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第六話 周室三母

姓名:⑴.周姜(又稱:太姜,“姜”姓)、⑵.大任(又稱:太任,“任”姓)、⑶.大姒(又稱:太姒,“姒”姓);

性別:女;身份:⑴.周姜(太姜):周太王之正妃,周文王昌之祖母;

⑵.大任(太任):太任(周王季之妻),周文王的生母;

⑶.大姒(太姒):周文王之妻;

祖籍:⑴.周姜:有邰(tái)氏,炎帝神農氏姜姓的一支部落,起源于陜西眉縣的邰亭,后來東遷于汾水下游,稱為臺駘。其后有繼續東遷至山東費縣之臺亭者,稱墨臺氏,到了春秋初期被魯國所吐并;

⑵.太任:摯任氏,據說位于河南平輿縣古槐鎮;

⑶.太姒:有莘氏(“辛”人的一支),“莘”字本作“姺”,通作“洗”,轉作“辛”或“莘”,故而“有莘氏”乃是商代的洗方(國名)人,今SX省WN市合陽縣東王鄉莘里村)部落,另一說出生自杞國、繒國;特點:⑴.太姜: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并且極有智慧。

⑵.端莊誠一,德行無缺失。善胎教;

⑶.是個賢妃,《列女傳》稱其“生十男,親自教誨。自少及長,未嘗見邪僻之事。文王繼而教之,卒成武王、周公之德。”

備注:講到武王周公盛世,離不開太姜,太任,太姒這三位德行杰出的母親。尤其是文母太姒,武王的母親,因為仁而明道,文王親自迎之于渭水,以舟造橋,令其通行。經過文母不懈的教導,她的十個兒子個個都成為周朝的著名人物:武王發,周公旦,管書鮮......

故事:Ⅰ.太姜:太姜是一位賢惠的妻子,有美色,而且性情貞靜柔順,并且極有智慧。周太王謀事,必與太姜互相商量。隨便他要遷徙到什么地方,她都不辭勞怨,順從追隨。實際上周朝順著西水岸,來到歧山下的大遷徙運動,就是太姜給周太王下的決心。

此外,她還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她教導諸子,至于成人,從來沒有過失。《國語》的注釋上說:“齊、許、申、呂四國,皆姜姓也,四岳之后,太姜之家。太姜,太王之妃,王季之母。”

Ⅱ.太任篇:太任的夫君周王季在他的母親太姜的諄諄教誨之下繼承了他父親的仁德風范,以仁義來治國,因而各地諸侯都很擁戴他。

周王季迎娶了摯任氏的二女兒“大任”為妻。入門之後,太任非常仰慕婆婆(太姜)的美德,在主持**期間,她效法太姜立身端正,使得宮廷上下有著一派肅穆祥和的正氣。幫助周王季再無后顧之憂,一心處理朝政事務,使得周氏族得到快速的發展。

此外,太任很是注重兒子的胎教。從懷孕開始,她眼不看邪曲不正的場景,耳不聽淫逸無禮的聲音,口不講傲慢自大的言語。睡從不歪著身子睡,坐也不偏斜著坐,站不曾跛著腳站。不吃氣味不正的食物,切割不正的食物不吃,擺放不正的席子不坐。

古代的女子認為,孩子在胎中吸收母體營養,同時秉受母親氣質。出胎后,由牙牙學語,而略長見聞,皆要依賴母親呵護訓斥。母親就如溫床,營養愈充足,所長草苗便愈茁壯。所以,因有賢母,方有賢才。

太任明了這種感通萬物“肖化”的道理,注重胎教的作用,小心自己的言行舉止,從而生下了文王。文王能夠成為圣德的先君,奠定周朝八百年不衰的基業,這確實是母親太任給予端良母教的結果。

