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傳武技老俠云山論劍說志向高徒攜劍別師

籠罩在夜幕中的桐柏山溝深崖陡,古樹參天,暗處猿啼狼嚎,狐鳴、貓頭鷹叫。讓人覺得陰森而恐怖,一彎冷月斜掛在西邊天上,昏暗的光線再被濃密的枝杈遮擋,根本認不清道路,石清虛帶著李燕夜走梧柏山,只得處處小心,生怕李燕掉下萬丈深淵。老人一邊走,一邊尋找著可以暫時對付著過夜的地方,他們走了一程又一程,光線也越來越暗,好不容易,才在一處平緩的山坡上,尋到了一處古剎,兩個人登上石階看時,見這里早已成了廢墟,只有大殿尚在。此時那彎新月已經隱入西山之下,大地頓時變得一片漆黑,師徒二人只好摸索著走進大殿,胡亂的找塊地方歇了。

李燕既懷著失去父母之痛,又走了半夜的山路,早已身心俱疲,一旦放倒頭隨即沉沉地睡了過去。等他一覺醒來時,早已天光大亮,他一骨碌從地上彈起來,卻不見了師父,慌急間只覺一股濃濃地香味從外面飄了進來,李燕急步走出大殿,卻驚喜地發現,師父正獨坐在篝火旁燒烤著野味。李燕的肚子早已餓的咕咕叫了,一聞到肉香,不覺口水欲滴,他在師父面前蹲下來說道:"師父,那里弄的這么大兩只兔子?熟了么?"清虛笑著說道:"可以吃了,記著,別燙了手。"李燕一聽便從架上拿了一只,撕開外面的黑皮,便小心的吃了起來,石清虛笑一笑,也從火上取下另一只吃起來。

等二人吃完了兔肉,一輪紅日也從東方爬上了高空。師徒二人走出山門,繼續尋路西行。一邊走,清虛忽的發問道:"燕兒,你的父母何以姐弟相稱?又同姓李?"一提起父母,李燕眼里立時涌出一汪淚水,他一邊擦眼淚,一邊說道:"父親曾對我說過,他原本姓燕,移居此地后才改隨母姓的。父親似乎也曾說過,父母原本是干姐弟,所以一直以姐弟相稱。""噢!"清虛輕呼一聲,點頭思忖有頃,忽然自言自語的道:"李,燕,李燕,徒兒,你的名字莫不是取自你父母之姓?"李燕邊走邊道:"可能是吧,父母沒有說過。"

石清虛腳下不停,心里卻在一個勁的想:"小弟歸農武功非凡,他的妻子又容華絕代,并通曉詩詞音律,這樣的一對夫婦,江湖之中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他們會是什么人呢?忽然他想起了歸農唱的那首歌詞"劍血飛濺楚江東……"五十多歲的年紀移居此地……忽然間,清虛想起了一個江湖中的傳說,三十年前,山東的梁山好漢被朝廷招安,南征北戰,后在吳楚之地與方臘血戰,多數的英雄都戰死在那里,只有二十幾人得以生還,真所謂九死一生,歌詞中的劍血飛濺楚江東,莫不是指此么?當時的生還者中就有一位浪子燕青。相傳此人曾與名妓李師師結為姐弟,回京后燕青不愿為官,聽說他攜了李師師歸隱江湖,不知去向。難道說,我遇到的這位義弟會是他們?可也有傳言說李師師在金兵破城后自殺,也有人說她死于金人之手啊!

清虛想至此處,滿懷痛惜之情,心想:"若真是他們,一代英杰到頭來落得如此下場,卻令人萬分痛惜,燕母夫婦情深,在丈夫遇難時以死相隨,又實在令人傷心落淚。李燕一日之間痛失父母,又何其不幸?我若不將他塑造成材,死后有何面目去見義弟夫婦?但若真將李燕調教成江湖劍客,又多少違背義弟的意愿。可李燕不學武功,他又怎么能報的了父母血仇?"清虛左思右想,終于拿定了主意。

主意拿定,清虛開口問道:"徒兒,前些時候,為師授你的輕身之術,你學的怎么樣了?須知道,你家遭此變故,若想復仇,必須要學好武功。而這輕功,若練至最高境界時,奔行之間猶如"行云流水",其登高如"大漠孤煙"凌空直上;其墜如"長河落日"冉冉落地。所謂行動飄忽,隨意行止,是一門重要的學問。"清虛一口氣說到這里,又看了李燕一眼說道:"現在,你先提一口氣,默念為師所授的輕功心法,緊跟著為師!"清虛說完,便自向前奔馳而去。李燕一見雙足加力,極力向師父追去,但與師父的距離卻越來越大。

