻鐘的時間,各色貨品堆積如山一般,就把這條街道擠滿了,中間只留下一條窄窄的人行道供顧客通過。勉強留出的這條擁堵不堪的窄道,每天都要引起好幾次無謂的爭吵。張三碰了李四啦,兩個人你一言我一語相互頂撞上幾句,最后弄得不歡而散;王五被小偷扒竊啦,怒氣沖沖地沖著無辜的人群嚷嚷幾句,吵吵夠了,便兩手空空郁郁不樂地離開。這都是在所難免的,因為街道太擁擠,人又太多。盡管這樣的吵鬧戲每天都在不厭其煩地上演,但人們就是看不夠。雖然有時吃虧或吵架的那個人就是自己,但昨日的傷痛還沒有復原,第二天一大早,他們照樣忍著傷痛一窩蜂往這里擠。這是一出上演了無數個世紀、人們說不清究竟是悲劇還是喜劇的戲劇。但有一點是完全可以肯定的,那便是這出戲只有一個名字,叫《人間百態》。總之,《人間百態》自始至終劇情不變,角色卻輪流更換。就像四百多年來,莎士比亞的悲喜劇從16世紀的末期演到21世紀的初期一樣,始終經久不衰。《人間百態》這出大戲,也勢必要從人類的誕生一直演到人類的消亡為止。
當然,那是買家的戲,賣家自有賣家的戲。賣家的戲就簡單多了。攤位擺好,準備工作就緒,這些商販便一邊就著白開水吃焙子,一邊耐心地等待著城市居民從睡夢中姍姍來遲的蘇醒。這幫商販是這樣一群人:既勤勤懇懇,又錙銖必較;能吃苦耐勞,但耍滑起來也是一把好手;在利益面前寸步不讓,但在必要時也會賠本做生意;是一群實打實的好人,但壞起來也決不含糊。無形的生存壓力,讓他們不自覺地在誠實中摻雜了狡猾,在善良中糅合了詭詐。正如卡秋莎和芳汀并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妓女一樣,這些最淳樸最勤勞最善良的勞動人民,打從一開始也不知道該如何運用狡猾和詭詐。也許是這個談不上公平且貧富懸殊越來越嚴重的世道,逼迫著他們最終學會了這些卑劣的手段,為了一己之私,為了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為了讓孩子去最好的學校受教育,而出賣人格,服從狡獪。按理說這是一個美好的時代,有一個為勞動人民著想的好主席,他出臺了很多惠民政策,這一切無不鼓舞人心。貧窮在消失,財富在增加。每個人似乎都過上了美滿幸福的生活。但不知道為什么,人們卻感覺生存壓力史無前例的大。這究竟是為什么呢?我們找不到答案,也不想知道答案,因為答案必定讓人心灰意冷。無疑雨果筆下的那個悲慘世界已經不復存在,但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似乎又是另一個悲慘世界,只不過悲慘得不漏痕跡。這是因為前者悲慘得是肉體,而后者悲慘得是精神,甚至靈魂。因此就讓我們暫且原諒這些被生存壓力驅使和奴役的可憐人吧。我們都知道活著誰都不容易。既然誰都不易,又何必彼此苦苦為難呢?
