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團年
- 穿越北齊,農女也幸福
- 葉赫蘭旗
- 3827字
- 2014-06-22 14:01:39
第七十六章,團年
第二天早飯前,欣兒到會客堂見了別院里所有的奴隸。這些人欣兒很少見,大部分人連名字都叫不出,但只要他們忠心,她都會一視同仁。
“大家先向五爺行禮。”柱子站在欣兒身邊,看鄭華將人聚齊了,就吩咐他們向五爺行禮。
“大家都起來吧。”看著眾人站了起來,欣兒接著說。
“我這個人向來清靜慣了,平時你們也沒機會進得內院,雖然鄭管事嚴厲了些,但也將你們的辛苦告訴了我,今天我就把過年的紅包給大家發下去,今年是你們來此的第一年,我又不在‘凝雪別院’過年,早些發下去,也是圖個吉利,大家都能過個好年。明年你們跟著鄭管事,要多為‘凝雪別院’進心效力。”
“謹遵五爺吩咐。”平時這些人別說與欣兒說話,就連見上一面都很難。他們見的最多的就是五爺身邊的大管事柱子和別院管事鄭華,二人都很嚴厲,大家就以為五爺必是個嚴厲的人,還在擔心,不知是不是誰犯了錯惹了禍才把大家都叫了來。聽著是五爺是要給大家發賞,忙不迭的向欣兒磕頭謝禮。
“鄭華,你將這些發下去吧。你們幾個的紅包,等回了‘千里田莊’再一起發。”欣兒看了柱子、鄭堂一眼。
“是,五爺。”柱子幾個忙行禮。在外人面前,欣兒不會禁了這些禮數。
眾人領了紅包高興的退了下去。
欣兒等人都下去了,對鄭堂說,“臘月二十五時,點心鋪就先歇了,過了初五再開市,這些天貼出告示,好讓客人們知道,臘月二十六,你和鄭華二人一起回‘千里田莊’過年。正月初三后再過來,為初五開市做準備。這段時間,你也好好歇歇。出了正月,我這兒有大事要忙,到時柱子可就幫不到你了,你自己一個人看著鋪子可有信心?”
“五爺放心,我一定把鋪子顧好。”鄭堂知道這是五爺信任自己,將點心鋪交給自己打理。
“遇事多動腦想想,事情發生總有跡可尋,要是真有解決不了的,就來和柱子、鄭華商量。”欣兒做的是吃的,賣的又好,難免有些人找麻煩,風一當初就幫著解決了一件,欣兒也是擔心鄭堂年輕沒經驗。
“五爺別擔心,鄭堂雖年輕,但心細穩重,不會出亂子的。”柱子一直帶著鄭堂,也最了解鄭堂的個性。
“我也知鄭堂是個穩重的,但就怕有人存心找麻煩,小心謹慎些總沒錯。”
幾人都覺得有理,以后做事都多留個心,免得讓有心人轉了空子。
早飯后,高長恭陪著欣兒去首飾鋪,給李氏和姥娘各選了一對銀鐲,給大姐和三位舅娘選了一支銀發簪、給二姐選了一枝珠花。
出了首飾鋪,又轉去書鋪為四位表哥每人選了一套文房四寶。
至于鄭和、鄭林,欣兒想送些特別的東西給他們當年禮,也是慶賀他們考取了功名。
至于姥爺和舅舅們,最后買了輛騾車送給李家,即可以當作年禮,也方便他們出行。
欣兒想了好久,也不知送些什么給她爹,最后還是在蘭陵縣城,買了五壇好酒作為年禮。
至于秦家,她根本不想操心,就交給爹娘去想就好。
