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上元節(jié)
書名: 穿越北齊,農(nóng)女也幸福作者名: 葉赫蘭旗本章字?jǐn)?shù): 2999字更新時間: 2014-06-22 14:01:39
第四十五章,上元節(jié)
今日是正月十五上元節(jié),一早欣兒就央著李氏“滾”元宵。李氏拗不過,只好和三位嫂子去灶間“滾”元宵。
前世今生這是欣兒第一次親眼看人“滾”元宵,看著小小的芝麻糖餡料,一會兒就“滾”的圓圓胖胖的,甚是喜人。便纏著李氏要親手試試,可怎么努力,還是“滾”不出個樣子來,氣得直嘟嘴。
“還有我們欣兒不會做的事哦。”大舅娘劉氏看著欣兒賭氣的樣子打趣她。
“是啊,我們家的‘小神童’也有被難住的時候了。”錢氏更是笑出了聲。
李氏看著自己的小女兒,滿眼都是笑意。
“這個真的很難,娘,你跟舅娘們真厲害。我還是只負(fù)責(zé)吃好了。”說完,紅著臉跑出了灶間。
身后傳來一陣大笑聲。
李氏幾人按照欣兒的意思,給每人準(zhǔn)備了六個元宵,取一切順心之意,也給鄭老三和曹氏準(zhǔn)備十個。不是欣兒小氣,是這粘米,家里準(zhǔn)備的也不多,所以只是給大家意思一下,占個好意頭就好。
鄭二郎將剛出鍋的元宵端去了老房子,鄭老三見鄭二郎來,高興的讓進(jìn)了堂屋,看著鄭二郎端來的元宵,更是心喜不已,這上元節(jié)能吃上一口元宵,這一年都會順順利利的,這對于平時的鄭老三家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吃食,更何況現(xiàn)在還是災(zāi)荒年。
只是曹氏見了鄭二郎,本就沒個好臉色,見他端來的元宵又那么少,更是罵鄭二郎不孝,就拿了這么一點過來,直說這一大家子還不夠分的。鄭二郎每次來,都聽不到曹氏說句好聽的,心里有氣,也不出聲,轉(zhuǎn)身就離開了。
吃早飯時,鄭老三把元宵給大兒子、三兒子和二個孫子各分了一個,剩下的老兩口都吃了,陳氏、王氏眼巴巴的看著,卻一個也沒分到,氣得兩人直翻白眼,吃飯時,也沒給鄭老三和曹氏好臉色。
陳氏于去年秋將鄭花嫁了出去,就一心想著分家。
過年時,鄭花帶著丈夫空著手回娘家探親,讓曹氏好一頓罵,給攆走了。這些都讓陳氏記狠在心。雖然陳氏也狠鄭花不懂事,回趟娘家啥也不知給帶些,還想著從家里拿。但看這曹氏一點不給自己留臉,也氣得好幾天沒去煮飯。今天正好借著這個事兒,和鄭老三、曹氏大鬧了一場,死活的要分家,鄭大郎也不攔著,他這心里也覺得分了家,這日子就會像鄭二郎一樣,過的好了。以后再有力役的事,他們只要能拿出銀錢來,就不用去吃苦了。可鄭老三和曹氏說什么都不同意,最后在曹氏的一頓打罵聲中,這個家也沒分成。
要說這鄭花嫁的可不好,因為陳氏承諾給鄭花的三抬嫁妝都賣了,給鄭老三他們交力役銀子了,男方家見講好的嫁妝沒了,就把聘禮減成了一兩銀子,三牲六禮一概都沒有。為此曹氏還來鄭二郎家鬧了一場,最后鄭二郎也沒給一分銀子。
鄭花嫁的很苦,婆家窮的連飯都吃不上,天天喝稀的還只管兩頓飯不管飽。婆婆又是個只想著兒子的人,哪有東西讓鄭花往娘家拿,本想著從娘家給婆家?guī)Щ乜诔缘模埠米屍牌鸥呖醋约阂谎郏兆幽芎眠^些,走了三個時辰的路,這剛一進(jìn)門,連口水都沒給倒一杯,就讓曹氏給罵出來了,自己的娘陳氏也沉著臉,不出聲,自己的那個爹鄭大郎更是連面都沒著。這鄭花的丈夫氣她沒用,不得家里人的疼,回去的路上就給她揍了一頓,要不是想著這個女人還能給家里傳宗接代,早就把她丟路上了。
從此鄭花再沒回過娘家,一年后因為無所出,被婆家給賣了。從此下落不明。
鄭二郎回到自己家,看著一家人團(tuán)聚在堂屋,等著他吃元宵,這心里一下子就暖了。這樣的家才是他想要的,這樣的親人才是他要護(hù)的。
眾人看鄭二郎回來了,忙把一碗元宵遞給他,大家說笑著,猜著燈謎,吃著元宵。個個喜的眉開眼笑。
“哥哥、表哥們,你們可是進(jìn)了學(xué)堂的,小妹我考考你們,要是你們猜不出,要把你們碗里的元宵給我一個。你們可愿意?”欣兒想到了一個前世看到的燈謎,很應(yīng)景。
“好啊,小妹你說吧。”鄭和覺得這個有趣。
