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采精火候
采精者,是將生之元精采而歸爐(爐即指丹田氣穴)。但采時須知其火候,方能煉精化氣,否則產而復生,難免漏精之患。火候者,生精時謂之生精火候。當采精時,謂之采精之候,步步皆有火候。采精者,是采靜坐而后生之元精也。元精內生,外物立舉,這時要心正勿動,速凝神太虛,意照丹田(微意照在丹田)。待所生之元精欲返回之時,速一吸氣,下達會**,一呼用意一提引入丹田。如此數遍或十幾遍,內精歸爐,外物自然縮盡,此謂之采藥歸爐。
若由濁源生精陽舉時(白天有欲念者亦謂之濁源),用采藥歸爐,少時又生,即用吸、抵、提、閉口訣,一吸由后三關直升乾頂,一呼由乾頂而降于丹田,如此數遍,再溫養之。若遇采而不功者,即為為濁源,可以吸、抵、撮、閉后升前降之法導引之,一次或數次,至外物縮盡為止。
(七)煉精化氣
按上述,精既歸爐之后,須以火煉之,復化為元氣,則無漏精之患。方法是先武歷文。有意于呼吸,行三十六息。息息歸根,不離丹田氣穴,謂之武火。再以神寂照之(忘息的意的思),行二十四息(數息而不著意)即謂之文火。如此夜夜行功,火候無差。不幾日,丹田溫暖。精生更旺,感覺丹田常有一種太和之氣,氤氳不散,如此日久,自有開關之候矣。
以上謂之調藥。
三、聚火開關
(一)氣足開關,八脈俱通
開關者是通過以上煉精化氣丹田氣足,日久在靜定之時,忽覺丹田發熱,氣生氣穴。這時千萬勿動勿驚,心歸杳冥,任其自然自生,不即不離,勿忘勿助,絕不能昏迷,以防氣散。待到熱極欲動之時,我以真意領之,入尾閭之穴。原則是氣不動我不動,氣將動我先動。氣足者自然一撞直上乾頂,須臾化為甘露,深入任脈,香甜滿口,腦髓清定,響聲隆隆,直達丹田,非同前咽津之響聲也。從此,八脈俱通矣(八脈者即任脈、督脈、沖脈、帶脈、陰維、陽維、陰蹺、陽蹺)。氣不足及體弱者,氣力稍差,不能一撞直上乾項,須以神守之,待氣欲動時,以意引之,過尾閭至夾脊。如無力上沖,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將動時,以意領之,一撞而上過夾脊,直至玉枕。再無無力上行時,仍須任其休息,以神守之。待其欲動,以意領之,一撞而過玉枕,再入泥丸,少住片時,化為甘露,降至丹田矣。
(二)周天運法,還精補腦
周天者,是每次氣生,引氣入任督行一周而歸丹田,故謂之周天。此后靜極氣又生矣,外物立舉。這時須不動不驚待氣足欲回時,以神領之,—吸而神氣立上乾頂,一呼而神氣下降丹田,為之一周。以神守之,寂而照,照而寂,在杳冥之間把知覺泯去而入定矣。此后復生如此,謂之還精補腦。
(三)氣就神交,任督自轉
以上周天運法,行之既久而定靜之時,忽覺丹田溫暖,元氣生矣。所生之元氣自不外馳,而上入中官與神氣相交,氤氳配合,加如不動,恍惚之間,已入定矣。少時元氣又動,一股熱氣(不行陽關矣)由丹田入尾閭過夾脊,經玉枕直達泥丸,又下降丹田氣穴。此時神隨氣行,不由自主,非人力所能為也。此后復生如此,行之既久繼而歸入大定。在定靜之中,一道白光亮如水銀,由任督二脈旋轉不停,三百余周自然而停。此后復生如此,謂之**自轉矣。
(四)陽火止閉,保健延年
接上述**自轉后,真氣已不行陽關,外物自不舉也。此時身之宿疾,不治而愈,夏不畏熱,冬不畏寒,神氣充足,精神愉快,如如自悅,但還需要常樂我靜,不使神氣外馳。保持自然,這樣使耳能返聰,目能返明,氣足可以防病,身強自能延年,自古至今,此養生第一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