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貨幣的購買力

1. 購買力的含義

一個人并不是為了貨幣而持有貨幣,而是因為貨幣的購買力,也就是說,能夠用貨幣購買的東西。因此持有貨幣的人需要的不是貨幣的單位數量,而且貨幣的購買力。但是,由于除了貨幣之外,沒有其他持有一般購買力的方法了,因此對購買力的需求就成了對一個“同等”數量的貨幣的需求。那么貨幣單位與購買力單位之間的“等價”又該怎樣衡量呢?

由于貨幣的購買力取決于一單位的貨幣能夠購買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因此我們可以用一個復合商品的價格來衡量貨幣的購買力。該復合商品由多種不同商品和服務構成,商品和服務在復合商品中所占的比例是按照它們作為消費目標的重要性來決定的。并且,消費的種類和目的都不盡相同,我們對某一種類和目的的興趣也會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因此會有一種合適的復合商品來對應某一種類的消費以及為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消費。復合商品代表了某種類型的消費,其價格我們稱為“物價水平”,表明某一物價水平變動的數列我們稱為“指數”。因此,等同于一單位購買力的貨幣單位的數量便取決于相應的物價水平,并對應某一指數。

現實中真的有能夠完全對應貨幣購買力的物價嗎?如果有的話,是哪一物價水平呢?我們可以很快地回答這一問題。不管在衡量貨幣購買力中的理論和實際困難有多大,我們對貨幣購買力這一概念的含義都會毫不質疑。貨幣購買力意味著貨幣購買商品和服務的能力,通過支付貨幣購買力,某一社會的個體都能夠花費他們的貨幣收入并進行消費1。也就是說,貨幣購買力是以一單位的貨幣能夠購買到的商品和服務的數量來衡量的,這些商品和服務根據各自在消費目的中所占的重要性不同而進行加權,并且相對應的指數就是我們有時候所稱的“消費指數”。由此,我們得知購買力必須總是針對某一情況下的某一群獨立個人而言的,即購買力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標準,并且只有在具體的消費情況和消費者中,才有實際意義。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只有這一種形式的復合商品、物價水平或者價格指數。出于各種目的以及不同研究的需要,我們仍然還有其他重要的復合商品、物價水平和價格指數。不同的價格水平會隨著其他價格水平的波動而波動,正如同某一商品的價格隨著其他商品價格的變化而變動一樣,意識到這一點將非常有助于我們對貨幣理論的理解。但是在不同背景下,出于不同目的而存在其他價格水平(我們稱之為“第二價格水平”)并不會引起我們對貨幣購買力這一概念的誤解。

我們在第1章中提到的記賬貨幣,很久以前便已經出現,以便能夠滿足我們表達一般購買力的要求,而以價格指數的方式來衡量購買力的概念只是在現代社會中出現。歐文·費雪教授的《指數的編制》,簡要地概括了指數的發展歷史,我只需再補充一點就夠了:弗利特伍德大主教在1706年發表的《珍貴編年史》被埃奇沃斯稱為“史上最早的也是最優秀的關于指數的論文”。在《珍貴編年史》一文中,作者首次提出在現代社會中購買力這一概念以及衡量不斷變化的貨幣購買力的方法。以下引言可以讓我們對弗利特伍德的衡量方法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由于貨幣除了能夠讓我們購買到生活必需品和家庭便利工具之外,并沒有其他的用途,那么很明顯,如果在亨利六世時期,一個人可以用5英鎊購買到5夸特的小麥,4大桶啤酒和6碼布匹;而現代社會中的人必須用20英鎊才能購買到同等數量的小麥、啤酒和布匹,那么我們可以說這兩個人是同等富裕的。”但是出于實際目的而使用的價格指數要起源于18世紀60年代2。

因此記賬貨幣表明了購買力的大小,而貨幣則代表了持有的購買力單位多少的形式。復合商品代表了人們的消費,而復合商品的價格指數則是衡量購買力單位的標準。

我們將按照以下順序來探討物價水平(或者指數)理論引發的各種問題:

1.我們將在本章中展開對貨幣購買力或者消費標準的討論,還將涉及貨幣的勞動支配力或者收入標準,收入標準衡量了貨幣支配人類勞動單位的能力。

2.5章將詳細介紹某些次級標準。

3.6章“貨幣標準”是關于某些特殊標準的。這些特殊標準對應于從貨幣理論或者其他學說(例如,人們所稱的“貨幣的內在價值”學說)中得出的某些等式。

4.7章“物價水平的延伸”將簡要介紹不同的物價水平以及不同物價水平趨同的傾向(不管是真實的還是人們想象的)之間的關系。

5.最后在8章我們將涉及到在衡量貨幣購買力變化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解決此類問題的最佳方法。