李燕心下很是著急,一邊猛追,一邊在心里想著師父說的要領。不久,便覺體內真氣向下盤集中,并隨意念到達腿足之間。漸漸地,似覺一股大力要將身體托起,邁出的步子間距也逐漸加大。李燕心中一陣歡喜,他遠遠地跟定師父,緊緊地追了下去。約走了一個時辰,李燕已跑得汗如雨下。向前看時,見師父早已停了下來,正坐在一個有泉水的山坡下,閉目休息。

當李燕跑到師父面前時,清虛滿面笑容地對李燕說道:"你內力深厚,悟性也高,已得心法精要。這就是:通過勤學苦練,能將自己的內力隨意念在體內流轉。即:散的開,又聚的攏,隨念而動。當你的內力集于雙目,能夜間視物,能看得見微小之物的變化;運之于耳,則能覺察百步內飛絮落地的聲音;匯之于臂,能催樹裂石;運之足股,提氣輕身便是輕功。口訣心法,只是練功的要領而已,是為師練功數十年的心得,輕未授人,孩子,你可記好了。"

李燕聞言大喜,一一默記在心。叩頭道:"弟子謹記!"清虛輕輕一笑,悄悄對李燕說道:"你看那邊。"李燕順著清虛目光看去時,只見一只山羊從樹叢里鉆出來,正向泉水邊走來。卻聽清虛對李燕道:"午飯來了。"在李燕還未弄懂師父的意思時,清虛右手一揚,"哧"的一聲,就見那頭山羊猛的向上一竄,隨即跌下來不動了。

李燕大奇,跑過去一看,只見山羊的頭上插著一根小樹枝。他驚奇的施著山羊來到師父面前問道:"師父,一截小樹枝怎么能這么遠殺死一只山羊?清虛道:"將內力集于手臂,樹枝借內力飛出,猶如利刃,并非樹枝尖利,乃內力所為。江湖武技之一曰"飛花射葉"即指此功。將花兒樹葉飛出就能致敵于死地,何況一截樹枝!我剛才與你說了內功的重要,再施此技讓你觀看,是讓你見識一下內功運用之妙。同時也讓你知道,借內力拋出的東西雖快雖利,但擲的準與不準,還須苦練才行。比如劍術,劍法雖高妙,內力也深厚,但若不下苦功,就不能收發自如。只有達到劍隨心動,即心劍合一,才能克敵制勝。今日為師所說,你可聽的明白?"

"徒兒受教了,謝師父!"李燕本就聰慧,今日細細聽來,心下已漸漸明了,不由心中暗喜。清虛見李燕還在細想,不禁高興的說道:"來日方長,你且去尋些干柴,天已近午,我們就在這兒歇了,就烤這山羊來充饑。天氣熱,午后再走。"李燕應聲而去。

等吃過山羊,睡足上路時已到未時。師徒二人邊走邊說些江湖中事,倒也不覺得路途寂寞。一路上住住停停,十幾天下來,已進入大巴山區。這里已是川界,師徒一路走的皆是高山深澗,峭壁懸崖,叢竹密林。這天師徒二人登上一座山峰,所走之處亂石參差荒草沒脛,絕無路徑,李燕正自懷疑走錯了路時,就聽師父深情的說道:"燕兒,咱們到家了!"李燕聽的出,師父的聲音里,滿懷了游子歸來的喜悅之情。李燕未及答話,師父又說道:"這里終年云封霧繞,我便順口叫它云山。下面是我們的家,就叫云谷,再走一二里草木叢生的地段就到了。"

說話間,二人到了一處斷崖前。站在這里,只見足下云飛霧繞,耳邊山風呼嘯,遠處流泉飛瀉,一只蒼鷹正在藍天上盤旋。清虛站在斷崖之上,笑執李燕之手,說一聲:"咱們回家了,不要怕!"說罷雙足輕輕一點,便攜了李燕向斷崖下飄去。李燕只覺耳邊呼呼風聲,身子已在云霧之中,只一瞬間,白云已留在頭頂,雙足已踏在柔軟的草地上。李燕似夢似幻,抬頭向上看去,只見斷崖如削,白云橫纏在中間,目光已望不到崖頂。正驚異時,忽聽一個嬌脆的聲音在身后喊道:"師父回來了!"

李燕尋聲看去,見一個翠衣女孩已飛身撲至面前。她拉著清虛的手扭著身子撒嬌道:"師父怎么這么久才回來?想死人了。師哥只顧自己練劍,沒一個人和我玩,悶死人了."女孩一面說著,一對大眼睛卻上上下下地打量著李燕。接著又問道:"師父,這人是誰,怎么帶到家里來了?"清虛未及答話,就見從山崖下的山洞里走出一個青年人,二十多歲年紀,劍眉星目,身高體健。他幾步走到清虛面前躬身行禮道:"徒兒上官義拜見師父,師父一路辛苦,快請家里坐。"未等清虛回話,女孩已經拉著清虛向山洞里走去。四人入洞,李燕好奇的打量著這個新家,山洞甚大,洞中間有用竹木自制的幾案坐具。山洞中還有幾個小洞,洞頂狀如穹隆,洞口南向,洞中光線充足。乍看猶似神仙洞府。