據《尚書》記載,文王姬昌出生后不久,有一只「赤雀」,嘴里銜著丹書,飛到了文王的屋子里。丹書上說:「敬勝怠者吉,怠勝敬者滅,義勝欲者從,欲勝義者兇。凡事不強則枉,不敬則不正。枉者廢滅,敬者萬世。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以不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十世。以不仁得之,以不仁守之,不及其世。」這是文王出生時的瑞兆。由于他自幼就與眾不同,因而深得祖父太王的疼愛,最終繼承了王業的大統。

Ⅲ.太姒篇:周文王的夫人太姒,是有莘國姒姓的女兒,是周武王和周公旦的母親。太姒仁愛和順而又深明大義,在娘家時,每天都專心致志地做女子應做的工作。她的生活很儉樸,用度十分節省,對她的女老師更是恭敬。

文王十分仰慕太姒的美德,親自到渭水去迎娶她。渭水沒有橋,文王把舟和舟連起來,造了一座浮橋,把太姒接到了彼岸,體現了他真摯的深情。

太姒成為文王的夫人之后,性情仍然沒有改變。她非常仰慕祖母太姜和婆婆太任的德音,繼承了婆婆完美的德行。她早晚勤勤勉勉,很盡婦道。她遵守媳婦應盡的禮數,做得一點過失都沒有,還用相當的時間回家探望和安慰父母,每次都事先讓女先生(她的老師)去轉告文王。太姒能夠以婦禮婦道教化天下,被人們尊稱為“文母”。文王治外,而文母治內。

太姒的夫君文王姬昌,人稱“西伯候”,他秉承先祖的遺風,以仁德治國,敬老愛幼,對賢者謙虛禮敬,為了接待他們,自己常常都顧不上吃飯,很多賢德的士人都來歸附他。歷史上有名的長者伯夷、叔齊,聽說文王對老人很敬重,也特地前來歸順于他。

虞國和芮國的國君爭奪土地,爭奪了很久都沒有結果,于是就想去找文王來主持公道。他們來到周國邊境,看到農夫相互讓田,路人相互讓路。來到城鎮,看到男女分開走路,頭發斑白的老人不負重上路(表示尊老)。來到朝廷,看到士人禮讓大夫,大夫禮讓卿相。于是就很慚愧地說:“我們所爭的,正是周朝人所羞恥的。像我們這樣的小人,怎么能來踐踏君子的廳堂呢?”于是他們把土地全都讓了出來。這一美談,體現了周文王不言而教的深遠影響。

文王的夫人太姒共生了十個兒子,包括討伐商紂的周武王,以及鞏固了周朝基業的周公旦。太姒教育孩子十分成功,使他們從小到大,都沒有做過邪僻不正的事情。兒子長大之后,文王繼續教導他們,從而成就了武王、周公的圣德。

周朝人曾經寫詩來贊頌太姒的賢德:“思齊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婦。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太姒繼承了太姜和太任的美德,以婦道來化導天下,成就了文武周公的曠世偉業。周朝王室母儀天下的德范,確實是超今邁古、萬世流芳。

周室由古公亶(dǎn)父(周太王)到季歷(周王季)、文王三代,都有賢妃良母助興周室。所以能形成姬周王室七八百年的宗室王朝,都是由其上輩“齊家、治國”的德育教化而來,并非偶然徒然的提三尺劍,一戰功成而得的天下。因此,后世尊稱別人的妻子叫“太太”,便是從周室有三位“太”字輩賢妻良母,母儀可風的典故而來,并非是隨隨便便的口頭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乐县| 麦盖提县| 明水县| 岳池县| 巫山县| 抚州市| 鄂托克前旗| 汝阳县| 出国| 孟连| 汶川县| 云霄县| 临漳县| 永川市| 平度市| 莎车县| 张家界市| 芜湖市| 陆川县| 军事| 出国| 盱眙县| 东乌| 曲水县| 江陵县| 兴海县| 阳谷县| 东乡族自治县| 竹溪县| 仁怀市| 特克斯县| 乾安县| 永兴县| 天等县| 安西县| 江孜县| 双鸭山市| 如东县| 吉林市| 定襄县| 合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