活著是一件麻煩事。要吃,要睡,要醒,要肉體的享樂,亦要精神的安慰。于是乎,每天就在吃喝拉撒睡、酸甜苦辣以及悲歡離合中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挨著日子。時而哭,時而笑,時而傷感,時而歡樂。這不,商販在等著城市居民蘇醒,好賺他們的錢來養家糊口;而城市居民在等待日出東方,好出去忙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事。而這座城市也正在隨著它的寄居者的蘇醒而從休眠中恢復活力。只有當這些睡夢中的人逐一睜開昏昏欲睡的眼睛,準備去露天集市參演那部時代大戲時,這座城市才算真正地開始了新的一天。
所有的等待都是一件漫長的事,而黎明破曉前的等待尤其如此。我們必須承認,這些比啟明星還要起得早的商販們,的確是這座城市里最辛勤的勞動者。這是一些穿著最破爛的衣服,流著最多的汗水,睡得也最少的人。而這些人也擁有著最健壯的身體和最燦爛的微笑,以及對生活充滿著最低限度的渴盼和期許。他們很容易滿足,卻也愿意付出最艱辛的努力。而生活對他們也許并不那么和善,命運對他們也并不那么關照。可他們又能抱怨什么呢?在他們的世界里,抱怨就是那流不完的汗水和吃不完的白水就焙子。但即便如此,那被冬季凜冽的寒風勁吹過、也被夏季炙熱的太陽暴曬過的黝黑臉龐,依舊會時不時地綻放出明媚的笑顏,露出滿口潔白密實的牙齒。命運如果不愿垂青于他們,那他們也會選擇垂青于命運,努力耕耘便是這些人向命運叫板的唯一武器。
每天拂曉之前他們都是這樣等待的:叫賣聲沒有四起之前,這條街上所有的商販都是親密無間的朋友。這時,賣蔬菜的人在整理蔬菜,賣水果的人在擺放水果,賣生活用品的人在把各式各樣的生活用品平攤在一塊偌大的布子上。與此同時,他們的嘴也不閑著,大家始終都在興高采烈地聊著一些大部分人感興趣的話題,你一言我一語,高潮迭起時,還會彼此叫板、相互擠兌,聲音亢奮卻滿懷著激情,語言鋒利卻充滿了友善。這時,某一個幽默風趣的人就會不失時機地開一個恰到好處的玩笑,立刻便引起所有參與者的開懷大笑。這種無傷大雅的逗趣,讓枯燥的等待不那么漫長,也讓一旦吆喝聲四起,便立刻變成敵人的這幫生活的打拼者,對于接下來自己要做的和不得不接受別人所做的不友善且針鋒相對的行為,多了一份理解和寬容。
那笑聲似乎在說:“扯開嗓子去吆喝吧,吼破喉嚨去叫賣吧,盡管來擠兌我,和我爭搶顧客吧。我理解你,我也不會埋怨你,因為這就是生活。”
然而,一個觀察生活細致入微的人,還是會從這種明朗的歡笑聲中聽出,這突然爆發出的或高或低的哄笑聲,依然摻雜了太多因睡眠不足而導致的疲憊和因精神困乏而引起的無奈。即便如此,當熹微逐漸照亮了每一張灰撲撲紅彤彤的女人的臉和每一張蠟黃、枯瘦、黝黑的男人的臉時,這些或年輕、或不再年輕、或足夠蒼老的精神疲憊的人們,便像感冒了的夜鶯撲棱翅膀一樣,為了不落伍,不掉隊,不被淘汰,努力挺直身板,強打起精神,舒展開筋骨,準備一展歌喉,決意用自己拉破蒼穹的聲音,來誘惑剛剛吃完早餐的市民們爭先恐后地前來購買一天的生活所需。
事實上,在某種深遠的意義上,這種象征著如實生活的幾乎是扯破喉嚨的叫賣聲,也或多或少成為了這座城市祖祖輩輩的居民們跨越時代、蹣跚前進的一種標志性符號。這種符號以其倔強的個性,毫不懈怠地附和著這座城市變化無常的節奏和律動。現實是,城市有多膚淺,它就有多堅定。而歷史以其慘痛的教訓證明,無論在任何年代,城市的膚淺永遠不會委身于這種符號的堅定,只會裹挾著它一同沉淪。