清虛坐定后,便指著那位青年對李燕說道:"徒兒,這位是你的師哥上官義。"一邊又指指站在身邊的女孩道:"她是你的師姐,名喚綠竹。"李燕聽說了,忙向二人躬身行禮。清虛看著李燕疑惑的目光,便又笑著說道:"綠竹今年十三歲,入我門下已有十年,按武林規矩,門徒排名不按年歲,先入者為長。所以她是你的師姐。"說到這里,又對上官義與綠竹道:"這位是你們的師弟李燕,十六歲,是我近日新收的弟子。以后你們就一同學藝,像一家人一樣。好了,你們去吧,帶你們的師弟到處走走,順便弄些吃的來,今晚我們好好地吃一頓飯,熱鬧,熱鬧。"

綠竹歡快地答應一聲,同李燕走出洞來。李燕邊走邊四處觀看,見此地是一處四面峭壁懸崖的盆地,山崖之上松橫藤繞,猿嘯猴躍;天空中白云嬝嬝,蒼鷹游弋;地面上羊走兔伏,花叢中蜂飛蝶舞,真像是傳說中的仙景一樣。遠處一道瀑布,從山頂上飛流直下,落入一灣潭水之中。洞前的地勢向前漸低,約至谷中,便是一條清溪。從潭里溢出的清冽泉水,經這條小溪叮叮咚咚地向遠方流去。小溪兩岸,千紅萬紫,開遍綠茵茵的草地,一眼望去,如鋪就千丈綠氈。靠山崖處,一叢郁郁蔥蔥地綠竹,正隨風搖曳。李燕的眼光從遠處收回,就見一個紅馥馥的笑臉,幾縷黑發掩映下的一雙大眼睛正在看著自己。那張小嘴動了動,李燕便聽到一串悅耳的聲音道:"看什么呢,小師弟?還不隨本師姐弄吃的去!"李燕咧嘴笑了笑,便跟在這位師姐的身后,向溪邊走去。

剛走到溪邊,便見兩只野鴿子正在溪那邊覓食。綠竹一拉李燕的衣袖道:"小師弟,你能不能把這鴿子打住?"她順手把幾顆石子放在了李燕手里。李燕會意,將內力運至右臂,一揚手將石子擲了出去,雖然石出如飛,但落地處卻差尺余,鴿子受驚,噗楞楞就地飛起。說時遲那時快,只見上官義與綠竹手臂一揚,兩只鴿子便雙雙從空中跌了下來。上官義飛身越溪去取鴿子,綠竹卻歪頭看著李燕道:"師弟沒練過暗器么?看你出手時方法也對,力道也夠大,就是不準。不要難過,以后多練練就行了。"

李燕說道:"我從來沒有練過,在路上時,見師父用樹枝射死過山羊,我就模仿師父的樣子,把石子投出去了。""怪不得呢!"綠竹大姐姐似的說道:"那樣的話,你就很不錯了,看的出,你的內力很好,你練過幾年內功了?""胡亂練過幾年。"李燕一邊回答,一邊選溪窄處跳過溪去。綠竹也隨后聳身飛過溪來。她眼尖,手起處一只野兔便翻跟頭跌在那里。李燕跑過去提了回來。綠竹對李燕說道:"小師弟,差不多夠了,我們回去吧。"

三個人說笑著走回山洞。接下來一齊動手,只一會兒,一桌豐盛的飯菜便端上石桌。一家四口在石桌邊一圍吃起飯來。李燕邊吃邊說道:"好豐盛的晚宴,師父平時都是這么吃么?""不是的。快吃吧,如果一日三餐都是這么吃,我們就不用做事情了,吃飯不說話。"綠竹一邊吃,一邊回答李燕的話。沒多時晚飯便吃完,收拾完碗筷,天已昏黑。上官義動手點上燈燭,大家圍桌坐了下來。

清虛開口說道:"此谷之內,就我們四個人,方圓百里之內也并無人家。我們每個人把這里當做家,其實我們四個人也都是無家可歸的人。"他看一眼李燕繼續說道:"你師兄上官義是在中原戰火中父母雙亡的孤兒,我攜至此谷已十二年了。他今年已二十一歲,已通曉本門的各種武功;你師姐綠竹是我十年前救回的逃荒女,她的父母在逃荒途中病餓而死。如今你李燕也父母雙亡,來到了這里。"老人說到這里,目光從眾人身上慢慢掃過,接著說道:"你們現在都住在這里好好的練功,等你們長大后去留自便。你們都是失去親人的人,相互間就應親如手足,相互照應。"說到這里,老人嘆口氣揮揮手道:"天也晚了,都去吧,明日早起。"