2.貨幣的購買力或者消費標準

目前,我們嚴重缺乏令人滿意的購買力指數。迄今為止,還沒有哪個官方的權威機構編制出一個我們可以稱為購買力指數的指數來。那些指數通常都是針對次級物價水平中的某一個編制的,比如說批發,或者生活費用物價水平等,我們在下文中也將涉及到。但是除此之外,目前所有的指數都編制得非常粗糙,沒有考慮細節問題,也沒有注意到衡量物價水平變化這一問題中的嚴重困難,我們將在第8章解決這一問題。

貨幣購買力指數應當直接或者間接包含所有進入最終消費(而不是過渡性的生產過程)的商品,并且只能計算這些商品一次,根據消費群體在分別購買這些商品時所支付的貨幣收入對它們進行加權。由于編制一個包含這些商品的完整、徹底的指數非常復雜,現實生活中的消費指數實際上只能包含總消費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大部分,不過目前我們仍然沒有編制出這樣的指數來。

我們之所以沒能編制出一個完整的或者恰當的消費指數來,部分原因在于存在巨大的實踐困難,不過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們過分地強調某一特殊的次級物價水平(即批發價格指數)的影響力。如果是在一個短期現象中,比如說信貸周期中,該指數存在的一個缺點就是不能與貨幣購買力的相關運動同時進行,也不能與后者保持同一個程度。而如果是在一個長期現象中考慮的話,它又忽略或不適當地加權了某些非常重要的消費品,尤其是一些個人服務、復雜的制成品(例如,汽車)。對個人服務的忽視(盡管其影響因為對于制成品的忽視而被部分抵消)將在我們這個科技不斷進步,富足程度不斷提高的社會中產生嚴重的困擾,因為科技進步不斷地降低以勞務計算的商品價格,同時,隨著經濟條件的逐漸提高,人們也把越來越多的收入消費在了服務中。在大多數國家中,工薪階層的生活費用指數最為接近消費指數。但是這一指數存在著同批發價格指數一樣的缺點,盡管其負面影響要相對少一點,尤其是如果該指數應用到其他社會階層中的話,即與日用品花費相比,個人服務花費在該指數中的加權較低。

盡管如此,隨著數據資料的不斷增多,政府部門應該能夠在今后幾年內編制出一個比較精確的貨幣購買力指數來。與此同時,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將現存的一系列次級指數整合在一起。

卡爾·斯奈德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數據師3,他對此進行了一些寶貴的、開拓性的研究工作。他所稱的“一般物價水平指數”是將以下四種次級指數按照所列比例進行加權并整合而成的:

批發價格 2 生活費 3

工資 3 租金 1

我將把該指數作為消費標準的近似值,但需要注意的是該指數是斯奈德為了別的目的——作為現金交易標準(我將在下文的第6章解釋)——而編制的指數。

讀者會發現有一些消費項目直接或間接地出現在斯奈德的多個構成指數中,不過只要這些項目在總和中的加權適宜的話,就沒有什么問題。斯奈德的指數被看作是消費指數,其優于其他指數之處就在于通過引入工資支付項目,個人服務在該指數中占據了一個更為合理的比例。

斯奈德將該指數應用在1875年以來的美國經濟中,在下文的圖表4中我們會看到最初35年的數據都是以每五年平均數的形式給出的。批發價格指數(除早年的之外)都是美國勞工局的批發指數,我將這些指數放在旁邊第二欄中進行對比,第三欄則是二者之間的比率。

對于我們(誰又不是呢?)這些將(比如說,索爾貝克的,或者《經濟學家》期刊的)批發指數看作是代表了“貨幣價值”的人來說,下文的圖表有很重要的意義。很顯然在科技不斷進步的今天,除了在戰爭這一特殊時期外,這些指數不斷地高估了貨幣收入在一般消費目的中的價值。可能斯奈德的指數的缺點正好與之相反,該指數的編制方法增加了服務消費的加權。對該指數的斷定還有待人們對其他相關事實做出進一步的調查。人們也希望數據師們雖然在過去忽視了這些相關事實,但是在今后能夠更加關注這些事實。

制成品的價格相比較服務價格存在下降的趨勢,而我們對其又沒有進行恰當的加權,如果能對此加以改正的話,消費指數可能會更接近上述的批發價格指數。斯奈德指數將制成品納入其批發指數的組成和生活費的組成之中,但是制成品在二者中的加權是否充足仍有待商榷5。