不管怎樣,這種賣命式的呼喊,也足以說明一個毋庸置疑的事實,那便是歷經歲月變遷,被滄桑洗盡鉛華的人們,無一例外曾在這種吆喝聲中努力地和生活較真過,且無論在任何處境中,都從未做出過絲毫的讓步和妥協。這種傾盡一切的堅定,某時讓時代也羞于變遷,讓世紀也不忍更迭。同時,尤其不能忽視的是,這種吆喝聲也如實地反映著這座由鋼筋水泥構筑的城市,在以一種什么樣的精神面貌活著。而活著,無論是對于一座城,還是對于這座城里的居民,都是一種責任,更是一種勇氣。這種責任和勇氣,每一天都能被這種熙熙攘攘的叫賣聲所喚醒。于是,我們努力生活的城市居民便摩肩接踵地從四面八方風風火火地奔來,縱使狂風怒號、大雨傾盆,也從來不會讓這些一旦做起生意來便慣使小伎倆的商販們失望透頂。因為每一個自認為擁有生活閱歷的人都知道,在露天集市里銷售的蔬菜是最便宜的,銷售的水果是最新鮮的,而且無論任何東西都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其結果也必定是以自己的勝利而告終。
城市居民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他們了解這座城市,也了解這條老街,尤其了解在這條老街上做生意的那些小商販的心理。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在這個露天集市有一個橫行了多年且不成文的規定,那便是在上午十一點之前,所有的攤位必須撤離,以便環衛工人把街道清掃干凈,還給城市一個潔凈的面貌。因此,所有商販的共同目的,便是盡力在十一點之前把運到此地的貨物傾銷而出。而我們的城市居民正是抓住了商販的這一弱點,所以在盡可以的情況下,會死乞白賴地硬砍價,砍到幾乎讓那些起早貪黑的小商販吐血為止。但不管怎樣,最終生意還是成交了。城市居民自以為占了小便宜,提著蔬菜水果高高興興地回家了。而我們的商販雖然做了讓步,但依舊樂不可支,因為自古有言: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有的商人是從來不會做虧本生意的。
現如今,再也沒有所謂的集市,所謂的老街了。重新翻修后,所有的攤位變成了商鋪。當然蔬菜還是原來的蔬菜,水果也還是原來的水果,只是它們的價位都提高了。而老百姓的胃還是那么大,肚子還是要填飽的,生活質量還是需要保持的。因此,盡管懷念老街,抱怨政府的政策讓物價上漲了,但該買的一點也沒有少買,該吃的一點也沒有少吃,只是心情不如以前舒爽了,笑容也不如以前明朗了。
在老街即將由真實變得虛幻,最終被新生事物完全取而代之;由現在的實物,變成過去式的某一種充滿遺憾、眷戀和傷懷之情的記憶時,一個胖胖的、高高的,戴著一副啤酒瓶底似的眼鏡,顯得文質彬彬的記者,曾在某一個清晨,在人頭煽動的人群中,舉著一個單反相機,為老街定格了最匆忙、也是最后的一刻。無疑他為老街的這段歷史留下了唯一的回憶和佐證。他深知,有些東西一旦改變,便再也找尋不到原來的蹤跡。遺忘成為別人不由自主例行的儀式,而被遺忘卻是老街不得不接受的最終結局。
若干年后,再也沒有人會記起這里曾是一個露天集市,自己的母親或是外婆,曾在這里為了一斤蔬菜,站在攤位前和某一個歷經風吹日曬而略顯消瘦和黝黑的小商販討價還價了半個小時;那些已經入土為安的祖母們追憶著她的似水年華和老街一同殉葬在過去的時代中,埋葬在那看不見的墳塋里;而那些自己已然成為祖母的母親們,卻只能在時光的流逝中,感慨歲月的蹉跎和容顏的已逝,在最后的蒼老歲月中始終不曾明白,究竟時代的舊貌換新顏帶給自己的是喜悅還是感傷,是幸福還是遺憾。而她們唯一深信不疑的是,她們永遠也不可能有這樣的智慧,那便是把生活中這一切的變故悉數地就像自己臉上的細紋一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乎,最終他們也走了前輩的老路,像秋天的樹葉在秋風的掃蕩下一片又一片逐漸凋零了一樣,在時光的裹挾下一個又一個殞滅了。前人是糊里糊涂死去的,后人亦是如此。大凡是人,都無例外。
