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搶冬雪,存雪水
- 穿越北齊,農女也幸福
- 葉赫蘭旗
- 3781字
- 2014-06-22 14:01:39
第四十四章,搶冬雪,存雪水
天保七年正月初一,齊國蘭陵縣終于迎來了入冬以來的第一場雪。
“呀,下雪啦!”今天是劉氏、孫氏煮飯,早上一起來,就看到外面飄著雪花,地上房上都已經白茫茫一片。
欣兒正躺在暖暖的炕上賴床,一聽下雪了,馬上穿上衣服跑到院子里。
“哈哈哈,下雪了,終于下雪了。老天終于開眼啦。”欣兒高興的又跳又蹦,這下雪了,就有水了,這對于欣兒來說,可是新的一年最重要的事了。
欣兒現在可沒心情打雪仗,堆雪人,而是將大家招集起來商量如何存冬雪。
“爹娘、舅舅、舅娘,現在正是攢雪水的最佳時機,早飯后大家按我說的去攢雪水,我們要趁這次機會,把家里能裝水的都裝上,為開春做準備。”
“好,欣兒你說讓咋干,就咋干。”大家都同意欣兒的話。
“大哥、二哥、表哥們帶上桶子進山里收集雪水,要注意那些樹上的,地上的只要上層的,沾了土的不能要。”
“舅舅們和爹,去官田附近,將周圍的雪都掃到官田里,這樣開春地里才不缺水。這樣收集雪水,需要跑好多趟,要是覺著累了,就及時休息,這雪一時半刻的也化不了,還是身體最重要,千萬別累病了。”
“大姐、二姐,把院子里的雪都掃起來,倒到后院的地里。院子里的掃完了,再掃院子外面的,只要是有雪的地方,包括墻頭上的,都掃下來,越多越好,咱家今天只做一件事,收集雪水。”
“娘和三舅娘,先去河邊收集雪水,再把家里要洗的東西都找出來,燒些水都洗了,這下一次洗衣服還不知是什么時候。不能用冷水洗,這手要是凍傷了,以后每個冬天都要遭罪的。”
“大舅娘、二舅娘今天除了給家里人做飯,晚上還要給大家燒洗澡水,咱都好好洗洗,這都好久沒好好洗個澡了。”
“謝謝大家的幫忙。”欣兒交待完各人的事,向大家鞠了一躬。
“欣兒,快起來,這家里的事,都聽你的,以后可別這樣。”大舅李河并沒有覺得欣兒這樣安排有什么不妥,覺得這一定是為了全家人好才這樣安排的。
早飯后,大家都按照欣兒交待的忙了起來,欣兒卻溜了。
“娘我出去一下,看看這雪情是否能緩解旱災。”欣兒說了個小謊,她是要去何家村看看。
“去吧,別走遠了。”李氏也沒在意。
趕著騾車,進了何家村,沒看到有人出來掃雪或收集雪水,這可不是個好現象,現在不抓緊,開了春要是不降雨,可是連秧苗都長不出的。
欣兒進了新院子,看著只有馮嬸子一個人在。
“馮嬸子,大家都去哪兒了?”
“五爺來了,快進屋,這冰天雪地的路滑的很,出門多不安全。”馮氏擔心著念道。
“柱子帶著他們去收雪水去了,也快回來了。”馮氏將欣兒讓進她的屋子,端了杯熱水進來。
“馮嬸子,這年過的可好,身體還有不舒服嗎?”
