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年俗
- 穿越北齊,農女也幸福
- 葉赫蘭旗
- 4371字
- 2014-06-22 14:01:39
第七十七章,年俗
按照齊國年俗,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吃糖瓜”開始,直到大年初一,每天都有著不同的習俗。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二十五“推磨做豆腐”、二十六“殺豬割年肉”、二十七“宰雞趕大集”、二十八“蒸饃貼花花”、二十九“祭神貼福聯”、三十晚上守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連著幾年的天災,雖然今年豐收,但朝廷又加了賦稅,村民們的日子都不好過,鄭家人本想除夕當天吃頓團年飯一家人歡歡喜喜的過個年就好,沒想到家里突然來了客人還要留下一起過年,所以只好按照年俗一早就忙了起來。
李氏帶著鄭琴給房屋除塵,鄭二郎帶著兩個兒子打掃院落,大家有說有笑的,是想把一切“窮運”、“晦氣”都掃出家門。
風行、雷行天剛亮時就起身了。同鄭家人一起吃了早飯,這會兒也幫著“掃房迎新”。
高長恭正是在一片歡笑聲中醒來,也許是前幾天沒有休息好,也許是因為欣兒就在附近,也許是被周圍安靜祥和的氣氛所感染,所以昨晚并沒有因為不習慣農家土炕而失眠,甚至比在任何地方都睡的安心踏實。一早起來,感覺神清氣爽很是舒服。
“四爺,昨晚睡的可好?”風行見四爺起身,忙準備了洗臉用的溫水。
“很好,怎么沒看到欣兒?”高長恭剛剛去了院子,見鄭二郎一家都在忙,唯欣兒不在。
“欣兒姑娘大概是前段日子太累了,這會兒還沒起身呢!”風行知道四爺起來必會問到欣兒姑娘,所以一早就向鄭二郎打聽過了。
“是啊,這些日子難為她了,細想下,她也不過是個十歲多的小姑娘。”一直以來欣兒都給人成熟穩重大氣細心的印象,使得身邊的人不知不覺間依靠、信任她,久而久之,不只是鄭家人,就連高長恭都忘記欣兒還只是個孩子。
“欣兒姑娘雍容大度、意志堅定,舉手投足皆不輸男子,很難讓人相信她只是個十歲多的小姑娘。”雷行正好端著早飯進來,聽到四爺與風行的話,也給與欣兒姑娘很高的評價。
“就連那鄭和的談吐,也看不出是個普通農家出身,待人處事穩重謙和,甚至比都城那些氏家大族的子弟更有見識,”雷行剛剛和鄭和聊天,被鄭和的見解、學識所折服。
“是啊,單這書房內的藏書,就不比刺府少。”高長恭住的是鄭和的房間,欣兒這些年給鄭和抄寫的書,就不下百本了。
“是啊,這房子從外面看,也就是好一點的農家院子,誰能想到里面會有這么多的藏書?”風行他們住的是鄭林的房間,書架上的書比起鄭和來,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一般農家所能擁有的。
雷行放下早飯后,就退了出去。風行伺候高長恭用了早飯,見欣兒還沒起,就出了院子,隨處逛了起來。
鄭家村原本還有近四十戶人家,因為天災和重稅,現在只有不到二十戶了,就這二十戶,也沒有過年的氣氛,家家都是冷灶涼炕,看著很是冷清。
“風行,這村里其他人家,怎么不見有人打掃除塵?”高長恭連著看了好幾家,都沒見有人在院里打掃,到處都是殘雪,灰塵。
“回四爺,今年朝廷加了重稅,這百姓連吃飽都成問題,哪還有心情過年。”風行看著眼前蕭索的村莊,也很是感促。
“重稅傷及百姓,動搖國本啊!”
又走了一會兒,看的心里越不是滋味,轉身往鄭家走去,路過李家時,看到這幾個院子里的人都在打掃。
“這幾家倒過的還不錯!”想著這百姓的日子也不全是難過的。
“四爺,這是欣兒的三位舅舅家,從置地蓋房,到一日三餐,都是靠欣兒一家幫扶的。”
風行這些話讓原本還在暗喜的高長恭心里一涼。
是他擺脫不了自己皇親貴胄的身份,而自欺欺人的往好的方向去想,一廂情愿的認為百姓的生活還過的去,并沒有那么糟糕。
風行看四爺滿臉的失望,怪自己話說的太明白,沒照顧到四爺的感受。想解釋一句,可這一切都是事實,他也不知如何安慰,想著還是早點回去,也許見了欣兒姑娘,四爺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四爺,外面冷,還是先回去吧!也許欣兒姑娘已經起來了?”