組成十字街的另一條街道是沒有什么特色的,因此也就不必浪費筆墨進行一番詳述。然而十字街對于位于老街上的切面店里面的一個少年而言卻意義深遠。因為接下來我們要講述的這個故事就是從這條十字街開始的,而這個少年正是本書的男主人公。
這家切面店伴隨著老街而生,卻并沒有任何理由要追隨著老街而逝。這種赤裸裸地背叛每天都在上演,因此人們并不感到詫異。所以切面店就那樣穩如泰山般固守著自己的陣地,用近乎于冷酷無情的目光眼睜睜看著老街在它的面前一天天被修改得面目全非。它的態度是這樣冷漠,竟然不曾顧念,曾經它是依仗這條熱鬧的老街才得以生存,而如今它依然依仗老街的舊貌換新顏才得以保全。它始終依賴著它,卻自始至終對它漠不關心。難道只是因為離得太近或者習以為常,因此那一直被忽視的一方就不能奢求被重視嗎?難道天底下真的就有那么多天經地義的事,所以才滋生了這么多心安理得的心理嗎?如果老街有感情、會說話的話,它該有多少的不滿需要申訴,又該有多少的抱怨需要傾吐啊?然而,老街只是一條被人任意踐踏和利用的老街,它對自己的處境無能為力,就像某時一個人對自己的生存處境無能為力一樣。因此它就那樣默默地一鑿一斧地被改變了,直等到有一天被完全取代,沒有絲毫的怨言,也沒有片刻的掙扎。
無疑切面店是一家陳年老店了,生意不溫不火。其門面衰敗破落的程度,已經到了讓經營它的人早已沒有任何心思去重新整修了。它像個白發蒼蒼、顫顫巍巍的老翁,因為孤獨和怕被遺忘終年依街而坐一樣,倔強地維護著自己的權利,孤孤單單地坐落在那個老位置,不知趣地讓老邁和過時為這條商鋪不停更換的老街增添了無謂的笑料,自己卻渾然不知,還以為這種畫蛇添足的行為是錦上添花呢。當麥當勞、肯德基、披薩,意面等快餐席卷中國,在餐飲市場上橫行霸道的時候,還有幾個人愿意買上一斤面條,回家煮一碗熱氣騰騰的西紅柿打鹵面;當美團外賣這樣的網上訂餐平臺正如火如荼,用戶數達2.5億,每日完成訂單2100萬單時,這種古老的切面店不關門大吉,難道還有什么其他的出路嗎?因此在我們開始講述這個故事之后沒多久,這家店就永遠地從這條老街上消失了。正如諾基亞那個享譽世界的手機品牌,某一天突然就從公眾的視野里消失了一樣。很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事物,在我們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正在逐漸走向沒落,而一些新事物卻一股腦向我們涌來,讓人們應接不暇。我們必須承認,時間摧毀了很多東西,但同時也帶來了很多東西。正如那位偉大的劇作家曾告訴我們:無數人事的變化孕育在時間的胚胎里。因此就讓我們等著瞧吧,看看時代是如何革故鼎新的。
但是在故事一開始筆者提到的這家名不見經傳的切面店,盡管它最終也逃不脫消失的宿命,但目前我們卻不能對它等閑視之。因為只要我們的女主人公還對它關注有加,偶爾還會推開它的那扇搖搖欲墜的玻璃門,我們就有理由把它重視起來。不管未來如何,結局怎樣,至少過去的一年時間里,這家店對我們正在講述的這個故事來說卻意義非凡。其實事物的消亡也是一種必然,沒什么好遺憾的。就像人都會死一樣。龐然大物恐龍在統治了地球一億多年后,不是在中生代末期也滅絕了嗎!那么,當這家小小的切面店最終也不聲不響地消失后,就更不足為題了。何況那些愛吃面條的人最終會發現,他們根本不必失望。因為雖然切面店消失不見了,但機器人現場削面卻隨處可見。
