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夢游天姥吟留別 (1)

李 白

海客談瀛洲,煙濤微茫信難求。

越人語天姥,云霓明滅或可睹。

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

天臺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

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度鏡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蕩漾清猿啼。

腳著謝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千巖萬轉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龍吟殷巖泉,栗深林兮驚層巔。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煙。

列缺霹靂,丘巒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開。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霓為衣兮風為馬,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

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

別君去兮何時還,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注講

①夢游天姥吟留別:詩題一作《別東魯諸公》。李白被唐玄宗賜金放還后,先是和高適、杜甫等人四處漫游,后來又回到東魯家中住了一段時間,但隨后他又離家漫游而去,這首詩就是他辭家時告別東魯諸公之作,即詩題所謂“留別”之意。天姥(mǔ):山名,在浙江天臺縣西,傳說曾有人在山上聽到過仙人天姥的歌聲,因此稱之為天姥山。詩的前半段描寫夢境,實景與想象交融,將天姥山描寫為仙境。

②瀛洲:傳說中的海上仙山。

③赤城:山名,在天臺縣北,是天臺山的一部分。

④天臺(tāi)四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天臺即天臺山,在天臺縣北。這兩句是說天臺山雖極高,卻不及天姥山,從山勢來看,天臺山仿佛拜倒在天姥山的東南一樣。

⑤鏡湖:即鑒湖。

⑥剡(shàn)溪:在浙江省曹娥江上游,鄰近天姥山。

⑦謝公:謝靈運。謝靈運雅好山水,曾經在此游覽登臨。

⑧謝公屐:謝靈運為了方便登山游覽而特制的一種木屐,上山時去掉前齒,下山時去掉后齒。

⑨天雞:據《述異記》記載,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一種叫做桃都的大樹,樹枝之間相距三千里,其上有天雞。每天太陽剛剛升起照在桃都樹的樹枝上時,天雞就會鳴叫,天下之雞都會隨之鳴叫。

⑩暝:天色昏暗。

殷:盛大。

列缺:閃電。

洞天:傳說中的神仙居所。石扇:石門。訇(hōng):形容聲音巨大。

金銀臺:指神仙居所。語出晉人郭璞《游仙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云之君兮紛紛而來下:形容神仙紛紛從云中駕臨。云之君:泛指神仙。

惟覺時之枕席,失向來之煙霞:描寫自己忽然從夢中醒來,方才夢中的璀璨頓時消失不見。

世間行樂亦如此,古來萬事東流水:這兩句是全詩主旨,是說自古以來一切富貴繁華皆如夢幻,萬事轉眼便成云煙。

名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注講

①郭:外城。古代城市規劃一般有內外兩重城墻,所謂內城外郭。

②茲:此。班馬:離群的馬。“蕭蕭班馬鳴”化用《詩經·車攻》“蕭蕭馬鳴”。

名句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入蜀

李 白

見說蠶叢路,崎嶇不易行。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芳樹籠秦棧,春流繞蜀城。

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

注講

①蠶叢:傳說中古蜀國的開國之君。詩句以蠶叢路代指蜀地道路。

②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蜀地大多是陡峭的山路,當人在棧道上行走時,臉旁就是峭壁,云霧就圍繞在身邊。

③秦棧:從秦地入蜀的棧道。

④君平:嚴遵字君平,西漢時人,隱居于成都市井之間,以算卦為生,號稱神算。傳說他每天算卦賺到一百文錢就收攤,夠維持基本生活就行了,然后就講授《老子》,著書闡釋道家的學問。“升沉應已定,不必問君平”是李白叮囑入蜀友人的豁達之語,說人的命運自有定數,沒有問卜算卦的必要。