次日飯后,清虛與三徒兒走出洞來。自在一塊石頭上坐了,發話道:"上官義,為師要看看你這大半年來的進境如何。你且先演練劍法,讓你的師弟也見識一下。"上官義應命,入洞提出一截青竹,面向師父站定。他以竹為劍,持竹當胸,竹尖緩緩抬起。突然青竹一抖破空刺出,繼而竹影閃閃,疾如風雷,砂石走飛;忽又雙足點地騰身而起,漫天竹影由空中罩下,勢如驟雨;足方落地身形再度沖起,竹劍護頂,攻擊而上。半空中一個轉身,人竹化作一片光團,飛泄而下。招式再變,竹劍前指,緩緩送出,便見一道冷芒由竹尖透出,接著連追兩步,再一個翻身時劍招驟緊,四面八方都是閃閃竹影,已不辨人在何方。清虛觀至此處,彎腰從地上抓起一把小石子,一揮手向竹影拋去,嘯聲一響,接著傳來"叭、叭、叭"一陣亂響,那石子盡被竹劍擊飛。上官義收劍而立。對師父躬身一禮,臉不紅,氣不喘。綠竹與李燕忙拍手叫道:"好!"

"義兒的劍法又長進了,已練得本門劍法的六成,持之以恒,定會更上一層樓。"清虛說到這里,沉吟一會又道:"你們都坐吧,借燕兒初到,聽我將本門的劍法大體說與你們知道。劍法的一招一式,義兒和綠竹已盡皆知曉,以后可代我傳授給你們的師弟。我今日只對你們說說本門的劍術精要。本門劍術取天地之數,將陰陽變化之數化入劍中,取名混元劍法。劍法有陰陽兩套,你們所學的一套為陽劍,取太陽陽剛之氣。起首一式為"混沌初分"繼而"驚雷乍現","八方風雨",直至"一氣渾元"共九層,取九九歸一之意。而每層之下又各有四式,共三十六式,取天罡之數。若練至最高境界,劍招從漫天的劍影歸于靜寂,但劍氣所至,對手絕無生機可尋。出手之下一劍便能致敵于死命。但若心存功利之心,心浮氣燥,好殺成性或生性兇殘之人,卻永遠達不到如此境界。為師畢一生之力,也勉強達到"乾坤立判"這一層。

清虛說到這里,看一眼徒兒們道:"本派的另一支太陰劍法,是取陰柔之氣,劍式輕靈,尤適合女孩子們練習,那劍式輕巧快捷,舉重若輕。劍法由"天女散花"到"倩女離魂",分別是"百花競秀","漫天花雨","水流花落","風催花殘"和"魂游八荒","魂牽夢繞","一劍追魂","虹現魂消"。每層九式八九七十二式取地煞之數。此劍法與陽劍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我師妹練習,若陰陽合璧,雙劍相濟,威力還可增加一倍。"清虛講到這里,略停了一會兒,才又繼續說道:"習武之人,切忌心浮氣躁,你們須細細體會,勤加練習。今日對你們說這些,是讓你們知道本門劍法的來龍去脈,你們都去吧!燕兒隨我來。"

清虛和李燕緩步向瀑布那兒走去,距瀑布不遠,有一個小洞,那洞里只有一張床那么大的空間。清虛對李燕說道:"燕兒,這里清靜,可以集中精神練功,從現在開始,上午你習練劍法,下午打坐練習內功,累了可兼練目力。此處潮濕多蚊,你累了時可在洞口數有多少蚊子由洞口出進。晚上你再把上午學到的劍法,拿了竹劍一招一式的練習。記住了,為師會按時查驗你的功課。"老人說罷,便回身自去。

"還數蚊子?這也算功夫!不過這是師父的話,自己是應該照做的。"李燕一邊收拾山洞,一邊心里想:"師父一定有什么想法,他老人家那么大年紀了,從箭雨里把我救出來,教我成材的心,怕比自己還要急,我就照做,保證不會錯的。"想到這里,心中雜念全消。

正在此時,綠竹一搖一晃的走了進來。她一臉正經的說道:"李燕,快叩頭,聽本師姐代師授藝。"李燕聽了說道:"我才不叩頭呢!一路上師父傳了那么些技藝,還沒叫叩頭呢!""小師弟,按理法規矩是要叩頭的,不過么……"她歪著頭看看李燕后輕聲道:"本師姐就免啦。可是小師弟,剛才師父讓我和師兄一塊來教你,師兄卻推托說我會教,讓我自己來,可師姐我知道,他是急著練劍,怕來這里白賠了功夫。"

綠竹說到這里,想了想又說道:"不過么,本師姐一見到你,就覺得你跟師哥不一樣,哪里不一樣呢?本師姐也說不出,就覺得咱們之間有點親。"綠竹說著由袖里摸出一個本本來,晃著說道:"都記在這里了,這是按師父教的,加上我練習時的心得,都記在這上面了。我沒練好,還差著那么一大截,但這上面的東西都記在心里了,這個就給你,等你記熟了時再還給我,那時我便燒了它。你不知道,本門武功只口授,沒有書的,為的就是不讓武功外傳,本師姐的這些話你可都記住了?"

