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你的命會給我嗎(三更)
- 菩提塵,皇后逃了!
- 林花靜語
- 996字
- 2014-01-09 14:54:11
王夫之評論宋仁宗的“無定志”:“仁宗自明道二年劉后殂始親政,訖乎帝崩,三十年,兩府大臣四十余人。……其進也,不固進也,俄而退矣;其退也,抑未終退也,俄而又進矣。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而姑退之,或一計偶乖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吏無適守,民無適從,天下之若驚若騖、延頸舉趾、不一其情者,不知其何似,而大概可思矣。……夫天子之無定志也,既若此矣。”[19]翻譯:據王夫之所論,在仁宗親政的三十年中,兩府大臣換了四十余人,都是屢進屢退,“人言一及而輒易之,互相攻擊則兩罷之,或大過已章(彰明也)而姑退之,或一沖偶乘而即斥之,……計此三十年間,人才之黜陟,國政之興革,一彼一此,不能以終歲。“即使賢者在位,因不能安于其位,也無法施其才能,做出成績。這樣朝令夕改,一反一復,使“吏無適守,民無適從”,讓下面的人感到無所適從,結果什么事也辦不成。[20]王夫之所說是切合實際的。當時,臣僚們都知道仁宗這個脾氣,所以蔡襄曾說他“寬仁少斷’’。在慶歷改革之初,蔡襄等人就曾提醒仁宗:“朝廷增用諫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慶,然任諫非難,聽諫為難,聽諫非難,用諫非難。三人忠誠則正,必能盡言。臣恐邪人不利,必造為御之說。……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諫之名而無其實。"[20]廉政清明
宋仁宗皇帝性情文弱溫厚,不事奢華,還能夠約束自己,因此他受到歷代歷史學家,政治家的稱贊,有一次,時值初秋,官員獻上蛤蜊。仁宗問從哪里弄來的,臣下答說從遠道運來。又問要多少錢,答說共28枚,每枚錢一千。仁宗說:“我常常告誡你們要節省,現在吃幾枚蛤蜊就得花費28000錢,我吃不下!”他也就沒有吃。
一天,仁宗處理事務到深夜,又累又餓,很想吃碗羊肉熱湯,但他忍著饑餓沒有說出來,第二天,皇后知道了,就勸他:“陛下日夜操勞,千萬要保重身體,想吃羊肉湯,隨時吩咐御廚就好了,怎能忍饑使陛下龍體受虧呢?”仁宗對皇后說:“宮中一時隨便索取,會讓外邊看成慣例,我昨夜如果吃了羊肉湯,御廚就會夜夜宰殺,一年下來要數百只,形成定例,日后宰殺之數不堪計算,為我一碗飲食,創此惡例,且又傷生害物,于心不忍,因此我寧愿忍一時之餓。”[9]接受官員諫言。諫官王素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怕陛下為女色所惑,宋仁宗命令太監,給這些被送進宮的女子每人三百貫,然后馬上送她們離宮。[6]諫官王素曾勸諫仁宗不要親近女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