無論如何,曾經的若干年里,這家切面店的生意也的確興隆過。清早一營業便門庭若市,但現如今卻今非昔比了。顯然那種紅紅火火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最近幾年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它的重要性飛速下滑的趨勢,它變成了這樣的一種存在:它在這條與某段具有深遠意義的歷史并駕齊驅的老街上占據著一個至關重要的位置。多少年來,很多人因為對它太過熟悉,因此熟視無睹。它看起來似乎不可或缺,其實早已可有可無了。因為經濟全球化,世界在縮小,人們的生活觀念正在西式化,追求方便快捷;科技的突飛猛進使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繼而改變了家庭的飲食結構和個人的生活習慣。因此這家昔日生意興隆的切面店,突然變成了一種像沉淀物一般的印象,只能引起某種對過去歲月的回憶。在某一天,拼命掙扎、不愿退下歷史舞臺的它,最終繳械投降了。它不無痛苦地承認,自己已經跟不上滾滾向前跑的時代的步伐了。就像一個步履蹣跚的老人跟不上年輕人的步伐一樣。它心力交瘁了,也力不從心了。它只能悲哀地成為一種墓碑式的祭奠,而別人也樂意把它當做傷懷感情式的慰藉。正如斷裂的生與死之間的關系其唯一的紐帶就是憑吊一樣。
當筆者懷著憂郁的心情向親愛的讀者說明這家切面店最終的命運后,我覺得有必要在這里提一嘴。想必讀到這里的讀者一定對這家切面店沒什么興趣了。就像你滿心歡喜地去一家富麗堂皇的珠寶店購買珠寶,一進門,你一眼便看對一條璀璨奪目的鉆石項鏈。你直奔它而去。但店家卻口若懸河地對你說,當前這種款式已經過時了,你應該考慮購買正在流行的另外一款(雖然這一款比那一款的價位昂貴一倍)。于是,你立馬對剛剛相對的那條項鏈失去了興趣。以筆者愚鈍的頭腦猜測,我想我的讀者也會這樣對待這家可憐的切面店。因為人性所在,很多人都禁不住游說和蠱惑。但是對我們的女主人公一世來說,無論在任何時候,無論別人如何詆毀這家店,以及店里的那位少年,她始終對這家店,尤其是店里的那位少年情有獨鐘。因為這個少年自打闖入她人生的那一刻開始,他就成為了她生活中的一種痼疾式的存在。而這種存在,誰也不曾想到,到最后,竟然在她整個的一生中變成了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嵌入靈魂深處的痼疾。
惡毒女修不裝了,開局五個道侶
葉嫵穿到一本不正經修仙文里,成為書中的舔狗女配。女主林歡歡和她的諸多后宮每天過著快樂的日子。她卻不要命看上了女主的后宮之一:隔壁修煉無情道,卻只為女主沉淪的劍修男主。書中,她放著五個道侶不要,幾十年如一日給男主當舔狗。葉嫵看完記憶,臉都黑了。當舔狗?她葉嫵這輩子都不可能當舔狗!五個道侶俊美無雙,他們不香嗎?葉嫵本以為,她馬上要過上左擁右抱的好日子。沒想到,他們五個全都恨她入骨。俊美的蛟龍族被她剝離最堅硬的護心鱗送給男主。妖異的魔族被她綁在煉器室用業火給男主煉器。一心練劍的人族少年,被她奪走傳家之寶,送到男主跟前…還有腹黑的病弱少年,單純的九尾狐少年……系統:宿主只要攻略他們,獲得他們好感度就能換取獎勵。他們現在對宿主恨之入骨,建議宿主盡快道歉,拉回他們的好感度。葉嫵:“???”剛當完無情道男主的舔狗,還要當他們五個的舔狗?休想!她對著五個道侶神情蠱惑:“越愛我的人,得到的好處越多。愛不上我?那是你自己的問題,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后來葉嫵準備飛升,她表示可以放他們自由。五個道侶卻紅著眼跪在她面前,求她不要拋棄他們。
退下,讓朕來
