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不自知的獅子與綿羊 (5)

還是我們要學習古代的二世祖,典當點兒家財,將他們統統賤賣給外國人,好乞得一點食物混過年關。到那時,孕育黃河文明又會是那個國家,韓國、日本、美國、還是德國。醒醒吧!別吹了,面子就那么重要嗎?沒有大國的地位,因為我們要成為強國。沒有滿坑滿谷的榮耀,因為我們要創造奇跡。沒有了那些古圣先賢,思想認識才會突破,才會有新的思想家誕生。醒醒吧!沒有什么可以抵御自然的力量,生老病死、新舊交替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是不可逆的。中國人常說:“前江后浪推前浪。”說的不正是這樣的理兒。我們抱守著過去的陳芝麻爛谷子,非要發揚光大,非不讓它遵循自然的原則淡出中國人的生活,非要因為它打腫臉充胖子,那我們的國家只能在一片吹噓聲中,患上癌癥,走向死亡。

所以,請您將那些榮譽放到史書里,交給史學家。請您將它當成一種常識,請您忘掉昨天的榮譽,翻過那光榮的一頁。榮耀,它是我們做的,別人說的。

炫耀與文化交流

◎從張嘴到伸腳

任何一個國家的國民,若美利堅、若日本、若韓國、若阿爾巴尼亞,從沒有兩個本國人在談話時用洋文者,只有俄國在托爾斯泰時代,以說法語為榮,如今則只剩下中國臺灣地區有這種表演矣。

——《醬缸震蕩——再論丑陋的中國人》

如今的中國,是一個學習外語的大國,你別管它是英語、法語、德語、日語、西班牙語還是黎巴嫩語。只要你想聽,肯定能找到一票會說的。而那些與外語配套的考試,只要你敢設立出來,也不管他是托福還是雅思,我們就照考不誤。商家一看這陣勢,樂啦,也忙著來湊熱鬧。一時間各種外語班在街頭巷尾林立,外語資料更以風卷殘云的氣勢充斥了大半個圖書市場。致使若干年下來,街頭巷尾的廣告牌上,招牌上無不都要拽上那么兩筆英文,仿佛沒了“ABC”,店就下了檔次,不像個店了。更甚者,就連幼童和老年人都躲不開這股“奮學風暴”。

尤其是2008年,只要你出門,無處不充斥著外語。就是早上遛彎的老太太都要時不時的來上兩句“Good morning !”聽得你呀,不由得產生一種身在何處的錯覺。神經脆弱點的,會覺得狗叫聲都多了份洋腔,全國外語風潮之火爆就可見一斑了。

見此情形,不由追根溯源了一番。遙想這股外語風暴,怕是改革開放多少年,它就有多少年了,由此可知它在人們的觀念中是如何滋長生根的。我們在國內折騰得歡,老外在他們的國家里嘖嘖稱奇。終于有一天,我們的熱情引來了一位法國導演——蓮·派克,于是,我們的外語大軍有了他們自己的紀錄片——《我為“英語”狂》。

相信但凡看過這部影片的朋友,都會對那個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那個能把是十三國語言連起來說成一句話的警察,那個對外語幾近狂熱的青年。他的熱情感染了影片的導演,也真的足以令我們這票從小混跡在外語大軍里的人感到慚愧!十三國呀!他要拿出那股勁頭放到中文上,早成了國之大師。他要把那毅力放到科研上,我們大概就用上了自己產的芯片。然而可做之事如此之多,他為何偏在外語一事上執著呢?

這不禁令人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病人憤怒的拿著藥方走進醫生的辦公室,憤怒地問:“大夫,你開的是什么藥方。”大夫聞聲疑惑的抬起頭,回到:“感冒藥方啊?”病人一聽更憤怒了:“那你為什么用中文寫,而不用英文寫呢,再不然德文、法文都可以,為什么偏偏是中文。”

醫生更為疑惑了,他不明白中國人說中文有什么不對,于是他把這一疑惑告訴了病人。病人一聽,一邊跳腳,一邊說道:“我在那等藥,看到別人的藥方不是英文的就是德文的,還有一個人的上面寫了兩種文字,你就只寫了中文,這樣我還有什么面子。”

不知這位醫生在聽了這段話后會做何感想。是贊嘆這所醫院的醫生外語水平奇高,還是感到啼笑皆非呢?