李燕鄭重地雙手接過小本子來,看了綠竹問道:"小師姐,你說本門,咱們到底是什么門?你和師哥外還有什么人?""錯了,全錯了。"綠竹笑著說道:"咱們不像少林寺那樣,徒子徒孫一代一代的成百上千,咱們的師父只有師妹一人,師父告訴你了么?"李燕道:"師父什么也沒有告訴我。""那本師姐告訴你吧。"綠竹說著在李燕對面坐下來,大人似的一本正經的說道:"師父六十年前已在江湖中成名,憑一口劍走遍大江南北,少有敵手,人稱南天一劍石泉,后歸隱江湖,改名清虛。打算從此老死林泉,不再踏入江湖,更沒想收門徒。后在出游時,先后救回師兄和我,這才不得已將我們收歸門下。所以直到如今,除我們三人外并無其他師兄弟。"綠竹說到這里,忽又一笑說道:"不過除咱們三人外,師父還有一個女兒,她在師叔處,一直沒回來,我也不經常見她。"

"原來是這樣。"李燕如夢初醒,卻聽綠竹又道:"哎,我說小師弟,你如何也來到了這里?"李燕見問,一時想起父母,眼淚已奪眶而出,他聲音哽咽的說了剛剛發生的慘禍,最后道:"是師父從亂箭大火中將我救出來,并帶到這里的。""哎呀,小師弟,我不該問的,可我不知道事情會是這樣,連我都流淚了。"她一面用手帕擦著淚水,又問道:"那你學會武功后……"

李燕接過綠竹的話來說道:"父母在世時,只讓我練功自衛,卻從不讓我習學刀劍之類去殺人,我想父母是對的。但今天,我卻一定要練劍,至少我也要為父母報仇,等我殺了那幾個壞蛋,報仇之后,我就回到這里來,師父也是我的伯父,他待我如子,我也要在這兒伺候他老人家。我已沒了家,這兒就是我的家。"李燕說著,眼光由哀傷變的異常激憤,好久才回復平靜。一時間,誰也說不出一句話。過了好一會,才聽綠竹說道:"等小師弟替伯父母報仇回來,我們就和師兄一起在這里練功,伺候師父。好啦,我該回去了,你自己慢慢學吧。"說罷,綠竹已經忘了剛才的不快樂,歡歡喜喜地走了。

綠竹走后,李燕打開了綠竹的小本子,只見劍式從混元劍法的首篇"混沌初分"始,到"一氣渾元"止,一招一式都寫的非常清楚。旁邊還有一些小字,是綠竹自己練劍的心得,李燕看了不覺心生感激。他重新翻到第一篇,見"混沌初分"后列了四招變化,再向下看卻是"驚雷乍現"下面也分四招變化;再下面卻是"八方風雨",它的下面是"雨打梨花"、"芭蕉夜雨"、"風雨交加"和"狂風驟雨"四種變化。李燕邊翻邊想:"師父曾說,他已練成第八層,那第八層又是什么呢?"于是他往下翻,見那第八層卻是"乾坤立判",它的下面又記了"天地玄黃"、"乾坤倒轉"、"飛劍追魂"、"一劍定乾坤"四種變化。李燕看了也不甚懂,再往下看時,卻是最后一層"一氣渾元",它的下面第一式便是"人劍合一",第二便是"氣馭長虹",接下來是"混沌歸一"和"虹現魂消"。李燕從頭翻了一遍,見一招一式記的異常清楚。

李燕看到最后,心里忽然省悟到什么:"這套混元劍法,可不是從混沌開始,而終歸于混沌么?"想至此處,他重新翻回第一篇,卻見在第一行里起手式下面,有綠竹寫的小字一行:起右臂,踏右足半步,劍半舉,臂半伸,此乃以不變應萬變的招式,正是天地混沌,將開未開之狀,細思之下大有文章。看到此處,李燕忽然覺得有些明白。他仔細看下去,見劍式展開后,逐漸綿密繁復,如狂風如雷雨,似星河倒瀉。但從第五層開始,又由繁復歸于疏朗,直至"一氣渾元"的"虹現魂消"。心里道:"這么看來,此劍練至最后的最高境界,是以念馭劍,劍法則是化萬變而歸于一招皆無。如遇萬惡之徒,則是"虹現魂消"劍出時對手已倒地身亡了!"思至此處,心中頓覺了了,他翻開小本子,便從頭學起。