一聽到欣兒,高長恭的心情就沒那么難過,緊走了兩步,進了鄭家院子。
“這一早的就出門,可看到什么新奇的?”高長恭正好進院,就聽到欣兒的聲音響起。
“新奇的沒看到,但我知道,能成為你的親戚、朋友,都是有福之人。”高長恭不想讓欣兒因自己的心情受影響,隨口開了句玩笑。
欣兒看了風行一眼,風行朝李家院子方向使了個眼色,欣兒明白,這鄭家、李家因為她的關系,日子過的都不錯,但其他的村民就不是如此了,也明白以高長恭的身份,當然不愿看到因朝廷政令而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明白他進門時眼中閃過的那份失落是什么。
“是啊,能有我這樣的朋友,你睡覺都會笑醒。”既然高長恭不愿說,欣兒也不想讓他難受,這事就當不知道,開個玩笑過去就好。
這個小插曲并沒影響高長恭太久,和鄭家人一起忙著過年,很快就把不快忘記了。只是在心里種下個種子,以后有機會,要多為百姓做些事。
和鄭家人一起每天都過的很是新奇,這些都是他以前沒有做過的,雖然有些累,卻抑制不住內心的滿足與喜悅。
這幾天,他試過和鄭林一起推磨做豆腐。又跟著鄭二郎殺豬熏臘肉。跟欣兒一起去趕集買年貨。還跟著李氏學著蒸了幾個饃饃。欣兒還送他幾張親手剪的窗花。日子雖忙碌,卻過的很是充實。
直忙到二十九當天,欣兒拿著紅紙,找高長恭畫福字、寫對聯。
欣兒一邊磨墨,一邊和高長恭聊天,“這幾日很累吧?”
“一點兒也不累,很是有趣。”高長恭是真的很高興很幸福,這比在京中每天坐在府中等著人來送禮快樂有趣的多。
“其實百姓要的不多,只求日子安穩,每頓都能吃飽,就已知足。”欣兒看高長恭心情不錯,就將前些日子的事提了一下。
“是啊,百姓的要求是如此簡單,可卻又不易辦到。”
“我們只要盡力就好,我以前就說過,此生只求問心無愧,其他的就聽天由命吧!”欣兒不信天命,但她不愿高長恭過于執著,而沖撞了權貴。
“謝謝你,欣兒,你總能讓我釋懷。”高長恭拉著欣兒的手,輕輕的揉捏著。
“放手,讓人看見。”欣兒想將手抽回,試了幾次都沒成,忙小聲提醒。
“風行在門口守著呢,沒事的。”高長恭忍了這么多天,難得牽到欣兒的手,才不想就這樣放開。
“你再這樣,我就不理你了。”欣兒轉過身子,背對著高長恭。
“好欣兒,別生氣,我再不敢了。”高長恭放開欣兒的手,卻一把將欣兒攬在懷中。
“你個無賴。”欣兒氣的直往外掙,可這懷抱好溫暖,要不是怕爹娘發現,她還真想多讓高長恭抱一會兒。
“明天就是除夕,早上我要去‘千里田莊’,你要和我一起去嗎?”欣兒邊整理著衣裳邊問。
“好。為什么叫‘千里’田莊呢?”高長恭對欣兒這個田莊的名字,一直很好奇。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欣兒不自覺的念出蘇軾的這首“水調歌頭”中最經典的兩句。
“好詩。”高長恭反復的讀著這兩句詩,體會著詩中的意境。
“此生我必千里隨行,長久相伴,絕不負相思意。”如果這是欣兒的心愿,他定要做那個相伴欣兒一生的人,幫她達成所愿。
欣兒什么都沒說,只是用手輕輕的握住高長恭的手,她很想告訴他,“今生只愿執子之手,與子攜老。”只是這么肉麻的話,她也只能在心里默念罷了。
臘月二十九在兩人的小曖昧中悄然度過,緊接著迎來了除夕。欣兒一早就和高長恭、風行、雷行騎馬去了“千里田莊”。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仙境吧!”雷行看到“千里田莊”不僅想到還在規劃的那片荒地。如果建好了,一定和這里一樣的美。
“這是人間,只是遠離戰火,才能有此平靜。”欣兒看著雷行那么大的人,也會高興的像個孩子,覺得很是好笑。
欣兒和高長恭一起進了內院,柱子安排風行、雷行在外院用茶。
“你趕在除夕當天來這兒,是有事嗎?”