“可托了您的福,這身子比之前不知好了多少,年夜飯大家都吃的香,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飯菜,還吃了那么多的肉餃子。真真兒的香喲。”馮氏想著昨夜的餃子,現在還流口水呢。
“娘,我們回來了。”柱子帶著眾人從外面回來了。
“娘,是不是五爺來了。”柱子看見院子里的騾車,鋪著是欣兒來了。
“剛到。你們收的怎么樣了?”欣兒從屋里出來,看著一桶一桶的水,高興的眼睛都笑沒了。
“好著呢,這已經是第二趟了,這山里的雪多,好收集。”柱子回著話。
“大家聽著,這收集雪水是很重要,但你們的身體更重要,跑個兩趟就休息一會兒,暖和暖和,我讓馮嬸子給你們煮些紅糖姜水,每跑上一趟,就喝上一碗,千萬別累病了。只要山里還有雪,咱這雪水就要一直收集下去。缸里收集滿了,就撒到院子后面的地里,將來可都是有大用處的。”
“謝謝五爺。”大家為欣兒的這番話感動不已,這東家能記掛他們的身體,這是哪兒找不著的大善人,更下定決心,多干活。
“還是就熬點姜水就好,那紅糖可貴著呢。”馮氏還是覺得這東家好,可也不能亂花東家的銀錢。
“馮嬸子,我還是那句話,你們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去熬吧,紅糖在騾車上呢,讓柱子取來。”
“李嬸子、齊嬸子下一趟開始你們就不要去了,把收上來的雪水處理好,再倒在水缸里保存好,還有晚上時給大家燒些洗澡水,再把大家伙要洗的衣服都洗洗。這洗衣服可不能冷水,這手要是凍傷了,以后就干不了活了。大家這段時間就多辛苦了。”
“瞧五爺說的,這都是我們該做的。您放心好了。”眾人都心甘情愿的為欣兒做事。
“柱子,一切就按我說的做,這雪水的處理是重中之重。記得一定要用藥水做最后處理。雖然以后喝水時有點藥味,但喝了不生病才最重要。”欣兒再三的囑咐后,就準備離開。
“嗯。”鄭成遞給欣兒一把紅果子。
“給我的。謝謝。這時候還能有這個,真是少見。”欣兒很喜歡吃山楂(這個時代叫紅果子),這個時候還能吃到,也很意外。
鄭成看欣兒接了,還謝他,臉紅著跑開了。
“哦,對了,張大叔,我今天來是要告訴你,銅娃子和木娃子有消息了,初五那天,就可以去縣衙接人了,到時再來找你們一起過去。”欣兒用了高肅給的玉佩,在縣衙里打聽到張大叔家兩個兒子的下落。幸好人沒死,還活著。只是離的有些遠,縣衙說初五再讓去接。
“謝謝五爺,謝謝五爺,您可是咱家的大恩人啊!”李嬸子哭著拉著張大柱和鐵娃一起給欣兒磕頭。
“李嬸子快起來,張大叔、鐵娃也起來,這一家人別說兩家話,我這里還指著你們呢。”
“您放心,我們全家一定努力干活,報您的大恩。”
“柱子,要是有事去鄭家村找我,我家里還有事,就先回去了。記得只要還有雪,就多收集。”欣兒別了新院子眾人往家趕。
柱子一眾,在新院子里喝著紅糖姜水,心里對欣兒發自肺腹的感激。
這第一場雪,只下了一天就停了。
李河覺得欣兒會不會想的太多了,這下了雪今年應該不會旱了,李江也覺得是這個理,就問道,“欣兒,這下了雪,今年應該不會再旱了吧?”
