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界有句話叫做“見面三分情”,意思是說,多見幾次面,與對方建立人情感聯系,而不單單是冷冰冰的工作關系。事實證明,營銷人員只有不斷地在實踐中積累經驗,認真經營與客戶之間的感情,才能為自己的業務發展打下牢固的基礎。
實踐與學習理論比起來,自然更費力氣,更需要營銷人員付出辛勞,但是俗話說“一勤天下無難事”,可見“勤”這個字是一切成功的基本要素。只要勤于努力,一切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在營銷上運用“勤”字,同樣具備實用價值。我們常說“做營銷是一個一勤勝百巧的工作”,這充分說明了勤勞是營銷成功的關鍵。
營銷人員在理論學習之后,必須借由不斷地練習來提升經驗與膽量,長久累積,使之成為自己營銷習慣的一部分。營銷能力就如同爬樓梯一般,由下而上逐層步步踏實。在實踐中建立起自己扎實的信心,千萬不要好高騖遠。許多不切實際的人往往是說得多、做得少,光說不練絕對是無法達到目標的。流于形式和花哨的營銷練習,對于營銷能力是完全沒有幫助的,說穿了只是花拳繡腿,根本不堪一擊。
錯誤 11
不會正確地面對客戶的拒絕
營銷本來就是一項與“拒絕”打交道的事情,只有戰勝拒絕的人,才能稱得上是營銷高手。在戰場上,有一種人是必敗無疑的,那就是膽小怕死的懦夫,這種人一聽到槍聲就捂著耳朵,一看見敵人就閉上眼睛,東躲西藏。這一戰場上的原則和規律,同樣適用于營銷場合面對戰勝拒絕的態度和方法。不敢面對失敗,或者說沒有做好面對失敗的準備,最終都是要失敗的。
相信每一個人營銷人員都會聽到這樣一些話:“哦,你們公司啊,我知道,我知道,東西很不錯,價格也很好,但我們目前沒有這方面的需要。這樣吧,留個地址和電話,我們下次需要了再和你聯系吧。”“哦,我知道了,今天很忙,沒時間,下次吧。”“材料我們是看過了。但是這件事情關系重大,我們還得再考慮考慮。”等等。
這種言詞其實只表達了一個意思,那就是拒絕。作為營銷人員的你,在聽到類似言語的時候,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有些營銷人員,聽不得別人的拒絕,一旦被拒絕,心情馬上會跌落到谷底,甚至會產生恐懼心理,以至于影響到正常的工作。
其實,作為一名營銷人員,自己心里要明白,被客戶拒絕是在所難免的,再成功的營銷人員也會遭到客戶的拒絕。對于優秀的營銷人員而言,拒絕并不見得是一件壞事,而且他們也養成了習慣吃閉門羹的氣度,有遭受拒絕的心理準備,更重要的是懷著征服客戶拒絕的自信。他們即使慘遭失敗,也會冷靜地分析客戶的拒絕方式,找出應對這種拒絕的方法,當下次遇到這類情況時,就會胸有成竹,冷靜面對了。
李鳳是一個4S車店的營銷員。有一天,一個客戶正在看她銷售的那款車型,于是她走上前去說:“您好,歡迎您參觀上海大眾的汽車展廳,這是最新款的Polo轎車,1.6升,帶主副駕駛雙安全氣囊,雙角度電子液壓助力轉向,ABS防抱死等。而且您看,這款車的兩個前大燈像不像兩個大眼睛,整個車身也是流線型的設計,極富動感……我們作為上海大眾的專業經銷商,在××已經有多年了,您購買后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服務。”
客戶說:“好是好,就是太貴了。我是自己買車,預算可沒有這么高啊。”
李鳳一聽客戶這么說,明知道對方是拒絕自己的推托之詞,但是也毫無辦法,這個客戶也自然沒能留住。
在這次被拒絕之后,李鳳并沒有氣餒,而是仔細地分析應對這種客戶的“套路”。她認為,一般來講,人都有先看有多少錢再決定花多少錢的習慣,所以碰到自稱沒錢的主,理論上講還是有希望的。解決的辦法主要是要摸清他的真實想法,究竟是真的沒錢?還是目前錢不湊手?還是對產品有疑問?多站在顧客的角度想問題,畢竟,掏出真金白銀買東西的是顧客自己。
想通了這一層之后,李鳳在以后面對相同理由的客戶時,總是得心應手,成交量也提高了不少。
