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外姓
- 不世故的人
- 米夕
- 2614字
- 2011-04-13 07:45:48
家庭聯(lián)產(chǎn)承包責(zé)任制的事情就這樣落實下來,慢慢地村里的人都從激動之中舒緩過來,踏踏實實的過著本本分分的日子。
前面我們已經(jīng)說到過,白小村地這個山坳里,大多數(shù)人都是姓文的。但是就像再美的玉也會有瑕疵,任何事物本來的面目都不可能會那么純粹那樣。白小村也有幾家雜姓。先前的李升慶一家子就是這樣的。當(dāng)然還有姓唐的,姓彭的幾個雜姓。有的是倒插門進來的,有的是逃難逃到這里的。各種原由,不一而足。如今且不說其他家的,就單單說說李升慶一家子。
說到李家,就是一本辛酸史了。別看李先生在村里教書,又兼以前當(dāng)上村里文珍生產(chǎn)隊的會計。可是他們家的情況,真是讓人不忍卒說。李升慶家養(yǎng)了三個孩子,最大的那個叫李春貴,老二叫李春明,老三叫李春鋒。最小的是跟文禾一樣大,最大的春貴也只比文禾大幾歲。李升慶還有個兄弟叫李升國的,也養(yǎng)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最大的那個女兒叫李招蘭,大兒子叫李瑞生,二兒子叫李祥生,三兒子叫李騰生。別看現(xiàn)在這一大家子這么多人,先前他們兩兄弟經(jīng)歷的磨難在此已是難以訴說。僅在此略表一二。
李升慶的祖父是從南邊逃難過來的,當(dāng)時也是十幾歲就到這個小村落里來了,奮斗了二十幾年,因沒地盤,也沒什么錢,勉強在一個冒泉水的湖邊打幾個墩子,愣是建起了一套房子。一家人就這樣住下來了。生了個兒子,又幫他取了個媳婦,本想日子就這樣安安穩(wěn)穩(wěn)地過下去,可事與愿違,因這些年勞累過度,三十好幾的大好青春便散去了。竟撇下一家子人走了。
也說這李升慶他父親小時候也懂事,小小年紀(jì)就擔(dān)當(dāng)起家庭的重?fù)?dān)。村里的人都對其嘖嘖稱贊。村里的人也對這個孩子非常的尊敬。文珍他爸跟這個孩子非常的熟悉,也非常的要好。因此文珍他爸也經(jīng)常幫襯著他。也說他們家是太時運不濟,沒想到三十來歲也染病死了。只留下李升慶他們兄弟兩個,和一個尚算年輕的母親。
這母親因丈夫死了,又剛生下李升國,想來人生活著也沒多大意思了。又日日思念著丈夫,又坐著月子。這房子也因建在水邊,又經(jīng)歷了幾十年的風(fēng)風(fēng)雨雨吹打,下雨的時候,淅淅瀝瀝漏進到房子里面來。到了梅雨時節(jié),雨下的長久,屋里一片汪洋,屋外一片池塘。讓人看著都無比心酸。每每想到這些,又想到家里這兩個孩子們該怎么辦。竟養(yǎng)成了一心病,漸漸的越來越不景氣了。也叫不起醫(yī)生來醫(yī)治,竟也撒手人寰,跟她丈夫去了。
就此只剩下兩個尚未長大成人的孩子了。全村人看了,都覺得很是可憐。村里就看了,誰能夠把這兩孩子領(lǐng)養(yǎng)了,拉扯他們到十幾歲,便讓他們自己獨立生活吧。
可是放眼全村,又有幾家家庭寬裕的呢。即便是誰家寬裕點,可是誰又想讓著鏈各個孩子拖累了自己家稍微好點的生活呢?試問在那個時代,誰家不是三五個孩子,一把屎一把尿,辛辛苦苦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也實屬不易了。因此也不必說村里的人不善良,不想領(lǐng)養(yǎng)這孩子,也不必說村里的富裕點的人沒良知,也不必說村里的人沒同情心,實在是這個村里的人們?nèi)兆舆^得太窘困了。
誰了沒有想到,當(dāng)時家里窮的叮當(dāng)響的文珍父親領(lǐng)養(yǎng)了這兩個孩子。他們家那時候也家徒四壁。村里的人都已詫異的的眼神看著文珍他父親,他能把自己四個孩子和領(lǐng)養(yǎng)的這兩個孩子拉扯大嗎?
