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曹操遺言
- 莫言,天下
- 冷幽然S
- 5759字
- 2019-09-19 04:11:53
建安二十二年,劉備發兵進攻漢中。漢中為益州門戶,所謂“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要保住自己的益州,必須占領漢中。于是使大將張飛、吳蘭、雷銅等攻入武都郡。曹操派曹洪率軍迎擊。而魏太子曹丕于此年撰《典論①》五卷。
建安二十三年,曹洪進軍擊敗吳蘭軍,斬殺吳蘭。同年四月,代郡烏桓反叛。曹操以其子曹彰為北中郎將,行驍騎將軍,使其征討代郡烏桓。后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經此一戰,曹彰威名大震。
建安二十三年正月,少府耿紀、太醫令吉本、司直韋晃等人認為曹操必將篡漢,故此密謀在許都起兵反曹,準備迎天子進攻鄴城。耿紀等乘夜攻打曹操設在許都的丞相長史王必,王必受傷逃至許都南門,與潁川典家中郎將嚴匡合力將耿紀等人斬殺。政變遂告失敗。曹操為此大興冤獄,耿紀、吉本、韋晃等人皆夷三族,牽連致死者甚眾。
建安二十三年三月,曹洪擊破張飛等軍,陣斬吳蘭。張飛、馬超撤退。同月,劉備遂率大軍親至陽平關,曹操部將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與劉備夾關對峙。由于漢中形勢緊張,此年九月,曹操親自趕至長安坐鎮,密切注視漢中局勢。
建安二十四年正月,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依山而進,駐屯定軍山。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被劉備大將黃忠殺死,其軍大敗。三月,曹操親自從長安趕往漢中。劉備收攏軍隊據險而守,不與曹軍交戰。二軍相峙不下。五月,曹操見無法進軍,己方又不能久陷于此,于是將漢中所有軍隊撤回長安,放棄漢中。劉備以此占據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六月,劉備先遣宜都太守孟達從秭歸北攻房陵。孟達進兵殺曹操所命太守蒯祺。劉備隨即命養子劉封從漢中順沔水而下,統率孟達攻打上庸。上庸太守申耽投降,劉備加申耽征北將軍,領上庸太守,仍使其鎮守上庸。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上表奏告天子劉協,歸還左將軍和宜城亭侯印綬,又在沔陽設立壇場,集合群臣將士,拜受璽綬、王冠,即王位,以其子劉禪為太子,又大封群臣,以許靖為太傅,法正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后將軍。劉備稱王后,還治成都,以牙門將軍魏延為鎮北將軍、領漢中太守,鎮守漢中。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關羽北伐曹魏,圍曹魏大將曹仁于樊城,這時曹操讓其子曹植擔任南中郎將,行征虜將軍,帶兵解救曹仁。命令發布后,曹植卻不知為何喝得酩酊大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后悔,不再重用他。八月,曹操派于禁率七軍來援助曹仁,被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許都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幾欲遷都避其鋒。后曹操派人通使孫權,要求攻打關羽后方。又派將領殷署等人率兵十二營增援徐晃,自己也進至摩陂,就近指揮。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西曹掾魏諷與張繡之子張泉等人謀襲鄴城,等到快要起事的時候,有人將謀反之事告訴了鎮守鄴城的曹丕。曹丕派人搜府,才知魏諷早已與劉備、關羽等人暗中聯絡,面對“謀襲罪證”,魏諷譏笑曹丕,后自盡。曹丕遂下令誅殺張泉等謀襲背叛之人。