名句

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

李 白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注講

①謝脁樓:在今安徽宣城,為南齊詩人謝脁在宣城任太守時所建。校書:秘書省校書郎的簡稱。叔云:指李白的族叔李云,時任秘書省校書郎。

②蓬萊文章:傳說蓬萊山是存放仙府秘錄的地方,東漢時人們將政府藏書的東觀雅稱為蓬萊山,唐人則以蓬萊山借指秘書省。李云任秘書省校書郎,故而李白以“蓬萊文章”比喻李云的文章,謂其有建安之風骨。建安骨:建安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年號,當時曹氏父子與建安七子開創了嶄新的文學風氣,后世稱之為“建安風骨”。小謝:世稱謝靈運為大謝,謝脁為小謝。李白以建安風骨比李云,以謝脁自比,下啟“俱懷逸興壯思飛”。

③散發弄扁舟:古代男子的標準發型是束發,散發是一種蔑視禮法、狂放不羈的姿態。譬如《后漢書·袁閎傳》記載黨錮之禍發生時,袁閎“遂散發絕世”。弄扁舟:這是詩文當中表示隱逸生活的常用意象。

名句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

李 白

暮從碧山下,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

相攜及田家,童稚開荊扉。

綠竹入幽徑,青蘿拂行衣。

歡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揮。

長歌吟松風,曲盡河星稀。

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注講

①終南山:唐代京城長安(今西安)附近的名山,京城顯貴多在終南山營建別墅。斛(hú)斯:復姓。

②翠微: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③荊扉:柴門。

④忘機:進入天然之境,忘記世俗機心。典出《莊子》:子貢提出汲水用機械要比用瓦罐更有效率,卻遭到了漢陰丈人嘲笑。漢陰丈人認為使用機械雖然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卻會使人產生機心。人應該棄絕機械與機心,依照天然本性來生活。

把酒問月

李 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注講

①題下有李白自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②當歌對酒:“當”與“對”同義。

名句

惟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夜泊牛渚懷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余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注講

①詩題下原有作者自注:“此地即謝尚聞袁宏詠史處。”牛渚:山名,在安徽當涂西北,緊鄰長江。據《晉書·文苑傳》記載,袁宏在年輕的時候很窮,以運租為業。鎮西將軍謝尚鎮守牛渚,秋夜乘月微服泛江,偶然聽到袁宏在運租船上誦詩,一下子被吸引住了,隨后派人去問,知道這是袁宏在吟詠自己的詠史詩,為之激賞,便邀袁宏到自己的船上,聊了一整夜,袁宏由此名聲大噪,后來成為一代文宗。李白到了牛渚,想起先賢佳話,感而賦詩,感懷自己不如袁弘幸運,得不到謝尚那樣有眼力的貴人的賞識,只有揚帆而去。

②斯人:指鎮西將軍謝尚。

月下獨酌

李 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注講

①暫伴月將影:即暫伴月與影。將:與。

②無情游:忘卻世情之游。云漢:銀河,這里代指仙境。

月下獨酌

李 白

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

天地既愛酒,愛酒不愧天。

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

賢圣既已飲,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注講

①典出《三國志·魏書·崔琰傳》裴松之注引《漢紀》孔融語:“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堯不飲千鐘,無以成其圣。且桀紂以色亡國,今令不禁婚姻也。”當時曹操頒布了禁酒令,孔融作了這篇文章論述酒不可禁的道理。酒星:星名,即酒旗之星。

②酒泉:地名,漢代置有酒泉郡。

③已聞清比圣,復道濁如賢:典出《三國志·魏志·徐邈傳》:在曹操頒布禁酒令的時期,好酒之人以隱語稱酒,稱清酒為圣人,稱濁酒為賢人。

④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在《世說新語·識鑒》中劉孝標注引《孟嘉別傳》:孟嘉喜好酣飲,飲酒愈多卻愈不會失態。桓溫問孟嘉:“酒究竟有什么好處使你這樣喜愛呢?”孟嘉答道:“您不曾領略酒中之趣啊。”桓溫又問:“聽歌伎作歌,有所謂‘絲(弦樂)不如竹(管樂如笛、簫之類),竹不如肉(歌喉)’,這是什么意思呢?”孟嘉答道:“漸近自然。”滿座為之嘆賞。

名句

但得酒中趣,勿為醒者傳。

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李 白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講

①李白在乾元元年(758年)年被流放夜郎,途經武昌時與史欽同游黃鶴樓,在樓上聞笛而作此詩。

②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漢賈誼因才高招忌,被貶出中央政府去任長沙王太傅。李白以賈誼自比。遷客:被貶逐的官員。