李燕一面看,一面不住的動手抬足,有時便詳細思考這招變化的奧妙。漸漸地全心投入,進入了忘我之境。真是心之所系物我兩忘,直到綠竹來呼喚吃飯,這才知道天已晌了。

下午,綠竹要李燕帶些用野艾編的草繩,說是等洞內蚊蟲太多時燃上,可以驅蚊。李燕笑著道謝,拿了草繩自去。入洞后,尊師父的安排,盤膝打坐,垂目練功。約二個時辰,覺耳邊蚊聲漸起,睜目看時,見蚊蟲飛進飛出,便忙起身點上了艾繩,艾煙漸濃,那蚊蟲便漸漸地少了。忽然他想起了師父的話,便去洞門邊數那蚊子,只見那蚊蟲數十上百只,飛來繞去,哪里分得清哪只與哪只,不多時,便看得頭昏腦脹,雙目生疼。只好又回到洞中,繼續練功。一個時辰后他回到洞門邊,伸展一下手足,再運目看那蚊蟲。就這樣,一個下午很快就過去了。

到了晚上,李燕自拿了一根竹枝,去洞外將白天所學劍法,一招一式的慢慢演練,然后又由慢到快,反復習練。日月匆匆,轉眼就過了兩個多月。一日,清虛午后來到李燕的山洞,坐到李燕面前問道:"徒兒,這段時間你學的如何,說來聽聽。"李燕肅容說道:"燕兒覺得,本劍法從"混沌初分"展開后,逐漸加快、加密。從第五層以后劍法漸緩而防守嚴密,每一招出手,均攻敵之必救,所以從殺傷對方來看,威力卻越大。""孺子可教也!"清虛歡喜的說道:"就你今日的見解,可見是習武的好材料。別人只知手拿一把劍,照著招式日夜苦練,并無人去鉆研劍法的精義。但你不同,短短幾個月,你就悟出了這一道理,難為你了。"老人沉思一會兒又道:"習武之人,不管你修習何種功夫,練多少年,終其一生都難以練到,對敵之時不露一點漏洞。而致敵死命的唯一方法,就是發現并制造對手的這個漏洞,然后一擊成功。所以,本門劍法的最高境界就是:當對敵之時,在對手露出那一瞬間的一丁點的漏洞時,你能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動作,將你的劍遞出去。你明白了么?"

清虛老人說到這里停了一下,看著李燕聽懂的樣子,又繼續說道:"我讓你數那洞口的蚊蟲,你數過沒有?覺得怎么樣?"李燕應聲道:"師父,弟子從月初開始,覺得長時間觀看,頭不暈,眼也不疼了。如今,我漸漸覺得那些蚊蟲飛的似乎慢了。"清虛大喜道:"好孩子,師父曾對你說過,將內力運至雙目,可看清細微之物。你進步很快,但內力還未運至雙目,這要慢慢來。等到后來你會發現,那成百上千的蚊蟲是在慢慢地運動,不再是亂成一團,它們相互之間都隔了很大的空間。倘若這些蚊蟲是向你投來的刀劍,怎么樣?你同樣會看到這些刀劍之間有很多空隙。這時,你只要把你的劍從這些空隙之中刺出去,或揮劍將它們擊飛。"李燕聞言忙躬身道:"徒兒懂了。"

清虛滿意的點點頭,又道:"從現在開始,你還要同時鍛煉你的雙耳,你要聽清哪一只蚊子從哪個方向飛來。然后用你的手,憑著雙耳確定的方位,將蚊子拿下。到那時,你就可以放心出山去報仇了。孩子,我知道你很努力,但也要知道休息。日子長著呢,就算你天分再高,怕也還得四五年的時間。為師用這些怪法訓練你,你知道么,這是最快的辦法。要知道,若非你隨父練有十幾年的內功,這些法兒也排不上用場。反過來說,你練好了這些,練劍時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好了,咱們的米不多了,明天為師就出山一趟,一來到外面走走,二來也順便買些米回來。"說罷出洞自去。

清虛出山已經多日,這天的晚飯卻是一鍋稀粥,上官義與李燕同時問道:"今晚只有粥嗎?"綠竹道:"還說呢,沒有米啦。今晚師父再不回來,明天粥也沒有了,我又沒處弄米。"綠竹委曲地說著,嘴撅得老高。上官義道:"好啦,小師妹,明天的早飯,我來做,保你們吃上飯。"飯后,上官義又說道:"今晚月色好,我們就去谷里轉一轉,怎么樣?"好!自從來到這兒,咱們三個人還沒一起開心的玩過。今晚咱們什么也不做了,玩去!"李燕喜上眉梢。綠竹也高興地說道:"好吧,咱們就去數星星,看月亮去。"

走出洞來,綠竹便問李燕道:"小師弟,你知道哪顆星星是牛郎星,哪顆星星是織女星嗎?"李燕仰頭看時,卻見星空萬里,銀漢耿耿,滿天閃閃爍爍,卻并不認識哪是牛郎織女星。李燕只好搖頭道:"不知道,小師姐,指給我看。"綠竹道:"我小時候聽父母講故事,似乎聽說天河兩岸有牛郎星和織女星,可我也不知道哪顆是。"綠竹說著,無奈的搖了搖頭。上官義聽見他們說話,便趁機插口道:"我知道。"說罷看了綠竹直笑。綠竹認真地問道:"是哪兩顆?"上官義拍拍綠竹的肩頭笑道:"織女就在這里了,牛郎么……等你出嫁時的那一位就是了!""哎呀!你這壞師哥,看我怎么揍你!"說著便向跑開的上官義追去。云谷中立即響起了一陣歡笑聲。