美國斯奈德“一般價格水平指數”與批發指數的對比(1913=100)

但是,如果我們出于例證的目的而只關注斯奈德指數的表面值的話,我們會看到,在過去的五十年內,為穩定批發價格指數而實施的政策實際上導致了斯奈德指數增長了50%,而以穩定斯奈德指數為目的的政策又引起批發價格指數降低了三分之一。因此,至少我們會看到使用普通批發指數作為貨幣購買力的導向的做法是不具備充足理由的。

斯奈德曾提議為英國編制一個相似的指數,其構成和各自的加權如下:

貿易委員會批發價格 2

勞工部生活費用 3

鮑利工資指數 3

租金

該指數的加權還可以不斷進行改進,但是就目前我們所知道的數據知識來說,這樣一個組合已經為英國提供了一個最佳的消費指數了。該指數1913年以來的運行情況如下:

英國貨幣購買力或者消費指數(1913=100)

正如我們在美國的貨幣購買力指數中看到的,批發指數盡管在戰后的繁榮和蕭條期內夸大了貨幣購買力的下降和增多,但自1913年以來實際上不斷地低估了貨幣購買力的下降。

如果貿易委員會能夠編制出一個真正的合適的一般消費指數,并且(可能的話)上溯至五十年前,那將非常有助于我們了解貨幣購買力變化引起的各種社會后果。以代表消費為目的而專門編制的指數很顯然優于所有“混合型”指數,比如說我們剛剛討論過的斯奈德指數,或者衛斯理·密契爾的“通用指數”(這是幾個不同類型的指數的平均值),盡管這些指數6也可以作為購買力指數合適的替代品。

3.貨幣的勞動支配力或者收益標準

收益標準是為了衡量貨幣對于與商品單位相對的勞動力單位的購買力,因此貨幣購買力除以其勞動支配力就成了衡量真實收益能力以及生活水平的指數。

計算該標準的一個主要問題就在于,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共同的單位來對比不同種類的人類勞動力。因為即使我們同意——當然我們也必須同意——最好忽視與此相關的技術復雜性的差異,并且認為每單位勞動力的收益率就是一個社會主要的技能等級的平均值,至少從理論上講,我們也應該考慮到勞動強度的不同,工作的單調和規律性等問題。事實上我們所能做到的——如果我們能做到的話——就是把每個等級的所有工人的平均每小時貨幣收益作為貨幣勞動力指數或者收益指數。

有些作者認為應該用收益標準來取代消費標準作為穩定貨幣單位的理想型客觀標準。這個問題涉及到便捷性問題,我們將在隨后進行探討。當然,有可能在某些社會組織中,認為穩定貨幣的勞動支配力比穩定其購買力更急迫,這就與人們要求穩定小麥價格、電能價格或者黃金價格一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該問題的答案要取決于在給定的特殊經濟社會中,人類勞動力效率的改變應該在貨幣收益的改變中體現,還是在貨幣價格的改變中體現。

4.工人階級指數

與消費標準和商品的收益標準相對應的,我們還有工人階級的生活費指數以及工資指數,二者的比率構成了實際工資的一個指數。這些工人階級的指數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這是因為,相對于整個社會的其他相對應的數據,我們可以相對比較容易地獲得日用必需品數據,所以事實上我們編制的正是這些指數。

所以我們有時候可以很便捷地利用工人階級的生活費用指數作為消費指數的替代品,因為與批發標準相比,生活費用指數更接近消費指數。但是,我們要注意該指數不僅只局限于工人階級的消費,而且還只是工人階級消費中的一部分而已,即只局限于我們已經確定的生活標準中的必需品。我們自然而然地就將其作為任何消費標準的一個組成部分,并且現在大多數國家都編制了該指數。我們對該指數的基礎并沒有進行經常性的修訂,這是因為這要涉及到諸多數據性和實際性的問題,但是我們也能找到解決這一缺陷的補救措施。不過,我們對該指數已經非常熟悉并且了解透徹了,因此在此無需多加評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双城市| 华阴市| 阿拉善盟| 沙洋县| 苍南县| 鄂伦春自治旗| 沐川县| 抚松县| 临沧市| 新安县| 射阳县| 拜城县| 思南县| 营口市| 石棉县| 林西县| 兰考县| 泸西县| 离岛区| 成安县| 淮南市| 谷城县| 东乌珠穆沁旗| 周口市| 蒙自县| 铅山县| 丹棱县| 庆阳市| 墨脱县| 青铜峡市| 垣曲县| 四会市| 阳信县| 原阳县| 鄂州市| 南京市| 长垣县| 临清市| 宜春市| 乌审旗| 牟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