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摸魚兒(上)
- 生活與追尋
- 吳少銀
- 3112字
- 2016-10-30 14:08:27
我的老家在NX平原北邊一個偏遠的村莊。因為偏僻,交通閉塞。目前那里也,依然貧困,再加上人為的原因,土壤開始不斷的煙堿化、沙漠化。
十幾年前,我十三、四歲。正在村里一所破舊學堂上學,同樣在這個學堂里上學的還有我幾個要好的伙伴。我們都喜歡在夏日的午后或者黃昏,到村后的黃渠里游泳。
黃渠是我們西部平原上引黃河灌渠的一個支流,渠寬十米左右,水深約有三、四米,,正是游泳嬉戲的好去處。
沿著村子后面的渠壩向西大約一里,有一個閘口,閘口比渠壩高出兩、三米;閘底深度比渠底深一米左右,.在閘頂上有個長十米,寬五米左右的石橋。
橋是在后來黑龍橋基礎上重新修建,修建目的有兩方面.一為防止黃渠水滿后,開閘放水,防止水災;二因閘口所對方向有一大片荒地,為防止這片荒地缺水而沙化,也需要修建這個橋。
這個橋重新修建后名稱也變為大閘橋;.這個名稱由來可能與那個寬約五米,高有四米的大鐵閘門有關。在重新修建這座橋時,,渠南的回族人和渠北的漢族人頗多爭議,最終因為政府的協調保證了這個橋的修建計劃如期進行。
據村里老人們說,回漢兩族人對修建這座橋所產生的爭議來源于黑龍橋。黑龍橋來源于以前的黑龍溝。黑龍溝南北走向,從黃渠底下通過,前后綿延十幾里路,椐民間傳說,以前在黑龍溝邊有片大湖,湖里有黑龍作怪,圓幾百里的莊稼發生水害,有一高人指點方圓幾百里的莊稼漢子開出了一條深溝,這條深溝通向更遠的荒地,那片荒地地勢低凹,適宜排水。
當時開通這條溝的目的是為了排出湖水,驅走黑龍。在湖水順溝而流時,黑龍順水乘興出游,被這個高人用石頭鎮壓在河底后,并安排當地村民在上面修建了一座黑龍橋,鎮妖辟邪,后人銘記那位高人的話,世代不敢移動黑龍橋半塊石頭,生怕黑龍重新出世造成另一場災害。
盡管時間過了近千年.在這片土地上又來了另一個群人——回回人,兩個不同的民族和諧的在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但誰也不敢動那座黑龍橋上的半塊石頭,致使橋被黃土淹沒,溝被黃土填平。
解放后,這個傳說依然在民間流傳,為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政府想重新修建這座橋,回族人都普遍支持,而漢族人卻激烈反對,后來在政府的協調下,這座橋重新修建,并換了個名字,叫大閘橋,
自大閘橋修好后,就成了我們這個偏僻鄉村的一道風景,經常吸引回漢兩族的孩童那里游玩。
少年時,我在村里是個玩劣的孩子,經常和村子里一幫小伙伴們在外面玩個昏天黑地。
那一年我十三歲,我的伙伴爛丁、穆薩、賴軍與我同歲,而賴軍的弟弟拉西只有十一歲,另一個伙伴尤素比我們小一歲。
那時候我們的小學實行五年制教育,我和爛丁、穆薩、賴軍剛升入五年級,尤素因為成績太差,這一年留級在四年級,而拉西也剛剛上四年級。不過與尤素同級不同班
剛開學沒幾天,大閘橋開閘放了一次水,水把大閘橋下的大水洼灌滿了,我們聽說后,便偷了空一起到那里去玩。
尤素因為留級不愿意與我們在一起玩,我們五個人就乘著星期六放學時間早,回到家中吃完了飯,偷偷出了村到大閘橋邊。
到了大閘橋邊后,我們脫光了衣服跳到大水洼里摸魚;往年這個時候,大閘一旦放水,水洼里總有一些從黃渠中溜出的魚一,不小心的留在了這里。脫光了衣服在水深及腹的水洼中走來走去,攪渾濁了水,也攪散了聚集在坑中央的魚,我們開始在淺水處摸魚;秋季魚多,一會兒功夫,我們幾個便摸了十幾條魚。
“弓三!我碰到一條大魚。拉西興奮的對我說。”我因為姓張,在家中排老三,大家平時便把我的姓拆了一半,起了個外號叫弓三。
“有多大?”我問他,“大約有三十多厘米長吧!拉西真的有些興奮,說話有些不著邊際,我們大家都有些懷疑。盡管懷疑,我們還是覺的水里應該有些比較大一點的魚。