每一個營銷人員都應該像李鳳學習,把拒絕當做一個挑戰自我、總結自身的機會,在被拒絕后迅速積累經驗,實現自我提高。但對于很多營銷人員而言,拒絕對于他們來講卻意味著失敗,每一次拒絕對他們來說都是一次打擊。顯然,這樣的營銷人員無疑已經走進了拒絕的心理誤區。
營銷人員如果善于在拒絕中積累經驗,那么拒絕就變成了一次絕好的機會。不管怎么樣,營銷人員肯定會遭遇不斷地拒絕,然而你切不可屈服于拒絕。營銷員可以對所有的拒絕理由做出簡單的、深思熟慮的回答。請注意,這些回答除了你的想法之外,還需要具有實實在在的內容。實際上,當你對自己的回答進行深入分析時就會發現,你是在幫助你的客戶獲利。如果你真的站在你的顧客角度想問題,盡量能夠幫助客戶變得更加富有,那么,你就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產品代言人。這樣的“福音傳遞者”,每一個顧客都是需要的。
錯誤 12
不善于自我調節,容易被情緒左右
由于工作壓力大,做營銷的人情緒波動也較大,這就更需要營銷人員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在營銷活動中,許多人都明白這個道理,但遇到具體問題總是知難而退。人有七情六欲,一些外界的環境發生的事情會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導致情緒發生變化。如果讓不好的情緒壓倒了理智,這對營銷人員的事業將是一個重大打擊。
在很多情況下,情緒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作為一名營銷人員,不要把內心不好的情感表現在臉上,因為我們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情緒,會在不同程度上對他人產生不良影響,甚至會讓他人對我們保持一定的距離。
營銷人員王鵬,一大早和妻子大吵了一架,情緒馬上低落下來。但此刻還有一個重要的老客戶必須拜訪,他不得不前往。
當王鵬見到這位和他已經很熟悉的老客戶時,對方主動和他打招呼,興致勃勃地問候說:“這段時間怎么樣?”
這個客戶本來是想好好地和王鵬聊聊的,但是王鵬卻還深陷在不良的情緒之中,只是面無表情地搭話說:“不怎么樣……哦,對了,你們下季度打算有多少進貨量?”
老客戶對于王鵬的冷漠感到很失望,就說:“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研究,現在還沒有定下來。”
王鵬不耐煩地說:“那你們快點!”
客戶聽了他這話,心里頭有點不高興了,就想:這人今天怎么這樣?我是來做生意,不是來受氣的!想到這兒,也沒好氣地對王鵬說:“這么急呀,我們現在無法確定下來。我看,你還是先回去吧。”
王鵬一聽客戶這么說,心想:既然你們還沒定,那約我干什么?他在此之前的情緒就不好,就很不理智地拂袖而去了。
這件事讓那位客戶心里很不舒服,慢慢地疏遠了和王鵬的關系,他們之間的生意也就沒再繼續做下去。
一個有作為的營銷人員,應該是樂觀、開朗、工作和生活都積極的人。像王鵬這樣的營銷人員,常常把生活中的一些消極情緒帶到工作當中,對工作造成不利的影響,這正是營銷人員的大忌。所以,你應該知道怎樣把握自己的情緒,每天都讓自己處于積極的狀態中。
在每一次與客戶見面之前,營銷人員都要梳理和調整一下自己的情緒,把不良情緒拋到一邊,哪怕是剛剛發生的不快,然后用愉快的心情和笑容面對客戶。千萬別因為情緒的困擾,如小孩子發燒、熱水器故障等破壞了心情。以壞心情面對客戶,那樣只會使彼此的關系惡化。
要想保持良好的心態,營銷人員不妨試試下面的辦法。
1.坦然正對遭遇
要想控制情緒,必須學會正對遭遇。怨天尤人是弱者的表現,不管是興奮也好,悲觀也好,都不能成為裹足不前的理由。要相信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終將得到回報,迅速擺正你的心態,輕輕松松地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以振奮的心情去繼續拼搏、前進。