“不,今年一定還會大旱,今年是個暖冬,這雪不知還能下上幾場,要是只此一場,那就不是歉收,而是要絕收的。”欣兒沒有告訴他們,明年會有蝗災,這還要看開春時的情況才能告訴他們。
“會這么嚴重?”李大牛也聽到欣兒的話。
“是,所以姥爺姥娘,今年開春就在這鄭家村安家吧,買塊宅基地,咱們住的近了,也好有個照應。”欣兒想勸著姥爺他們留下,這二家人一起,也能互相幫襯著。
“住了一輩子的小李村,舍不得喲。”李大牛心里還是想回小李村。在這鄭家村,他們只是外來戶,怕被人欺負了去。
“有家人的地方就是家,有屋子的地方就可以安家。姥爺您說我說的可在理?”欣兒想于勸勸,怕今年旱災重,住的遠了,幫不上忙。
“這欣兒說的對,哪有屋子有家人,哪就是家。老頭子,小李村的人那么對我們,我們回不去了。”馮氏也從屋子里走了出來,勸著李大牛。
“只是這宅基地也得不少銀錢,咱這手里哪來的錢啊。之前的銀錢都買了糧了。”李大牛心里還有個想法,這小李村還有他們的屋子,可這鄭家村連介住的地方都沒有,這手里也沒錢蓋屋子。
“姥爺別擔心,這個我來想辦法就好,到時就在我家邊上,給您置上一塊地,今年先不租官田,兩家先合著種,明年要是旱情解了,再租也不遲。這一家的徭役姥爺也不用愁,我都會安排好的。”
“哪能把這一家子重擔,都壓在你一個人身上。姥爺自己想辦法。”李大牛不想拖累小女兒一家,這段日子已經夠麻煩了。
“姥爺您答應過我,當我們是一家人,這一家人不是應該相互扶持嗎!這事就聽我的。”欣兒也不想多說什么,其實她現在手里的銀子也少的可憐,要是再不賣些東西,她也囊中羞澀。
“好,好,聽欣兒的,姥爺啊以后都聽欣兒的。”李大牛是真被這個小女娃說的感動不已,真心把欣兒當自己孫女一樣看。
雪水一共只收集了三天,雪就化了,山里河邊都沒有雪了。欣兒家忙了這些天,總算把水窖、水缸、陶缸等能裝水的家什都裝滿了,欣兒直感嘆,還是人多力量大啊。
初五這天,欣兒又偷溜出門,去何家村拉上張大柱一家,去蘭陵縣縣衙接張家的兩個孩子。
欣兒本以為自己已經有足夠的心里準備,可當看到幾乎瘦成骷髏模樣的兩人時,還是紅了眼眶,這比非洲難民的樣子還慘,兩人身上還有鞭傷。站在那兒搖搖晃晃的,感覺來陣風都能將人吹跑嘍。
張大柱一家看著兩娃,抱在一起只是哭。
欣兒先和縣衙主薄辦了手續,交了力役銀子,將張家一家人勸上了車,先回了新院子。一路上欣兒什么話都沒說,這心里堵的難受,心想幸好爹和哥哥們沒去服力役,要不然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回去的路上,張家一家人抱在一起哭了一路。
到了新院子,馮嬸子已經煮好了粥,兩個孩子從沒吃過這么好的東西,一會兒功夫就吃了兩碗。
“不能再吃了,會撐著的。”欣兒怕他們長期不吃東西,這猛然間吃的太多,是要出事的。
“聽五爺的。銅娃、木娃快來給五爺磕頭,要是沒有五爺,你兩個還不知會咱樣呢。”李氏現在也反應過來了,這還沒好好謝謝五爺呢。
“行了,禮就不用了,你們先坐好,我給你們把個脈。”欣兒檢查了一下,還好只是重度營養不良,別的都還好。
“這段日子也別干活了,先把身子養好,一會兒讓柱子跟我回去拿些藥,到時讓李嬸子煎了給你們。柱子會把這家里的情況向你們講一下,你們必須做我家的佃客,而且要守這家里的規矩,你們可聽明白了。”
“明白,我們愿意,爹和我們說了,五爺是我家的恩人,我們一定守規矩。”
“你們先和鐵娃子住一個屋,陳娃子搬去和柱子一個屋,這過了正月丁師傅會來蓋屋子,到時大家就有屋子住了,先將就著一下。”
“在契書上按了手印就去歇著吧。”欣兒將契書遞給了他們,看著他們按了手印。
“柱子和我一起回去拿藥。”欣兒帶著契書,趕著車走了。
“爹,娘”木娃和銅娃抱著李氏只是哭。他們以為自己一定會死,沒想到家里遇了貴人,得知自己被人救了,可以不用服力役那一刻,他們就只知道哭了。
柱子帶著藥離開鄭家村。這事也就算了了,一切又都恢復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