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因緣琴
- 一笑緣
- 冷月敲雨
- 2914字
- 2011-12-24 14:37:44
闕角羽宮商,情字如何彈不出來。
一笑因緣,那時那見。那處恍眼。
剪梨花夢,春風十里。送一扇相逢,一盞油燈。
笑,何為蒹葭,何為擊鼓,何處月出:
長背風兮,有襟飛揚。佼月一方。
吹籬花兮,踏遍芳塵。不解琴腸。
斯我往之,不待絲縷,霎那貼黃。
畫筆青眉,徒經指尖,緣來成傷。
這首曲子是葛云譜寫出來的,當時花紅柳綠的街路上,時常可以聽到。至于后來那天沈志見到的,或者說,尚未謀面的女子是不是葛云也不得而知。對于葛云的緣分,只在于懂她的笛子之上,其他,都是無關。
繼續上面的故事。在當時,父母去世,在朝廷當官的人也要回來守孝。所以權利一事只能擱置。但是周丹太普通了,他只要在附近守護就可以了。孩子永遠只是孩子,在失去親人的一刻,注定要學會長大。前面提到過的阮籍,王安石,蘇軾,大家面對這時期,都是一樣的境遇。
周丹是什么樣的人呢。他可以在母親在世的時候,一直陪在身邊,試藥材,不顧自己的冷暖,同樣也可以在孤身一個人的時候,放得開,和別人說說笑笑。當然,你所看到的不一定是真實的,一個人的背影才能看出他有多么的孤單,無助。
沈志不是一個旁觀之人。自己的父母下落不明,或著已經死亡。新認的義父義母還沒有怎么照顧,自己就出來了。對于顧顏,是離是合,都要等待戰爭結束。而這場戰爭,并不是屬于他的舞臺,只是一場木偶戲外的木偶戲罷了。
沈周二人相遇,先是大吵了一場,后是大打了一場,后來是大醉了一場。眼淚和酒是不是混在一起也不清楚了。清醒的時候,沈志就告訴大家給周丹安排了住宿,所以醉歸的時候,各自都有人給他們拉去住宿。
只能說沈云只是一個憨頭憨腦的人。沈志回來的時候,沈志的房間一直亮著,沈云讓送沈志歸來的人回去休息,然后自己給他換了舒適的衣服,擦了擦藥膏,就枕在旁邊睡著了。五更天的時候,天微微亮,外面訓練的訓練的號角又響起來了,他去洗了洗臉,整理了馬廝,就去訓練了。沈云的身材很弱小,不過這些日子混在軍隊里,也習慣了許多。雖然上戰殺敵還是不可以的,但是跑跑步,不易生病傷寒傷風,他是擅長的。
大家都以為沈志和周丹經過昨天一天的廝打肯定睡起不來的,但是他們都起來了。后來四個隊伍互相切磋,相互訓練,多了一個愛打斗的人,更加有趣了。
金兵的馬蹄終于到來了。這時候沈志的劍也打造的差不多了。
沈志準備的比較充分,主要是因為這些年在顧凱大哥身邊久了,對金兵有些了解。另一方面他看待的比較透徹。宋軍對待金兵的態度上,畏縮的太多,必須學會反抗。兵馬之上,宋軍不在于少,缺少的是能將。但是再厲害的能將發揮不出來自己的力量,朝廷上不斷縮懼,閉聽,永遠不可能成功。就是兩三年前,金兵打入燕京,聽說宋軍賠了很多銀子,又遭到沿途搶掠,才遭到今日這個下場,金兵逼入汴京。
話還要往前倒。
對于中國的版圖,有兩次大面積的擴大,這都與少數民族有關系。提到少數民族就少不了提到金國。金國的前身就是女真,女真是中國古代生活于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
女真語“金”念作“安出虎”。另據《遼史》記載,由于女真長期受制于大契丹,故完顏阿骨打立國時,針對“大遼”字在契丹語中的意思,以其遼意“鑌鐵”雖堅終亦變壞,而金不變不壞,取“金”為國號,以示對抗“大遼”。
再提一下遼國。遼國前身是契丹。契丹源于東胡后裔,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并賜李姓。晚唐時契丹迭刺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于乘唐朝內亂統一各部。然后先后鎮壓了契丹反叛和貴族,916年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