2.身處逆境改變態度
消極的不良情緒,是營銷過程中導致失敗的絆腳石。這些情緒所導致的失敗,又會助長這些情緒的蔓延。所以,要從所處環境的角度改變自身態度,用開放性的語氣對自己堅定地說:“我一定能走出情緒的低谷,現在就讓我來試一試!”這樣,你的自主性就會被調動,沿著它走下去,就是一片嶄新的天地。相信你會成為自己情緒的主人。
3.學會轉移情緒
在眾多調整情緒的方法中,你可以先學一下心理學家倡導的“情緒轉移法”,即暫時避開不良刺激,把注意力投入到另一項活動中去,以減輕不良情緒對自己的沖擊。
上述方法可以不同程度地幫助你調整不良情緒,但方法總歸是方法,作為營銷人員要記住的是,你的信心和熱忱是很重要的。或許,垂頭喪氣比打起精神來得容易,但這樣你想拿到訂單就比較難。沒有了信心和熱忱,一系列的不利后果都會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你將會看著可愛的訂單在與你告別。
錯誤 13
不愿拿小單,只想拿大單
一些營銷人員不屑于拿小單,只渴望拿到大單,這是一種急功近利的心態。認為拿到小額訂單相當于沒有訂單,只能拿到少得可憐的傭金或提成,這是一種完全錯誤的想法。
一個優秀的營銷人員會看重來自客戶的每一筆交易,無論是大單還是小單,都會視為一筆財富。實際上,比起你獲得大額訂單的機會來說,拿小單的機會往往更多,也會更穩定。若是一味地追求大單,到頭來可能會“竹籃子打水一場空”,什么單子也得不到。
一天,在一家工藝品廠上班的小王接到客戶的電話。客戶在電話里說:“您好,是生產××工藝品的廠家吧?”
小王馬上說:“是,是呀。請問有什么需要我可以幫忙嗎?”
客戶說:“我是一個小個體戶,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了你們廠的××工藝品壺,覺得很新穎獨特,所以想訂購兩個先試銷一下,好賣再多訂。”
小王說:“只需要兩個?那太不好意思了,我們這里只批發,不零售,起批最低也得是10個。”
客戶那邊說:“我是想先試銷一下,如果好的話,我會大量批發的。因為是第一次,所以先買兩個。”
小王又說:“真的不行,我們廠是有規定的,我不能破這個例呀!”
客戶有氣無力地說:“那就算了吧!”
就這樣,小王把白白送上門的生意給放跑了。
小王所犯的低級錯誤就在于,認為“兩個”訂單太小了,不值得簽,從而放棄了與客戶的交易。其實,別看小單微不足道,不起眼的小單積少成多,自然就變成了利潤豐厚的大單。如果這“兩個”的訂單若成交,客戶試用后認為滿意,說不定會給小王帶來更大的一筆生意呢。
對于營銷人員來說,拿到訂單意義非凡。無論是大訂單,還是小訂單,都是要付出艱辛和汗水的。訂單所帶來的除了成功的喜悅之外,還肯定著你的努力和成績。因此,不管大訂單、小訂單,營銷人員都要欣然接受。只有努力做到爭取大訂單,不放棄小訂單,并想辦法讓小訂單變成大訂單,那你離成功一定不會太遠。
怎樣運用技巧爭取到更多的小單,帶來出色的業績呢?大家不妨試試以下兩種方法。
1.讓小訂單吸引大客戶
別看小訂單的量小,但對其背景也是不容忽視的。小訂單可能來自小公司的少量訂貨,也可能來自大公司的大量訂單。如電視購物或網上購物,或者像來源于大公司新產品開發的需要等。雖然小公司的訂貨是主角,但涉及大公司的上述兩種情況也是不可排除的。小訂單的生意可能來自小客戶,也可能來自零售業的巨頭。
因此,不要不重視那些小單。有時看來是小單,其實是個大客戶。大客戶是你自己培養起來的,有很多客戶就是通過小單對你的誠信度的考察,看能否與你做大單。
2.不為小訂單設限,讓小訂單變成大機會
小訂單就像噴出的火山巖漿,一點點也是熾熱的,誰也不能確定它冷卻后是什么樣子。小訂單背后隱藏的東西其實有很多,可是有不少營銷企業嫌小訂單麻煩,往往對之加以限制,或者規定最低訂貨量,或者在付款方式上有特別要求。企業這樣做,當然有其自身的考慮,但是考慮眼前利益的同時,必須著眼將來,審視一下小訂單的發展潛力,說不定能從中發現大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