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新的起航
書名: 生活與追尋作者名: 吳少銀本章字數: 2431字更新時間: 2016-10-29 22:05:29
有些時候,我們決定人生計劃的時候,僅僅來源于一瞬間的感悟,此如今日,我和呂兵張辰春三個人在家裝展覽會上,看見一家公司展示的一種生產家裝壁紙的設備,僅需要幾萬元投資,便能采購回來一臺,三個人大感好奇,便在展臺邊圍著展出這種產品的前臺小姐聊個不停,這個前臺小姐的口才也好生了得,再加上我個人有些熱血的沖動,聽了一番介紹后,便當場對呂兵說:“呂兵,干脆我們兩人投資個生產壁紙的小廠得了。”呂兵當場猶豫了一下后,邊點頭說可以考慮,旁邊的張辰春一看我沒有將他計劃在內,便有些著急的說:“劉哥,我也想參與。”聽了他這句話,我有些猶豫地看了呂兵一眼,呂兵便點了點頭,說:“人多力量大,既然想參與,就三個人一起吧。”就這樣說定了以后我們便把這家公司的資料收集了一下,當場和這位前臺姑娘說定了,展會結束后,單獨約個時間一起洽談,雙方留下了聯系方式后,我們三個人又隨便溜達了一圈,便出了展館,搭了順路車,向我和張辰春居住的地方出發,到了家里,進了門喘口氣,燒了壺水,泡了壺茶,我們三個人共同合計投資壁紙的事經過一番商議后,我們決定投資三十萬,成立一家小型壁紙加工廠。我占45%的股份,呂兵占35%的股份,張辰春占20%的股份,由呂兵當法人代表,經過一番商量后,我們便把這件事情定了下來,我們決定第二天就開始辦理工商注冊手續。同時按照股份比例,我出13.5萬,呂兵出10.5萬現金,張辰春出6萬現金。考慮到呂兵有老婆孩子,除了工資外,暫時沒有其他收入來源,我當場拍板,決定幫呂兵投資五萬,等以后賺錢了再還,呂兵想要推辭,被我當場打斷了話茬,就這樣定下來了這件事后,我們約定第二天周一去辦理工商登記手續,呂兵因為上班的原因,把一切事情交給我和張辰春兩個人處理。之后,他又喝了幾口水,便匆匆忙忙告辭回家了。
第二天,我和張辰春起了床后,吃完了飯,便到工商局辦理公司登記注冊,名稱審核后上交完畢,需要等待一周的時間,營業執照才能下來,在這段時間,我和呂兵,張辰春三個人又到展覽會上那家生產壁紙加工設備的廠家聯絡人又洽談了一番后,當場決定采購四臺設備,然后我們又在城市郊區地帶需找加工生產的場地,最終在五環外虛了一片空置的小廠房以每年四萬元的租金租了下來;就這樣正式開始了我們的創業之路,因為張辰春和呂兵連個人暫時都在上班,一些瑣碎的事情都交付我來處理,尤其隨著營業執照下來以后,還要辦理稅務登記,再加上清理廠房,就這樣忙忙碌碌了一個多月,機器也到位了,呂兵也正式辭職,三個人經過一番商量后,由呂兵負責全盤經營,我在呂兵指導下負責車間生產事宜,張辰春便利用原來銷售經驗和一些熟悉的營銷渠道,開始為我們的產品拓展營銷網絡,就這樣定下來管理方針后,我們又在社會找了四個年紀超過四十五歲的勞動力,開始了我們前期的生產工作,在設備廠商的指導下,經過幾番產品試驗,程序和設備性能都掌握得差不多了,我們決定正式開工生產,在正式開工生產前,我和呂兵,張辰春三人特意商量了一番,我們三人把平時一些關系親密的朋友請在一起,大家吃了頓飯,也算正式向大家公開了我們三人將開啟一條新的創業之路。
在這次飯局上,大家都祝福我們三人創業之路一帆風順,尤其是徐亮和黃元兩個人看我和呂兵,張辰春又踏上了一條新的創業之路,從內心深處也期望我么能夠闖出一條成功之路,并叮囑我和呂兵兩個人,若有經濟上的困難,盡管向他們兩個人開口,飯局散了之后,待大部分人都走了,呂明悄悄的在我耳邊說:“劉哥,看來你和張辰春兩個人真的修成正果了,不愧是老鄉呀!”說完,對我擠眉弄眼的笑了起來,我瞪了他一眼,臉色一沉說:“別胡說八道,我們又不是同性戀修啥正果。”
呂明樂了一下,又對我悄悄的說:“本來張辰春這小子,說好了和我一起住。后來,你一回來,他竟然變卦了,看你找房子,竟然對我說,他和你是老鄉,又都是回民,在一起生活方便,就這樣撇下了我,和你黏在了一起,早知道,我當時和你住一起,后來算計著和你創業當老板呀,還是我失策了,早知道,我當時和你住在一起,沒準現在我也能當個三老板。”說完,沖我身邊不遠處的張辰春擠了擠眼睛,樂了一下,微笑著走了。
當晚,大家都散了以后,呂兵和我,張辰春三個人隨便說了幾句話,帶著媳婦也走了,我和張辰春兩個人坐在餐桌前,看著服務員在收拾剩菜便又要了一壺茶,隨意的聊了起來在聊天的過程中,我才有意問張辰春是如何認識呂明,呂兵他們認識的。
張辰春聽我如此一問,愣了一下,想了想說;“原來你都不知道我和呂明怎么認識的。說起來,我和呂明也算是有緣分,最早上中專的時候,學校就在率名家所在的同一個市區,不過他家是這個市區所管轄的郊區,恰好呂明有一遠方堂哥比我低一級,上學時候陰差陽錯竟然和我分在同一個宿舍,因為離家近,他那個堂哥經常回家偶爾也會帶呂明到我們宿舍玩,就這樣認識了,我畢業后分配的那家工廠恰恰在呂明他們地方的小城市,呂明的堂哥畢業后也分配到他們省會城市的一家造紙廠,那家造紙廠離我們機械廠有幾條路遠。所以,我和他那堂哥也經常來往,后來,我們廠倒閉以后,我又在那家造紙廠干過一年多臨時工,呂明高中畢業以后,在他堂哥介紹下也到那里干了三個多月,然后才來到南方找他哥哥呂兵,有一次呂明給他堂哥打電話,恰好我也在身邊,因此問他要了地址,恰好我們機械廠當時剛破產清算完畢,給我們廠里幾個工人都打發了幾萬塊錢,我想想總在造紙廠當臨時工也不像話,再加上我有個姐姐很早就出來到南方打工,這些年我一直也沒有跟她聯系過。也不知道具體情況,我想到南方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找到她,就這樣來到了南方,僅比呂明晚來幾個月時間,來了以后找了個工廠干了半年,便轉到銷售工作最開始主要辦公耗材銷售,干的沒勁,利潤低,提成也低,后來便轉到建材銷售上來了。”聽張辰春如此一說,我心里才漸漸釋然了,想想這個人竟然和呂兵的弟弟認識這么長時間,應該也很可靠,是個值得信任的人,原本有些懸著的心才漸漸踏實了起來。也因此對張辰春的一些人生有了興趣,尤其是他少年時代的一些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