想當年,國人是為了“洋為中用”才開始了對西方國家的語言學習。也就是說,學習外語的最初目的是“用”而不是“秀”。然而,在我們這塊神奇的土地上,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發生的。就像什么東西放到了醬缸里,最終都會變成醬菜一樣。所以“用”也就變了味。

出于“文人相輕”也好,出于攀比之風也罷。總之,在第一批可以跟洋人自由交流的人出現后,能與洋人自由的、無障礙的交流便成為了一個人學識、才華的標志。那些為了不被“輕”的知識分子便開始了漫長的英語學習。事情就按著這種奇怪的軌道運行著,本來出于好意的事情,變成了一種用于滿足虛榮心的較量。接著在后來的100多年間,外語一直為少數鴻儒所掌握。直至改革春風吹滿地,因為對外開放,因為出國熱,一群掌握外語的人占盡了先機。該發財的發財,該成華僑的成華僑,看得大家直眼紅。也不管人家除了外語還有多少技能,總之認了死理兒:就差外語啊!我們照發財就差門外語啊!至此,中國的“外語狂熱癥候群”終于形成了。

在之后的日子里,不知哪位語言天賦斐然的人兄,又多學會了一門語言。不服輸的中國人,立馬奮起直追,直至在人才招聘會上出現了“要英語專業8級水平(某公司秘書)或會兩門以上外語”的招聘要求。工作的招聘門檻高了,這學外語的風氣也自然又勝了一籌。于是,在大學里,你別管是哪個系的,全都不得已的在課堂上死啃四、六級之流的初級產品,挑戰雅思、托福這類高級產品。于是,大學畢業后,所有的學生都是外語專業畢業的。稍差的呢,也只能隨古書生之流,搞搞文字,唱唱高調。而那些,搞不了文字的,就只能繼續在外語大軍中埋伏著。點滴匯聚江河,“小白鼠效應”一經產生,就在中國掀起了驚濤駭浪。終將外語的地位推上了“標志”的高度,仿佛街邊巷尾少了那句“hello!”,我們就不開放了,不進步了,反之我們的文化就進步了三十年。

奇之怪哉?

一想到中國“外語狂熱癥候群”的陣容之龐大、氣勢之恢宏,不禁打了個寒顫。記得一位古董收藏家曾經說過“凡事要多想一步”,有人瘋狂學外語,就要想為什么學,學了做什么用。有了“外語狂熱癥候群”就要想,他們在干什么,為什么這么瘋狂?

在這種觀點的基礎上,我們不難發現其原因離不了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優秀傳統——愛比較。因為和別人比過了,就要分個高低上下,一定要有個勝負,有個說法。負的那個不用說,要么俯首稱臣、成王敗寇,要么學習勾踐,臥薪嘗膽。而勝的自然也不能白勝,不炫耀一番又怎償得了他的辛苦,他的心愿。因此,炫耀成了中國人的一顯著特征。然而,中國的文化就像柏楊說的那樣“做得說不得”。所以即便大多數中國人都在炫耀,它在國人的眼中仍是一種要不得的劣根性。故,你炫耀就是你顯擺。一旦等你落了馬,糟逢人生不如意的時候,看著吧,那些你曾炫耀過的、看到過你炫耀的人,一定都吊著眼梢,嗤笑一聲:“切,活該,教你顯擺。”

炫耀的根本在于虛榮,而在外國人眼中,虛榮可不是一種病態,它產生于榮譽感。能說有榮譽感是件錯事嗎?所以培根說:

“對于軍人來說,榮譽心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正如鋼鐵因磨礪而鋒利一樣,榮譽感可以激發斗志。”

我們雖不是戰士,但我們卻無時無刻不在為生存戰斗著,榮譽心對我們的重要性,絕對不會比對戰士的少那么一絲一毫。而榮譽一經誕生,一經公布就有了炫耀的色彩。并且公民又都有話語權,誰能說大聲地講出榮譽是件錯事呢?從這種角度講,炫耀也不是那么不可原諒,更不是一件絕對的壞事。

況且,就象鳥兒求偶時展開它漂亮的羽毛,成年雄獅一定要帶著美麗的鬃毛巡視領地一樣,炫耀是一種屬于生物的本能,是人類動物性的體現。迄今為止,即便我們的科技再發達,我們仍然沒有辦法去除我們自身的動物性。而且,也正是這種動物性推動了世界的發展,我們的進步。

到了這里,我們的問題來了,如果炫耀不是件絕對壞事,為什么它從登陸華夏大地開始,就沒做什么好事呢?不用往遠了想,咱們就只回憶一下我們的“英語狂熱癥候群”。

極致!這無疑是“英語狂熱癥候群”的病因所在。中國人熱愛“中庸之道”,但大多時候我們做不到,也不曉得那是個勞什子。所以大多時候我們是狂熱的、追求極致的。我們從追求極致的誠——忠,到標榜極致的義——孝,再到極致的服從和極致的小腳。我們似乎不把事情做“極”,這事就不夠味,就不是原來的那個事。