【實體書已出版】沈棠在發配路上醒來,發現這個世界很不科學。天降神石,百國相爭。文凝文心,出口成真。武聚武膽,劈山斷海。她以為的小白臉,一句“橫槍躍馬”,下一秒甲胄附身,長槍在手,一人成軍,千軍萬馬能殺個七進七出!她眼里的癆病鬼,口念“星羅棋布”,蒼天如圓蓋,陸地似棋局,排兵布陣,信手拈來!這TM都不能算不科學了!分明是科學的棺材板被神學釘死了!而她——“主公,北郡大旱,您要不哭一哭?”沈棠:“……”“主公,南州洪澇,您要不多笑笑?”沈棠:“……”————————看著被她干掉的十大碗米飯,比臉干凈的口袋,以及一群嗷嗷待哺、不懷好意、整天惹是生非的村民,疑似飯桶轉世、真·靈魂畫手的村長沈棠,不得不放棄心愛的畫筆,被迫走上應聘諸侯之路。PS:已完結種田爭霸文《女帝直播攻略》,休閑慢穿大佬文《大佬退休之后》。
惡毒雌性深陷獸世修羅場
沈棠一覺醒來穿成了三百斤的大胖子,卻擁有五個絕色獸夫。美艷紅狐,霸道黑豹,陰郁白蛇,人魚暴君,硬漢金鷹上將……一個比一個絕!原主又丑又懶遭人嫌,獸夫們避如蛇蝎,穿越過來的沈棠開局便是修羅場!面對獸夫冰冷、厭惡的目光,沈棠嚇得渾身發抖,一腳踹開眼前的男人,轉身就跑。離婚就離婚,本姑娘不伺候了!可就在這時,她竟綁定了一個“變美系統”,要求她攻略這五位極品獸夫!只要提升他們的好感度,就能獲得豐厚的獎勵:祛痘膏、減肥丹、美容丹……沈棠心動了。不就是攻略男人嗎?沒吃過豬肉,還沒見過豬跑!她信心滿滿地查看五位獸夫的好感度,結果——四個厭惡,一個黑化,個個恨不得將她除之而后快!她只有一條小命,這該怎么攻略?可后來:萬人嫌怎么變成萬人迷了?
帶著空間養獸夫,惡雌成團寵了
【高質量雄競+獸夫全潔+團寵+治療異能+萬人嫌到萬人迷】蘇沐瑤穿越獸世,開局正在流放部落虐待五個絕美獸夫。而她剛穿越就在現場。據說她本來身份尊貴還擁有十個獸夫,只是其中五個獸夫寧愿廢了一半異能實力也強行跟她解除關系。其他五個獸夫沒有辦法解除關系,只能跟她被流放到最貧瘠寒冷的部落。看著被虐待的病弱絕美五獸夫,蘇沐瑤手握空間系統,開始尋找食物種田美食經商。她還擁有木系異能治療傷勢,生育力極強,能生下天賦頂尖的寶寶。一不小心就洗白成了團寵,還一不小心驚艷了整個獸世大陸。身世尊貴的高質量雄獸人都求著做她獸夫。還有說好三個月就休夫的,哪想到獸夫們不但不走了,還各個強寵她,每天爭寵修羅場。清絕冷寒的狼獸人魅惑妖嬈的狐獸人溫潤如玉的蛇王獸勾魂攝魄的血族獸冰清玉潔的冰雪獸俊美冷酷的龍獸人等等。一開始他們厭惡她,后來他們為她百聯鋼化繞指柔,拿命寵她護她。更是一個個爭著搶著要做她的獸夫要侍寢。曾經流放前拋棄她背叛她的人就算是追妻火葬場,她也絕對不原諒。
打賞返現,男神們爭著讓我當榜一
【多男主、bg、雄競、非傳統神豪文,系統占比不大】沈昭意綁定了一個系統——只要給男人花錢,就會獲得不定額返現。但卻有個奇葩的規定:比例需按顏值來算。于是,她被迫開啟了一場幕后“精致養魚,養精致魚”的實驗。在不露臉的賽車手那兒試探性消費,卻被對方當成未成年,手把手教她如何申請退款;給高冷禁欲的醫學博主刷個華子,換來一句“沖動消費是不正確行為,建議預約一下精神科”;打賞語音廳哄睡主播,沒成想角色互換,對方的失眠癥被自己給治好了。……本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不料魚兒們逐漸開始真心換真心。“沈小姐,打賞的錢已經足夠買下我的終身出診權,你確定不要?”“獎杯歸車隊,我歸你。”“如果你需要,我永遠在深夜等候。”劇情逐漸走歪,沈昭意力挽狂瀾的同時,還不忘跟退役愛豆型帶貨主播合伙創業,與舞蹈區反差兄弟倆開工作室。至于嘴硬心軟男大陪玩,嗯,再去下一年的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