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章 治世之始(二)

  • 元嘉風雨三十年
  • 滁之胡昌明
  • 1475字
  • 2008-10-23 23:23:02

然而,顏延之終究沒能和陛下好好談談,一是因為陶詩的紀年,二是因為殷景仁等四侍中的相繼到來。但在皇上召見之后,謝靈運被拜為秘書監,顏延之被拜為中書侍郎,隨即,朝廷又下詔征召陶淵明入京。

二詩人已出,侍中殷景仁、劉湛、王華和王曇首同侍陛下閑坐。劉義隆又提及陶的詩及其紀年。

“陶淵明會應詔嗎?”

“會的。”王華脫口而出。

“即使不來,一介詩人也不能影響當今圣治。”為人一向硬而狠的劉湛說。

見這樣的話語仍未能消除陛下的疑慮,殷景仁就說:

“李密有才辯,自蜀出使孫吳,吳人交口稱贊,名聲遠揚。晉武帝滅蜀,下詔征他為太子洗馬,他以祖母年高無人奉養為由,辭不應命。晉武帝見其《陳情表》,停召,并且贊揚他‘士之有名,不虛然哉!’李密不改孝行——實際上是不愿改其臣節,晉武也不因此而有損。”

劉湛又接著說:

“推而遠之,伯夷、叔齊聽說周文王善養老,往歸之。及至,文王已卒,武王載木主號為文王,東伐紂,伯夷、叔齊叩馬而諫:‘父死不葬,且動干戈,可謂孝乎?以臣弒君,可謂仁乎?’侍從將殺之,太公說:‘此義人也?!瘮v扶著他們讓他們離開了。及武王滅紂,天下歸周,伯夷、叔齊以為恥,義不食周粟,隱于首陽山,采薇而食,最終餓死。夷齊不改其節,武王也不因此于功德有損,二者皆善,后人兩稱之?!?

從對詩人是否應詔的疑慮,到二侍中所說的遠近二例,劉義隆漸感寬心。并非侍中以古圣賢來比自己讓他寬心,而是劉宋王朝才只有幾年,這剛剛二十出頭的帝王對許多東西還缺乏足夠的信心。

在太極東堂設便宴與四侍中共進晚餐之后,劉義隆目送他們離開殿堂,然后對侍立于側的中書舍人徐爰說:

“四侍中才能干練,恐怕后世再難有能與他們匹敵的。”

劉義隆接過徐爰呈上的新茶,呷了一口;徐爰接過茶具,這才說:

“陛下今日接見詩人,談論詩人?;仕握婵芍^是一個詩的國度,拓跋魏是不可企及的。”

“索虜茹毛飲血,一群蠻荒之人,哪可與我皇宋同日而語!”劉義隆一副不屑的神情?!匕衔恨p發,南人都輕蔑地稱他們為索虜。

“此前還殺了詩人——連逆賊都是詩人。”

“卿是說謝晦嗎?”

“是的,陛下。賊臣謝晦和他的侄子謝世基在赴刑場的途中作連句詩,獄吏筆錄在此。”說畢,他就把詩呈上。

劉義隆看了那“功遂侔昔人,退保無智力”的詩句,想起了兩件先帝時的事。先帝遠征關、洛后,在彭城大會群臣,并令群臣賦詩慶賀。謝晦擔心先帝有失,代帝作詩:“先蕩臨淄穢,卻清河洛塵。華陽有逸驥,桃林無伏輪。”然后,群臣并作詩。后來得知失去關中,先帝登城北望,憂傷滿懷,就令群臣誦詩,謝晦誦王粲詩道:“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彼下泉人,喟然傷心肝。”先帝聞詩后淚流滿面。謝晦能詩,但這并不是其長處,要稱得上詩人,傅亮倒可算作一個。

提及謝晦、傅亮,劉義隆稍微有些不自在,于是就隨口問道:

“卿以為朕殺三人,是功還是過?”

“君無過舉。”這和“君無過言”一樣,可以用來回答皇帝的一切言行,因為皇帝的一切都是正確的。

“坦言無妨。這里不是朝堂?!?

“恕臣直言:臣以為殺三人有一可……臣冒昧……有一可有一不可。”

“怎么說?”

“三人跪受遺詔,同受顧命,反而濫殺嗣君,禍及賢王,自然該殺;然而三人虛宮七旬,西行千里以奉迎圣駕,陛下不念此,反而殺之,臣以為不可?!?

詩人陶淵明會不會應詔的疑云剛剛從劉義隆的心頭散去,現在,殺三人是功還是過的疑云重又籠上了這個年輕帝王的心頭。他一會兒覺得該殺,一會兒又覺得徐爰說的“不念西行千里以奉迎圣駕”有道理;一會兒覺得對三人免官可矣,流放可矣,一會兒又覺得該像曹操除禰衡那樣,借刀殺人??墒钦l是劉表,誰是黃祖呢?送給索虜嗎?那當然不可能。借刀殺人,君子不為。

這位年輕的帝王,再一次心懷疑慮。

主站蜘蛛池模板: 钟祥市| 益阳市| 平潭县| 瓮安县| 广元市| 昌吉市| 桓仁| 和田市| 二手房| 岑巩县| 灌云县| 牙克石市| 汉中市| 漳州市| 盱眙县| 斗六市| 崇州市| 芦溪县| 肇庆市| 忻州市| 德昌县| 金华市| 隆子县| 绩溪县| 彰化市| 四子王旗| 常宁市| 昌平区| 尼玛县| 锡林浩特市| 礼泉县| 淮安市| 龙游县| 全南县| 名山县| 温泉县| 城市| 泽州县| 诸城市| 莱芜市| 缙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