三人笑著鬧著,已來到那條小溪邊。三人各找塊石頭坐下。看那小溪時水清如鏡,水下的天空,飄忽迷離,月兒在水中晃晃悠悠。抬頭看時,山高崖險,黑糊糊地直插星空。風靜山寂,偶有遠處的一兩聲鳥叫,伴著淙淙地流水,山谷內一片安詳。李燕忽然問道:"師兄,師姐,我們這兒可有出山的路么?"

綠竹聽了頑皮的笑道:"師父有,師哥有,你我還沒有。"李燕一聽立即明白了綠竹的意思,卻依然認真地問道:"你們認真地找過么?除了以輕功飛上懸崖,真的沒有可攀登的路?"上官義道:"沒有。我認真地找過了,不是為了出去,是怕有人進來知道此處住著人,就連腳下的這條小溪,也是流入一條山縫中,沒有出路的。"李燕聽了心里暗想:"一定要練好輕功,早日從這里飛上這懸崖去,為父母報仇。"

李燕正想心事,又聽綠竹說道:"這月色真好,小師弟,把你學的劍法演練一下,讓我看看,也讓師哥指點一下。"李燕說了聲:"好,我取劍去。"說罷轉身去了,一會兒李燕回來,手里提了截竹子,就在月下溪邊舞了起來。二人看時只見進退有序,竹影閃閃,出手有力,步法沉穩。舞完"八方風雨"收式站定氣度從容。暗地里,上官義面現驚異之色。綠竹卻笑嘻嘻地說道:"哎喲!小師弟學的滿快,雖比不上師兄,就這幾招滿過得去。你說呢,師兄?"上官義回過神來,連說道:"就是,就是。"二人卻誰也沒有注意上官義的表情。

看看夜已深了,三人便回洞自去休息。當李燕一覺醒來時,卻聞著洞里有一股濃濃的肉香味。他剛走出小洞,見綠竹怒氣沖沖的由洞外沖了進來,她手指了上官義大聲道:"師哥,你殺了小鹿!"就聽上官義不冷不熱的說道:"不殺它,我們怎么有飯吃!""你,你!……"綠竹氣得一句話也說不出來,眼淚叭嗒叭嗒直往下掉。嘴里說道:"可憐的小鹿,別怪我,是師兄心狠!"上官義道:"師妹,你哭什么,米沒了,我們不吃它吃什么?"李燕見了忙過去對綠竹說道:"別哭了,這是哪里的鹿?到底怎么回事?"綠竹抽抽嗒嗒地說道:"幾年前,崖上不知怎么掉下來三只半大鹿,當時摔死了一只。那兩只我給它們治好了斷腿,就放養在這谷里,它們生了這只小鹿,多么好玩,今日卻被師兄殺死了。"說了又哭。李燕連忙好言相勸,但心里也覺著上官義做事有些殘忍。

鹿肉煮熟了,上官義吃飽了便自練功去了。李燕端起碗來又放下,他見綠竹的眼淚一串串的流,他吃不下去,便起身勸慰綠竹。幸虧石清虛這天上午趕了回來,見了孩子們的事,也不好十分責備,只對上官義道:"你知道那小鹿是你師妹心愛的東西,山里兔子野雞什么沒有,你不就多走幾步路么?"回頭又對綠竹道:"都怪師父回來晚了,算著應該還有的,竟忘記多了一個吃飯的人。好了,現在有米吃了,鹿么,今年它們一定還會生個小鹿的。"綠竹聽了師父的話,這才漸漸高興起來。

且喜這群山之中的云谷,除夏天微感悶熱外,冬無冰凍,野花四季常開,正是處人間仙境。正所謂洞中不知日月,轉眼又冬去春來。這天無事,清虛讓徒兒們各自演練了一遍劍法,順便指正了幾個毛病。演完了,清虛便讓徒兒們坐在草地的石頭上。然后發話道:"徒兒們,你們的劍法都大有長進,進度以李燕為快,上官義的劍法已經頗具火候,放之江湖已是難得一見的高手了。現在我想知道,你們的劍法練成之后,將作何打算?誰先告訴我?"

