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72年日本戰國失去了兩位強大的英雄,一位是稱霸日本中國地方的毛利元就,另一位則是關東霸主北條氏康。兩人并非死于戰場,而是敗給了年齡——這個令所有英雄都無法戰勝的對手。毛利家由元就長子毛利元隆的兒子,也就是元就的長孫毛利輝元繼承家督,由兩位叔叔吉川元春和小早川隆景輔佐。北條家由氏康長子北條氏政繼承。全國戰場上,九州南部薩摩國的島津家開始嶄露頭角,出兵攻打大隅國的肝付家,大有與大友家和龍造寺家三分九州之意。在四國島上,長宗我部出兵討伐一色家,準備拿下土佐一國。近畿地區,信長連續征戰,已相當疲憊,除了修養生息之外,還要提防三好、朝倉、淺井和本愿寺的殘黨。不過,這四家也是元氣大傷,只有困守孤城之力。武田信玄今年已經52歲,聽到毛利元就和北條氏康這些昔日的對手病故,在惋惜之余也覺得自己要抓緊時間了。最后,武田信玄決定由智將高坂昌信鎮守海津城以防上杉,親自領軍從甲斐出發上洛,并命令上田城的真田幸隆和高遠城的弟弟武田信廉派出援軍。10月信玄集結了4萬的兵力,取道遠江國,開向京都。
此時,定都遠江國濱松城(前曳馬城)的德川家康十分震驚,咬著手指說:“總算來了,信玄這家伙。快去通知信長大人,叫他務必派兵增援。”家康馬上召開評定商議對策。大臣們多數主張固守濱松城,因為信玄的目標是上洛而不是攻打德川,不會輕易浪費兵力和時間。信玄本人的意思也是這樣,當手下的先鋒山縣昌景問及信玄“如果德川出來攔截該如何是好?”時,信玄笑道:“聽說家康受過太原雪齋的教導,如果這個小子真那么不識時務,那就再給他上一課吧。”家康沒有做出抉擇,而是一邊觀察武田軍的動靜,一邊等待信長的援軍。不久,伊賀忍者頭目服部半藏來報,武田軍準備繞過濱松。家康大怒,心想我家康就不值得一戰么?!于是家康下定了決心,準備與武田打上一場。此時德川軍總人數不過1萬,家康的本部人馬也只有3000左右,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為了爭口氣,二是為了守住和信長的同盟。
信玄得知家康出兵后,立即命令武田信廉攻打二俁城。可出乎信玄意料之外的是,武田信廉和穴山信君兩位大將久攻不下,信玄十分心急,因為怕信長會派援軍前來。所以親自出馬,截斷了二俁城水源。二俁城守將不得不退往濱松,但是已經拖延了武田軍66天。就在信玄拿下二俁城,準備攻打濱松的時候,信長的援軍到了。以佐久間信盛為首,大將平手泛秀(平手政秀三子)、瀧川一益率3000人馬趕到。“只有三千?”家康疑惑重重的看著佐久間信盛,“主公剛與本愿寺大戰,一時派不出更多人手。”信長給家康的信上也寫道“甲州兵勢強,濱松新起已似累卵,不如退守岡崎。”加上織田的援軍,德川軍也不過萬人。又一次評定上,家康再一次駁回了重臣們固守城池的方案,并站起來說道:“不管兵力上有多大差距,我也不能容忍敵人大大方方的從我的城下通過而無所作為,與其這樣讓世人恥笑,還不如大干一場。”不久,德川再次接到服部半藏的報告,得知了信玄的行軍路線。所以準備在其要經過的三方原設伏。
12月22日,埋伏在三方原的德川軍,首先迎來了刺骨的寒風。夾雜著雪花的風,考驗著三河武士的精神。正午時分,武田軍終于出現了。午后二時,一聲號響,德川、織田聯軍從高地向下殺來,正在行進的武田軍,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前鋒小山田信茂被石川數正打的狼狽逃竄,武田軍大將馬場信春立刻率隊前來增援。德川軍中,本多忠勝隊、神原康政隊、大久保忠世隊也相繼加入到戰斗之中。雖然伏擊讓德川軍占了點優勢,但武田信玄可不是那么容易打敗的對手,甲州的士兵也不是嚇嚇就能嚇跑的。人數占絕對優勢武田軍慢慢調整陣勢,漸漸的邊防守邊把德川的部隊分散包圍起來。見德川攻勢已過,信玄下令反擊,并令武田信豐、內藤昌豐、穴山信君繞到德川軍背后突襲。大將山縣昌景更是率領“赤備”騎兵隊,沖得德川本隊七零八落。家康只能狼狽的孤身逃回濱松,濱松守將鳥居元忠欲關城門,家康阻止道:“等大家都逃回來再關吧。”
三方原合戰最后以武田信玄的勝利告終,德川軍大將夏目正吉戰死,織田軍中平手泛秀戰死。戰后,信玄派山縣昌景率隊攻向濱松,準備一鼓作氣拿下此城。但山縣昌景見城門大開,城內燈火通明宛如白晝,疑心其中有詐,便撤軍回營。夜里昌景向信玄報告,信玄言道:“幸好你沒有攻打濱松,收拾戰場的時候,我發現德川軍的士兵,沒有一名是背向敵人死去的。那可不是輕易能攻下來的一座城啊。”
此后,家康在濱松固守不出,信玄也按原計劃,繞道北上,但行至長篠城,武田軍就一直按兵不動,難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