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江東大將呂蒙乘關羽與樊城守將曹仁相峙之時偷襲荊州,攻占關羽的大本營江陵。關羽撤兵西還,暫駐于麥城。呂蒙采取了分化瓦解策略,關羽將士皆無戰心,逐漸離散。同月,孫權在取得荊州后,上表向曹操稱臣,請曹操代漢自立。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群臣,而侍中陳、尚書桓階等人向曹操勸進,曹操答之:“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關羽率其子關平等突圍,被孫權軍士活捉,隨即處死。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于洛陽,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于當陽,?劉備在成都下令為關羽建衣冠冢,以招魂祭祀。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魏王曹操還軍洛陽。數日后,曹操突發重病,宮中太醫令皆束手無策,曹操每日所服湯藥,不過是強撐度日,命不久矣。
正月二十三日,洛陽宮殿寂靜而凝重。天已破曉,魏王曹操于病榻前召見群臣,立《遺令》。后群臣離去,曹操身邊之子唯有臨淄侯曹植,面對病重的父親,曹植慟泣②不止,終是放下往日對父親的怨恨,曹操告訴曹植,他做得最錯的一件事,便是忘了自己的骨肉也會長大,他的偏愛終是害苦了自己的骨肉……
這日深夜,臨近亥時。曹操的寢宮燈火通明,屋內燭火搖曳,炭火灼灼,卻不見寢宮有任何一人,除了病榻之上的曹操。曹操屏退了所有人,侍女、內侍、甚至是宮中的守衛、跟隨曹操多年的親兵。
殿門被人緩緩推開,推門之聲頃刻打破了殿內的寂靜。來者不是旁人,正是曹操之子,如今的魏太子曹丕。
“是……子桓嗎?”重病的曹操,已不復往日的梟雄之姿,霜發滿鬢,面露病色,如飽經滄桑的尋常老者,等待著油盡燈枯,與世長辭的剎那。
“父王,兒子來遲了。”曹丕先是在曹操的病榻前跪首行禮,后抬起那雙幽深眼眸看著病榻之上的曹操,眼前之人竟病得比他想象之中還要嚴重,若再晚些到,怕是連最后一面也見不到了。接到曹操的密令后,曹丕馬不停蹄地從鄴城趕往洛陽,一路風霜白雪相伴,他終是趕至了洛陽宮殿。
“到了這時,你還不忘在孤面前裝作‘莊敬恭順’模樣?難道這些年假裝得還不夠嗎?來,丕兒。坐到孤身邊來。”對于曹丕的惺惺作態,曹操不過一笑,他艱難地起身,想為曹丕騰出位置。
曹操之言不過是曹丕最熟悉的“冷嘲熱諷”,可那聲“丕兒”是他多年來未曾聽見的,如今這聲稱呼能再次從曹操口中說出,曹丕竟有些恍如隔世。直至曹丕看見曹操起身困難,這才如夢初醒地扶著曹操起身,為他墊高了軟枕,而曹丕更是小心謹慎地坐于他身旁。
“是洛陽在下雪嗎?”曹操伸出手,輕輕撫去曹丕發上、衣上厚厚的白雪,若是換做尋常父子,這或許是父親對兒子的關心,但曹丕知道,曹操此問別有用意。
曹丕點點頭,繼言:“回父王,洛陽雖是一片皚皚白雪,但鄴城……風雪已停,一切安然。”曹丕說罷,曹操不語,父子二人竟是一時沉默……
許久,曹操的笑聲終是打破了父子間的沉默。“呵!”曹操一聲笑,曹丕凝視著身旁的父親,他不知是何用意。
“孤讓你來洛陽,不是想聽你說這些的。在你心中,孤就是這樣一個冷血無情的父親?孤死前還不能見見你這個兒子嗎?你從鄴城趕往洛陽,究竟是為了見孤一面,還是為了日后的王位不落于他人之手!你說啊!”曹操的手緊緊捏著曹丕的肩部,但因病重,卻使不出全力,他的手微微發顫,手上青筋盡顯。
“父王。”曹丕不重不輕地喚了一聲曹操,他那雙幽深眼眸如同深不見底的深淵,就連曹操都摸不透他此時的心境,是真摯還是假意?這么多年了,曹操從未在他眼中看到他對自己的敬愛,只有那恨之入骨的恨意,即使他將這些深深埋藏,不曾表露。
“也罷。孤不必知道這些。丕兒,你既然恨孤多年,也不差這些時辰。”曹操笑了笑,他松了手,輕輕拍著曹丕的肩。“你來幫孤取枕下之物。它隨我多年,是時候轉交于你了。”
