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章 牢固根基(三)

  • 元嘉風雨三十年
  • 滁之胡昌明
  • 1532字
  • 2008-10-14 11:14:11

午后,新帝劉義隆正斜倚在龍榻上,手里拿著本杜預親手寫定的《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杜預身不跨戰馬,射不能穿札,但國家每有大事,他常居將帥之列,待人接物,恭而有禮,問無所隱,誨人不倦,敏于事而慎于言,有古君子之風;每立戰功之后,在閑居無事時,他便鉆研典籍,尤其對《左傳》有精深研究。時人王濟愛相馬,和嶠好聚斂,他就說“濟有馬癖,嶠有錢癖”,晉武帝司馬炎聽說后問他:“卿有何癖?”他就回答說:“臣有《左傳》癖。”劉義隆是讀其書而仰慕其為人,愈仰慕其為人就愈愛其書。先帝把這部書送給他以后,他就愛不釋手,視之為珍寶。

這時候,處理完了案上的奏章之后,侍中王華就在一旁楞著。劉義隆似乎也看得有些乏了,于是放下書,和王華閑聊了起來。他們從杜預說到“三曹”,又從“三曹”說到建安七子。當王華說到最喜愛建安七子中的王粲時,帝問王華:

“卿既喜愛王粲,王粲何句最佳?”

王華不假思索就答出了《登樓賦》中的句子:

“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騁力。”

帝默然一笑。王華往往毫不掩飾自己想“假高衢而騁力”,但無論如何,有心“冀王道之一平”,這正合自己的心意。于是帝就與之談及時事。當談及北伐一事時,王華說:

“陛下近日頻頻召見昔日將帥,意欲在不久的將來大舉北伐,臣以為不可。”

“卿的理由是什么呢?”劉義隆以為他又要重彈“人力不足”“資糧匱乏”一類的老調。

“根基不穩,北伐難有所成——甚至談不上北伐。”

“如何根基不穩呢?”劉義隆一下改變了斜倚的姿態,直身坐起來,看著他。

劉宋王朝已經有了六個年頭,是說時間短暫嗎?是說還沒有“磐石之宗”嗎?

“先帝滅慕容垂的南燕后,意欲平定河、洛,值盧循、徐道覆寇逼京師,先帝受朝廷詔令,不得不放棄平定河、洛的打算而班師回朝;后來北伐姚泓,先帝又想乘勝經略趙、魏,此時,受先帝重托留守京都的劉穆之病逝,先帝便留下廬陵王鎮守長安,率眾急歸。京都是國家根本,又有山河之險。縱有大軍在外,京都根本不固,則有后顧之憂;有后顧之憂,在外則難有所為!今日形勢,有似于此。”

“今日之事,有類于盧循逼京、劉穆之病逝之事嗎?”

“今日之事,有甚于此!”

這不是危言聳聽嗎?劉義隆看了一眼王華。

“卿為我細細說來。”

“陛下繼大位以來,朝政大權仍然掌握在徐、傅等人手中,謝晦且據有上流之重。徐等雖曾上表歸政,但他們知道陛下久在邊藩,對如何處理朝政尚不熟悉,且為了表示對老臣的尊重,陛下不會立即就接受他們的歸政,那表疏不過是他們對陛下表示謙恭的客套。……當初營陽王不過小有過失,他們便廢營陽立陛下,如今,陛下若有小過失,言行不中他們的意,他們會不會……”王華抬頭看了一眼陛下,見陛下冷著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大著膽子接著說,“陛下安居閑宮,內外大權握于他人之手,……所以說,今日之事,似乎安如泰山,實則危如累卵!”

劉義隆默然不語。

王華性要強,不愿人在己前。劉義隆初鎮江陵時只有十四歲,先帝就把荊州府的政事全權委托給司馬張邵。張邵性豪奢,出入愛講大排場,前后扈從甚多,而王華故意矯之以顯揚張邵僭禮之嫌:王華常常乘牽牛,以兩三人侍從。二人曾于城內相逢,王華裝作不知是張邵,下了牽牛,避立于道旁,然后大聲對侍從說:“此威儀盛大,一定是殿下出行。”待張邵到面前,王華又裝作大驚的樣子。后來拾張邵短,見張邵白衣登城違禁犯禮,王華糾察其過,上奏朝廷;張邵被征還京都,王華代任司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晉宋之際,每當幼王臨藩,朝廷都會任命得力大臣輔佐他,并全權處理軍府和州里的事務。

王華有心計。是為了“騁力”于“高衢”而詆毀徐、傅嗎?當初極力勸我東下,實我之宋昌。勸我下時,極言三人無異圖,今日又說三人權重逼君。三人是偪臣嗎?要我接受歸政然后下詔行誅嗎?這是諫君呢還是詆毀三人?我將聽信讒說,還是拒諫?

王華的話語梗阻在劉義隆的胸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渑池县| 荆州市| 沙河市| 鞍山市| 英超| 陈巴尔虎旗| 九江县| 清远市| 柳林县| 贺兰县| 基隆市| 湄潭县| 固始县| 刚察县| 五莲县| 华宁县| 苗栗县| 驻马店市| 环江| 团风县| 阆中市| 五家渠市| 武宁县| 乌什县| 法库县| 南岸区| 商南县| 新晃| 乌兰察布市| 中山市| 绥宁县| 双牌县| 南漳县| 彭泽县| 云和县| 平湖市| 河津市| 洮南市| 方山县| 柞水县| 太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