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商隊路遇狂風避古塞 一路人馬終抵驛站
- 那一路生命之歌
- 方子文
- 2203字
- 2014-03-27 18:58:58
一行人馬在沙漠中走了半日,忽然一陣狂風襲來,刮得馬車都走不了直線了,這一陣強風,吹得馬匹都撩起了前蹄,福成緊揮皮鞭可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馴服它們的野性。
在車里,大家都緊握著車椽,但還是不能控制身體的猛烈傾倒,倒是吳昶毓坐的腰桿挺直。
“老爺,我們這樣恐怕會迷失在這大戈壁中的吧”福成一只胳膊擋著強勁的西北風,順勢顏面對楊懋存大聲的講著“這樣下去莫說是人就是這些馬匹也是抵擋不住地。”
其實在車里的老爺們還是可以的只是,福成這班伙計們,在外面,利刀一樣的勁風好像一下就能吹到人的骨頭里,把骨髓都割出來。
“可是著里四下也著實沒有可以落腳的地地方啊?”楊懋存雖然也十分體恤伙計們的辛苦,可是在這無情的大漠之中,人類真是太過弱小的生物,連大自然的風吹草動都依然無法阻逆。
這時一直沒有出聲的吳昶毓思考了許久以后說“我記得這里往西不遠處應該有個古關塞的遺址,那里沒準可以避避這強風”
雖然大家都對吳昶毓毫無信任可言,但是在這種情況之下,也著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在這種惡劣的自然條件之下,一切的人為力量以及人們所自以為是的智慧都顯得那樣的不堪一擊。
所以大家雖然各懷一心,但是在面對相同的地獄般的環境,大家的選擇是一樣的,那就是想盡辦法生存下來。
本來刮得就是西北風但是還偏偏要往西走,福成奮力的揮動著馬鞭但是仍然無法阻止馬匹撩起前蹄。
也許在強風中良駒奮起前蹄,掙脫開馬韁,奔馳起來,是古今多少武林豪杰的雄姿英發,但是,在現實的殘酷中,他們當真是舉步為艱。
不知道過了多久,他們一行人總算是見到所謂的“關塞”了,其實就是兩隊風蝕的沙堆,但依然可以依稀的辨別出它曾經是一座門的樣子,這時的大家,無從想象這里曾經的繁華景象,但是現在這般荒涼不堪的景致,倒是反倒讓大家欣慰了些。因為此行的意圖也不宜讓太多人知道,況且在這種情況下,能有一個避風的棲身之所已經是莫大的奢侈了。
大家都莫不作聲的下來休息,早上跟隨吳昶毓來的那個男子率先跳下車,到楊老爺的車前看了一下,給了吳一個示意,便到一旁看著狂風中的大漠,不知是在思考些什么。而大家呢?也沒有什么心思去過問許多,伙計們清理了貨物便都各自歇息,有的蹲在墻邊有的三五成群,但氣氛始終是沉寂的,不知是因為這種天氣十分的擾人煩憂還是另有原因。
“這里,顧及一般人都不太知道,我也是原先碰到一個戈壁中德苦行僧才知道的,據說他常在此打坐修行”吳昶毓最先打破平靜,他一邊看著他熟悉的黃沙漫天,一邊意味猶深的說著“像我們這種地方一般也只有這樣心靈大于一切的人才會來到這里”
“那您呢?”林掌柜反問。
“咳,我這天生的苦命之人才會生活在這里”吳說著好似在回憶些什么,但是這些他定是絕不會說出口的“當然比不得您們這般英雄好漢,走南闖北的”說著他朝福成看去,順勢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幾分吹捧之意甚是明顯。
楊懋存十分了解福成的脾性,他是那種心里怎么想嘴里就要怎么說的倔強之人,沒有半點圓滑之處,遂接過話來“我們不過也就是混口飯吃罷了,什么記憶也是沒有的。”
福成毫不理會剛才吳昶毓的言語,繼續整理著馬匹的韁繩和車輛,他把馬車中的墊子拿出來,抖干凈上面的沙土,那些刮進車里的沙土都足夠買到腳腕的了,也真是辛苦這馬兒在風中還要拖著這越來越沉的車子前行。
大家又假意寒暄了幾句就再也想不出有什么可以攀談的了,看著風沙有要減小的趨勢大家就紛紛重振裝備上路了。
又行了大半日,到了下午大家就到了驛站,驛站很大,也有許多的商戶,大多都是賣些關外的土產,頭次出關的小伙計們總會在這里給自己的家人孩子在這里帶些禮物還回去也好在鄉人們面前炫耀。但是向楊林二位這樣經常出關做生意的人在這種地方是根本連看都不會看的。
在這里什么樣子的人都不會顯得很特殊,因為這個驛站古代就已經有了,最初只是一個荒蕪破敗的小山村,后來進出關內外的商隊逐漸多了起來,這里往來各色的人種,時間久了大家自然也就見怪不怪了,在這里,大家為著生意興隆而和平相處,往來的商隊之中不免就有因為種種原因留在這里的,也許是不愿再奔波,也許是無法支撐路途中的辛苦,但更多的是為著這里人淳樸而熱情的民風。
也許正是因為這里百姓見識過太多的奇珍異寶,所以他們的生命與性情從不為金錢所驅使,而且在大漠之中生存的人,天生就有著一種無所畏懼的勇氣,和胡楊般的堅韌。當然也有許多人為了這里美麗的姑娘,雖然在大漠惡劣的之下,但是這里的女子卻好似貝殼中的珍珠,歷經風沙的磨礪但是仍有著臻于完美的肌膚以及善良的品性,而且傳說這里曾經有一支波斯貴族避難于此,從此便在這里生活了下來,雖然經歷了數百年的洗禮,已經完全無法說清楚血脈之事,但是域外女子的美麗與神秘好似依然保留在這里。
也正是因為如此,楊懋存結交到了許多關外好友,他一直說“買賣是人事”所以要想有好生意做還是要有發達的人脈。再加之楊懋存也是忠厚之人,那種損名害利的事情是絕不會做的。
有些人也許精心與人際心機并且樂此不疲,好像不弄的天下大亂就難得安心的架勢,雖然毫無本事但是憑著巧言令色的架勢也算是“有所作為”。當然一定還會有一些人,對于此十分的看不過眼,不圖名不圖利的就是為著整治一下世間的“不正是風”,這種人是十分令人佩服以及敬仰的,但是楊懋存很有自知之明的選擇了一條自以為頗為“智慧”的道路,那就是逃避!在他眼里,唯一能帶走世間煩擾的恐怕就是塞外的風了吧!
對一定是這樣的!
小北講到這里不僅有了那么一份的嗔笑。
這里想一想一定比一會兒的驚心動魄還要耐人尋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