“快,快幫忙啊!”又過了一會工夫,穆薩緊張的喊著我們,當賴軍從水中趟過去的時候,一條看上去很大的魚已經從穆薩胸懷中竄躍而出,進入了水深處。“我的媽呀可真大呀!”賴軍徹底的興奮了起來。而穆薩則沮喪的坐在了水邊,責怪賴軍的手腳不夠麻利,讓一條到手的大魚從手中跑了。
“不要泄氣,繼續努力!”我鼓勵大家,在我的鼓勵聲中,大家又繼續行動了起來,此刻,我們已經被這條大魚拖住了心,真想立刻把它抓在手中,感覺一下快樂的滋味。又折騰了一陣,大家都只是抓一些了巴掌一樣長的小魚,我們便疲憊的有些不甘心的上了岸。
在橋上休息了一會后,爛丁和賴軍自告奮勇帶著一個破網兜游過黃渠,到了北邊渠壩下面那片漢人瓜果地里摘了些西紅柿和黃瓜,又上了壩下了水,游了回來。
我們一起坐在橋上把這些黃瓜和西紅柿都吃光后,又下水開始摸魚。不管我們最后怎么折騰,最終也沒碰到那條大魚的一點尾巴,只是抓到一些尺寸長的小魚。
天色已暗,我們找了些水洼邊上的蘆葦根,把魚都穿了起來,均勻分開,每人提兩串走向回家的路,在進入村口的時候,我們約定第二天周日下午五點半帶著那條我們偷來的破圍網到大閘橋邊堵魚,爭取抓幾條大魚回來。
第二天一早起來,我一個人到自家玉米地里為牲畜準備草料,忙到中午才回去吃飯,吃完了飯,休息了一個多小時,又到田地里忙到下午四點多,從地里拉回了一架子車的草料,把這些草分十數次用一個蛇皮袋轉移到了羊圈棚頂上,分散開,防止發霉。而后進了屋,洗了洗手和臉,準備出門到我們村后的小橋頭與伙伴們。我們約好了五點半在一起碰頭。
出了家門,我突然想到奶奶屋子里溜一圈,爺爺已經去世二十幾年了,寡居的奶奶和三叔住在同一個院子。三叔兩口子帶著兩個小孩住著座北朝南的三間正屋,奶奶一個人則住在一個面東座西的偏房,雖說住在一個院子,奶奶生活上基本自理,生活費來自三個兒子和女兒。
進了院子,我碰到了三嬸,她沒有和我搭話,我也不愿理她,三叔和我的父親,哥哥及村上的一些人一起到縣城的建筑工地上打工,家中只留下三嬸和她的兩個孩子,三嬸嫁給三叔張伏明已經七年了,生了兩個孩子,老大明明是個男孩,今年剛進入六歲,還沒有上學;老二甜甜是個女孩,剛滿周歲,平時她在地里忙活,孩子奶奶幫著照看
進了奶奶的屋子,我看見她正在睡覺,便沒有打擾她,獨自打開她的柜子,拿了半塊烙餅,喝了幾口水,便出了她門,剛出院子的時候,我聽見三嬸的鼻子里傳出了一聲對我鄙夷的哼聲。我懶得搭理她,一邊吃著餅一邊沿著村巷走向村后那座小石橋;到了小石橋上,我四周看了看,伙伴們一個也沒來,便坐在橋上耐心等待,大約過了十幾分鐘。手中的大餅早已吃光,還不見他們的蹤跡,便在心里罵這幫家伙,邊罵邊四周張望,盼望能看見他們中一個的蹤跡。此時,金翠從清真寺對面的那條村巷口里走了出來,頭上的馬尾辨在陽光下晃晃悠悠,她邊走邊唱著歌,看見她遠遠的沖我而來,我便想離開這個小石橋,想想,又怕爛丁他們幾個來找不到我,猶豫了一下也就站在橋上沒動。
金翠比我小一歲,以前常隨我們在村西頭的大灘里放羊,現在我們家羊少,再加上我學習緊張,代替我放羊的是妹妹張曉燕,所以她現在和我的妹妹等一幫女孩在一塊放羊,看那樣就知道她今天偷懶,早早帶著那幫女孩把羊趕回了家。
“辰春哥哥你吃冰棍嗎?我給你買一個,我爸讓我到商店里買香煙,多給了我幾毛錢,夠買兩個冰棍了”。“誰稀罕吃你的冰棍”。我堵了她一句,懶的理她了。“不吃拉倒”。說完,金翠拐向路口,向著村里的小商店走去。
金翠剛走,爛丁和穆薩便抗著舊圍網來了,穆薩興奮的說:“我爸讓我們今天努力,爭取搞一條大魚回來”。“你爸也夠讒的,為什么才來”?我問他們。“剛從田里割草回來”,穆薩和爛丁異口同聲的說。穆薩和爛丁挨著我的身邊剛坐了下來一會兒,賴軍和拉西兩個人也晃晃悠悠來了,我們幾個提著魚網象大閘橋走去。
到了大閘橋邊上,我們把魚網扔在橋面上,脫光了衣服,五個人從橋頂上光屁股跳入了黃渠的水中,美美的游了一番,又趁機溜到渠北菜地里偷了一些黃瓜和西紅柿,坐在橋頂上吃光,這才開始走入大水洼里摸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