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殺雞儆猴
- 隋唐美人傳
- 晴空浮云
- 2006字
- 2014-03-17 09:38:55
陳胤撲騰跪在沈婺華面前,羞愧的頭也不敢抬,泣道:“母親,兒子知錯,再也不說了。”
“你有何錯?你沒錯!現在陳國的將相王候,哪個不是依駙著隋?
說完,便不再理會陳胤,自顧自的再次翻看經書。
陳胤一直跪著,沈婺華沒有讓他起,他便不敢起身,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沈婺華并不嚴厲,但不代表她會縱容自己的兒子。何況,陳胤今天的話,確也讓她動怒。
手中的經書翻了一頁又一頁,卻沒有一個字能入眼。沈婺華暗自嘲諷,原來她還是做不到心如止水,六根清靜,居然也有動怒時?
時間一點一點的流逝著,也不知道過了多久,就在沈婺華因讀書而感覺頸間酸痛的時候,侍女進來稟報道:“夫人,樂平公主在前廳,要見夫人。”
沈婺華一時有些怔,想不透樂平公主突然前來的目的。可是正她自己所說,陳國的將相王候,無不依駙隋,何況來人還是公主,自然也怠慢不得。
沈婺華起身朝門外走去,剛要踏出門檻,卻又回過頭。看著陳胤依舊跪在地上,那單薄的背影讓她覺得一陣心疼,不禁柔聲道:“胤兒,母親沒有怪你,快些起身吧。”
“謝母親。”陳胤叩頭謝過之后,這才緩慢起身。由于跪得太久,膝蓋一陣發麻,好半天才站立。看著沈婺華走出院門,陳胤心里一陣發酸。
母親說的沒錯,他們都依駙著隋。他們誰也不知道,這種寄人籬下,任人侮辱,朝不保夕的日子,何日是盡頭?
沈婺華來到前廳時,樂平公主楊麗華已經端坐廳中,等候著她。
面對這個曾是北周皇太后,如今已是大隋公主的女人,一種同病相憐之情在沈婺華心中浮起。略微思忖之后,沈婺華上前恭敬地向她行禮。
“臣婦沈氏拜見公主殿下。”
“平身吧。”楊麗華正端著待女奉上的茶,眼也未抬,冷冷地說道。直到沈婺華起身后,楊麗華才驕傲地抬頭,一雙大而細長的丹鳳眼中,含著些許嘲弄,細細打量著沈婺華。
上天沒有賜給她傾城之姿,卻給了她不老的之容。那玲瓏纖小的身段,新月般的彎眉,黑白分明,純凈透澈的一雙大眼,使她顯得嬌俏可愛,如孩童一般。她沒有盤發,只是將烏黑濃密的頭發簡單的系在身后,垂順地貼著那一身潔白裙裳,襯得她如要化羽登仙一般。
楊麗華這是第一次見到沈婺華,她以為能讓自己的父親和弟弟都為之沉迷的女人,這是千嬌百媚,萬種風情,卻不想竟是如此素凈無華之人。她垂首而站,楚楚風姿,如亭亭白蓮。
楊麗華勾唇一笑,風華無限,“夫人果然風姿楚楚。”
沈婺華只是垂頭不語,她不善與人辯解,況且她也不知這樂平公主突然造訪的緣由。言多必失,索性不言。
楊麗華見她不語,以為她是因心中緊張,于是輕笑出聲,如銀鈴般好聽的聲音卻帶著揶揄。
“夫人不必緊張,本宮今天來,不過是受人之托,前來探望夫人。”
沈婺華聞言,心中大驚,不知怎的,就想起楊堅來,莫非是楊堅派楊麗華前來?難道,他又要逼她進宮嗎?
她不禁失聲問道:“不知公主受何人之托?”
“當然是我的二弟,晉王殿下,不然還能有誰。”楊麗華說完,起身離坐,四下環顧之后,涼涼的說道:“你以為,你躲過我母親的責罰,并且能安然度日,是因為你的丈夫嗎?我告訴你,醉生夢死的陳叔寶根本就不會管你的死活,一切都是晉王安排的。他要救你,又不能跟母親正面起沖突,只能威逼陳叔寶。可你倒好,自己平安度日,就不管我那傻弟弟的死活,真是太沒良心!”
沈婺華倏然抬頭,慘淡一笑,晶亮的眼中,盡是自嘲之色。她就知道,陳叔寶怎會出手救她,原是另有內情!可是楊廣呢?他不是早就在信中表明了心意,又為何幫她?
想到楊廣那封信,沈婺華只覺得一陣鈍痛自心口慢慢散開,一點點擴大,最好蔓延到四肢百胲。
原來,縱使十多年來清心寡欲,與世無爭,日讀黃卷,夜半青燈,她終究不過是個女人。遇到楊廣的那一刻,十多年修行毀于一旦,只可惜,換來的卻是楊堅的無情掠奪和楊廣深深的羞辱。
她平靜地看向楊麗華,無怒無怯,恭敬疏離。
“若如公主所言,臣婦逃出生天乃晉王之功,那便勞煩公主,代臣婦向晉王道謝。”
“道謝?”楊麗華冷笑,陡然提高聲音,道,“他為了你開罪皇上,被調離大興城,派到兵荒馬亂的江南去平叛,就只換來你一聲道謝?你可知道,他這一去有可能再也回不來了嗎?”
“公主殿下此言差矣。”沈婺華聲音平靜如水,不起一絲漣漪,陳述事實一般,“晉王殿下此去,乃是為皇上分憂解勞,怎能說是為了臣婦?況且,一旦江南平定,便是晉王殿下一大功勛,立功之人,又豈能回不了大興城?”
“那如果晉王平定不了江南,到那時,皇上治他失職之罪,又該如何?”楊麗華反問道。
這一問,沈婺華陡然一驚,晉王不能平定江南,這失職之罪就背定了,可平定江南絕非易事,必須得有萬全之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平定江南才是關鍵。隱隱的,她覺得楊麗華此來,非但不像是興師問罪,反而有些投石問路的跡象。
可是,身為陳國皇后的她,是該把心中平陳之策告訴楊廣,讓他去安定江南,還是該守口如瓶,讓隋因此陳國的叛亂而焦頭爛額?
沈婺華心中很快有了定奪,她對楊麗華說道:“晉王殿下抵達江南之后,只需尋得兩個人,一個是佛門弟子智顗大師,一個是儒家弟子潘徽。晉王若能對這二人禮遇施恩,平定江南,勝券在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