文珍的父親可不是這樣想的。反正家里已經(jīng)爛成這個樣子了,自己的孩子們也快長大了。拉扯他們確實有點不容易,可是再加上兩個孩子也窮不到哪里去。讓他看著這孤苦伶仃的兩個孩子受罪,他無路如何是怎么也看不下去了。家里愈是貧困,他就愈能體會到那種處于生活煎熬之中的悲苦,愈能引發(fā)他對那些跟他一樣受著苦難的人的同情之心。更何況,他們還是兩個不知世事的孩子。
文珍他父親還真做到了。李升慶就在他家里長大的,并且還挺會讀書。這讓文珍的父親高興壞了。這小子還真給他掙面子。到了十幾歲的時候,李升慶也就不好在叨擾文珍他們一家了,他們一家給過他們的恩惠實在太多,也不好再麻煩他們了。這就是李升慶的懂事之處了。文珍他父親就在二房里給他們找了半間破敗的房子,既在里面睡覺,也在里面做飯。李升慶帶著弟弟就這樣,在這半間破爛的屋子里住了下來。
等到弟弟李升國長大了的時候,升慶已經(jīng)在大房里的山腳下謀了一塊地皮,草草地蓋了一間房子,全做容身之所。那年剛好上面來征兵,弟弟李升國就應(yīng)征入伍了。
沒過幾年,弟弟李升國就退役了。本來他有機會留在隊里的,可是自己嫌自己沒文化,就退役回到家鄉(xiāng)。組織上給安排工作。到這個市的東營鄉(xiāng)的國有林場里面做工人去了。
后來掙了點積蓄,因為白小村的那個山坳里實在是住不下了,就在煤礦那邊的布上建了一所房子。當(dāng)時那邊也正好有座敬老院在那里。因此建到那里也并不顯得孤孤單單。早年退役回來的時候,李升慶就主辦這為弟弟取了個媳婦。就是白小村另外一塊聚居地姓易家的。那地方,當(dāng)?shù)厝斯芗摇耙准依铩薄C幸谆萏m的。生了三兒一女。自此這家的光景逐漸好了起來。
這李升國的脾氣可不是什么好脾氣。因為在軍隊里訓(xùn)練了幾年,思想里每每都帶有一種先公后私,心里一味想著能為別人做點什么。做事也是先考慮別人的感受。往往不能夠顧及自己家里人的看法。妻子易惠蘭都是因為這種事情,跟他吵過不知道多少次了。可是他又怎么能聽進去了。惠蘭是一心一意為這個家,升國是寧愿自己犧牲多少都沒問題。一個胳膊肘往里,一個胳膊肘往外,這能太平嗎,這個家?況且,每次一吵架,李升國就顧不得你是誰了,管你男的女的,動手就上,又是在軍隊里練過的,稍微挨一下,也得疼痛幾十天呀!
再說說李升國他們家的三個孩子們。大女兒已經(jīng)嫁到白小村的一個叫石山的地方。也是離白小村那個山坳不遠,從那里走大路出來首先經(jīng)過易家里,再到石山,然后就是村里的行政中心了。白小村小學(xué)也在那里。布上可以直接不經(jīng)過白小村的小山坳,徑直走,經(jīng)過小學(xué),對面就是石山了。李招蘭也剛嫁過去不久。最大的兒子李瑞生早已輟學(xué)在家。比起文禾大兩歲。也在白小煤礦干活。文瑞對這孩子印象挺深的。人老實,還挺活潑。那年他們家蓋房子的時候,需要很多的磚和瓦,就是李瑞生帶著跟伯伯的幾個孩子們搭建起來的土窯,制成磚,一口一口的把整個房子給建起來的。李升慶的三兒子李春鋒,也是個不喜讀書的,就學(xué)泥水匠這門手藝,建房子的時候,就順便練練手了。李祥生卻從小學(xué)考入初中了,目今還在中學(xué)讀書。念初三了,也快畢業(yè)了。最小的那個李騰生,也是個調(diào)皮搗蛋的,卻也有些小聰明。只是不用在學(xué)習(xí)上。也是承著李升國的個性,這一大家子都不太會說話,要說起話來聲音大如放炮,一句就能把人噎死。戲稱之為“一槍斃命”。因此獅子一樣的怒吼,時不時的從這座新屋子里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