欣兒將事情辦妥,由風行趕著馬車,和高長恭一起回鄭家村。
這些年,高長恭每到過年,都感覺甚是無聊,此時和欣兒一路說笑,反而心情愉快。
“長恭,你怎么準備了那么多的年禮?”欣兒的騾車由柱子趕著,上面裝了一車高長恭準備的年禮。雷行趕著給李家的那輛騾車,牽著四爺和他們的馬在后面跟著。
“這是我第一次去你家做客,當然要多準備些,也好給岳父、岳母大人留個好印象。”
“貧嘴,誰說要嫁給你了。”這話說的欣兒心喜又臉紅,但嘴上卻嗔怪著。
“你已經將我的心魂都拿走了,要是不嫁我,那我活著也只是一具行尸走肉罷了。”
“不許亂說。”欣兒急著去掩他的嘴。
高長恭擁著欣兒,兩人又聊了一會兒,也許是這幾日太累,昨晚又沒睡,這會兒一放松,反而困倦不知不覺的睡著了。
高長恭輕輕的將欣兒抱在懷里,想讓她睡的舒服些。感受著這份近在咫尺的幸福。
鄭家一家人這會兒正忙的腳不沾地,打掃著東廂房。
早幾天他們就收到了欣兒的來信兒,說小年那天會帶高長恭和他的侍衛一起回鄭家過年。
鄭和心里擔憂,他考了秀才后,請人打聽過高長恭的身份,知道他是皇親,小妹與這樣身份的人交往,早晚會受傷。但他沒有把這事告訴鄭家其他人,不想鄭家人跟著擔驚受怕。
所以鄭家人都以為是恩人來家里過年,忙著打掃準備,沒人注意到鄭和情緒不對。
天剛擦黑,欣兒一行進了鄭家村。
“欣兒,醒醒,我們到了。”高長恭哄著欣兒起來。
欣兒在高長恭懷中醒來,看著陌生的環境,還有些發懵,又仔細的想了一會兒,才記起自己在馬車上睡著了。
“長恭,你抱了我一路,這腿都麻了吧!”欣兒從高長恭懷里起來,輕輕的給他敲著腿。
“我有武功在身不礙的,我更愿這樣抱你一輩子。”
“一會兒進了家,可不能再這么貧了,要是讓爹娘知道了,我以后就再難出門了。”欣兒用力的敲了一下,提醒高長恭別得意忘行,壞了大事。
“好,我記得。”高長恭揉著發麻的腿一臉的無奈。
欣兒又幫他揉了一會兒,才下車去叫門,高長恭隨后也下了車。
鄭二郎和鄭林一起來開的院門,幾人相互見了禮,欣兒帶著高長恭先進了堂屋。
鄭林幫柱子、風行、雷行將騾車上的禮卸下放進了倉房,才一起進了屋。
李氏帶著鄭琴張羅晚飯,鄭二郎和鄭和陪高長恭聊天,鄭林幫柱子他們卸了車,也去沏茶待客。
欣兒先把自己準備的年禮拿進房間,換了身衣服后,就趕去灶房幫忙。
“欣兒,你才回來,快去歇著。瞧這段日子,怎么瘦了這么多,是不是身子不舒服?”李氏摸著欣兒的頭,看著小女兒瘦弱的身子,滿眼的心痛。
“娘,我沒事,只是這段時間有些忙,您別擔心。”欣兒沒注意到自己瘦了,想著可能是近來事情太多,用腦過度才顯的疲憊些。
“小妹,快去歇著吧,我和娘忙得過來。”至從鄭玉出嫁,鄭琴已經學著做飯,現在也能幫得上李氏。
“好,我去歇著,養成一只白胖胖的小‘米蟲’。”欣兒吐了吐舌頭,跑出了灶間,回了堂屋。
“欣兒,快到爹這兒來。”鄭二郎看欣兒進來,忙叫她過去坐。
“爹,這段日子家里還好嗎?”