公元948年,趙匡胤投后漢樞密使郭威幕下,順插一句,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喊過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繼續,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后周,趙匡胤任禁軍軍官,周世宗時官至殿前都點檢。周世宗柴榮死后,恭帝即位。960年,他以“鎮定二州”的名義,謊報契丹聯合北漢大舉南侵,領兵出征。后來發生的事就是子行他們討論的黃袍加身,陳橋兵變之類的事件。963年平定南平和武平,965年滅后蜀,971年滅南漢,975年,滅南唐。而如果還是按照歸根來說,他出生于后唐。至于命運,有一段弟弟篡位的故事。
與此同時,遼太祖掠奪中原的人口,收留因河北戰亂的流民,918年建皇都臨潢府,他于925年東征渤海國,立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意圖南征中原。不幸滅渤海國以后隔年回師病倒,其妻攝政。另一子篡位,屠殺數百人穩定政權,是為遼太宗,東丹王逃亡后唐。936年后唐發生內亂,河東節度使石敬瑭以自稱兒皇帝、割讓燕云十六州為條件,請求遼太宗支援攻打后唐。遼太宗遂親率5萬騎兵,于晉陽、洛陽等地擊敗后唐軍,最后協助石敬塘攻滅后唐,石敬塘得以建國后晉。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944年后晉出帝即位,他不愿向契丹臣服,上表稱孫不稱臣。嘿嘿,有時候爺爺們不是那么喜歡孫子的。遼太宗趁機率軍南下,意圖一統中國。947年正月十日,契丹軍攻克后晉首都開封,后晉亡,契丹國占領大部分的中原地區。二月,遼太宗改國號為大遼,遼朝正式成立。然而因縱兵掠奪人民財物,四月,遼太宗被迫引軍北返,病逝。快進,經過幾番內爭外斗,終于又到了公元951年。951年九月,遼世宗協助北漢攻打后周,其間不雅行為眾將很是不滿。最后被耶律察割殺死于夢鄉中。
事情不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951年耶律察割是發動了政變,殺遼世宗并自行稱帝,遼太宗之長子耶律璟和耶律屋質等率兵殺死耶律察割后,被立為帝,即遼穆宗。政局動蕩不安。為恢復因長期戰事而消損的國力,與南唐、北漢聯合對抗遂漸強盛的后周。
矛盾就是這樣一步步演化而來的。歸結起來,就是權力之爭。
說到這里,再引出文中前面所提到過的南唐。南唐也是五代十國中的十國之一,定都金陵,歷時只有四十年而已。但這四十年,江淮地區物富良豐,人口眾多,出現了短暫的繁華景象。還出現兩位對詞史發展重要人物。李璟、李煜。比前面那段血腥史聽起來悅耳一些。
為了達到這種景象,南唐結好契丹以牽制中原政權。輕徭薄賦,勸課農桑,鼓勵商業。商人以茶、絲與中原交換羊、馬,又經海上與契丹貿易。
這些公然與宋朝作對的行為,自然是不可以的。雖然這話是后話。公元955年958年,后周三度入侵南唐,南唐始終處于被動防御。前幾章提過,成王敗寇,戰略上,南唐一步步淪陷,最后李煜就成了趙匡胤的俘虜,最后七夕被服用牽機丸而死。
但是前面所講,宋朝和遼國的矛盾已經展開了,在以后,關于燕云十六州的問題上,雙方一直沒有停止過斗爭。這時候,在契丹的壓迫下的女真已經日漸強大,到了沈志故事發生這個時候的前兩年,宋軍還在攻打遼兵。
對小說而言,前面這段羅嗦了。但是用來解釋后面的故事發展很有好處。茶余飯后,一哂笑耳。
莫也不信。這場舞臺上,遼軍,宋軍出盡了風采,女真不過是在遼軍的馬蹄子下面而已。然而,女真逐漸發展起來,這時期,宋已經向遼交應歲幣了。為了攻打遼國,宋金聯合。這次戰爭暴露了宋軍薄弱的一面,戰爭是結束了,另一場對宋軍洗禮的戰爭開始了。
套句話評述人的說,大家可還記得,諸葛亮的空城計?此種情況,金兵攻入,就仿佛出入無人之境,能做的最好的防御就是比敵人更冷靜的心態。所以,你說,當時汴京的繁華,只是過眼煙花也并不全是。龍座高椅,危在旦夕。朝廷上上書的捷報一疊疊,金樽玉壺,歌舞升華。且聽前面那一斷寸心聊表的相思曲??次业囊蚓壸兓?。