不說別的,就單說柏楊先生口中“中國偉大的發明”——小腳。在中國,只要是上過學,對中國歷史稍有常識的,沒有不知道這項“發明”的。它從何時開始現在還沒有一致的說法,普遍認為南北朝時的廢帝東昏侯,寵妃潘氏是罪魁禍首。也不知這位姐姐是怎么想的,就覺得自己的腳丫子不夠美麗,于是在某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拿著七尺裹腳布,硬生生的勒斷了骨頭,把一雙天足勒成了碗口大小。而這皇帝也真不愧對“昏”字,見到潘妃由于站不穩而搖搖晃晃的身姿,居然贊嘆道:“此步步生蓮也!”。于是,女人的小腳就隨著東昏侯金蓮座的落成被賦予了新的名字——三寸金蓮。

說起這三寸金蓮,那可就有學問了,什么“蓮、鉤、雙、弓、纖”。還有將它的具體標準著書立說的,寫詞作賦的,真可謂花樣百出。而中國男人大概也就是從那時起愛上了女人殘廢的腳丫子。及至清朝,這纏足之風終于從宮廷里走到了民間百姓的身邊。與奮學英語之風的成因一樣,那些當娘的、當爹的一見那些官老爺對纏足女子的偏愛,就起了勁兒,拼命地摧殘女孩子的那雙腳。自此,中國女性的美,就與腳結下了不解之緣。

而諸如三寸金蓮這樣,相類似的文化現象在中國層出不窮,像是唐朝喜歡豐腴的,于是唐朝女子無不想盡各種辦法來給自己增肥。宋朝喜歡要弱迎柳風的,于是眾家姐妹一起發了瘋似的裹腰絕食。及至現代,我們附和流行的手段就更多了,你不是流行豐胸嘛,那我就通過手術塞兩個鹽水袋進去;你不是喜歡骨感美人嗎,更沒問題了,一臺抽脂機幫你搞定所有煩惱。總之,你提得出審美標準,我們就有的是方法來達到那個標準,直到極致的完美。至于這種流行正確與否,是否有利健康就不在考慮范圍之內了。

我們就像西藏的一種牦牛,只要領頭的那只掉到山崖底下,也甭問它是故意的還是失足的,后面的跟隨者都要一窩瘋的往下跳。我們比之甚至更瘋狂,還要比一下誰跳得更快,姿勢更美。

我們看到了西方人的放縱瘋狂,可是我們卻看不到自己理智外衣下更為瘋狂的靈魂。我們的瘋狂是更為隱秘的,是這個民族所內含著的。或許可以這么說,一個中國人是沉靜的,但是一百個中國人在一起,就是瘋狂的。一但有什么事物刺激到了這根名為瘋狂的神經,我們就會以難以想象的熱情和執著將這種瘋狂進行到極致。

中國人很瘋狂,而且瘋狂的五花八門,執著異常。細數我們瘋狂的舉止,說多如牛毛,那是夸張,但是只要你肯回想,要做到信手拈來還是不難的。不信,咱就數數看。從現象出發,我們有瘋狂出國熱、瘋狂學樂器熱、瘋狂股市熱。從事件出發,大到文革小到楊麗娟對劉德華的瘋狂迷戀。我們制造的瘋狂事件真是不勝枚舉,而且件件做到極致。

這一系列瘋狂舉動的原因,不得不令人深省。就拿纏腳為例吧,剛開始時,可能是哪個無聊人士(或者就是那位“東昏帝”)看到了一位美人,而這個美人的顯著特征是腳比一般人的小,于是贊嘆了一句。而不巧的是,這位發出贊嘆的仁兄,可能起著某種流行趨勢預測專家的作用,他的一句話立刻讓趕時髦的人奉為金科玉律,于是世家子弟皆好小腳女子。可是中國的人再多,又有多少穿小號鞋的呢?何況,世家子弟們互相還要攀比一下“誰家女人的腳更小”,以資增加樂趣。而那些想要得寵的姬姬妾妾為了迎合自家老公,就較起了勁兒,心想“你的腳怎么可以比我的還小”,遂拿起裹腳布,開始了對自己雙足的殘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屏县| 惠水县| 任丘市| 大新县| 巴东县| 建始县| 仙居县| 牙克石市| 淮安市| 突泉县| 威信县| 东平县| 土默特右旗| 宁津县| 巢湖市| 榆社县| 垫江县| 辉南县| 碌曲县| 临武县| 濉溪县| 革吉县| 黔南| 上林县| 蚌埠市| 东兰县| 奉贤区| 华亭县| 靖安县| 齐齐哈尔市| 陵水| 宁德市| 紫阳县| 仪征市| 上犹县| 潜江市| 遂川县| 信宜市| 米脂县| 疏附县| 深水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