曹丕本想再說些什么,但聽曹操如此吩咐,便依他之言,伸手去取枕下之物。當曹丕取出后,他曾經的記憶涌現于眼前。“這是……母親的……貼身匕首?”即使過了三十多年,他都不會忘記母親的貼身之物,匕首上刻著她母親的名——“蓁③”。母親幼時就被家人遺棄,她只知自己名“蓁”,“蓁”還是董卓給她取的名,而她此后更是被董卓一手栽培,是嗜血的殺手,是忠心的細作。母親最后卻為“情”而背叛,為“情”而……死。
“你母親死后,孤便將它一直留于身邊。孤記得,你母親懷著你離去,又帶著你來到孤的身邊,孤為你取名曹丕,又字子桓。你那時年幼,有很多事你并不知曉。如今孤天命將至,這些事總該讓你明白了。”曹操無聲一笑,他伸出手緊緊地抓著曹丕緊握匕首的手。
匕首冰涼,曹操的手亦不是溫熱的,當聽見曹操提及母親,曹丕的手又無意識地握得更緊了些,曹丕根本想不到曹操收了母親的貼身匕首竟長達三十多年!曹丕以為,曹操是厭惡母親的,而他這個兒子,也一樣被曹操所不喜。想到此,曹丕的幽深眼眸終有所變化,他目露驚詫,似是不敢相信此話是從他父親曹操口中說出的。
“孤這一生,戎馬倥傯,征討四方,平定北方,建魏立都。孤未能平定天下,此為一憾。其二,有二人之死,令孤難以釋懷!一個是你兄長子脩,戰死于宛城,他本是孤喜愛的長子,卻為了救孤這個父親而死,而你卻騎馬逃脫!你與你母親實在是太像了,你幼時見孤的眼神,更甚至是當你學會裝作‘莊敬恭順’,你仍會不經意間露出那個眼神,是你的恨,是你的不甘,更是與你母親一樣,皆透著冷意和孤傲。那年你兄長的死,孤永遠都不能放下,孤看你身上的血,就會想到是你要為母親報仇,要讓孤的長子死于宛城!”曹操念及曾經的愛子曹昂,他雙目而紅,猛烈而咳。
曹丕正想替曹操輕拍后背,卻被曹操無聲拒絕了。“父王以為是我害死了兄長?”曹丕說道。曹操搖首,又繼續說著,“不是你,他的死是因為救孤。另一個人,也是為孤而死。她本該是一個無情狠厲的殺手,只忠心于主的細作。可她卻為情而困,終是沒有殺孤。孤身邊的女人有許多,但是像你母親這樣的,能讓孤永遠放不下的,卻只有她了。孤得知她身份后,曾想殺她,但當孤看著她時,卻沒能殺伐果斷。孤未曾想過,她會離開。而你的養母后來生下了死胎,孤失去了一個兒子,卻也迎來了另一個兒子。你的母親帶著襁褓之中的你來到孤的身邊。孤問她,是否愿意留在孤的身邊,此前種種,既往不咎。她求孤善待你,還要孤以正室之禮將其迎娶入門,但她甘愿以妾室自居,孤答應了她,可沒有想到她竟如此傲然,第二日便帶著你走了。”
“母親離世已有三十余年,但兒子還能想起她是何性情,她雖是女子,卻比常人更為孤傲,即便是他人的殺手、細作,卻永遠不會低頭折節。若不是愛上父王,或許她依舊會……”曹丕憶起母親,他不禁紅了眼,聲音更是免不了低沉沙啞。
“是啊,你像你母親三分孤傲,六分像孤陰狠,而最后的一分是你曹丕,是恨也是情。即便你在孤面前偽裝順從,假意孝順,但孤深知你是恨孤的。孤知道,你一直認為是你養母害死你母親的,你總以為孤這個父親是冷血無情的,是孤偏愛沖兒與植兒,是孤寡情刻薄于你。”
“難道不是她殺了我母親?難道父親真的沒有因為母親的身份而厭惡母親,而刻薄我?兄長、沖兒、子文、子建與我皆是你的骨肉,可為何父親對待我卻是寡情刻薄的?兄長的死、沖兒的死,父親一心以為是我做得,這世上可有幾人會將自己的骨肉送入牢獄?追其原因,竟是認定我殺了你喜愛的沖兒!”多年的仇恨,多年的委屈,多年的不甘,終是讓曹丕撕破了他多年來的“偽裝”。
“你!”曹操怒至險些掌摑曹丕,曹丕未躲,仍是直視他,只見曹操顫抖著手緩緩放下,曹操輕笑道:“呵呵,子桓啊,你終于說出這些了。為父還以為,你要將那‘莊敬恭順’的模樣偽裝至孤死。沖兒死前,告訴孤,說他的子桓哥哥一直很孤獨,說孤一直在懲戒他的子桓哥哥,沖兒不愿看到哥哥們手足相爭。沖兒說得沒錯,是孤放不下你母親,是孤恨你母親為了刺殺而來到孤的身邊,而你卻沒有植兒、昂兒、沖兒的仁善,你的心思,為父還不清楚嗎?植兒他為什么闖‘司馬門’,你心里明白!是你算計他!你向來多疑陰譎,是像孤六分,也是比你的弟弟更適合接任王位,這亂世終究是要人來平定的。答應孤,日后好好善待你養母與你的弟弟們,你養母不會害死你母親的,你母親當日找她只是想要她好好照顧你,將你托付于她,且她悉心照顧你多年,你應知她究竟是如何的。你母親自縊而亡,終究是為了一個“情”字,是孤辜負了她。你若要恨,也應該恨孤,而不是你養母與植兒!植兒他遠不如你,而他已不是孤選定的承繼之人,你再厭惡他,也別忘了他與你同為孤的骨肉!”