“這個好,你們猜著,我們邊吃邊看,這也熱鬧。”姥爺李大牛,覺得這樣才有過節(jié)的氣氛。
“好,你們可聽好了,‘元宵’猜一四字成語。”欣兒看著哥哥們都低著頭,陷入了沉思。
欣兒也不著急,慢慢的嘗著元宵。
鄭林先想到了,“圓圓滾滾。”
“這是什么成語啊,一定不對。”鄭和覺得二弟這個是湊數(shù)的不算。
“圓圓滿滿。”鄭和想到了一個。
“不夠準(zhǔn)確,差強(qiáng)人意。”欣兒給了個結(jié)論。
表哥幾個學(xué)的本就少些,這會兒一個都想不到。
“欣兒我們想不到,告訴我們吧。”李木只好認(rèn)輸。
“行啊,”欣兒把吃完的碗,拿到他們面前,“一人一個元宵,咱可是講好的,不許耍賴。”
李天抱著碗就要跑,被旁邊的鄭林一把拉了回來。
“男子漢大丈夫,說到做到。”鄭林直接拿湯勺從李天的碗里舀了一顆元宵放在了欣兒的碗里。
李天氣得差點哭了。逗得一屋子的大人笑彎了腰。
欣兒拿著六顆元宵,將謎底告訴大家,“一朝一夕”。
“這六顆元宵作為彩頭,咱們來對對子,要是對上了,就可以分得一顆,你們說可好。這個姥爺、姥娘、爹、娘、舅舅、舅娘們都要參加。”欣兒覺得過節(jié)就要有過節(jié)的樣子。
“好,欣兒這個題意好。”鄭二郎也覺得大家這樣鬧鬧,心里高興。
這眾人你一句,他一句的搶著回答,一會兒六顆元宵就分出去了,眾人玩的意由未盡。
“大表哥,”李木比鄭和小一個月,“今天不知縣里有燈會嗎?”李木想著以前縣里都是有燈會的。
“有沒有,也不能去,這外頭亂著呢。”鄭和也動心,想著能和小妹一起去看燈,該有多好。
“哥哥、表哥是想看燈啊?”鄭琴聽到二人的話,也動了心。
“不行,不許胡鬧,這外頭啥樣,你們又不是不知道,都老實的在家呆著。”李氏聽到他們的話,警告了一句。
幾個孩子吐著舌頭,也知這事不可能的。
“咱不去縣里看燈,可以在家里看啊!咱還可以自己做。”欣兒不忍鄭和失望,想著不如用哥哥們練字剩下的紙,做幾個孔明燈,放著玩也好。
“小妹你會做燈?”鄭林剛剛雖沒插話,但心思也活了。
“我也不知成不成,咱幾個試試吧。”欣兒也沒做過,只是看別人放過。
“好啊。”孩子們都高興的按欣兒說的去準(zhǔn)備東西了。這大人們看著孩子們胡鬧也沒阻止,難得孩子們都不用干活,能好好玩玩放松一下。
“這‘孔明燈’是三國時期,諸葛孔明發(fā)明的,這諸葛孔明還是咱徐州人呢。”欣兒一邊指揮大家做燈,一邊介紹一些歷史知識。
“小妹說的這個人,我在書上看到過,此人是個軍事奇材,很了不起的。”鄭和看過欣兒給的書,有提到過這個人。
“是什么書,我怎么沒看過?”李林、李森一口同聲的問。
“等你們把手里的書看完了,再借給你們。”
忙了一個時辰,做了三盞“孔明燈”,因為用的是已經(jīng)寫了字的紙,就沒法在紙上寫上心愿了。欣兒叫上全家人到院子里,給“孔明燈”點上火。
欣兒幾個都提著心等著,這第一次做,也不知能不能飛的起來。又等了一會兒,其中一盞‘孔明燈’升了起來,接著第二盞、第三盞燈都升了起來。
“成了,成了,真的飛起來了,小妹你真行。”鄭林高興的叫著跳了起來。
“大哥,許個愿吧,這燈會把你的愿望帶給天上的神仙,這樣許下的愿望離老天最近,也最容易實現(xiàn)了。”欣兒想給大家一個希望。
鄭和學(xué)著小妹的樣子,在心里許了愿望,其實所有人都許了同一個愿望,希望欣兒能像這一刻一樣,永遠(yuǎn)開心幸福。
欣兒則比較貪心,她許了三個愿望,一是求家里人平安,二是求前世的父親在天堂過的開心,三是求高肅一切平安順意。
這“上元節(jié)”就在每個人的美好愿望中過去了。
正月十六,從京城南門沖出幾匹戰(zhàn)馬,高肅、尚明帶著侍衛(wèi)一路朝徐州出發(fā)。
“終于可以離開京城了,再有幾天就可以見到欣兒了。”高肅一直挨到宮里“上元節(jié)”祭天儀式結(jié)束,才得空帶上早就準(zhǔn)備好的行李,出了宮直接向徐州城出發(fā)。
在快出城門時,遇到了尚明,尚明也剛從家里溜出來,正準(zhǔn)備往蘭陵縣而去,二人相視一笑,直接縱馬而去。
“欣兒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