綠竹笑容滿面的說道:"師父,綠竹永遠也練不好,就在這里伺候師父,哪兒也不去了。"李燕未及作答,就見上官義雙膝向地上一跪說道:"徒兒蒙師父收養,并教授了一身藝業。徒兒以為,大丈夫當手提三尺劍為國效力,仗劍做一番事業,不應老死林泉。師父既然認為徒兒劍術已成,徒兒便懇請師父放徒兒出山,不知師父意下如何?"清虛聽了沉思有頃說道:"你先起來,我們洞里說話。"上官義依言站起身來,三人隨師父往洞口走去。此時誰也不知師父要說什么。

來到洞中,清虛一聲不響地來到一處洞壁邊,伸手從一處山縫中取出一塊石頭放在地下,接著又伸手從里面取出兩口劍來。劍鞘上滿是塵土,可見這兩口劍藏于此處已有些年月。眾人細看時,見這兩口劍一長一短。長的約三尺多,短的不過三尺。清虛珍重地拂去劍上的塵土,對三位弟子說道;"綠竹意在留此山谷,自然不需此物。這兩把劍,就贈送給你們兩個吧。"

清虛的目光從寶劍上收回來,看了看上官義和李燕繼續說道:"這兩把劍是你們師祖當年之物。我師當年有劍三口,皆為上古神器,能切金斷玉。師父當年自用一把,我與師妹各用一把。后師父歸天,寶劍歸我收留。就是現在這兩把寶劍了。稍長的這把名曰"青鋒",稍短的這把名叫"玉泉"。我自歸隱以后,這兩口劍也四十多年未見天日。今日聽了上官義之言,知此劍也該重新出世了!義兒,這兩口劍名貴相同,只外表一長一短。你既然志在出山,就先自選一口吧!"說罷將劍放于石桌之上。

上官義起身走至桌前,毫不猶豫的從石桌上伸手提起長劍"青鋒",然后雙手托劍跪在清虛面前道:"謝師父贈劍。"說畢叩頭站了起來,雙手將劍一分,只聽"鏘"的一聲龍吟,寶劍出鞘。但見寒光四射,冷氣森森,上官義知是寶物,忙收劍還鞘,心中大喜。清虛指著桌上的另一口劍對李燕道:"燕兒,這口劍就歸你了。小心使用,不可失落,拿去吧。"李燕走到石桌前,跪下來對著師父和寶劍叩頭道:"謝師父以寶劍相贈。"說罷起身將寶劍雙手拿起,退身坐回原地。便聽清虛緩緩地說道:"你既懷去意,師父不再相留,今晚為師便為你餞行。現在你先回去收拾一下東西吧。"上官義去后,清虛老人看看眼前的兩位徒兒,無言地揮了揮手。

當晚,眾人做了一桌飯菜,歡歡喜喜的吃罷飯。山洞里師徒們圍坐在石桌旁,師徒間、兄弟間自有說不完的話。清虛少不了對徒兒們說了些江湖中不成文的規矩,及出山以后注意的事情,看看都到了深夜,便命各自回去休息。

次日飯后,上官義身背寶劍走到師父面前,雙膝跪地叩下頭說道:"徒兒上官義就要走了,請師父訓示。"石清虛看著面前跪著的這位徒兒,沉思了好一會兒才慢慢說道:"你我相處多年,已情同父子,這自不必說。你胸懷大志,以國為念,師父更覺高興,只是你出山之后,不要多殘生命,更不要禍及無辜……"停了一會,清虛看定上官義道:"你出山之后,在外面不要說出師父的名諱,更不能說你是我石清虛的徒弟。這話你要切記,你起來,上路吧!"

上官義叩頭應道:"師父的話,徒兒都記下了,師父保重,義兒去了!"說罷,上官義站起身來,又與師妹、師弟一一道別。臨了說道:"我去之后,師父就靠師妹和師弟照顧了,請二位代我師前盡孝。"綠竹、李燕也說道:"不勞師兄掛念,我們會伺候好師父的,望師兄一路保重。"

眾人隨上官義走出山洞,只見上官義龍行虎步,背插青鋒,幾步已到懸崖之下,他停下來,回頭向眾人一拜,然后轉過身去,雙足只一點,身形已如離弦之箭拔地而起,接著單足在一塊突出的石頭上一借力,一團黑影已消失在云霧之中。清虛遠遠的看著毅然而去的上官義,一絲淡淡的愁云,悄悄爬上了他的眉頭。

清如碧水的藍天上,飄著幾片白云,它們在風兒的催動下,向遠方飄去。而云谷依然云霧繚繞,被深鎖在巴山之中。上官義去后,這里的一切,又復歸于平靜。欲知上官義出山后的事情,請接看下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田县| 宁陵县| 信阳市| 施秉县| 张家港市| 南华县| 河东区| 溧阳市| 泗水县| 监利县| 百色市| 左贡县| 日喀则市| 绵竹市| 同德县| 外汇| 克山县| 大冶市| 阳江市| 荔波县| 错那县| 株洲市| 龙山县| 信阳市| 浦江县| 凉城县| 阿瓦提县| 象州县| 彭山县| 濉溪县| 奈曼旗| 堆龙德庆县| 佛坪县| 武陟县| 东港市| 靖州| 琼海市| 永济市| 泸定县| 乐安县| 广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