“這里是我的家,雖然不能在這里過年,但我還是想在除夕當天見見這里的人,和他們一起吃個中飯,也算是一起過年了。”
“而且我想送你和哥哥們的年禮,都藏在這‘千里田莊’。”
“是什么禮物?”高長恭聽說要送他的年禮在這里,心里很是好奇。
“你跟我來。”欣兒把高長恭帶進了暗室,這里是她的秘密,以后也會是高長恭的秘密,有些話還不到時候講,但這些事,欣兒不想隱瞞。
“這個暗室,可有其他人知道?”高長恭看著暗室中大大小小的箱子,很是好奇,不知里面都裝著什么奇珍異寶,欣兒會如此重視將它們藏在這里。
“沒有,除了你,我沒有告訴任何人。這里除了銀錢,其它的東西都是我親手做的,雖然未必很名貴,但對于我來說,卻很珍貴。”
“你親手做的,比那名人字畫、金銀珠寶,更加值得珍藏”高長恭想著這些都是欣兒做的,更想好好看看。
欣兒打開一個箱子,箱子并未裝有太多的東西,只有兩個盒子,“送給你。”欣兒取出一個盒子,遞給高長恭。
“我可以打開看看嗎?”
“當然。”
高長恭小心翼翼的捧著盒子,輕輕的打開,入眼一片綠色華光,映得人眼花。“好漂亮的酒具!”
“這套酒具是用翡翠雕成的,我一共做了兩套,自己留了一套,這套本就是要送你的。”欣兒說完,將箱子重新合上。
“欣兒,謝謝你。每次你送給我的東西,都叫我吃驚心喜。我都不知要回送你什么?”
“那就把你送給我吧!”欣兒只當開了個玩笑,沒想到高長恭一口應下。
“好。以后我就是你的,生死相隨,不離不棄。”高長恭鄭重的向欣兒許下承諾。
“你要記得今日的承諾。”欣兒心里一動,有了這句話,也許以后真的可以救高長恭一命。
“一言九鼎,絕不反悔。”
兩人不再說話,欣兒一邊介紹自己的收藏,一邊選送哥哥們的年禮,仔細的將兩個白瓷的筆洗包好,就和高長恭出了暗室去了前院。高長恭去會客堂喝茶。
欣兒在書房招見了所有人,先受了禮,然后讓柱子給大家發了紅包,叫他們先去準備午飯,單留柱子、鄭華、鄭學、鄭堂四人在書房中。
“柱子以后就是總管事,鄭華、鄭學、鄭堂分別是別院、田莊和鋪子的管事,你們四人是我的心腹,以后做事要更用心謹慎。”
“是,謹遵五爺教誨。”
“這是你們的紅包,謝謝!辛苦!”欣兒將紅包發到每個人的手上,一一道謝。
幾人感動的紅了眼眶,柱子只叫了聲“五爺。”其它的話都埋進了心里。
鄭學幾個雙手接過紅包,覺得很是沉重。打開一看,竟是五十兩的銀錠。
“五爺這也太多了?”鄭學、鄭華幾個看著紅包里的銀錠,吃驚的話都講不清了。柱子還沒來得及看,但只拿在手也知份量不輕。
“這是我的心意,你們不會不領情吧!那樣我會傷心的。”欣兒說著還故意裝出一副委屈的表情。
“不是的,五爺,只是這太多了,大家都很辛苦,我們怎好拿這么多?”柱子覺得每個人都很辛苦,只他們幾個拿這么多,有些不合適。
“今年的紅包都不少,雖少了去年發的護莊銀,但包的也和去年一樣。好了,我這兒還有點兒事要你們去張羅,這事就這樣了。柱子你按這個單子去給尚明準備年禮,然后交給風行請他送去京城。你們都下去準備吧!”欣兒不想就這件事再說下去,忙吩咐四人去忙。
其實欣兒給柱子的紅包不止五十兩,而是六十兩,等柱子注意到時,欣兒已經離開“千里田莊”回了鄭家村。
“千里田莊”所有人自發的給欣兒修了個神壇,把欣兒當神仙一樣供奉。晚飯前,柱子領著所有人,給欣兒祈福。
高長恭吃過年夜飯后,和欣兒一起守歲。以往在宮中守歲,只是隨便找個人少的角落安靜的坐著。而這里卻讓他找到了家的溫暖。正是因為有過這樣的生活,最后他才能放得下自己曾擁有的一切,和欣兒歸隱田園,過著逍遙江湖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