曹丕起身離開床榻,再一次向著病榻之上的曹操磕首行禮,這一次他落下了兩行熱淚,他不知是為了死去了母親,還是為了自己,亦或是眼前病重的父親。但曹丕知道,這一次是他與父親曹操的訣別,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與父親二人直面彼此,多年來的恩怨,雖未必能化解,但能如此坦言,已是不易。“父親,丕答應您。日后會善待母親與弟弟們。”
“好。等你繼位了,你不必為了你母親多做什么,你是她的兒子,你應該明白她并不會在意自己是何身份。等孤死后,你且將她與孤合葬吧。孤欠她的,這一生是無法償還了。孤累了,你退下吧,快回鄴城吧。”
“是,父親。”曹丕緩緩起身,他沉重地好像根本起不了身,而他手中緊緊握著冰涼的匕首。當曹丕走向殿門時,曹操的聲音再次響起。“‘三馬同槽④’之事,孤與你說過,你要記得,司馬懿他終究不是我們曹家的。”
三馬同槽?司馬懿他不會的。曹丕此前選擇相信,到了這時他還是一樣選擇相信。當曹丕推開殿門時,他看見洛陽的雪下得更大了……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二十三日的深夜,魏王曹操去世。
同月,太子曹丕正在鄴城,駐洛陽的軍隊騷動不安。大臣們想先保守秘密,暫時不公布曹操去世的消息。諫議大夫賈逵認為不應該保密,才把喪事公之于眾。
鄢陵侯曹彰從長安趕來,詢問賈逵魏王的印璽在何處,賈逵卻拒絕了曹彰。噩耗傳到鄴城,太子曹丕慟哭不已。中庶子司馬孚勸諫曹丕,魏王去世,應當立即繼位安撫臣民。后曹丕召集百官,處理喪事,安排禮議。翌日,以魏王后卞氏之令,立太子曹丕為魏王,大赦天下罪犯。不久,許都的天子劉協派御史大夫華歆帶著詔書,授予曹丕丞相印綬和魏王璽綬,仍兼任冀州牧,于是曹丕尊奉母后卞氏為王太后。
魏王曹丕的弟弟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等人都回到自己的封地。臨淄侯曹植的監國謁者灌均,迎合曹丕的意圖,上奏說:“臨淄侯曹植酗酒,言辭輕狂,并脅迫魏王的使者。”曹丕貶曹植為安鄉侯,將曹植的黨羽右刺奸掾丁儀、黃門侍郎丁廙二人及兩家的男子全部賜死。
注:
①典論:是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專著。三國時代曹丕所著,寫于曹丕做魏太子時期,原有22篇,后大都亡佚,只存《自敘》《論文》《論方術》三篇。
②慟泣:悲痛哭泣。《南齊書·高逸傳·顧歡》:“歡早孤,每讀《詩》至‘哀哀父母’,輒執書慟泣,學者由是廢《蓼莪篇》不復講。
③蓁:一般用來形容草木茂盛的樣子或荊棘叢生的樣子,多用于人名。《詩經·周南·桃夭》有云:“桃之夭夭,其葉蓁蓁”。
④三馬同槽: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做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里吃食,醒來后心中便十分不快。起初曹操以為是馬超一家便殺了馬超的父親。司馬懿父子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便把太子曹丕叫來,對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但曹丕后來十分信任司馬懿,并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后來,果然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相繼專嬗曹魏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