“好著呢,你不用擔心,我看著你好像瘦了?是不是最近太累了?”鄭二郎很擔心欣兒的身子。
“沒有啊,我身體好著呢,爹別擔心。”欣兒話還沒說完,鄭和就出聲打斷。
“我也覺得小妹瘦了些,這出門在外的,怎么也不如在家吃的好,這段日子要多吃些好好補補。”
“剛娘還說呢,所以我決定,從今天起,好吃好睡,爭取在‘上元節’前,把自己養成一只白胖的小‘米蟲’。”
聽得大家都是一樂,從欣兒進屋,鄭林幾個也不再聊天,都觀注著欣兒這邊,一家人相互間的關心、付出,深深打動了高長恭他們。
高長恭有些眼熱,這樣才是真心關心自己的家人,比起他來,雖然鄭家吃穿都很普通,卻處處透著溫情,讓人心里溫暖。
風行、雷行都是失去親人的孤兒,雖有幸能從小就跟著四爺。但現在看著欣兒與家人的相處,心里最柔軟的地方被觸動,想到當初餓死的家人,如今要是還活著,是不是也會過的這么幸福。
柱子見的多了,反而感動少些,只是仔細的打量著五爺,這些日子他也很忙,都沒留意到五爺,這會兒才注意到,五爺是真的有些輕瘦了。暗氣自己粗心大意,沒照顧好五爺。
食材都是之前就備下的,沒一會兒,晚飯就上桌了,鄭二郎和鄭和、鄭林陪著高長恭、風行、雷行、柱子坐了主桌。
欣兒和李氏、鄭琴要去灶間用飯。
“你們也別當我是外人,一起坐下吃吧!你們要是太客氣,我呆的也不自在。”高長恭想和欣兒一起吃飯,他可不愿委屈了欣兒。
“是啊,欣兒姑娘、李大嫂都一起坐吧!”風行知道四爺的心思,也跟著勸。
“那行,和兒娘,你們也坐吧,今天小年,咋一起團年。”鄭二郎覺得恩人都不介意,而且自己也好久沒見到小女兒,也想和小女兒一起吃飯,就勸李氏坐下。
李氏看了欣兒一眼,見欣兒也同意,就帶著鄭琴坐了下來。
風行本要起身把自己的位子讓給欣兒,四爺悄悄拉了他一把,輕搖了一下頭,他可不想讓鄭家人看出什么,到時欣兒不能出門,他們就見不到面了。
“大家都別客氣,來吃飯。”鄭二郎高興的給欣兒夾菜。
“謝謝爹。”
李氏、鄭和、鄭林、鄭琴輪著給欣兒夾著她喜歡的菜,欣兒碗里的食物越吃越多,忙用手擋碗,阻止家人的關心。
“娘、哥、姐好了,再夾我也吃不下了。”
“多吃點,你都瘦了。”全家人一口同聲,說完后又相視而笑。
鄭家人吃飯沒有食不言一說,彼此夾著菜,聊著這段日子的生活,說說笑笑的好不熱鬧。高長恭看著鄭家一家人,覺得這樣的農家飯,比起宮宴來更加的可口。他一連填了二碗飯才停筷。
風行、雷行很少和四爺同桌吃飯,剛開始還有些局促,可聽著鄭家人聊天,也覺得很熱鬧,不知不覺放松了神經,竟也吃了三大碗飯才停下。
飯后,欣兒讓柱子留一晚,柱子想早些見到馮氏,還是回了“千里田莊”。欣兒告訴柱子除夕上午會去田莊,提醒他一路小心,送出了院門。
“娘,姥爺家一切可好?”欣兒在灶間邊泡茶、邊和李氏聊天。
“都好,今年官田都交了稅,要不是你給準備的糧食,明年又不知要如何過了。”李氏很感動欣兒對李家的照顧。
“娘,都是一家人,相互幫扶依靠,才能生存的下去,以后再別說這些了。我先去上茶,娘收拾好,就早點歇著吧!”
“去吧,我把碗洗洗就去。”
欣兒端著茶和小年要吃的“糖瓜”,進了堂屋。
“大家嘗嘗看,這是我自己做的‘君子茶’,看看喝得慣嗎?”欣兒將茶端給了高長恭。
“好茶,入口清香,回味綿長,這里好像有竹葉、松針、梅花,還有一味?”高長恭又嘗了幾口,都沒嘗出最后一味是什么?
“這泡茶的水是用荷葉煮的,所以有些荷香。”欣兒對自己的君子茶很是自信。
“的確是好茶。”高長恭又品了一下,贊不絕口。
風行、雷行跟著四爺,喝過不少的好茶,還是第一次喝這種茶,味道清香不說,還有著回甘,喝了很是舒服。也不由得稱贊起來。
天色見晚,鄭和帶著高長恭和風行、雷行去東廂休息。他則去住鄭玉的房間。
因為欣兒的回來,一家人睡的特別香,除了鄭玉,這一家人就都聚齊了,明天開始就要為除夕和拜年做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