③玉笛:在詩歌語言當中,同樣描寫一支笛子,如果想表達君子情懷,就說“玉笛”;如果想表達鄉野之情,就說“竹笛”;如果想表達豪客滄桑,就說“鐵笛”。所謂玉、竹、金、鐵,一般都只是詩人為塑造意境而主觀加上的修飾。江城五月落梅花:江城五月正是初夏時節,不會有梅花,但詩人聽著笛子吹奏的《梅花落》曲調,感覺仿佛有梅花飄落。

名句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春夜洛城聞笛

李 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注講

①洛城:洛陽。唐代以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

②折柳:即笛曲中的《折楊柳》。“柳”諧音“留”,故而古人有折柳送別的風俗,以唐代最是盛行。《折楊柳》一曲便是抒發送別之情的樂曲,故而遠離家鄉的人聽起來會生出鄉愁,此即“何人不起故園情”之意。

名句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黃鶴樓

崔 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詩人小傳

崔顥(約公元704—754),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的詩人,少年時詩風輕浮,晚年之后詩風變得雄起勁健。崔顥游覽武昌時,在黃鶴樓上題寫《黃鶴樓》詩。后來李白來此登樓,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沒有作詩就離去了。崔顥平時操行不好,嗜酒好賭,專挑美貌女子為妻,稍不合意便將妻子拋棄,一共換了三四任妻子。但他作詩十分認真刻苦,一次大病初愈后,朋友說他的消瘦不是因為生病,而是因為作詩太辛苦。

注講

①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樓為武昌名勝,俯瞰長江。傳說曾有仙人乘黃鶴從此經過,故而得名黃鶴樓。

②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描寫在黃鶴樓上登臨所見。在晴朗的天空下,隔著長江望去,漢陽的樹木清晰可見,鸚鵡洲上生著繁茂的青草。鸚鵡洲:東漢末年,黃祖殺禰衡于此,因禰衡以創作《鸚鵡賦》而知名,后人便稱此洲為鸚鵡洲。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詩人小傳

王灣,洛陽人,生卒年不詳,唐玄宗開元十一年進士,少年時即以文章成名。王灣頗有學養,曾兩次參加政府校理經史子集的工作。

注講

①次:停宿。北固山:鎮江名山,北臨長江。

②海日生殘夜:即海日生于殘夜,強調日出得早。江春入舊年:形容雖然一年未盡,但江上已有新春的暖意。

名句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唐代名相張說曾親筆將這兩句詩題寫在政事堂上,常常展示給寫詩的人看,讓大家以此作為寫詩的范本。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自從有寫詩的人以來,這樣的佳句也是極其罕見的。

別董大

高 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詩人小傳

高適(700—765),字達夫,年輕時潦倒落魄,不拘小節,雖然頗有文采,卻恥于參加科舉考試,整天混跡于賭徒之中。后來,高適還是參加了科舉,被授職封丘縣尉,后來升任為諫議大夫。高適為官頗有豪氣,直言不諱,朝中的權貴近臣都怕他三分。安史之亂時,高適得到了唐肅宗的重視,被委任為西川節度使,有平定蜀地之功。高適性格豪邁疏放,詩也寫得很有豪俠氣概,在當時便被人們傳誦。

注講

①董大:唐玄宗時代的著名琴師。

②曛:黃昏。

名句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劉長卿

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詩人小傳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台县| 葵青区| 阜阳市| 时尚| 手游| 黔西| 合川市| 太白县| 张家界市| 金阳县| 江北区| 芒康县| 平舆县| 南丹县| 平阴县| 通化市| 安西县| 郓城县| 温州市| 镇沅| 宣恩县| 搜索| 桐庐县| 岳普湖县| 宁河县| 九龙县| 太保市| 荣成市| 昌宁县| 新巴尔虎左旗| 大洼县| 珠海市| 丹棱县| 明光市| 得荣县| 比如县| 余庆县| 育儿| 馆陶县| 古浪县| 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